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2020-12-15 澎湃新聞

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2020-11-02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1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迎來了一場「元氣滿滿」的活動: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馬大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為頂尖科學家代表現身論壇現場,與來自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位「小科學家」同桌對話。

論壇首先由8位「小科學家」代表進行分享展示,包括其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階段性收穫、對科學和未來的暢想等。「為什麼學霸的考試成績總比姚明的身高還高?」來自重慶市第十一中學的謝睿奇根據日常觀察,提出《論考試成績的影響因素的初步試探性研究》這一小課題。他通過網課自主學習,構建影響因素模型,得出了各維度的歸因佔比,其中最顯著的是「自上一次大型考試以來平均一周投入的額外時間」。

「我帶了個寶貝來現場」,來自上海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的郭秦菘從書包裡拿出一個蛇形機器人。他在一次農村調查中注意到,農藥過量噴灑問題廣泛存在於當前農業生產中,農民們基本依賴個人經驗判斷用哪種、應該噴多少。因此,他提出《基於GoogleNet和MATLAB的農藥過量噴灑綜合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一現實困擾。「製作這個蛇形機器人的實物,我大概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現在它真的能夠迅速、靈活地在田地裡穿梭。」郭秦菘自信地說完之後,把蛇形機器人盤掛在脖子上走下臺去,真摯的笑容讓氣氛瞬間活躍起來。

其他「小科學家」們的分享也同樣引人入勝,從樂器噪音防治到城市運動空間規劃,從二氧化碳複合材料到可逆光致變色的塗料製備等等。「小科學家」們詮釋了科學探究的三部曲:「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也讓與會者感慨,好奇心和洞察力是科學最好的養料。

而後的桌布討論環節更是將論壇帶入高潮,55位「小科學家」分為4組,每組由一位頂尖科學家導師帶隊進行討論,討論話題緊扣科學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現象。

「我們如何定義科研的創新?不同水平上的研究發現都如何推動科研發展?」「在解決問題前,我們或許應該利用大數據調查先摸清現存的問題、阻力。」「您對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怎麼看?」「神經網絡模型同樣能夠反映自主學習的優越性。」……40分鐘的時間裡,「小科學家」們從未被題目所局限,他們從自身的優勢和研究出發,展開朋輩間交流。

討論結束後,4個小組分別用手繪海報的形式,圖示闡述了小組關於議題的討論結果,頂尖科學家們一一進行點評。

「自然是交叉學科的現象,要更加清晰地解密自然就一定需要多學科的知識。」徐政和院士在點評中說:「非常高興和『小科學家』們一起討論,通過項目的設計製作確實意識到『小科學家』一定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祝各位『小科學家』們未來的學習科研取得更大的成就。」

謝友柏院士點評道:「今天看到這麼多年輕『小科學家』熱烈地對科學問題進行討論,非常高興,這是我們國家進一步高質量、大規模發展的希望。」

「我不得不說,這些孩子都比我聰明。我為這些後生感到可喜、可敬。」楊雄裡院士肯定了在場孩子們的精彩表現。他引用黑格爾的一句話「尊重權威,同時又要挑戰權威」勉勵在場的「小科學家」。他說到:「尊重基本原則,但在這一過程中一定不要被權威的話所束縛,不然我們就不可能進步。科研是不斷地創造新的問題,所以我們既要尊重權威,又要挑戰權威。」

馬大為院士則從基礎學習、科研心態方面對「小科學家」們提出了要求和期待。他說:「第一,我們要把基礎學好,基礎學好是很關鍵的因素,絕對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能夠真正站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創造。第二,做科研要有一顆淡定的心,科研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出來的,而是很長時間的艱苦探索,也許哪一天靈光一現出來的想法會改變世界。第三,化學是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中國有很完整的化學產品生產鏈,同時化學在醫藥、醫療、農藥都有幫助,希望年輕人能選化學,從事化學專業。」

參加本次論壇的55位「小科學家」年齡集中在15歲至18歲,分別由中國科協和上海市科協從「英才計劃」項目以及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優秀學生中選拔而來。

來源:中國科協網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因研究大閘蟹,這位高中生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榮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的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
    」交流的機會,還是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為之雀躍,早早來到了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開始了彼此間的思想碰撞。「對我來說這場『小科學家論壇』讓我更了解年輕人在關心什麼,他們在科學層面了解到什麼程度。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是他們的先行者,他們可以把我們作為借鑑來走好自己的路。」楊雄裡告訴記者。
  • 這些鋪滿科學的「桌布」,你能看懂幾張?
    就在今天上午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舉行備受矚目的桌布論壇再度亮相55位年齡在15-18歲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55位「小科學家」分成4組,與院士圍桌而坐,在桌布上盡情「揮灑」靈感。生產力發展、認識貧困、學科融合、局限性、甚至還有兩隻烏龜……討論開始後,雪白的桌布很快就被小科學家們的筆觸「鋪滿」,任何一點交流中的火花,他們都不吝於表達出來。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50張PPT+15塊圓桌布=未來科學的n種可能
    圖說:由15張圓桌組成的桌布論壇集體討論環節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5分鐘,5張PPT,與世界「最強大腦」一道,探望未來科學的N種可能。在今天下午進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有一個特別環節——「5張」論壇。
  •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原創 小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的時候,我們可以坐在一起暢談一些關於科學團隊、全球合作和共享資源的話題。」頂尖科學家喬治·斯穆特三世、伊格納西奧·西拉克、麥可·貝裡、伯特蘭·哈普林(從左上順時針順序)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博士論壇之物理會議上聆聽青年科學家的研究。
  • 奇思妙想「鋪滿」桌布 沒有盲從只有獨立思考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小科學家論壇」上,科學少年們來到討論桌前,與4位院士開展「腦洞大開」的對話。 本報記者 袁婧攝四張方桌、四塊桌布、人手一支墨水筆——昨天一早,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桌布對話」的形式迎來了元氣滿滿的「小科學家論壇」。
  •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邀請了一位天才少女,中國的!
    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 有關科學的反思和暢想,我們在這15張桌布上一探究竟
    今天(10月29日)下午,15張圓桌被擺進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主會場中央。在圓桌上,只有寥寥數支記號筆,沒有紙。會場裡,也出現了不少「新面孔」,穿著校服的年輕學生匆匆拖著行李箱對號入座。在這裡,數十名諾獎得主與青少年科學家暢所欲言,各自寫下對科學的反思和暢想。
  • 院士與「00後」科學少年同桌對話,桌布載滿奇思妙想
    圖為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新華網史依靈 攝    新華網上海11月2日電(史依靈 許超 羅沛鵬)11月1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迎來了一場「元氣滿滿」的活動——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為、楊雄裡,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為頂尖科學家代表現身論壇現場,與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55位「小科學家」同桌對話。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領銜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科學家 將在第三...
    在本月30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上,2020新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發現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安德烈婭·蓋茲,以及黑洞探索者、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謝普德·多爾曼都將參加。 多爾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HT)的創始人,而正是這項合作開天闢地地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圖像。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寫入上海十四五規劃,開啟新建設發展篇章
    其中進一步打響「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The World Laureates Forum,簡稱WLF)等論壇品牌被正式寫入「十四五」規劃,號角鳴響,開啟新建設發展篇章。加快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格局進一步打響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浦江創新論壇、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陸家嘴論壇、世界城市日論壇、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等品牌,搭建更多開放合作交流平臺,積極傳遞中國聲音和中國主張,更好地服務引領全球經貿發展。
  • 三木辦公文具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索新未來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
  • WLF「小科學家」鄒一鳴:「萊維特是我的偶像,我有問題請教」
    在新年到來之際,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對部分參加第三屆WLF的「小科學家」做了回訪,聽他們對2020年的總結、對新年的展望,將連續刊發四篇推送。今天登場的是來自上海高境一中的鄒一鳴。 圖|WLF獨家鄒一鳴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 參加第三屆WLF是2020最大喜事2020年是鄒一鳴收穫滿滿的一年。
  • 和諾獎得主做同桌 草稿紙都寫在桌布上啦?
    昨天下午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所設置的特別環節。它的意義不言而喻:給中外傑出青年科學家和世界頂尖科學家搭建面對面深度互動的交流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參加這個"特別環節"的青年人裡,除了一些已在各自學術領域裡頗有建樹的青年學者外,還有許多滿懷科學熱忱和天賦的高中生、大學生,他們很可能會是未來的科學家。大家不分年齡,不分學科領域,自由探討,甚至就直接將自己的觀點寫在桌布上。
  • 【頂科論壇】從新冠治療到黑洞照片,頂尖科學家們匯聚在上海都講些...
    」 25個國家,100多座城市,13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61人獲得諾貝爾獎。當這些「最強大腦」聚集在上海時,會碰撞出怎樣的「頭腦風暴」?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召開,為期3天。該論壇是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17歲英才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近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召開。來自全世界的65位頂尖科學家,10多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00餘位海內外青年科學家等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其中,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年僅17歲的高三學子徐翊恆,作為重慶唯一青少年,代表中國出席世界頂尖科學論壇。
  • 四張桌布上後浪激蕩: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用跨學科思維造飛機
    黃浦江畔,4張桌布,4位院士,55位來自全國的「小科學家」,一同上了別開生面的一堂科學互動課。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進入第三天,也迎來本屆論壇最受期待的一個環節——桌布討論。按照往屆慣例,從全中國選拔出的55名15-19歲的「小科學家」會分組參與討論,並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桌布上,因此這個環節也被稱為「桌布論壇」。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觀網專訪諾獎得主們:聊聊他們的科研、生活與...
    導讀: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主題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觀察者網專訪了本屆論壇的多位嘉賓,包括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厄溫·內爾(Erwin Neher)、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2018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查爾斯·班尼特(Charles L.
  • 倍輕鬆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啟眼部音頻按摩新體驗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這場科學論壇橫跨4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讓全球「最強大腦」們雲端線下相聚。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