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可廢屋住宿」有道理嗎?

2020-12-13 鄂東三農

這是古代人出行的一句農村俗語。古代人出行不像現在人出行那麼方便,有客棧、旅館、酒店可住,安全而又舒適。那個時候,古代人出行一般都是在飯店、客棧住宿,或者在農家借宿。各處道路交通不方便,沒有現在的公路鐵路,那個時候都是羊場小道崎嶇的山路。那時古代人,若是出行,來到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上不扒村下不接店,在荒山野嶺之中行走趕路程,一旦到晚上,住宿就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麻煩問題。~~

古人在那個時候,由於社會問題,經濟不發達,到處都是貧困人口,土匪強盜橫行,人們出行十分不安全。若是人們出行時候,行走在荒山野嶺之中,一旦傍晚,太陽西下,就要尋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投宿。若是一旦住宿非常困難的時候,古代人就產生了這樣一種俗語,「寧願墳地過夜,不可廢屋住宿」。這就告訴人們,夜晚住宿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安全問題,出門在外,人的安全問題是首要事情,決不可忽視,要小心為好。~~

若是出行的人晚上沒有趕上客棧飯店怎麼辦?古人告訴你,「寧願墳地過夜,不可廢屋住宿」。墳地是比較安全的,沒有響馬、草冦、土匪、強盜出沒。因為,墳地是墓地,一般人不會懷疑那裡有。活人會住宿在哪裡也沒有什麼寶物,另外,因為人的心理作用,一般目的到了晚上非常寂寞安寧,沒有很多敢人路過,因此墳地在晚上是比較安全的,沒有歹心人如響馬、草寇、土匪、強盜,在這些地方橫行霸道,搶劫行路人的財物。晚上墳地一般非常寂寞安靜。若是有土匪強盜過來,能夠聽到響聲動靜,就可以早早的地發現,可以早早地躲避。所以古代人告訴我們,墓地是晚上行路人投宿過夜最安全的地方。雖然墳地晚上陰森恐怖,但比生命和財產來說要好得多,不存在安全問題。~~

為什麼「不可廢屋住宿」呢?難道廢棄的房屋,出行人住宿過夜,不安全嗎?在古代社會由於貧窮,一般的情況下,這些地方是響馬、草冦、土匪、強盜,經常光顧的地方,到晚上都會在廢棄的房屋、寺廟、古剎等等地方落腳過夜,等待時機,到了深更半夜的時候,他們就會出動到客棧、酒店、飯店和農家搶劫財物。若是行路人,晚上在這些地方與他們邂逅會面,將會丟失財物,甚至有生命危險。行路人晚上住在這樣的廢棄的房間裡非常不安全。另外這些廢棄的房屋,因為年久失修隨時容易倒塌。若是出現下雨的夜晚,人睡在這個廢棄的房間裡面,腐爛的木材、鬆動的磚頭和瓦片等等重物掉下來,對人的生命將會有非常大的危險。~~

總而言之,農村俗語,「寧可墳地過夜,不可廢屋住宿」,告訴我們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古代社會,由於貧窮,土匪強盜橫行,寧願在墳地過夜是比較安全的,也不要在危險的破舊的廢棄的農家房屋裡住宿,是非常不安全的,會對自己的財產和生命有很大的威脅。現在社會和古代社會有根本的不相同的地方,但是現在人出行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晚上不管是在賓館、酒店、飯店、旅社都要注意自己的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在眾多的歷史文化當中,俗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間特別受追捧。通俗易懂,是勞動人民總結的智慧。但是有些俗語,卻充滿著迷信神話色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句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
  • 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屋老宅」,什麼原因?實則是經驗之談
    俗語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比較通俗的語言,目前主要在廣大農村地區比較流行。如果深挖俗語的誕生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作為一種適合廣大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語言文化,之所以能傳承3000多年,就足以說明俗語文化的魅力。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屋老宅」,什麼原因呢?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國家有很多流傳至今的俗語,這些可能也都是經驗之談,比如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等,這些所以非常的有道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很多人都覺得這句俗語比較的恐怖,這樣的處境似乎也比較的艱難,是一種非常困難的選擇,這句話其實是後一句是最主要的,不從空屋老宅過指的是不要選擇沒有人住的空宅子,樓房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擔憂,但是在農村有很多這樣的空房子。
  • 俗話說的「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因為講究忌諱麼?
    「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這是一句民間的俗語,說的是:出門在外,實在找不到住宿過夜的地方,寧肯在墳地裡將就一宿,也不要在空置已久的老屋或者古剎過夜。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如何選擇住宿的地點就尤為重要了。按照常理來說,最起碼得找個能夠避風遮雨的地方才好吧?可是古人的實踐經驗卻否定了這個方案,選擇了看似令人有恐懼感的「墳頭」作為湊合一宿的地點,這是為什麼?
  • 野外露營時,為何寧可在墳頭露營,也不要在野外的老房子過夜?
    我國的俗語文化在數千年的文化歷史傳承中,也可以稱得上是獨樹一幟。畢竟這些俗語作為老祖宗那一輩的經驗之談,一向深受我們普通百姓的推崇和喜愛的。這些文字雖然說比較通俗直白,但它包羅了世間萬千,富含著許多人生哲理。
  • 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
    導讀: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念起來非常的押韻,不但很好記,而且還富含很深的道理。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傳唱,這些俗語之中,也有一些猛然聽上去不知所云的,這些聽不懂的俗語,就要去請教村裡一些老人之後,方能領會其中的寓意,就像這一句:「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趕一山不曬根,不挪一寸莫吞陽」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不僅有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更有許多有意思的對話,閒暇之餘,大家三五成群的聚攏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不管是說話者還是旁聽者,都會陶醉在其中,而民間聊天之所以這麼有魅力,關鍵在於人們能熟練地運用到俗語,比如人們在討論到物品的價值和好壞時,就常感慨到「俗話說,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
  • 農村俗語「寧丟家財萬貫,不舍房屋面南」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一直覺得,農村裡的老人是很有智慧的一群人,他們嘴裡經常會說一些咋聽覺得莫名其妙的話,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又無意間神奇地一一驗證了。前面已經給大家陸續分享了一些,今天說的這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寧丟家財萬貫,不舍房屋面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是什麼意思?文/北冥有魚導讀:縱觀歷史長河,老祖宗們著實留下了不少的東西,有雄壯的萬裡長城、都江堰,也有富麗堂皇的古董器具,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東西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在人們之間口口流傳,比如說俗語,俗語是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他們將其一生的閱歷全都凝結成一句句的老話,有的俗語與風俗有關,有的俗語與天氣有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句與天氣有關的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古人在經過各種社會實踐後,將一些道理總結成俗語,流傳至今。有些俗語聽起來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而有些俗語或者一些習俗,則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含義。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啥意思?有什麼講究?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化,自古以來在農村人們都是靠傳統的農耕生活,這讓農村在某些方面傳承著獨特的風俗,就拿在農村建房子來說,不少的人們都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俗語十大金句,說的有一定道理,你知道多少?
    農村至今依舊流傳著許多通俗易懂的俗語,並且成為了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今天來看看幾大金句,看你知道幾句?2、寧丟錢財萬貫,不舍房屋向南這句俗語意思就是即便沒了萬貫錢財,也不能讓房屋向南這個建築位置給丟失了,這麼說足以見到房屋向南對於農民來說有多重要。
  • 農村俗語「切莫遷墳,十遷九敗」,老一輩人的講究,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入土為安」,也就是說,人死後一定要土葬才好,因此,雖然很多地方一直在提倡火葬,但是這在農村很難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火葬都這麼難以施行,遷墳更是難上加難,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敢隨便遷墳的,因為大家認為,那是對祖宗的大不敬。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中國的很多俗語老話都是和封建迷信有關的,很多人覺得一句俗語多少有些封建迷信,其實並不是這樣。當時科學不發達,因而很多俗語只能用封建迷信來說理,但是道理和現在並沒有不同。今天這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初讀時也是覺得這句話就是封建迷信,直到最近再次品讀,方才發覺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 俗語「路剪房,見傷亡」怎麼解釋,農村房屋選址的講究有道理嗎?
    有房有車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尤其是對很多農村人而言,蓋房子稱得上是全家人都要出力的大事,畢竟農村家庭的實際收入還是比較有限, 有的農民辛苦了大半輩子攢下來的錢,也只夠在農村蓋一棟新房,再加上房子在農民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大部分農村人在蓋房子這件事情上的態度都很慎重,方方面面的規矩也不少
  • 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寧可嫁給比自己年齡大的人,也不嫁年齡小的人。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其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涉及人情世故、諸事宜忌、農事生產、土木建設等方方面面。農村修房建屋的講究,村裡人基本上都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以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來說,它揭示了什麼道理?
  • 農村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不捉上山鱉,不逮下山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有著很深的濃厚感情。特別是聽到那些俗語老話就會特別的感興趣。
  • 俗語「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是什麼意思?老話說的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寧娶從良女,不要過牆妻」,是什麼意思?老話說的有道理嗎文/二狗在農村生活中會有很多老話說法,不僅包含農業生產、氣象變化的農諺,也會包含一些生活經驗、人生哲理和婚喪嫁娶方面的前人看法,經過一代代長期經驗總結,進而成為了後人生活中不可獲取的一種前車之鑑,可以讓當下人儘量規避風險,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