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每每漂泊異鄉的時候,看到余光中老師的這首《鄉愁》,就會浮想聯翩,思緒跟著詩句漂到一個叫家鄉的地方,這就是思鄉的味道,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想家了就把家裡的照片翻出來看看,或者打個電話給父母,聽聽他們的聲音,足以緩解自己的思鄉之情,家是個美麗溫馨的地方,有家的地方就有溫暖,但是無數人因為生活必須要長期漂泊在外,也是為了這個家。
我的表哥林霄比我大幾歲,今年是33歲的人了,我已經有五年的時間沒有看見過他了,也沒有他的聯繫方式,因為他五年都沒有回過農村老家了,對於他的模樣,我還停留在五年前,這一晃五年過去了。
今年我回家過年的時候,經過嬸嬸家,我就問了表哥的消息,嬸嬸略帶憂傷的說表哥今年又不回來,看到嬸嬸他們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很思念自己的兒子,五年了,五年多少的時光都沒有見了,換做是誰當父母的心中都會憂傷,我順便問嬸嬸要了表哥的電話。
表哥五年前就去了深圳龍華區一個工廠上班,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換過工作,聽嬸嬸說現在一個月有七千多,嬸嬸他們打工借錢把家裡面的房子建成了磚房,本以為今年表哥會回來,誰知道得到的還是失望,看著嬸嬸他們兩鬢斑白的頭髮,一天比一天老了,可是他們那離家這麼久的孩子還漂泊在外,這樣我想起了一句話:養兒防老,到頭來會不會成為自己給自己養老。
昨天下午,我撥通了表哥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許久沒聽到的聲音:
「喂,哪個?」電話那頭聲音有點沙啞。
「表哥啊,是我,我是林豐,昨天從嬸嬸那裡拿到你的號碼,想著這麼多年都沒有你的消息,說是給你打個電話問問你的近況啊,最近還好吧?」我說道。
「喔,小豐啊,還好,你呢?」
「我也一樣,只是現在在縣城這邊上班吧,方便照看家裡面的事情,你今年過年不回來嗎?算一算時間,你差不多五年沒有回來了吧。」我趕緊問道。
「不回來了,回家也不知道幹什麼,難得奔波,五年沒有回家了,感覺那個家都好像不是自己的家了,好像不是自己的歸途,還是呆在這邊算了,習慣了。」
「表哥啊,你可不要這樣感覺啊,這個生你養你的地方才是你的家,你不要因為習慣了城市生活,習慣了不回家的日子,就讓家這個概念在自己大腦中模糊了,你要知道有家的地方才有歸途,漂泊在深圳,對於這個城市來說你只是個外人啊,你要知道嬸嬸他們也五年都沒有看到你了,本來之前聽他們說你要回來,他們還趕緊把房子修起來了,誰知道你又沒回來,表哥啊,你要知道我們這個山卡卡地方才是你的家啊,有父母在的家,才是幸福啊。」我連忙說道。
「家,或許在我心中只是個概念吧,前路在哪裡,我都不知道,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呆在這個看似陌生卻又熟悉的地方,五年多了,回不回家又能怎麼樣呢?每個月給父母打錢打電話不一樣可以問候他們嗎?回到家見了面又能說多少話呢?」表哥不緊不慢的說。
「也不能這麼說啊,哪怕你一年回一次家,哪怕就呆幾天,這對於嬸嬸他們的感受都不一樣,至少在他們心裡明白,自己的兒子回家了,一家人吃一頓飯,聊聊天,對於任何父母來說都是很好的精神慰藉啊,歸與不歸完全是兩個概念啊」我趕緊說道。
後面又和他聊了一下其他的就掛斷了電話,聊完天我陷入了沉思:
人最怕的就是習慣了,習慣了離開家的日子,最後卻感受不到家的味道,面對家的概念,不是迷茫就是彷徨,常回家看看,父母老了,他們用不了多少錢了,但是他們需要更多的陪伴,哪怕一年回來看一次父母,也是一種愛的回報,父母在的時候,多一點陪伴和回憶,等有一天父母離開了,你再也沒有撒嬌的資格,你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做的小時候的味道。
文/義廂情院原創首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