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的時候,我們可以坐在一起暢談一些關於科學團隊、全球合作和共享資源的話題。」
在會後給我們的回信中,2020 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拍攝黑洞照片第一人謝普德·多爾曼(Sheperd Doeleman)教授興奮地寫道。
在感謝全體工作人員在本屆論壇上的辛苦工作同時,多爾曼已經開始「主動策劃」起第四屆論壇的議題。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現場主旨會議環節 | WLF獨家
他說:「我一直希望能夠用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 的例子和大家講述一下關於大夢想落地的故事。在這個過程我真的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
甚至,他已經寫好了分享的框架:包括:
共享科學的視野:驅動每一個人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營造緊張的氛圍:在大團隊中形成一些互相積極競爭、挑戰的子團隊
證實:我們該如何知道自己得到的實驗結果是經得起考驗的?
參與感:我們該如何確保所有地區的參與者都能夠在最終的結果裡看到自己的努力?
跨國合作:謹慎對待、積極應對全球性的事務,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優勢。
多爾曼教授在《時空漣漪——WLF引力波峰會上發表演講》。圖|WLF官網
不僅是多爾曼教授,很多參會科學家也開始為我們的下一屆論壇出謀劃策。
1995年圖靈獎得主曼紐爾·布魯姆(Manuel Blum)教授說,「開幕式太棒了, 演講者的演講精彩得難以言表,我們學習了很多,而正如我太太Lenore Blum所提議的,我們希望明年能夠有更多的女性科學家出現在演講的舞臺」。
這是疫情當下,全球處於旅行限制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組織的盛會,卻通過突破常規的線上會議,獲得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
在第三屆WLF開幕式上,6位WLA執行委員會成員蘭迪·謝克曼、野依良治、文卡·拉馬克裡希南、朱棣文、羅傑·科恩伯格(從左到右)通過全息技術「相聚」現場。圖|WLF獨家
2010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納波萊奧內·費拉拉(Napoleone Ferrara)說,「儘管現在困難重重,但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的組織和執行,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很期待與WLF在未來有更多的互動。我非常樂意把我的反饋和建議留在線上論壇,我的打分是A+。」
1988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 拉斐爾·萊文(Raphael Levine)教授,特別在郵件裡打上了中文字符「太謝謝你了」,他說,「看到線上論壇,我非常理解你們面臨的巨大的繁重的工作,這次論壇能夠如此流暢出色實在是太棒了!」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塞爾日·阿羅什 (Serge Haroche)說,「非常感謝你們組織了這樣一場無以倫比的會議,並且以線上參會的形式身臨其境,我參與的兩個環節,體驗都非常棒。」
在觀摩了開幕式和線上會議後,2015年圖靈獎得主馬丁·赫爾曼(Martin Hellman)教授說:「我真的非常震撼和感動,可以看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力量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聚集起來共抗疫情。」
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David Zilberman)說,「在這一困難的時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已經建立了增進國際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機制。」
與青年科學家互動和交流,是頂尖科學家們眼裡最興奮的環節。
見證參與了整個開幕式環節的科學家都對開幕式的設計讚不絕口,而更讓他們興奮的,是與青年科學家們的互動和交流環節。
今年的新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85歲的哈維·阿爾特(Harvey Alter)教授說,"這是一次愉快的參會體驗,我樂在其中,尤其是和年輕科學家們的互動,這是信息量非常大,很有啟發性的。"
阿爾特教授在連線群訪環節 | WLF獨家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76歲的讓-皮埃爾·索瓦日(Jean-Pierre Sauvage )教授說:「30日的活動棒極了,我非常喜歡和年輕科學家的交流環節,以及在閉門會議上與那麼多聲名顯赫的科學家互動。非常感謝你們組織了這麼好的活動。」
1997 蓋爾德納國際獎得主、76歲的理察·海因斯(Richard Hynes)教授說,我發現線上的互動很有趣也很有啟發性,尤其和年輕的研究員的交流非常棒。
頂尖科學家喬治·斯穆特三世、伊格納西奧·西拉克、麥可·貝裡、伯特蘭·哈普林(從左上順時針順序)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博士論壇之物理會議上聆聽青年科學家的研究。圖|WLF官網
2013年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理論部主任伊格納西奧·西拉克 (Ignacio Cirac)教授,則特別意猶未盡,在參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博士論壇之物理會議後接受媒體訪問時,他就談及對與年輕科學家的交流印象深刻。會後更通過我們開始向幾位分別在瑞典、劍橋和以色列求學的中國博士,拋去問題,比如「假如使用電子,與傳統量子光學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青年學者瑞典林雪平大學有機電子實驗室博士陳尚志在博士論壇上向頂尖科學家介紹自己的研究。圖|WLF官網
相約下一屆,成為與會頂尖科學家的期待
今年的線上互動,成為了科學家和我們之間心照不宣的一個「玩笑梗」,幽默的阿爾特教授在信中自稱為「Zoom Pal」(通過Zoom聯繫的親密的朋友),期待著下次可以在上海和朋友們面對面。
2016 生命科學突破獎約翰·哈迪 (John Hardy)直截了當:什麼時候下一次會議?我希望下一次可以線下相會。
2018 數學突破獎得主克里斯多福·哈孔(Christopher Hacon)教授說:明年我希望就沒有旅行限制了!
2016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特魯迪·麥凱(Trudy Mackay)教授說,我希望疫情控制後,我可以來訪問上海。
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哈裡斯·李文(Harris Lewin)教授說,我非常榮幸成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一員,我很期待未來的活動。
李文教授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今年因疫情原因,李文教授無法到場。因而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論壇。圖|WLF獨家
2007年圖靈獎得主約瑟夫·斯發基斯(Joseph Sifakis)說,「非常感謝這麼出色的組織,期待明年的線下相聚,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儘管說。」
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David Zilberman)教授說:「我們可以在年內就舉行一些網絡研討會,討論關於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等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議題。」
與他不謀而合的是2008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大衛·鮑爾科姆(David Baulcombe),在給我們的郵件中,他也鄭重建議,「未來幾年裡,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和糧食安全,都可以成為非常重要的議題。」
雖然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線下集中活動部分只有從10月30日至11月1日三天,但正如大家所看到,和科學家們所希望的,雲上的精彩和互動依然在繼續。
第三屆論壇官方網站(https://wlf2020.wlaforum.com/live)已提供71場活動、共計150小時的視頻直播和回放,所有場次均向公眾在線免費開放,將成為一場永不落幕的全民雲上科學盛會。
而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作為重要國際合作和交流平臺,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的長期願景,也將繼續秉承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的使命,凝聚全球最強大腦的頂尖智慧,為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