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當黑洞「首席攝影師」遇見引力波

2020-12-23 新民晚報

群星璀璨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正在進行,今天下午開講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精彩紛呈,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首席攝影師」謝普德·多爾曼、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負責人巴裡·巴裡什解密科學家是如何漸漸「看清」黑洞、宇宙;美國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創始所長理察·勒納和糖生物學專家雷蒙德·德威克分別分享抗體研究和糖生物學研究是如何幫助人類對抗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內的疾病。無論是宇宙蒼穹還是人間萬物,這些分享不僅呈現科學前沿研究的重大命題,科學家們也向公眾展示了「科學」這把秘鑰打開的,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

謝普德·多爾曼: 拼出地球大的「眼睛」人類一起看見了黑洞

2019年4月,當火焰般環狀光圈揭開面紗,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刷屏全世界,愛因斯坦的預言終得以「眼見為實」。拍攝黑洞照片並不容易,「這就像我們站在地球上要觀察月球表面放著的一隻橙子,所以科學家需要一個地球那麼大的望遠鏡,捕捉微弱的光波信號,才能看能看見遙遠宇宙中黑洞噴流的微光。」於是班牙、墨西哥、美國、智力、南極等地8臺望遠鏡組成全球陣列聯合觀測,「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就是這樣誕生的,項目負責人多爾曼說。

8臺望遠鏡捕捉的數據匯集到一個中心,通過計算、整合海量數據,虛擬鏡頭的零碎小圖像漸漸拼出了黑洞的樣子。「沒有人見過它,它是這樣的嗎?」分布在不同時區、海拔的望遠鏡捕捉到的數據是否會有誤差?海量數據的整合能否保證準確?多爾曼透露說,項目組分成4組,通過不同模型、算法獨立計算、驗證,令人振奮的是,4組都擬合出具有相似特徵的環形圖像,令科學家們非常振奮。

從最初的十來人團隊,發展到目前600名20個國家60個機構加入這一項目,多爾曼認為,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攻克難題非常快樂。看到黑洞的光環,也為人類探索黑洞質量等信息提供了計算依據,而未來十年,科學家的目標是「解密黑洞噴射噴流的秘密」。多爾曼透露,科研團隊將著重改善陣列,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部署望遠鏡,將覆蓋黑洞全天觀測數據,捕捉黑洞更多細節。

講堂上,多爾曼的最後一張幻燈片滿屏展示了世界不同國家報刊頭版對黑洞首張照片的報導,「我們很高興看到這張照片對公眾好奇心的激發,而這些關注也釋放一個信號:當今世界需要全球合作。」

巴裡·巴裡什:宇宙信使破解秘密

宇宙中的信息是通過什麼「跨時空」傳遞的?引力波就是其中一個「信使」,而通過不同信使傳遞的信息結合來告知宇宙的發展變化。過去在多信使的使用中,人類運用了電磁波譜、無線電波、可見光、高能光子等,而現在,多信使中又增加了新成員——核相互作用力產生的中微子。科學家結合不同信使來研究宇宙中同樣的現象,包括光子、電磁輻射、中微子和引力等。

巴裡什教授指出,多信使天文學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一直很好奇地球中的鉑金、黃金等重金屬元素是哪來的,我們通過信使看到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千新星中探測到了這些元素。」巴裡什說。

理察·勒納:抗體幫助我們清除病毒或阻止感染帶來的後續反應

勒納教授以催化抗體方面的研究知名。1986年,他和彼得·舒爾茨幾乎同時獨立地構想並證明了抗體可以轉化為酶,催化用傳統方法無法實現的化學反應,從而增加了我們對免疫系統複雜性的了解。勒納還和西德尼·布萊納(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於1992年提出了DNA編碼化合物庫合成與篩選的概念具有顛覆性。可編碼的抗體分子給化學和製藥產業帶來新的前景。

勒納表示,抗體有兩種作用:清除病毒或阻止感染帶來的後續反應,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這兩種路徑展開。他還介紹了DNA編碼化合物庫的工作,這是勒納和西德尼布萊納(Sydney Brenner)教授(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於1992年提出並申請的發明專利,具有顛覆性的研發和產業化前景,通過合成預篩選,新的全球DNA編碼庫研發計劃將開發出一系列新藥,市場前景超千億美元。

雷蒙德·德威克:病毒與免疫裡的那些「糖」

如蛋白質一樣,聚糖也複雜多變。被修飾上不同糖鏈的蛋白質在生物體內發揮重要作用。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糖生物學更凸顯出現實意義:每一種病毒都需要適當摺疊的糖蛋白才能具備傳染性。

新冠病毒非比尋常的糖基化程度,會讓病毒容易產生多種突變,因此製備效果好的疫苗和抗體藥物並不容易。目前,德威克帶領的英國牛津大學糖生物學研究所致力於研究糖蛋白如何摺疊形成,糖蛋白在免疫系統中如何工作,以及它們之於病毒性疾病的作用。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領銜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科學家 將在第三...
    在本月30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上,2020新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發現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安德烈婭·蓋茲,以及黑洞探索者、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謝普德·多爾曼都將參加。 多爾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HT)的創始人,而正是這項合作開天闢地地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圖像。
  • 【頂科論壇】從新冠治療到黑洞照片,頂尖科學家們匯聚在上海都講些...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召開,為期3天。該論壇是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論壇始建於2018年,於每年10月底在上海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共有137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獲得者參加此次科學盛會。
  •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原創 小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的時候,我們可以坐在一起暢談一些關於科學團隊、全球合作和共享資源的話題。」在會後給我們的回信中,2020 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拍攝黑洞照片第一人謝普德·多爾曼(Sheperd Doeleman)教授興奮地寫道。在感謝全體工作人員在本屆論壇上的辛苦工作同時,多爾曼已經開始「主動策劃」起第四屆論壇的議題。
  • 往屆回聲|引力波:呱呱墜地,未來無限
    編者按: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邀請了一位天才少女,中國的!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除了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外論壇邀請了不少青少年科學家參加他們大多出生於2001-2004年#15歲女生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這個話題也一度衝上熱搜引發廣大網友討(羨)論(慕)不少網友感嘆:「千萬別讓我媽看到……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觀網專訪諾獎得主們:聊聊他們的科研、生活與...
    導讀: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主題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觀察者網專訪了本屆論壇的多位嘉賓,包括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厄溫·內爾(Erwin Neher)、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2018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查爾斯·班尼特(Charles L.
  • 引力波碰撞「生」黑洞
    球面波和平面波 引力波是大質量物體(如黑洞、白矮星等)運動、碰撞時產生的時空漣漪。大多數引力波都是球面波,就是說,當它們向外傳播的時候,就像球膨脹起來一樣,以一個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均勻地傳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
    」交流的機會,還是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為之雀躍,早早來到了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開始了彼此間的思想碰撞。 好奇心相互碰撞 與世界頂尖科學大咖交流,顛覆了我對科學的認知;我很喜歡化學,可是周圍的人勸我不要學化學,我想問問頂尖科學家會怎麼選擇;想來汲取足夠多的科學營養,才能發現真正需要我去解決的科學問題……來上海「約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56位科學少年,分別由中國科協和上海市科協從參加「英才計劃」等培養項目的優秀學生中選拔而來
  • 「我太太卡羅琳同意我把她放進黑洞!」諾獎得主這樣演示兩大黑洞碰...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不僅拿出兩個橙子,放在一起反向旋轉,還將索恩夫人的圖樣同時放進了兩個黑洞的漩渦中……正是這兩個黑洞碰撞產生了被人類第一次觀測到的引力波,巨能漩渦相互盤繞並融合,拉伸線以光速向外散播,讓引力波開始了星際穿越。
  • 諾獎宇宙學家談黑洞最新發現:未來五到十年都會是熱門研究領域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事件回顧 ·2019年5月21日,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它的歐洲同行室女座幹涉儀(Virgo)探測到了一個信號,近日,研究人員正式宣布此次的發現「GW190521」是迄今為止探測到一對黑洞之間最響亮
  • 「我永遠被宇宙所吸引」丨世界頂尖科學家們的「好奇」故事
    原創 Kai、小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近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一個詞——「好奇心」,強調了「好奇心」在科技創新上起到的關鍵作用。在緊鑼密鼓地籌備10月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過程中,我們有幸連線了今年參會的部分諾貝獎、沃爾夫獎、圖靈獎等科學家,了解到他們的「好奇」故事。01因為好奇,所以探索「當你知道更多,你就發現自己越無知。」
  • 《從星際穿越到慧眼天文衛星》帶你探尋黑洞和引力波的故事
    張雙南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和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兼職研究員和空間科學部首席科學家、新疆天文臺兼職研究員、國防科技大學兼職教授。研究領域為黑洞、中子星、宇宙學和空間天文。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因研究大閘蟹,這位高中生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榮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稱號的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寫入上海十四五規劃,開啟新建設發展篇章
    其中進一步打響「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The World Laureates Forum,簡稱WLF)等論壇品牌被正式寫入「十四五」規劃,號角鳴響,開啟新建設發展篇章。加快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格局進一步打響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浦江創新論壇、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陸家嘴論壇、世界城市日論壇、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等品牌,搭建更多開放合作交流平臺,積極傳遞中國聲音和中國主張,更好地服務引領全球經貿發展。
  • 三木辦公文具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索新未來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
  • 蟲洞和黑洞哪個厲害?引力波或能區分這2種神秘天體
    如果找到了一個可能的蟲洞,我們該怎麼把它跟黑洞區分開來,怎麼證實落入的物體去了不同的世界呢?近期,美國範德堡大學研究人員提出,可以基於我們對黑洞的一些理解,用引力波探測器找尋更加神秘的「蟲洞」。論文發表在2020年7月17日的預印本網站arXiv。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17歲英才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近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召開。來自全世界的65位頂尖科學家,10多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00餘位海內外青年科學家等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其中,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年僅17歲的高三學子徐翊恆,作為重慶唯一青少年,代表中國出席世界頂尖科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