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日本就不再是亞洲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了什麼

2020-12-21 仁青讀歷史

評論一個大國的標準是什麼?有人說是軍事,有人說是政治,但在作者眼裡,真正的標準是在國民教育、民生百態和社會公平度的真實體現。什麼叫大國?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

擁有37.8萬平方公裡,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

日本真的是小國嗎?明朝和清朝都受到了來自日本上百年的侵擾,這兩個帝國不但沒有攻入日本,最後反而被日本給拖垮了。日本強在哪裡?我們不妨看看日本做了什麼。

·教育才是立國之本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每個帝國都懂,但像日本和德國那麼認真做教育的帝國在整個地球上有幾個呢?

德國的大學入學率僅有30%,但德國的雙軌制教育卻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人。

德國工人的平均工齡是33年,也就是說多數人一輩子只在一個工廠上班,他們將工作當成了事業去做。

在德國,一個工人可以養活一家四口,並讓家人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

德國的技校教育,孩子從進入學校那一天開始到畢業的四五年中,吃喝拉撒全是由政府和工廠合力出資培訓的。

這些學生一周4天在工廠跟著師傅學技術,一周2天回學校學理論知識,剩餘一天休息。

日本看似是學習的德國,但日本卻有自己的教育歷史,那就是著名的「寺子屋教育」。

所謂寺子屋就是日本寺院以慈善的方式給日本窮人開設的基礎教育,採用不收費或微收費的模式為日本底層孩子提供基礎的教育。

寺子屋不是清朝明治時期的產物,而是明朝江戶時代就產生了的東西。

當明清的識字率還不到3%時,日本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40%,不僅是亞洲之最,還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當時的英國)。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寺子屋」已建成了近3萬所。

當明清兩朝將程朱理學發揮到極致時,明治天皇改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掃除垃圾文化的毒害,轉而全面學習西方的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

當明清兩朝讀書人最大的願望是金榜題名時,日本的讀書人卻在努力尋找一條富民強國的現代化國際之路。

而到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原來3萬多所寺子屋的基礎上改造並擴建成了4萬多所免費教育的西式小學,這讓後來日本的識字率達到了90%,成為了世界第一。

儘管後來日本在二戰後條件十分艱難,但日本做的第一件事依然還是投資義務教育。毫不誇張地說,從江戶時代開始,到明治維新達到了高峰,日本將教育投資看成了維繫帝國命運的支柱。

儘管世界經歷了一戰和二戰,日本也遭遇的戰敗和原子彈,但今天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呢?

·軍事上日本也不是小國

對軍事上來說,什麼才算小國?就是總是被動挨打,而不敢主動出擊的一方才是小國。

蒙古人牛吧?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兩次東徵日本都大敗而歸,這是軍事小國嗎?元朝覆滅,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

當朱元璋出使日本的使臣被日本人殺了之後,朱元璋最終選擇了忍氣吞聲,而此時的日本還處於分裂和內戰時期。為了躲避日本人對明朝沿海的騷擾,朱元璋採用了「烏龜戰術」,使用海禁這種禍國殃民的政策來被動防守。

即便這樣,日本放過明朝了嗎?

從朱元璋到嘉靖末年這100多年中,日本從來都沒斷過對明朝的侵擾,殺了沿海數省多少軍民,搶了明朝多少女人和財產,但明朝有一次對日本主動用兵了嗎?

相反,等到了日本統一之後就立刻出兵朝鮮,正式大舉侵犯明朝。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明朝雖然勉強將日本人趕了出去,但卻因為明朝在朝鮮之役中消耗過大,卻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在明朝和日本的最後較量中,日本不但滿載而歸,還徹底挑戰了明朝在亞洲的主導地位,並一舉揭開了明朝外強中乾的真面目。

日本此時之所以有信心進攻明朝可不是盲目自大,此時的日本在數學、冶金、紡織、醫療、國民識字率和火炮製造等方面早已經先進於明朝多年了。

等到了清朝時期,即便沒有黑船事件,日本在江戶時代積攢下來的社會精英也已經開始準備從內部進行改革了。

甲午戰爭和黑船事件促進了這一進程,並最終促成了日本選擇了「脫亞入歐」式的行政改革。

相對清朝換瓶不換藥的表面改革,日本的改革非常徹底。

當日本人看清了戰爭的本質之後,立刻決定從綿羊變成惡狼,而在這之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思想上、文化上、教育上根除自己的壞習慣。

當漢唐強大時,日本選擇了複製漢唐模式。當英國人強大後,日本又選擇了學習英國。

對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並根除自己短處上,日本人從來都不認為這是一件丟人的事。

就拿《海國圖志》這本書來說,這本將西方思想和科技進行系統性闡述的救世之作在清朝毫無市場,但在日本卻被當成了寶貝。

清朝的貴族和掌權者不是不想改革或不努力改革,他們已經很努力了,而他們真正害怕的是西化後一旦走上真正的君主立憲,他們必然會失去「貴族身份」。

而對于洋務運動,明朝的徐光啟曾多次上奏朝廷引進西方的工業和軍工體系,但卻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並污衊徐光啟是儒家的叛徒。

李鴻章和張之洞的洋務運動成績也確實不小,那時的大清國不但可以生產「洋釘」「洋火」,還能生產步槍、大炮和軍艦,絕對比同時期的日本要強。

而論綜合實力,清朝的軍事實力能排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綜合經濟實力是日本的十幾倍,最後卻被日本人打得滿地找牙?這又是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缺點,每一帝國都不完美,但人最難的還是認清自己。當我們回顧明朝和清朝的歷史你會發現,每次都是日本主動出擊打我們,這是為什麼呢?

明朝時,世界上50%的白銀都流入到了我國,但明朝卻連「鄭芝龍家族」和日本都搞不定,最後崇禎是「窮死」的。

清朝的洋務運動比日本還早了10年,但為何日本成功了,清朝就失敗了呢?

當你分析完日本在國民教育、民生投入、法制改革、行政轉變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上做出的努力之後,你還覺得日本是小國嗎?

相關焦點

  • 明清兩朝的琉球屬國,為何覆滅成為日本的衝繩島,有些歷史要銘記
    而這個儀式卻每年都會在日本的衝繩縣中出現,甚至演變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模式,吸引了無數的遊客,那麼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何連中國本土都不保留的儀式,卻成為了日本的風俗呢?現在日本的衝繩縣,其實就是歷史中的琉球,在明清兩朝的時候它是一個附屬國,就像以前的高麗一樣,它每一任的領主都,都必須要皇帝授權才能生效,在清朝的歷史當中,記錄著琉璃的領主是一個短命的人,在他去世以後,他的子孫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土,求見當時的皇帝嘉慶,要求即成為領主的地位,而在紀曉嵐的建議下,嘉慶頒發旨意,由兩名官員前往琉璃代表自己參加冊封的典禮,從此這個風俗就被保留了下來
  • 亞洲最低調的小國,每年人均消費高達74萬,卻不是日本不是韓國
    在很多人看來,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應該是新加坡,日本以及韓國。這幾個國家的人均GDP都遠超於亞洲的其他國家,據了解目前日本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39287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折合人民幣的話達到了28萬,而目前我們中國人均GDP也就是6.4萬元,可見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
  • 日本為何敢打中國?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就發動了侵華戰爭。他們以朝鮮半島為起點,從東北深入中國腹地,師徒佔領整個中國,更為瘋狂的是,他們還想要統治整個亞洲。在清朝鼎盛時期,日本的佔地面積僅僅只是中國國土的三分之一,那個時候的滿族人是看不起日本的,在他們眼中,日本只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國。
  • 清朝的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為何清朝的改革失敗了?只因這一點
    同在亞洲,同一時期,同一種文化,同樣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朝的綜合實力是日本的幾十倍,日本卻能通過維新改革成為亞洲唯一的世界列強,而清朝為什麼卻滅亡了呢?·清朝改革失敗的真正原因很多人分析歷史只喜歡看眼前,那是非常短視的。
  • 日本能成為世界列強絕非偶然,為此人家努力了300年,幾人知曉
    自宋之後,元明清三代在文化上是一代不如一代,這除了理學這個害人的東西在作怪之外,更多的是皇權的保守和自私。 很多人只知道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卻不知道為什麼會落後,我們不妨再看看三百年來日本都做了什麼。
  • 為何明清皇帝多是一人一個年號,之前皇帝都一人多個,主要是方便
    而目前日本仍舊在使用年號紀年法,這都是從我國傳過去的。我們看我國古代皇帝年號能夠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明清之前的皇帝,幾乎都是一人有很多個年號。而明清之後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一人一個年號。那麼,明清時期為何會有這種狀況呢?
  • 為什麼都說日本是RCEP最大的「受益者」,日本都做了什麼?
    咱們先從Recp15個國家中,看看他們的產業到底是怎樣的。在Recp的整個建構中,可以說是現階段經濟一體化中最多元化的一個。其中高收入國家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紐西蘭,汶萊,澳大利亞;中等收入國家有中國,馬來西亞,泰國是差了一點,但也算是吧。其餘的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這6個現階段是低收入國家。
  • 日本侵華時絕非小國!工業持平歐美,面積超過德國
    每當我們翻閱中國近代史看見抗戰篇時,往往會有朋友指著地圖上長條狀的日本說,當年日本這麼個小國家,怎麼就敢侵略中國,且還打的中國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對此小袁要大聲說「日本絕非小國」,當年我們的先輩是依靠停留在農業時代的國體抗擊一個頂級工業大國的侵略。
  • 先結婚後戀愛,林志玲為何嫁給日本人?先看看言承旭做了什麼吧!
    每當面臨婚姻話題的時候,林志玲都表示自己是單身,沒有異性追求,甚至想要玩一些社交軟體,來結識不同的男孩。誰能夠想到,這句話說出沒有多久,她居然就結婚了,而且對方還是個日本人。中國人的反應出奇的一致,除了一些少部分人進行了支持外,想必大多數人都是無法理解的吧。
  • 為何說原子彈下無冤魂,當原子彈落下時,看日本學生在做什麼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丟下了兩顆剛研製成功的原子彈,日本成為美國原子彈爆炸的「試驗品」了!當有人感嘆原子彈下全部是冤魂的時候,有人站出來表明原子彈下並無冤魂,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原子彈落下的時候,看日本學生在做什麼,就全部明了了!
  • 當年日本哪裡來的勇氣打中國?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日本在我國古代長期都被冠以「彈丸之地」的名頭,長期都認為日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在古代中國從未把日本看在眼裡,在閉關鎖國政策下,中國並未跟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步伐,儘管如此明清時期也僅把日本認為是「流寇」構不成任何威脅。
  • 亞洲國家軟實力四強,這個小國也擁有一席之地
    我們知道,如果按照GDP等硬實力數據,亞洲四強包括了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這四個國家分別是世界第二,三,五和第12大經濟體。那麼就軟實力而言,亞洲四強又是哪些國家?根據國際排名,日本的軟實力亞洲排名第一。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是迄今為止標準最高的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在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影響。
  • 為何很多中國人嘴上說日本不好,身體卻很誠實的往日本跑?
    文/某凡為何很多中國人嘴上說日本不好,身體卻很誠實的往日本跑?說起日本這個國家,相信大家一定有說不完的話,因為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使得當時經歷過那場災難的人們,至今仍然無法忘懷日本人所做的種種惡行。
  • 此小國就兩萬多人,卻十分擁護日本,連國旗都差不多
    大家好,這裡是恰到好處的歷史,今天給大家講的是關於帛琉這個小國的故事。大家聽過帛琉這個國家嗎?它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國,以旅遊業為主,曾被稱為「上帝的水族箱」。獨特的黃金水母、還有千年大珊瑚各種海洋景觀,因此也是吸引了眾多遊客。
  • 縱看日本向我國的稱臣史,從倭奴到國王,為何越往近代規格越高
    很多人只知道罵日本,卻並不知道日本和我國曾經複雜的歷史關係,而且罵人是最無能、最懦弱的表現。將罵人的精力,用來問問為什麼總是挨打,比什麼都實惠。日本至今很多地方還供奉著徐福的雕像,自稱和中國同根同種,但這已經無法考證。但從漢代開始,日本就向中國稱臣,最近的一次是明朝的永樂年間。這中間到底發生過什麼?
  • 唯一被日本「奴化」的國家,說日語用日本國旗,至今與中國無往來
    然而,現實中卻有這麼個小國,它同樣是遭受了日本的侵略,卻與日本的關係親近而友好,他們不僅很歡迎日本人,甚至還說日語用日本國旗,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歷史真相讓人心驚!這個小國名叫帛琉,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唯一的缺點是國土資源比較匱乏,然而即便是這樣,還是受到了日本的重點侵略。
  • 日本野心不再隱瞞,整個亞洲都危險了!
    據外媒報導,有英國右翼議員提議,可以將日本納入到情報組織「五眼聯盟」當中來,而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當即非常高興的回覆「我們願意」。 相信不少朋友都還記得,在日本抗疫的時候和我們留下了「風月同天」的美談,那一度被認為日本和我們多年來的關係最佳時期,但這段時期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今日本宣布想要加入「五眼聯盟」,實際上就是甘願充當美國監視我們的「前沿崗哨」。
  • 唐朝人眼中的日本:一個崇尚文化、虛心學習又略顯狡猾的小國
    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中國人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對日本國的記載。《三國志》說在東方大海之中有一群倭人,他們建立起了許多小國家。這些倭人尚處於野蠻狀態,在漢朝時有三十多個小國的倭人來華夏進貢方物。之後倭人間互相徵戰,最終擁立了一個共同的女王,形成統一的國家。經常遣使遠渡重洋來與魏國通好,這說明漢朝人已經知道日本的存在了。但是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雖然很早,卻始終不深。
  • 中國洋務運動VS日本明治維新為何中國敗了日本贏了
    同是本質為向西方學習的救亡圖存的改革,為何清朝與日本結局截然不同,本期視頻我們好好聊一聊,如果點讚加投幣超過1萬,下周五更新下一期,在講兩國改革之前,我們先看看兩國在改革前的國情,看歷史必須從大的視角來看,了看歷史必須從大的視角來看,以「震驚體」的口氣把責任推在某一個人身上,是看不清歷史發展大勢的,19世紀的中國其實正面臨著多重危機,第1個便是人回危機和它帶來的生產力
  • 日本女大學生為何扎堆做AV女優?
    但現在不同了,由於女大學生的紛紛湧入,AV的質量普遍提高,文化水平不達標的女優活越來越少,可見知識在哪都能發揮作用。毫不誇張地說,日本AV界已經進入「知識時代」。因此,AV女優等於高中退學、亂搞兩性關係不良女性的「標準像」,如今在日本已經不通用了。對新一代日本AV女優,人們或許要重新審視一番。【延伸閱讀】AV女為何成了日本對付中國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