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開了中國第一家「性用品」店,被罵慘了|百家故事

2020-12-23 視覺志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作者 | 不一

1993年。

北京趙登禹路143號趙登禹路143號。

一家叫做"亞當夏娃保健中心"的小店開業了。

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家店,卻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原因無他。

裡面賣的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保健品,而是各種性用品

賣性用品的商店,這在當時的中國是頭一家。

/01/

創辦這家店的人叫文經風,後來被稱為中國性革命第一人。

「在我們懂事的時候,保險套是(單位)下發的,沒有說在商店裡面去賣的,更不要說去賣一些性用品呀什麼的。但是我看到有很多很多人是沒有單位的,不可能到單位去領這個保險套,他也沒有地方可拿了呀。」

在一部外國電影中,文經風偶然看到一家寫著 「 SexShop 」 的商店。

性商店,性能有商店?

聯想身邊性用品的缺乏,性觀念的缺失,辦一家中國成人用品店的念頭就這樣在文經風的腦海裡萌生了。

然而在當時,「談性色變」。

即使已經結婚多年的成年人,依然對性知之甚少。

一個結婚3年的女人,丈夫先天性陽具發育不全,一直沒有性生活,她一直沒覺得有哪裡不對,直到被人強姦,那竟成為了她人生的性啟蒙課。

另一個男人,和媳婦結婚五年,一直沒有孩子,雙方想了很多辦法,吃了很多偏方,結果去婦產科醫院檢查,才發現女人至今還是處女,兩個年輕人都對性一無所知。

光鮮的生活裡,「性」成了人們極力遮掩的問題,有人拿了保險套都不知道怎麼用,也不敢問。

在這樣的環境下,文經風開的這一家成人用品店會遭來怎樣的非議,可想而知。

店開起來之後,店門口的玻璃上,常常被人留言大罵,認為這個店是變態、噁心的存在。

/02/

開業的半個月內,沒有一筆生意,甚至連進來看的人都沒有。

直到第16天,一個小夥子誤打誤撞走進來。

壓根沒注意自己進什麼店的小夥子,看到店裡擺放的安全套時,整個人都楞在了原地。

呆楞了很久,小夥子並沒有直接離開,紅著臉逛了一會,拿了一盒保險套,給「亞當夏娃」貢獻了銷售第一單。

慢慢的,知道這家店的人多了。

但絕大多數人都站在門外,「像看怪物一樣」透過玻璃窗看著裡面。

直到《北京青年報》首次發布了一則簡短的報導。

很快,國內外媒體紛紛前來,報導:「中國第一家成人用品店」。

不少國外媒體,包括BBC、CNN、《泰晤士報》……想要通過這家店,去觀望中國改變開放的進程。

後來連中央電視臺也專門做了報導。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帶著好奇、羞澀、甚至批評的眼光,走進了店裡。

「它代表一種開放,代表意識上的一種開放」。

而中國千百年來諱莫如深的話題,也漸漸被人們提起。

/03/

小小的成人用品店,每天都在上演著人間百態。

讓文經風始終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滿頭白髮、彎腰駝背的老頭。

老人在店裡連著來了3天,也不買東西,就看著。

後來老人主動找到文經風,將一個牛皮紙口袋裡厚厚一沓紙拿給他看。

—— 那是他的論文,而他因為這篇論文徹底改變了命運。

老人年輕時曾是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他在畢業論文裡提出在中國應普及性用品,以此來提高國人的性生活質量,並為殘疾人的性問題提供幫助。

他在論文首頁就寫道:「人的本能如果被刺刀割斷,其結果不是減弱而是增強,而這種增強往往是畸形的。」

這些在現在來看再正常不過的言論,在當時卻被視為「異端」。

老人不肯修改自己的論文方向,學校便沒讓他畢業。

工作之後老人依然堅持不能對性避之不談,卻被冠上「流氓教授」的帽子,在那個特殊年代受盡折磨,甚至因為「流氓罪」被判入獄。

老人將自己十幾萬字,一字未改的手稿拿給文經風看。

嘴裡反反覆覆的說著:「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曾經因為「性」被汙名化的老人,在這家店裡,終於收到了那份遲來幾十年的認可。

/04/

也有結了婚的男男女女紅著臉來到店裡,挑選保險套和一些成人用品。

曾和一個朋友聊天時提到這個話題,她的回答始終印象深刻:即使我們已經成為了夫妻,對於性,我們依然是初學者。

「我們似乎很少可以坐在一起,去聊聊關於性的事情,喜歡或者不喜歡,喜歡的方式,喜歡的環境,對彼此親密關係的感受......」

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在開店的過程中,文經風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

也越發感覺到中國性教育的缺失。

有人剛進來,看到安全套,就羞紅了臉趕緊跑了出去;

也有人進來,興奮的買了一大堆東西,完全不知道節制。

慢慢的,文經風和店員開始承擔起了性教育和心理輔導的職責。

1995年,他們還和北京市計劃生育委員會宣教中心、北京電視臺共同開辦了《生命·生育·生活》電視節目。

這也是國內電視第一次播出成人性教育欄目

/05/

還記得譚嗣同曾在《仁學》裡曾講到他的夢想:

「希望有學者能夠致力於性教育,向國人普及性知識,使國人拋棄『性即淫邪』的陳腐觀念,認識到性乃自然之事,『毫無可羞醜』之處。」

如今和文經風所處的時間段相比,我們對性的認知已經向前走了一大步。

早在2015年,中國保險套銷量就達到127億隻,2018年,中國情趣電商市場規模達到306.6億元。

然而,我們也不該忽視:成年人對性用品的接受度提高,對性生活日漸關注的同時,對孩子的性教育卻仍處於落後階段。

某小學普及全面系統的性教育知識,卻遭到了一些家長的強烈抵制,最後試點的學校迫於壓力收回了教材。

有些孩子甚至長到了20多歲還是性盲,性教育缺乏到空白的程度:

對性生理的無知;對性行為的無知;對性快樂的無知;以及對性行為與生育二者關係的無知……

不知道『人流』的危害性;

對避孕知識一無所知;

不知道怎樣預防性病;

不知道女孩如何防範性侵犯…

而父母對孩子性教育的從小缺失,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兒童在面對性侵時,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說「不」。

性是一種自然的人類需要,就像食物和飲料一樣。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性慾正同食慾是一樣的。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明白: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性無知才是。

資料來源:

《禁果1993 中國首家性用品商店風波》

《冷暖人生|性啟示錄》

相關焦點

  • 1993年,我開了中國第一家「性用品」店,被罵慘了
    但是我看到有很多很多人是沒有單位的,不可能到單位去領這個保險套,他也沒有地方可拿了呀。」在一部外國電影中,文經風偶然看到一家寫著 「 SexShop 」 的商店。聯想身邊性用品的缺乏,性觀念的缺失,辦一家中國成人用品店的念頭就這樣在文經風的腦海裡萌生了。
  • 1993年,我開了中國第一家性用品店,被罵慘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文經風開的這一家成人用品店會遭來怎樣的非議,可想而知。店開起來之後,店門口的玻璃上,常常被人留言大罵,認為這個店是變態、噁心的存在。嘴裡反反覆覆的說著:「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曾經因為「性」被汙名化的老人,在這家店裡,終於收到了那份遲來幾十年的認可。/04/也有結了婚的男男女女紅著臉來到店裡,挑選保險套和一些成人用品。
  • 中國第一家成人用品店,藏在街頭巷尾的神秘天堂
    關於「性」這件事,他們遠比父母見世面見得早,就連去便利店買一盒保險套,也要鎮定得多。畢竟在他們父母那一輩,就算是豁得出去直接勇闖「龍潭虎穴」,也不見得就能摸到成人用品店的店門,因為,壓根就沒人開這種「流氓店」。直到1978年以後,許多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兒才終於有了生長的苗頭。
  • 「對開書店這件事,我已經快絕望了」|百家故事
    「讀書治癒世界」——離河書店的slogan22017年4月,高明跟我說,有人感動於我倆為了開書店賣房子,想把在藝術區建的貨櫃以低廉的租金給我們用。這太好了,因為我倆為了書店買的商鋪,要到這年10月才交付。
  • 上海硬核小區,集體曝光「蜂巢快遞櫃」火了。|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08讓我們看看蜂巢的「牛逼」背景:順豐 申通 韻達……這是由中國最出名的幾個快遞公司一起建造起來的這些快遞公司本來在快遞業就幾乎形成了壟斷你跟我說這些公司沒錢??
  • 從「迷宮」到「迷你店」,宜家怎麼越開越小了?
    它拋棄了遙遠的市郊,去到紐約的曼哈頓、東京的原宿、上海的靜安寺等大都會中心,開出佔地面積只有標準店 5% 左右的「迷你店」。 逛宜家,也能成為城市居民的即興遊了。 「任性」的迷你店,一場持續的城市實驗
  • 我在鄉裡開了第一家情趣用品店,差點被性侵了
    方圓在鄉裡的集市大街上,開了第一家性用品店,轟動一時,成了所有人的談資。
  • 「我不為了取悅別人,我就是我自己」|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創業之初,完美日記體會了一把身為國貨的艱難。草莽並起的2016年,電商行業的熱錢紛湧而至,人人赤膊上陣,想分一杯網際網路紅利的羹。國產彩妝品牌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多以模仿國外大牌為主。「偏見不是天生就有的。」
  • 我承認,我被萬茜迷住了。|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圖片來源:網絡作者丨柚子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真正的魅力,不是吸引多少異性的目光,而是吸引多少同性的目光」這句話用在萬茜身上,太合適了。黃聖依上來就跟她說,「我好喜歡你」金莎看到她,會秒變小迷妹說,「我要和你擁抱一下,你身上有一種性感的氣質」連一向霸氣的張雨綺,都會說一句,「萬茜好酷」於是一場節目下來,萬茜成了姐姐裡的人氣擔當。
  • 曾經「談性色變」的中國,是怎麼成為情趣用品第一大國的?_鳳凰網
    1993年3月23日,一場大雪過後,中國第一家性用品商店 「亞當夏娃」 在北京的趙登禹路上正式開業。但文經風沒想到,開業第一天,一個顧客都沒有。2002年,千龍新聞網記者暗訪調查發現,情趣用品店內部分商品 毛利率甚至高達1000%。一款「非洲名模」的仿真玩具批發價150元,零售價1500元。那時北京一個普通白領月薪也就兩三千,而一家30平的情趣用品店,一個月能賺3-4萬, 幹一年能在北京買套房。和店裡賺得盆滿缽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流社會依然不接受大張旗鼓地宣傳「性用品」。
  • 「奧利給」的背後,看見黃春生|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在這則3分28秒的視頻中,口號早已火遍全國的「奧利給大叔」穿著熨帖的中山裝,站在聚光燈下。據在場的工作人員回憶,小小的攝影棚回音特別大,當他喊出那句經典臺詞「加油,奧利給」時,棚裡每個人都記得那種震顫,「特別大聲,特別有活力」。視頻最後,字幕上打出了大叔的名字——演講人:黃春生。
  • 「量身定做」的男人和騙局|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她不讓我提起自己的職業,「我覺得我不配這個身份」。一位在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工作的研究科學家用微信「附近的人」認識了一個自稱去阿聯考察綠洲的河北公務員。博士畢業後,他出國工作7年,單身的時候居多,異國他鄉覺得孤獨,35歲的他也想趕緊成家,女孩很合心意,兩人確定了關係。在她的引導下,他從在一個App上充值520元開始,最終被騙走160萬。
  • 愛馬仕旗下「上下」被賣、日本潮牌NEIGHBORHOOD開中國首店...
    1、愛馬仕以8000萬歐元賣了「上下」   12月10日突發新聞,法國奢侈品巨頭愛馬仕將旗下的中國品牌「上下」以約8000萬歐元出售給義大利投資公司Exor,此次交易將於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愛馬仕與聯合創始人蔣瓊耳女士仍是「上下」的重要股東,這也意味著,愛馬仕在中國創業失敗。
  • 李寧,越過沙漠,歷過群山|百家故事
    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我們是想成為一個被世界認可的具有時尚性的專業運動品牌,希望讓中國人選購運動產品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寧。在沒有達到這個目標之前,我認為我們永遠在爬山的過程中。」當年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廣東起步,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開始與中國奧委會攜手合作,此後通過體育用品事業推動中國體育發展,並不遺餘力地贊助各項體育賽事。整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李寧公司的高光時刻,經過早年間的發展,李寧公司逐步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領跑者。2002年,李寧公司確立全新品牌定位,提出「一切皆有可能」品牌口號。
  • 「性」像吃飯睡覺一樣正常:100個用情趣用品解壓的女孩說丨我媽說我有病022
    大家好,我是田靜。一項關於電商平臺「情趣用品」的銷量數據顯示:這兩年,女性情趣用品的銷量雖然猛增,但其中65%的購買者是男性,也就是說,是由男性買給女性的。很多時候,女性是在男性的「引導」下,開始使用情趣用品。由於「性」的隱秘和私人性,很多時候大家不太好意思把它宣之於口,但不代表大家不會坦然享受它。
  • 「那一夜,我媽發現了我藏在家裡的情趣用品……」
    坦白說,阿靜覺得這種每個人都能毫不忌諱地談論自己的性需求和性感受的氛圍真是棒呆了!!!(就連剁手都剁得更歡快了呢!)於是我就將自己的發現熱情地分享給姐妹們,沒想到大家對「使用情趣用品被家人發現」這事兒都有很多話要說。
  • 宜家的「藍盒子」,怎麼越開越小了?
    ▲ 宜家原宿店,圖片來自 Nippon在日本這個「便利店大國」裡,宜家原宿店首層裡也承載了宜家全球第一家便利店。消費者可以隨時走進便利店買迷你宜家購物袋、蠟燭、肉桂卷、咖啡、冰淇淋、植物基杯麵等小東西。
  • 【頭條】一個90後武漢女孩和她的外國男友開了「中國第一家零浪費無包裝商店」
    德國的散裝無包裝商店香港零浪費商店的散裝食品區一角中國大陸第一家零浪費無包裝商店,開業啦!▼受Bea Johnson北京行活動熱情的鼓舞,我們在朝陽區棗營南裡的258電器大世界2樓租了一個17平方米的店面,雖然不知道當時在中國開一家零浪費無包裝商店人們的反響會如何,但是想著「如果不試一下,你就永遠不會知道結果」,於是在2018年
  • 周日美文| 一個90後武漢女孩和她的外國男友開了「 中國第一家零浪費無包裝商店 」!
    與此同時,美、英、法、荷蘭等歐美國家也陸續開了當地第一家零浪費商店,因其綠色環保的積極意義先後被BBC、紐約時報、NPR等媒體報導。 圖片來源:Charlie香港最近開的第一家零浪費商店圖片來源:Charlie香港零浪費商店的散裝食品區一角而今天我想介紹一下,我和外籍男友在北京開的中國大陸第一家零浪費無包裝商店。
  • 從「做愛」到「造愛」:春水堂 10 年進化史
    他說這個問題被問過無數次,這是自己的內心選擇,「創業是我的宿命,我骨子裡就不是那種會踏踏實實在企業裡工作的人。」等到採訪過半,他又補充說,有些時候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這是一個長達十年的創業故事,並不浪漫,有過放棄和彎路。但有心的人將這條路走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