原標題:平安銀行退出 陝國投A再加碼 永安財險股權大騰挪
曾因高層內鬥備受關注的永安財險,再度迎來股權變動。
5月18日,永安財險發布公告稱,股東平安銀行擬將所持2.52%股權係數轉讓給陝西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陝國投A」)。轉讓後,平安銀行將不再持有永安財險股份,陝國投A持有永安財險14464萬股股份,佔總股份數4.81%。
想要退出永安財險的小股東並不止平安銀行一家,早在2018年,凱撒旅遊就欲將其持有的0.75%永安財險股權轉讓給陝國投A,但至今仍未獲批。另一小股東西飛集團在2018年更是兩度掛牌,九折「甩賣」其所持有的0.38%永安財險股權,但至今無人問津。
業內人士稱,這與永安財險內部的股東爭鬥和業績均有關係。永安財險大股東的話語權爭奪早已不是新鮮事,如今平安銀行與陝國投A的「一退一進」,將對永安財險股東排位產生直接影響,股權變更後,將使永安財險話語權進一步向國資集中。
話語權進一步向國資集中
事實上,平安銀行的退出早有端倪。早在2018年7月,陝國投A公告稱,「根據戰略發展規劃,為持續加強金融股權投資布局,提升股權投資收益,受讓永安財險的股權。」陝國投A受讓凱撒旅遊持有的永安財險2260萬股股份,佔永安財險總股本的0.75%,增持後,持股比例增至5.56%。
但當時,陝國投A僅持有永安財險2.29%股權,加上凱撒旅遊0.75%股權,仍有2.52%股權的缺口。從永安財險的股權結構來看,持有2.52%股權的,正是平安銀行。
永安財險成立於1996年,註冊地為陝西西安,該公司目前有22家股東,其中,第一大股東為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20%,亞東杉控實業、復興工業技術分別持股19.83%、16.18%,為第二、第三大股東,其餘19家股東所持股權佔比則均低於6%,從0.23%到5.96%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復星集團通過旗下杉控投資、復星工業、復星產業、翼航船舶等四家企業共計持有永安財險40.68%股份。而陝西延長石油等國資股東共計持有永安財險49.23%股權。
上述兩筆股權受讓一旦獲批,即意味著永安財險的股權將進一步向國資靠攏,國資佔比將達到52.5%,話語權也將進一步集中。
股權變動的背後,是永安財險股東之間的話語權爭奪,而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2017年12月6日,永安財險召開臨時董事會,決定解聘蔣明的總裁事務,蔣明來自第二大股東,曾任復星集團副總裁。
同日,復星系多位高管聯名提議罷免董事長陶光強。陶光強則來自第一大股東,曾任陝西延長石油副總經理、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同年12月20日,永安財險官網公告,將蔣明原來的四項職務變更歸為陶光強。翌日,復星集團官網發布聲明,力挺蔣明,稱解聘系年齡原因,並返聘其為集團副總裁。
但當時,業內猜測蔣明被解聘還有其他兩種原因:由於經營管理問題需要有人來擔責;經營權之爭導致核心高管層震動。
根據永安財險披露的2020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陶光強仍為永安財險董事長,總裁一職則空缺,由該公司副總裁劉雄主持工作。據了解,劉雄曾先後在人保、中再、大地財險任職,其成為臨時負責人,是由陶光強舉薦。
「永安財險股東內鬥,管理層治理較為混亂,這一現象也是導致中小股東擬離隊的原因,這些不穩定因素,也給永安財險經營管理、及長期發展造成難題。」一位業內人士說道。
股權爭奪往事
本報記者注意到,已有24年經營歷史的永安財險,在最初的十年裡,股權就錯綜複雜。1997年,註冊資本6.8億元的永安財險,股東出資額卻不足億元,遠未達到《保險法》規定的最低限額。因此宣布被當時的監管部門央行接管。而此次被接管也直接導致監管機構放緩保險牌照的審批。
1998年,在陝西省政府的主導下,數家國企重組了永安財險。但新舊股東之間的利益糾葛也為日後股權之爭埋下隱患。2006年,永安財險的三家原始股東,以「過半股權存在較大爭議,以及公司出現重大經營問題」等理由,要求當時的保監會行政接管永安財險。
2007年,張東武到任該公司董事長時,曾向媒體直言面臨諸多挑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償付能力不足,股權糾紛情況複雜,管理方式粗放,累計虧損嚴重等。同時,由於資本金嚴重不足,公司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制裁,對公司各級高管任職資格、業務開展、新機構設立都停止了審批,公司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後,在張東武的帶領下,永安財險引入了陝西延長石油等國有企業,以及上海復星集團等民營資本。
在兩大實力雄厚的股東加持之下,永安財險的發展進入「快車道」。2007年底,即完成了第一輪增資,註冊資本達到16.632億元。2009年,永安財險即實現了盈利,淨利潤0.97億元。2010年,第二輪增資完成,註冊資本達到26.632億元,當年淨利潤達到2.90億元。2011年淨利潤為2.84億元。
2012年9月,蔣明接任永安財險總裁,其任職期間,即2012-2015年,永安財險淨利潤分別為1.82億元、0.80億元、6.34億元、8.33億元。
但2015年是個分水嶺。2015年1月,張東武被選舉為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然而僅一年後,在2016年2月的一次董事會上,來自第一大股東陝西延長石油的陶光強被選舉為董事長。2016年9月,永安財險註冊資本變更為30.09億元。
2017年12月,未到換屆的總裁蔣明又突遭解職,永安財險的內鬥被推向了前臺。「保險公司股東爭奪主導權,會影響公司戰略定位,影響高管團隊穩定性,對公司業績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可以看到,目前市場上發展穩健的公司,多數是股東穩定、高管團隊穩定的公司。」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表示。
的確,高層內鬥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也是立竿見影。2016年-2018年,該公司淨利潤開始逐年下滑,分別為6.03億元、3.01億元、1.81億元。不過,2019年該公司淨利潤有所上升,為2.88億元。
打擊股東違法違規行為將成監管工作重點
因為高層內鬥,2019年1月,永安財險收到銀保監會開出的罰單。罰單披露,永安財險拒絕或妨礙依法監督檢查,在已知檢查組進場情況下,永安財險依然決定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審議解聘蔣明的永安財險總裁職務的議案,因此董事長陶光強和蔣明皆缺席了檢查會議,影響了檢查工作的正常進行。永安財險因拒絕或者妨礙依法監督檢查的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遭罰款30萬元,陶光強被處以警告並罰款5萬元。
控制權爭奪對永安財險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據該公司披露的2020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0年3月26日,永安財險又收到銀保監會的《現場檢查意見書》,檢查發現問題共涉及四個方面:一是股東股權及公司章程方面;二是關聯交易方面;三是「三會一層」運作方面;四是治理評估整改及專項自查方面。
對於整改措施以及執行情況,永安財險在報告中披露,一是高度重視公司治理檢查問題整改工作,切實提高依法合規意識;二是及時告知相關股東和公司董事、監事;三是成立2019年公司治理檢查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四是召開相關會議,研究整改方案;五是落實整改責任部門,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六是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確保高質量整改;七是加強責任追究;八是健全相關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日前,為了解當前機構股東、股權管理存在的問題,銀保監會又開展了保險機構股東股權管理情況調研,排查新形勢下股東股權風險苗頭和隱患。
5月18日,銀保監會表示,加強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建設仍然任重道遠。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研究制定大股東行為監管指引等制度規範,加快建立股權集中託管、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公開等監管機制。堅持將打擊股東違法違規行為作為監管工作重點,持續開展股權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開展公司治理評估,強化「三會一層」履職監督和問責,進一步嚴格股東資質審核,優化股東結構,規範股東行為。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DF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