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黃燜羊肉,焯水還是直接爆炒,方法正確,做出來比燉羊肉還香。
蘭州人喜歡吃,而且是逢肉必吃。每當節假日或周末,人們都會前往大街小巷尋找著美味的真諦。真正好吃的美味,少不了被廣為流傳,而且是白吃不厭。哪怕是落腳微小,也擋不住人們的搜尋。
黃燜羊肉原本是來自甘肅的一道特色菜,肥而不膩,口味香酥,喜吃著頗多。滑嫩的肉片上包裹著濃濃的香味,散發出誘人的味道,真乃是人間煙火,風味悠長,買回家的羊肉不知道咋吃?做一頓黃燜羊肉最「在勁」。
黃燜羊肉,因地域之分,口味有別,所以做法也很多,但是有一點一直頗有爭議,尤其是在炒羊肉之前,羊肉究竟是焯水還是直接下鍋爆炒?其實並無定論,黃燜羊肉一般都是直接下鍋爆炒,因為直接下鍋爆炒,才能保持羊肉的鮮香嫩滑的口感,而且營養不會太過流失,再經過燜煮,羊肉會肥而不膩,口感香酥,裹在羊肉上那濃濃的湯汁,散發出幽幽清香,讓人好吃的停不下來。
所以做黃燜羊肉,是不應該焯水的,直接爆炒,才能使風味突出,口感香酥濃鬱,才能達到黃燜的效果,湯汁濃鬱,香氣四溢,吃起來比燉羊肉還香,這才是人間至味。
黃燜羊肉
主要食材:
羊羔肉1000克、青紅椒各一個、手擀粉適量。
輔助食材:
植物油適量、食鹽5克、草果2粒、白芷適量、香葉三片、花椒粒適量、孜然粉5克、胡椒粉3克、幹紅辣椒適量、生抽10克、老抽5克、白酒適量、蔥白一小截、蒜苗1根、大蒜四瓣、紅辣椒麵。
做法:
第一步:先將準備好的羊肉且成大小均勻的塊,放入清水中浸泡5分鐘,撈出控幹水分,青紅椒切菱形片,大蔥切斜段、大蒜切粒備用。
第二步:鍋中加入適量的植物油燒熱,再將草果、白芷、香葉和幹紅辣椒放入小火煸香,然後再將羊肉放入大火爆炒,將羊肉的水汽炒幹出香味。
第三步:再放入白酒、生抽、老抽翻炒入味,再放入蔥蒜放入爆炒至出味,然後倒入適量水,大火燒開,調入食鹽轉小火燉煮40分鐘,至羊肉軟爛時將調料渣慮淨。
第四步:然後加入孜然粉、胡椒粉和辣椒麵炒勻,然後再將切好的青紅椒和蒜苗段放入翻炒,再將手擀粉放入翻炒均勻後,淋入少許紅油即可出鍋裝盤。
總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好的廚藝,肉質不好也難以做出好吃的美味,黃燜羊肉也是如此,在選材上要多以羊羔肉味主,如果沒有,儘量選擇肋條肉,且要新鮮,做黃燜羊肉,一定要爆炒後再調味,焯水這一步儘量不要做,那樣燜出羊肉不僅會失去本味,而且還會讓部分營養流失。
每一種美食都有其獨特的風味,不管我們做任何美食,都是根據異域風情來製作美食的,所以地域不同,飲食習俗不同,製作美食的方法也會有所差異,這就是大江南北的特色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