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2020-12-13 閃電新聞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都會發出一句感慨,那就是「小孩的臉簡直就是六月的天啊」。確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比較善變,可能上一秒他們還在抱著玩具玩耍,下一秒就傷心欲絕,大哭大鬧。

雖然孩子們的行為看起來很難以理解,但是生活當中,就連家長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們之所以會頻繁情緒崩潰,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情緒,更別說控制情緒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

「情緒地圖」的概念以及作用

「情緒地圖」的概念: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面對外界刺激的時候,人的身體總是會率先做出反應,之後身體裡的各個系統才會受到影響,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應對之後的刺激。

所謂的「情緒地圖」就是基於這個研究,將人體各個部位對不同感情的敏感程度整理了出來,並且描繪成了一個地圖。

「情緒地圖」的作用:情緒是看不見的,但是通過這個地圖,大家能找尋到情緒變化的一些規律。

對於每個人來說,擁有能夠掌握情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一個人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他就會被消極情緒所打敗。

當一個人能繪製出自己的「情緒地圖」,就意味著他已經足夠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掌握其中的基本規律。

「情緒自控力」有多重要?

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這些情緒沒有好壞之分,能決定最終結果的是我們每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

很多人都不知道,想要獲得成功,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掌控自己的情緒,當你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時,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因為那些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只要受到一點刺激就可能會情緒崩潰,有些人還會患上社交恐懼症,完全不敢跟別人交朋友。

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在校園還是社會當中,都不會被歡迎,更別說獲得成功了。

而且家長們應該知道,情緒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狀況,那些不會控制情緒的孩子,通常都體弱多病。

這是因為孩子們不懂得將那些負面情緒消化掉,只知道將這些情緒積累起來,時間長了,身體自然會出現問題。

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的情緒反覆無常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家長要警惕起來,幫助孩子提高情緒自控力,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可以健康成長。

怎樣讓孩子畫出「情緒地圖」?

第一步:家長要嘗試著畫出自己的「情緒地圖」。

當家長接觸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時,要先保證自己足夠理解這個方式,才可以應用在孩子身上。

想要畫出一幅「情緒地圖」,家長就需要記錄一下自己的情緒變化,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家長要將各個細節作用記錄下來。

接著,家長要整理出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身體各個部位的感受,比如說哪裡特別不舒服。

最後,家長要將情緒崩潰之後引發的後果記錄下來,這樣整個過程就逐漸完善,家長就可以從中找到那些加劇自己情緒失控的點,並且加以調節。

第二步:讓孩子畫出自己的「情緒地圖」。

上述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是比較複雜的,所以在引導孩子畫地圖的時候,家長要改變一下方法。首先,要讓孩子整理出那些會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或者說別人的哪些行為會讓他覺得很反感。

接著,家長可以讓孩子回顧一下自己當時的情緒變化,比如說一開始只是有一點不開心,後來就演變成了生氣。

這樣家長就能發現孩子的心態是在哪個環節上發生了變化,就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第三步:讓「情緒地圖」物盡其用。

當家長和孩子都擁有一副地圖的時候,再想解決彼此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起來,因為這樣雙方都能了解自己情緒變化的過程。

只要在情緒還沒爆發之前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這樣就能避免負面情緒達到最高點,從而導致情緒崩潰。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只要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就要先了解情緒到底是什麼,以及情緒的變化規律,這樣才能從中找到突破點,快速讓自己變成情緒的主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寶媽B:"我家小孩子是太敏感了,看個動畫片裡面有人物死了都能哭的稀裡譁啦的,在學校又是一個十足的小霸王,最近還會打人了"。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孩子哭鬧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哭鬧過度就會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這就變成了情緒失控。
  • 我為容易情緒崩潰的寶寶,準備了一張地圖和四個遊戲
    偶爾會出現情緒崩潰的情況,也能通過一些日常小遊戲緩解,今天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必做的功課:認識和接納情緒就像我們要從零開始教孩子認識不同事物、形狀一樣,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感知,剛開始也是一片混沌的。我經常對蘇寶說,她的身體就好像一個裝滿了色彩的罐子,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比如我們可以用紅色代表憤怒,橙色代表快樂,藍色代表難過等等。
  • 情緒溫度計:讓孩子的情緒不發燒!
    敢問在這樣的令人崩潰的氣候裡,你的火氣是不是也不知不覺地變大了呢?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也許你會覺得有時候發發脾氣,鬧鬧情緒,是非常正常的。畢竟人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對不對?對不對?對不對?所以說,小朋友們的負面情緒,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太過焦慮~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想要孩子情商高,在社會中更容易立足,自然就要幫助他們學會控制情緒和控制自己,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都需要從小培養,這樣做,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1、低齡孩子採用溫柔而堅定的引導方式這裡指3歲以下1歲以上的幼兒。從1歲開始,小朋友就慢慢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再那麼的順著父母的意願行動,這個時候,一定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當孩子違反規則時。
  • 孩子動不動就哭?親子情感連結缺失,孩子容易情緒崩潰
    在我們看來不會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就是失去控制的的孩子,並且很多孩子不會出現自閉症的行為,反而出現了一種更加反常的行為去引起家長的注意。所以當很多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這是正常的現在,是因為家裡有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了情感的連結,可是當孩子的情緒崩潰,遊走在自閉症邊緣的時候,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維護這段親子關係。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0-6歲的孩子還不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即便他們已經能聽懂並接受某些道理,但也不要要求6歲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對待情緒問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孩子一生影響深遠,這是一個漫長且反覆的成長過程。如果要想讓孩子擁有正面情緒,家長的有意識培養十分重要。
  • 培養孩子抒發壞情緒,讓孩子擁有強大內心,家長要做到這幾點
    但是有的孩子因為不懂得抒發,也沒遇到這樣的良師益友,最後這些壞情緒一直都會成為孩子身上的一顆定時炸彈,一不小心一天就會因為很不起眼的事情就將其引爆,此時外界還會覺得這個孩子心理素質太差等等。其實每個孩子的心理素質建設都是需要通過適當的抒發壞情緒,慢慢的培訓最後早就一顆強大的內心世界。
  •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身體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在增強,家長們往往更注意孩子生理以及智力方面的培養開放,容易忽視心理層面的關注。因此當孩子長大時,就容易出現愛發脾氣,喜歡用哭鬧達成自己的訴求,不善於溝通的問題。
  • 《生氣的亞瑟》:一本絕無僅有的情緒繪本,探索孩子情緒的真相
    在一個廣告牌中畫了一盒香菸,裡面的香菸竟然被風吹了出來。這樣的畫面太誇張了,讓人不可思議。這些東倒西歪的建築物暗喻著亞瑟內心翻滾的怒氣的爆發。當亞瑟的氣轉為颱風時,畫面中是一片汪洋大海,洶湧的海水淹沒了整座城市,海上烏雲密布。大樹連根拔起,亞瑟正驚恐的用雙手吊在大樹最高的那個樹枝上,被風吹了起來。在海面上,是漂浮著的公交車、房屋、電話亭和一些雜亂的物品。
  • 收藏丨過年孩子情緒起伏大?這5套繪本Hold住孩子的不安
    這套書有5個獨立的故事,包括培養孩子的自信、平復焦慮、正確處理同齡人間的矛盾、克服恐懼以及如何面對失去與環境的改變。五個小故事都貼近孩子的生活,比如小狼有很多很多心事,但是它都裝進了自己的小書包裡,從來不和人說,它的書包越來越重越來越重,沉的小狼都要走不動了,小狼要把心事拿出來嗎?能拿給誰呢?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太過於悲觀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抗壓能力很差,同時這樣可能會影響到社交能力,因為悲觀往往延續出自卑的心理,而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擁有一個良好的社交能力是多麼重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失敗和挫折,經歷這些苦難的洗禮,不斷吸取教訓才能不斷成長。
  • 外孫吃豆子被撐死: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必不可少!
    其實,"吃豆子被撐死"與"吃冰淇淋拉肚子"兩種現象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對美食的欲望,換言之,就是自我控制力不強。為了避免將來出現類似的事故,家長們需要注意:教會孩子學會自我克制,培養自控力,必不可少!
  • 沒有自控力的孩子有多可怕?沒有經歷的人永遠也不知道
    雖然坐過站會讓人非常懊惱,但是他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考慮到公交車只能在站點停車,到了下一站就下車往回走一點;而沒有自控力的人就會不管規則,只顧著自己的情緒讓司機立刻停車,甚至對司機指責爭吵、動手,到了下一站也不下車繼續鬧,最後鬧出了這麼大的悲劇。各位父母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這樣的人。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而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對情緒的認識大多數是從父母身上學會。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孩子有時候的焦慮、崩潰,正是因為你平時表達情緒的方式在影響他。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希望孩子能立刻馬上執行他們的命令,這叫「聽話」,孩子不許哭、不許問、不許辯解。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麼辦?嘗試使用「想像遊戲」,讓娃學會自我管理
    生活中,很多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就,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補習家庭作業、上提高班、投入更多學習時間方面。但是,有關自控力的研究顯示,自控力培養可能比這些做法方法更有效,更能幫助孩子成功,也是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有什麼好辦法呢?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孩子從2歲開始,會迎來「小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小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想要搞清孩子紛繁複雜的情緒世界,讓他們學會控制脾氣,或許這些繪本可以幫到你。將抽象的「情緒」化為孩子可感受到的視覺體驗《我的情緒小怪獸》[西班牙] 安娜·耶納斯 著「情緒」是抽象的,想讓孩子了解情緒是什麼,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低幼兒童來說,還沒形成抽象的思維能力,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需要靠感知來獲得。
  • 孩子心態不好,容易陷入悲觀情緒,家長如何幫孩子趕走這種情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遭遇失敗和不幸,如果孩子太悲觀的話,當他遭遇失敗和不幸的時候,首先會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所以才會失敗。比如孩子考試考砸了,孩子會覺得是自己不夠聰明,怎麼學都學會不會才導致沒考好的。
  • 輔導孩子做練習,情緒崩潰了,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惹來了警察
    孩子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往往會有很多的喜怒哀樂。在這些情緒的影響下,很多家長做出的行為更是讓人搞笑。近日,上海市一位家長在輔導作業時情緒失控。比如:老爸輔導自己的孩子寫作業,心態逐漸崩潰,競管自己的兒子叫起了大哥!比如:網上有人說二胎孕媽期末輔導,大兒子寫作業,最終氣到引產。
  • 原生家庭父母的情緒,往往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育兒路上,我們遇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而是情緒。最近一段時間發現在大寶不怎麼願意主動與我交流了,問她好像也不太願意回答我的問題!以前的話都是特別熱情的給我講她們在學校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原來是這段時間我的情緒失控了,才導致大寶不願意與我溝通!她怕我拿她出氣。父母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這一點特別重要。 最近這段時間家裡發生很多事情,壓力也比較大,我個人感覺處理起來也比較棘手於是整天都有點情緒。情緒沒有得到宣洩就這樣一直在體內醞釀著,不知不覺間孩子成了我情緒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