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形飢餓 」,你真的吃飽了嗎?

2020-12-18 澎湃新聞

「 隱形飢餓 」,你真的吃飽了嗎?

2020-12-15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全民熱衷「吃」的時代,餓肚子的情況不太常見了。在家裡,孩子零食不斷;年輕人下班後總想來頓大餐,犒勞下自己;老人上了年紀沒胃口,每天都是清粥小菜。看似每個人都「吃飽了」,其實身體還在「挨餓」。

不久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數據顯示,全球有20多億人存在「隱性飢餓」,中國超過3億。一旦攝入食物,就能抵消的飢餓感,是顯性飢餓。隱性飢餓是雖然飽餐,飲食攝入卻不平衡,導致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一般不易察覺。

過去,溫飽難以保證,更顧不上解決隱性飢餓。如今食物供給豐富、體力勞動減少,人體對能量的需求降低,但對微量營養素的需求卻沒減少。而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壓力大,還會消耗大量營養素,更需合理補充。此外,由于越來越精細的加工方式,很多食物中的微量營養素流失了。

相較於顯性飢餓導致的面黃肌瘦,隱性飢餓很難被發覺,導致較嚴重後果。比如,嚴重缺鈣可能引起骨質疏鬆,缺碘容易導致甲狀腺腫,維生素B12和葉酸不足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心腦血管病發病風險。

家裡老中青三代都可能出現隱性飢餓,需要及時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

消化差的老人。老年人的胃腸蠕動變得緩慢、無力;胃液分泌減少,且胃酸度下降,導致消化功能減退;還有些老人牙口不好,吃得少、不消化,營養很難跟得上。

消化差的老人宜少食多餐,每餐八分飽即可,以免消化不良,又不會因為吃得太少,導致營養不良;食物烹飪要細軟,不要油炸或煎;進食時細嚼慢咽,一口最少咀嚼20下,減輕胃腸負擔;保證全天營養攝入均衡,常吃魚類、大豆製品、奶製品等優質蛋白,必要時可以服用膳食營養補充劑。

愛挑食的孩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調查發現,該院臨床營養門診接診的19.1%的兒童存在營養不良。這主要由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所致,比如挑食偏食、吃飯注意力不集中、常吃快餐等。

建議家長打造良好的用餐氛圍,比如叫孩子吃飯時,不要大喊大叫,以免產生不良情緒;選擇他們喜歡的專碗專勺,提高用餐積極性;用餐時,多和孩子聊天,而不是用電子設備吸引他們。此外,一日三餐要按時,飲食宜清淡;適量安排1~2次加餐,讓孩子選擇喜歡的食物,但避免「三高」(高油、高鹽、高糖);減少帶孩子在外就餐的次數。如果孩子挑食,家長可變換菜色或烹調方法,帶孩子一起逛菜市場,認識果蔬,引導他們尊重食物。

節食減肥一族。肥胖本身可能與某些微量營養素的代謝異常相關,若節食減肥,嚴格控制能量攝入,微量營養素的攝入更難達標。

減肥不是挨餓,可在熱量控制範圍內,用粗糧、谷薯類代替精白米麵,多吃新鮮果蔬,多蒸煮、少油炸;還可嘗試高蛋白膳食模式或輕斷食模式,前者是把飲食中的蛋白質供給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魚等;後者是指1周內5天正常進食,其他兩天攝取平常1/4的能量,並長期堅持。

此外,素食者往往也存在隱形飢餓,要多吃奶類、豆類或豆製品,一半主食可換成雜糧、雜豆,以滿足人體對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

三餐湊合的上班族。通勤距離遠、節奏快,不少上班族的三餐全是外賣,「草草了事」。但外賣往往高油高鹽,食物種類單一,比例也不合理,根本不考慮營養均衡。

即便再忙,上班族也要吃好三餐。早飯可用一杯牛奶、一塊麵包、一顆雞蛋喚醒大腦活力,還可吃些水果;午餐要攝入一定的蛋白質和脂肪,比如豆腐、金槍魚、雞蛋、堅果,加上糙米飯等粗糧,蔬菜也不能少,點外賣要做到「有菜有肉有飯」;晚飯以清淡為主,儘量不要過飽。

原標題:《「 隱形飢餓 」,你真的吃飽了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你吃飽了嗎」怎麼用英語表達?「你吃飽了嗎」的英語是什麼?
    」你吃飽了嗎「怎麼用英語表達?」你吃飽了嗎「的英語是什麼?我想很多人在平時聚餐吃飯的時候,在即將離開飯店前都會問身邊的朋友一句」你吃飽了嗎「,但你知道」你吃飽了嗎「用英語怎麼說?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
  • 「你吃飽了嗎」別再說「Are you full」,這樣說很不禮貌
    聚餐時,我們經常會問:「你吃飽了嗎?」翻譯成英語千萬別說:「Are you full?」這樣說其實不太禮貌,趕緊改!
  • 「隱性飢餓」是寶寶健康的第一殺手!
    因為吃不上東西,而感到飢餓的事情,連六師妹的小時候都沒有經歷過,對於現在被寶媽們捧在手心裡的心肝寶貝來說,就更加不會存在了吧!其實不然,雖然現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飢餓這個詞似乎已經被永遠地踢進了歷史的文獻庫。現在的孩子真是從以前的有啥吃啥翻身成了吃啥有啥。但是,孩子吃的多就不會餓了?其實不然,孩子還可能出現隱性飢餓!什麼是隱性飢餓?
  • 偷襲健康的「隱形殺手」,躲起來的慢性毒藥,大人孩子都是受害者
    我們總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掛在嘴邊,隨著現代生活的進步,以及當前許多人英年早逝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父母們不僅對於孩子的健康更看重,也會更關注自身健康,但是,「隱形飢餓」這個殺手誰都沒放過。偷襲健康的「隱形殺手」,躲起來的慢性毒藥,大人和孩子都是受害者世界衛生組織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稱為「隱形飢餓」。
  • 關閉飢餓感的開關
    人體承受壓力過大,腎上腺會收到刺激過度,從而釋放出過多的皮質醇(壓力激素),這一激素會讓你的食量增大,尤其是愛吃高熱量的甜食,並且幫助人體迅速將熱量儲存在腹部脂肪中!所以,當你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食物的時候,你需要深吸一口氣或者選擇運動等方式,來緩解壓力,而不是去超市購物,買回一堆食物來解壓了。
  • 自助餐裡的5種「隱形便宜菜」,價格低,易吃飽,精明人從不去拿
    前幾天我和老公去吃了一頓自助餐,本來是懷著多吃點的心理去的,想要放開了吃,可去了之後,才吃了半個小時,就發現已經吃飽了,感覺還有很多好吃的沒有吃到,但肚子已經裝不下了,想想實在有些可惜,而且從價格上來說,也很不划算,可能是很餓的關係,一進去就盛了一碗炒米飯,又喝了一杯果汁,還吃了一些水果,老公吃了兩塊兒蛋糕和一些涮火鍋的菜,總體算下來,簡直虧大了。
  • 《飢餓站臺》這部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如果你還沒看此片,就先看看這篇文章吧!《飢餓站臺》另一譯名《飢餓鬥室》,講的就是一群人的「困獸之鬥」,但它不只是展現身體層面的鬥爭,更多的是思想層面上的體現。其實《飢餓站臺》已經不是屬於隱喻層面的電影,它在向世人向觀眾『赤裸裸』展示它想要表達的含義。
  • 寶寶口唇一碰就張開,難道沒吃飽?別誤會,吸吮反射不是飢餓信號
    於是,妞妞媽媽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奶水不足,所以導致寶寶頻繁飢餓?其實妞妞媽媽遇到的這個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我們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只要寶寶哭鬧,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寶寶肯定餓了,然後立刻就給寶寶餵奶,寶寶只要一吃奶立刻就停止了哭鬧,所以媽媽就會更加認定寶寶真的吃不飽。
  • 別讓「假性飢餓」騙了,6種錯誤的飢餓信號,導致你越吃越胖!
    這時候,胃就會開始劇烈收縮,這種收縮使人感到飢餓,也就是應該進食的一種信號。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真的餓了,而是被假飢餓所欺騙。注意不要被騙了!飢餓與食慾是兩碼事食慾和飢餓感經常被搞混,事實上,他們是不同的概念。
  • 寶寶吃飽了嗎?教你幾招輕鬆辨別!
    我們女人自從當了媽媽之後,好像正個人都變得焦慮了起來:我家孩子吃飽了嗎?乳房上沒刻度,總是怕孩子餓到影響生長發育。
  • 減肥時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不餓但很饞,吃飽還想吃?
    大家減肥都會控制自己吃的食物的種類和數量,在這種情況下吃的東西就沒辦法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是因為你沒有吃到你想吃的。比如,你今天想吃炸雞,但為了減肥,你選擇了水煮雞胸肉,那麼你就沒有得到滿足,你的腦子會一直跟你說「我想吃炸雞」。
  • 光遇隱形鬥篷是真的嗎 需要的朋友快來看看
    光遇隱形鬥篷是真的嗎 需要的朋友快來看看時間:2020-07-28 13:21   來源:9553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光遇隱形鬥篷是真的嗎 需要的朋友快來看看 光遇裡面有很多酷炫的鬥篷,其中最難得要屬隱形鬥篷,很多玩家就要問了光遇隱形鬥篷怎麼獲得?
  • 「我餓了」,寶寶的飢餓信號要讀懂,吃飽喝足才能長得快
    對於很多新手媽媽來說剛生下小寶寶的時候,在很多事情上面都是束手無策的,尤其是關於寶寶的飢餓問題,很多新手媽媽不知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真的餓了,因為這麼小的寶寶由於不會語言,面對任何事情所做的反應只是有哭鬧不止。有的時候寶寶哭鬧時並不代表他餓了,但是新手媽媽卻非要給寶寶餵奶,這會使寶寶產生吐奶的反應。
  • 隱形牙套真的有嗎?是美國的?
    隱形牙套真的有嗎?我想問這款美國的牙套大家覺得如何!!今天給大家推薦我已經用了兩年的#隱適美 ~下面給大家分享我在知貝矯正牙齒的流程,她是提前了楊立清醫生的號!去到知貝後先是拍片,取牙模,等方案 ,剛開始戴牙套的時候前期的準備時間會更久一些。
  • 減肥要少吃,卻沒人告訴你如何控制飢餓,掌控飢餓才能減肥成功
    很多人其實都是懼怕減肥的,並不是說運動如何的累,而是因為真的吃的東西很少。這個期間,經常會感覺吃不飽肚子裡空空蕩蕩的,那種飢餓感讓你的精神和注意力無法集中,以至於任何事情都不想做,只想靜靜的躺在那裡。肚子餓也是導致很多人減肥失敗的一個重要關口。
  • 熬夜式減肥,真的是你嗎?可結果確恰恰相反!
    可熬夜真的能減肥嗎?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熬夜引起暫時性的體重下降,是因為作息不規律而導致的,睡眠不足很容易導致內分泌的紊亂,而其後果一定是消瘦嗎?答案為否!睡眠不足是會發胖的,這個你知道嗎?   睡眠可以影響荷爾蒙的分泌,從而來分解脂肪時期燃燒,促進新陳代謝消除浮腫,刺激生長激素。
  • 新生兒沒有「飽腹感」,但只要知道這幾點,就知道寶寶吃飽沒有
    很多初為人母的媽媽可能還不知道怎樣才能當一個合格的媽媽,昨天有人私信問我,自己的孩子剛生下來快滿月了,但自己始終不知道該怎麼帶孩子,孩子哭是不是真的就餓了呢?可是每次孩子哭的時候都給他餵奶,他吃這麼多回,到底是吃飽了沒有呢?新生兒到底有沒有"飽腹感"這一說呢?
  • 你不是真的餓!嘴饞其實另有原因,千萬吃飽再追劇
    撇除真正的血糖下降感到飢餓,「嘴饞」還有5種可能性,了解真餓還是假餓,就不會控制不住自己吃過多,變胖又來怪自己了。 追劇時 根據研究指出,人在吃東西時分心,就會容易攝取更多熱量。所以儘量認真吃飽後再追劇,千萬別餓著肚子然後吃零食,小心停不下來。
  • 「你吃飽了嗎」可不是「Are you full」,那正確表達怎麼說?
    你吃飽了嗎?≠Are you full?回憶一下,什麼時候會用full/fʊl/滿的?水滿了,滿月,氣球充滿了氣……同理,當full常指:「已經非常飽了,再塞不進去了。」就像說:你是不是不能再吃了?em……這樣人家想吃都不敢伸筷子啦。
  • 記住1個原則:「飢不擇食」,稍微飢餓,不要挑食
    以前認為「好好吃飯」是一件極為簡單正常的事,吃飯還用學嗎?但是實際上,捫心自問:你真做到了好好吃飯嗎?人身上的很多問題和毛病,都是從吃飯上來的。那麼,應該怎麼吃飯才好?以什麼樣的飲食原則為佳?雷哥覺得:看過的最好一句話,就是「飢,不擇食」,沒錯,中間有逗號斷句,不是按照傳統的成語解釋,而是要斷開理解為:保持一種稍微飢餓的狀態,不要挑食。很多朋友不置可否,也覺得自己做不到。首先,人們對「飢餓」這兩個字有天生的恐懼,覺得飢餓的滋味特別難受,很多人每頓飯都要吃得飽飽的,撐得再多一口也裝不下,只吃七、八分飽,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