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都會發出一句感慨,那就是「小孩的臉簡直就是六月的天啊」。確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比較善變,可能上一秒他們還在抱著玩具玩耍,下一秒就傷心欲絕,大哭大鬧。
雖然孩子們的行為看起來很難以理解,但是生活當中,就連家長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們之所以會頻繁情緒崩潰,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情緒,更別說控制情緒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
「情緒地圖」的概念以及作用
「情緒地圖」的概念: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面對外界刺激的時候,人的身體總是會率先做出反應,之後身體裡的各個系統才會受到影響,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應對之後的刺激。
所謂的「情緒地圖」就是基於這個研究,將人體各個部位對不同感情的敏感程度整理了出來,並且描繪成了一個地圖。
「情緒地圖」的作用:情緒是看不見的,但是通過這個地圖,大家能找尋到情緒變化的一些規律。
對於每個人來說,擁有能夠掌握情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一個人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他就會被消極情緒所打敗。
當一個人能繪製出自己的「情緒地圖」,就意味著他已經足夠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掌握其中的基本規律。
「情緒自控力」有多重要?
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這些情緒沒有好壞之分,能決定最終結果的是我們每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
很多人都不知道,想要獲得成功,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掌控自己的情緒,當你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時,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因為那些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只要受到一點刺激就可能會情緒崩潰,有些人還會患上社交恐懼症,完全不敢跟別人交朋友。
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在校園還是社會當中,都不會被歡迎,更別說獲得成功了。
而且家長們應該知道,情緒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狀況,那些不會控制情緒的孩子,通常都體弱多病。
這是因為孩子們不懂得將那些負面情緒消化掉,只知道將這些情緒積累起來,時間長了,身體自然會出現問題。
家長們不要覺得孩子的情緒反覆無常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家長要警惕起來,幫助孩子提高情緒自控力,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可以健康成長。
怎樣讓孩子畫出「情緒地圖」?
第一步:家長要嘗試著畫出自己的「情緒地圖」。
當家長接觸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時,要先保證自己足夠理解這個方式,才可以應用在孩子身上。
想要畫出一幅「情緒地圖」,家長就需要記錄一下自己的情緒變化,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家長要將各個細節作用記錄下來。
接著,家長要整理出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身體各個部位的感受,比如說哪裡特別不舒服。
最後,家長要將情緒崩潰之後引發的後果記錄下來,這樣整個過程就逐漸完善,家長就可以從中找到那些加劇自己情緒失控的點,並且加以調節。
第二步:讓孩子畫出自己的「情緒地圖」。
上述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是比較複雜的,所以在引導孩子畫地圖的時候,家長要改變一下方法。首先,要讓孩子整理出那些會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或者說別人的哪些行為會讓他覺得很反感。
接著,家長可以讓孩子回顧一下自己當時的情緒變化,比如說一開始只是有一點不開心,後來就演變成了生氣。
這樣家長就能發現孩子的心態是在哪個環節上發生了變化,就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第三步:讓「情緒地圖」物盡其用。
當家長和孩子都擁有一副地圖的時候,再想解決彼此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起來,因為這樣雙方都能了解自己情緒變化的過程。
只要在情緒還沒爆發之前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這樣就能避免負面情緒達到最高點,從而導致情緒崩潰。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只要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就要先了解情緒到底是什麼,以及情緒的變化規律,這樣才能從中找到突破點,快速讓自己變成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