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普·索恩:他秉持科學「信條」 ,卻愛在好萊塢「星際穿越」
還記得《星際穿越》的經典鏡頭嗎?還記得引爆全網的「引力波」嗎?他說:「科學本身有很多樂趣,你每天研究它,每天都會有新的變化或驚喜。」1967年,27歲的索恩成為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開始研究引力波理論。1983年,索恩同雷納·韋斯和羅納德·德雷弗(Ronald Dreve)共同創建LIGO項目(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
黑洞可能像《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大黑洞那樣巨大嗎?
2014年,美國探索頻道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星際穿越中的科學》(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詳細講述了《星際穿越》的科學背景。作為《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為確保電影的科學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極目」衛星上天,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GECAM在軌運行藝術圖,中科院高能所供圖穿越億萬光年的引力波人們通常所說的引力波,實際上是指引力波暴。引力波暴是指兩顆緻密星——兩顆黑洞、兩顆中子星或一顆黑洞和一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是一種高頻引力波,頻率一般是從幾十到一千赫茲,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探測到的引力波。2016年2月,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人類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探測到兩顆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開啟了「聆聽宇宙」的引力波天文學時代。這之後,雙黑洞併合一般認為不能產生電磁對應體,也就是不發光——人類看不見它。
-
首席科學家揭秘給衛星取名:「慧眼」有中英文名還有暱稱!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15日訊(記者高萌) 「團隊所有努力,為的就是讓我們擁有自己的『慧眼』,去活捉黑洞,去看那個潛伏在星空中極端熾熱的高能宇宙,看繁星不斷上演的生死故事,還有宇宙中稍縱即逝的驚鴻一瞬。」今日11時00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英文縮寫「HXMT」)衛星成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中國「極目」衛星上天 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極目」要怎麼才能「抓住」引力波,「追捕」引力波又有何意義? 引力波,實際上通常是指引力波暴。引力波暴是指兩顆緻密星——兩顆黑洞、兩顆中子星或一顆黑洞和一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是一種高頻引力波,頻率一般從幾十到1000赫茲,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探測到的引力波。
-
《星際穿越》你看懂了嗎?來自高維文明的拯救計劃,破解引力奧秘
地球環境惡化在故事的一開始,由於地球環境持續惡化,地球慢慢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要延續就必須尋找宜居星球實行星際移民。然而當時的地球文明還不具備實現大規模星際移民的能力,當時飛船的速度也不允許進行數光年的星際航行,另一方面太陽系內也沒有可供居住的宜居星球。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 揭秘1何為引力波和伽馬暴在宇宙中,兩顆中子星發生猛烈碰撞,釋放出劇烈的伽馬射線,形成巨大的伽馬暴。它由兩顆小衛星組成,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的奧秘。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引力波碰撞「生」黑洞
球面波和平面波 引力波是大質量物體(如黑洞、白矮星等)運動、碰撞時產生的時空漣漪。大多數引力波都是球面波,就是說,當它們向外傳播的時候,就像球膨脹起來一樣,以一個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均勻地傳播。
-
跨越時空的經典,《星際穿越》票房再度奪冠
《星際穿越》是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於2014年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四位知名影星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陣容相當強大。電影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星際穿越》在大銀幕首現蟲洞與黑洞震撼畫面
電影《星際穿越》劇照由好萊塢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經典科幻燒腦巨製《星際穿越》國內重映定檔8月2日,今日曝光了「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及海報。諾蘭聯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首次以最科學的方式在銀幕呈現宇宙蟲洞與黑洞奇觀,造就了影片令人嘆為觀止的震撼視效。記者獲悉,此次發布的「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講述了《星際穿越》中令人嘆為觀止的蟲洞及黑洞奇觀,從構思到最終展現的整個過程。
-
諾貝爾物理學獎索恩擔任顧問,《星際穿越》重映再現蟲洞與黑洞震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8月2日,好萊塢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經典科幻燒腦巨製《星際穿越》將正式重映。7月31日,片方曝光了「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及海報。諾蘭聯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首次以科學的方式在銀幕呈現宇宙蟲洞與黑洞奇觀,造就了影片令人嘆為觀止的震撼視效。「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講述了《星際穿越》中令人嘆為觀止的蟲洞及黑洞奇觀,從構思到最終展現的整個過程。
-
宇宙黑洞數增加 星際沙漠驚現超大質量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在地球200光年遠處超級稀疏的區域發現了一個新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70億倍,它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黑洞之一。這意味著我們本地宇宙存在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比之前預想的更加常見。
-
星際穿越:充滿超現實主義的太空冒險
星際穿越:充滿超現實主義的太空冒險《星際穿越》基於理論物理學家基普·S·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
-
電影《星際穿越》中若干有趣的科學故事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導演的科幻佳作《星際穿越》(Interstellar)近日重新上映。電影精彩自不必多說,電影裡諸多有趣、硬核的科學細節也值得反覆推敲,細細品味。一起來看看電影裡一些有趣的科學故事吧。
-
李泳:星際穿越的背後——黑洞蟲洞與時間流
聽說正上演一部電影《星際穿越》,又聽說是根據Kip Thorne的蟲洞理論編的,還聽說書店請出版社重印老K的那本《黑洞與時間彎曲》,那麼我也借這個機會說說老K在那本書裡編的故事。卡爾在書中說,主人公被扔進地球旁的一個黑洞,通過超空間用1個小時就到了26光年外的織女星。這當然是不可能的——It is impossible to travel through hyperspace from a black hole's core to another part of our Universe.因為洞裡的一切東西都會被真空漲落的能量毀滅(這是可以計算的)。
-
BBC又出神級紀錄片,霍金帶你生動有趣地了解奇妙黑洞
三年前,科學家捕捉到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那是人類第一次「聽」到黑洞。前天晚上九點,人類首次拍攝到的黑洞照片亮相。結果……全網懵逼:△ 圖片來源:EHT Collaboration想像中的震撼圖片沒出現。黑洞的造型和顏色,倒是激發了網友的想像力。
-
星際穿越「一小時等於七年」的橋段有何科學依據?該如何理解
《星際穿越》作為一部硬科幻作品深受廣大科幻迷的喜愛,下邊這位「老頭」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很熟悉,他就是基普·S·索恩,在2017年因「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同時他還是霍金一生的同事和摯友。
-
《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黑洞真實存在嗎?科學家可能拍到了它
筆者:三體-小遙看過電影《星際穿越》的人們可能會對男主人公駕駛飛船到達一個名為「卡岡圖雅」的黑洞中的經歷印象深刻,其中不僅為我們展示了神秘的四維空間,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黑洞的無限遐想。在人們普遍認知中,黑洞是一個類似於「無底洞」的存在,任何物質都無法擺脫黑洞的引力,一旦進入黑洞,連光線都看不見。然而,科學家們在近年來已經發現了很多大小不一的黑洞,並且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加直觀的印象,耗時兩年拍攝了一個已知最大黑洞的照片,這張照片中的黑洞與《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黑洞十分相像。
-
星際穿越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劇情細節及部分物理學終極解析
重新看一遍《星際穿越》依然會有不同的感觸,除了感動,還會對其中的各種內容產生深思。《星際穿越》,選擇的只是拯救人類。而新的家園,在更遙遠的地方,觸手可得,卻又遙不可及!我相信地球終究會有一天,會遭遇到我們所有科幻片裡都愛提的那個詞:末日!而末日那天,人類何去何從,或者是否還有人類我們不得而知。
-
《星際穿越》最有趣的是哪個?
之前發表評論說《信條》走下坡路,從觀影的角度感覺《星際穿越》才是諾蘭導演的巔峰,《星際穿越》實在是呈現了不一樣的科幻片,大大超越了之前的科幻片的束縛!筆者也確實二刷了《星際穿越》,重溫觀感最有趣的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