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怨憎會
便是跟你無比討厭的人處在同一屋簷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想不理他還不行,委實煩人;煩得久了,也便是苦難了。
2、愛別離
愛別離是一種執著的苦。人生本來聚少離多,若能看透這點,愛別離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為。所以佛還說,七苦之上的苦,便是不知佛法苦,謂之「苦苦」。佛主張超脫苦樂,凡人偏偏不想如此無味,明知最終是
3、求不得
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惱。其實若是雞毛蒜皮,一針一線,不得也就算了,頂多惱一陣子,算不得苦。世間最怕兩種求不得,一種是「得到再失去」,一種是「可望不可即」。
原本渴求的東西,卻遠遠的只可觀,而不能走近,甚至觀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罷不能,欲求不得。情緒裡不免傷心,焦灼和懊悔。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是佛經中七悲中的後三悲,其他四悲為: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
五陰熾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熾』,火熱也。盛,眾多也。陰,障蔽也。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1、生
第一苦,是「生」。請容我先貧一句,不是生孩子那個「生」,那個算「痛並快樂著」,不算苦難的。作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著,乃是所有後續苦難的基礎。活著就是受苦,正如幾何學中的公理一般無需證明。
2、老
第二苦,是「老」。隨著歲月的流逝,曾經的精力、健康、記憶一一隨風而去,老去的恐懼日漸清晰。對「老」的恐懼,本質上是一種「得到後再眼睜睜失去」的恐懼。
3、病
病來如山倒,雖然打過拳擊的人不多,但驟然被擊倒的感覺所有大病過的人都有體會。昨天還力拔山兮氣蓋世,今天就手難縛雞氣遊絲了。
若是那病不致命,則又有病去如抽絲的過程來折磨人。病中精力不繼,什麼都幹不了,唯有睡覺;但那覺也不是無限可睡的,睡到一定程度,便只好睜著眼睛呆呆地享受病痛了。
4、死
死的可怕,不在過程——那短暫得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對自己命運的認知,唯一明確的便是一定會死,大多數人不會喜歡死,對它無可逃避的終極性自然也恐懼有加;死之苦難,便在明知山有虎,只能虎山行——武松也是打不過這隻老虎的。
當人不再恐懼死亡,它作為苦難的特質也便消失,甚至可以作為一種享受——曾經有一對老夫婦出門,老頭覺得冷,回家戴了副手套,然後他們走到一片樹林裡,上吊。
對這種如此精緻而從容的死法來說,苦難毋寧說是藝術。在七苦之中,死是比較老實的,若有動力,通常這個苦難一求便來,這點比「病」要厚道些。
佛說:人生有三大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有多少人,在這些痛苦之下經受著無盡的折磨。而這些苦,往往不是外界強加給自己,而是來自於內心,只是因為看不開、放不下才無法得以解脫。有些時候,痛苦無法遠離,並非真正不能遠離,皆是源於,自己不肯放過自己。
怨憎會,就是和自己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但是身處這種痛苦的人往往都忽略了一點,就是你憎惡的這個人或事物也對你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不然的話,既已心生反感,卻為何要時常會面?感到痛苦皆是因為你總是盯著不好的一面,不肯對以往的過節給予一個原諒,做到真正釋懷。
其實,憎恨一個人,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總是帶著情緒生活,自己也不會快樂。其實回過頭來想一想,人生一世,誰能無過。當我們自己犯錯的時候,都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那麼,又為何要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永遠放在心裡糾結呢?這世間又有多少事真正值得我們計較到致使自己不快樂?有些時候,寬恕別人就等於饒恕了自己,當你真正做到冰釋前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突然變得輕鬆了,再也沒有之前那些不愉快了。
愛別離,就是和自己親愛之人分離。這人世間,有多少相愛的人不能相守在一起,又有多少摯愛之人會突然轉身離去,亦或死別,亦或生離。這種痛苦也是最讓人無法承受的,抹不去,忘不掉,天天放在心裡念著,夜夜放在心裡想著,明知無法改變這現實,卻還是掙不脫這種痛苦的纏繞。而之所以無法解脫,也皆因人們看不透這世事無常。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都是註定了的,該什麼時候相遇,能夠相伴多久,冥冥中早有定數。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都不能互相陪伴一世,更何況其他人呢?只有看開才能不再自苦。一個人在生命中出現,既是緣來,要好好珍惜,別留下遺憾;一個人在生命中離開,既是緣盡,不要強求,別再為難自己。
求不得,就是想得到的卻總是得不到。自己喜歡的人或是喜歡的東西,想達到的願望或者是目的,雖然拼了命的追逐,但最終還是求而不得,難免感到痛苦。而這種痛苦完全是因為放不下心裡的慾念。
有一句話叫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沒有莫強求。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也強爭不來。所謂的求不得,往往都是在強求,而強求的東西,就算是得到了,也未必會永遠擁有,最終還是有可能會失去;就算是擁有了,也未必是想像中那樣的美好,也有可能會換來失望。所以說,倒不如將一切看淡,學會順其自然,這種情況下你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
這人生三大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只有做到看開、放下,才能真正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