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投過一家奶茶店。
其實,我還加盟過一家飯館。有一些經驗和收穫,隨便聊聊。
一.
這家店在北京,主做日料,原來只有一家館子,收入也好,所以老闆一下子弄了四個加盟店。我投了其中一個。
只出錢、不幹活,經營還是老闆和他的團隊來。
但一年激增四家,步子可能邁的有點大,管理半徑就出了一點問題。
舉幾個慄子:
幾個加盟店裡,有一家的口味怎麼都不對,有時候食材不新鮮,賣相也不夠好。
挺壞口碑的。但老闆又無法盯著這一家去改善。
另外一家店因為位置不好,客源有點弱,經常需要發發傳單,做做促銷什麼的。
也顧不上。
只有一家店時,老闆會處理的非常好,運營很精細。
但現在一下子多了四家,新的團隊跟不上,老闆又沒有同時運營多店的經驗。
顯得有些左支右絀了。
二.
我的加盟是託管模式,只出錢不參與經營。正常來講,老闆每隔一段時間,應該整理一份財務報表給我們。
看看流水啦、利潤啦,大家一起分析教訓得失。
就和買股票一樣嘛,上市公司要發年報季報半年報,發了後還要開電話會、見面會,跟投資人溝通一下。
一樣一樣的。
但我加盟的這家店呢,由於門店數量多了,每家店的經營狀況又不同,報表需要一家一家做,這方面的工作量也是激增。
所以經常在deadline過了很久之後,才能收到報表,而且很多時候報表都比較粗糙。
從上面你看不出來為什麼突然多了一塊成本,為什麼某段時間的收入明顯下降blabla。
總之帳本也等同有名無實了...
三.
另外,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做餐飲,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去年開黨的大會,飯店關了一段時間,歇了個把月...
年末大火之後,清理低端產業。因為缺員工,店又停業了很久...
什麼叫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我這應該就是吧...
關鍵是曬網的時候,房租還要繼續付啊~
明年不知會不會有所改善。
四.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講——
就普通人而言,與其把錢投入加盟,不如拿來做一些固定收益的理財。
一是沒那麼操心,二是風險更低一些,回報更穩健。
當然了,我的個人經驗可能有誤區。
因為我的經歷都在北上廣深,這些地方競爭慘烈,人力、房租成本已經被抬得非常高。
一些核心地段的底商,小店很難支撐高昂的成本。基本都是房產中介或金融機構才租的起——反正你混不起,總有人能混得起,競爭就是這麼殘酷。
可能在二三四線城市,競爭還沒那麼大,人力成本也沒那麼高,而消費需求還在增長中。
也許加盟還有一些機會。
而且在小城市做實體店,可能還有一個優勢。
即使不賺錢,你也順便幫家裡人找個事做,解決了一兩個就業。
我一個阿姨在老家開服裝店,每個月可以賺兩千塊左右,純利潤,挺開心。
但她這個兩千塊,是沒有把自己的辛苦勞動的成本剔除出去的。
之前也有很多讀者跟我說過,他們在自家小區加盟一家便利店,家裡的老人每天管一管,不累又有收入,老人也可以打發時間。
他們還是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