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豪華品牌,價格貴,配置卻低到你懷疑人生。
有的豪華品牌,都30萬了,連後倒車雷達都不捨得給,倒車影像也不一定有,無鑰匙進入請你花幾千塊選裝,要全液晶儀表怕是在做夢......你見過布座椅的A4嗎?你見過布座椅的7系嗎?但很多配置,一些十多萬的普通車型都有了。
一個車標就值幾萬?但豪華品牌就是沒有性價比嗎?是因為買豪華品牌的人根本不在乎性價比!難道去買一個LV包包的時候還講究性價比嗎?
但有些人買車就是認豪華品牌,就衝著內飾的質感,就衝著開起來的感受,特別是保安的眼光,甚至就衝著品牌文化和歷史,更願意為豪華品牌掏錢。
仔細一想,大街上還有這麼多奔馳寶馬呢,豪華品牌配置低,怎麼還這麼多人買?
買不起豪華車,買個同平臺的怎麼樣?
有朋友會問了,買豪華品牌車型性價比低,買一款豪華品牌車型同平臺的車,豈不是既能省錢又能有質感了嗎?
不得不說,平臺這東西真的很神奇,以前造車很複雜,現在有了平臺,造車就像去打飯一樣了。
碗是一樣的,肉菜選兩個,青菜選兩個,選完拿筷子,就可以吃飯了。平臺也是這樣,發動機用哪個,變速箱用哪個,軸距設計多長......最後設計師再畫個車殼就行了。
大眾有個MLB evo平臺,從20多萬的奧迪A4L,到接近400萬的賓利添越,這個平臺都能造。那麼請問,買奧迪A4L就等於買賓利添越了嗎?汽車廠家可精明了。
就好比製作包包用的義大利小牛皮,你到了原產地才發現,原來義大利小牛皮也分三六九等,這背後都是成本啊朋友。
價位高了一截,配置居然比不過?
就算你知道兩款車型來自同一個平臺,是同一個媽生的,但掛著豪華品牌的車型就是更貴。
貴也就算了,掛著豪華品牌的車型配置還更低,簡單來說,就是這也沒有,那也沒有。
舉個例子,雷克薩斯UX和豐田C-HR出自同一架構,但指導價18.08萬元的頂配C-HR,對比指導價25.90萬元的入門級UX,價格便宜了差不多8萬,配置卻多了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無鑰匙進入。
這好比兩隻同一產地的放養雞,一隻做成燒雞賣18元,色香味俱全,另一隻換了種做法卻砍掉了一隻雞腿,要賣25元。
把例子換成頂配本田繽智和入門級謳歌CDX,你會發現情況也是一樣的,豪華品牌更貴,但自動駕駛輔助不會給入門車型。
為什麼豪華品牌賣得貴?
豪華品牌的成本都用在什麼地方,該不會把錢都拿去打廣告了吧?
實際上,豪華品牌車型的製造標準要比普通品牌車型更高,就算是完全不懂車的人,看看UX的內飾,摸摸CDX的座椅,再回去瞧瞧剛剛對比的C-HR和繽智,高下立判。
UX大膽搭載了許多日式的元素,比如中控臺上使用和紙材料,座椅縫線講究特殊的工藝,就差把裝潢弄成日料店了。
CDX也有車內氛圍燈,變身夜店沒有問題,但繽智就是做不到。
豪華品牌開起來也和普通品牌不一樣,人家的避震是專門調的,研發成本不會卡得死死的,隔音材料也是高級貨,像CDX,還有主動降噪,隨車就有隔音耳機。
豪華品牌的服務更好,就是因為豪華品牌賣得貴!一進店就有人對標準你笑,買了車之後,店裡也不會不管不問,你要用的、你要養的、你要修的,都給你專人解決,聽起來就有點像買服務送車?
什麼情況下更推薦選擇豪華品牌?
買豪華品牌肯定要看看自己的錢包,如果手頭不充裕,實實在在買配置更好。
沒到那個境界,就別學人家享受生活。
普通品牌車型做個小保養,幾百塊就行了,豪華品牌做個小保養,一千塊都下不來!如果加一點清洗項目,或者換幾個易損零件,對一般人來說,一個月工資可能就這樣沒有了......
就像你在街邊飯店吃飯,吃不飽加個菜,一個煎蛋2塊錢,不心疼,如果來到了五星級酒店,煎土雞蛋一份58,一碟就3個。
豪華品牌的保值率也是讓人蛋疼的,尤其是小眾豪華品牌,過幾年想換車了可能都沒人接手,最後只能被車商開低價宰。34萬落地的,開了1年沒到1萬公裡,就只能賣25萬了,換成你心不心疼。
豪華品牌真的不能買嗎?也分情況,比如一些豪華品牌清庫存的時候,5折、6折的車型就值得買,新車差不多和二手車一個價錢,不喜歡了賣出去,其實也賠不了多少。如果條件允許,那就定個小目標吧。
如果需要撐場面呢?豪華品牌再合適不過了,輸人不能輸陣,一臺豪華品牌給你帶來的社交價值很難估計,就像你戴著勞力士,酒吧裡願意來搭訕的妹子就很多,如果你帶著卡西歐,恐怕去酒吧就要自己抱著酒瓶喝一晚上,就是這樣現實。
買臺豪華車吧,從進門的那一刻起你就有氣勢了,哪怕你開的是一臺布座椅的A4。
輪到你說:
同樣平臺打造的車,你會買豪華品牌還是普通品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