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0日,中山市古鎮兆馳照明項目從遞交材料到拿到施工許可證,僅用了1天時間。8月13日,廣東利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部建設項目僅用時「145分鐘」完成從土地證辦理到施工許可證籤發,刷新了中山項目建設「拿地到開工」的新紀錄。
這是中山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中山把政務服務質量提升作為中山市今年「六大會戰」之一,有序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放管服改革、12345平臺打造等重大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超27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全流程網辦率達86.71%。
提升政務服務,3206項事項「零跑動」
政府服務水平是檢驗營商環境和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今年以來,中山啟動政務服務大會戰,從頂層設計到到行動落實,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中山先後出臺《中山市政務數據管理辦法》《中山市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促進政務數據橫向跨部門和縱向跨層級統一匯聚、共享管理。同時,根據方案藍圖推進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改革。
其中,全市七大類依申請的政務服務事項「馬上辦」已達81.64%,19個市直單位行政許可事項實現100%「馬上辦」,超27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
在「網上辦」方面,中山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全流程網辦率達86.71%。企業開辦實現「全流程網辦」和「不見面審批」,全流程平均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
方便群眾就近辦事,中山推出百項審批服務進網點的「政銀合作」活動,超250個銀行營業網點開設「政務服務專區」,並在25個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布置超50臺政務服務一體機。
今年,中山全面推行「一次辦」。目前,全市3387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已實現100%「最多跑一次」,3206項事項「零跑動」,佔比約95%。推出「一件事」套餐辦理,制定120件「一件事」主題式服務目錄形成辦事指南。
一項項舉措正一步步成為實實在在的惠企便民成效。以電子證照、電子資料、電子印章、電子籤名「應用盡用」促成企業群眾辦事免提交、免填寫、免蓋章、免籤名。今年6月,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在新生數據查驗審核、義務教育學生家長居住證查詢工作上調用電子證照48.2多萬次,不需家長再為準備各類證件而四處奔波,真正實現「減證」便民,受到群眾好評。
在廣東省電子政務協會對中山市政務服務提升效果開展的第三方評估中,全市34個市直部門2533個政務服務事項對標先進城市最優標準,達標率為99.46%,其中16個部門事項100%對標達標。
打造數字政府,助力高質量發展
「智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境外技術人員因疫情防控原因無法入境,現在項目進程延緩。」今年5月,中山12345政企通平臺收到一條企業求助信息。
接到消息後,中山即時啟動訴求處理工作,根據訴求評判情況成立協調小組,主動向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迅速幫助企業三批共79人順利入境,並在1個月內完成設備安裝。智隆公司因此成為全市首家成功通過「快捷通道」辦理境外技術人員入境的企業。
中山持續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並以此為契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服務企業和群眾提供有力科學支撐。
利用群眾知曉度較高的12345熱線,中山打造12345政企通平臺。平臺集「惠企政策精準推送、企業訴求閉環辦理、線下幫辦及時跟進、線上線下融合聯動」於一體,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中山在極短時間內完成11大抗疫系統建設,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和數據賦能。
其中,口罩預約系統完成身份登記超90萬個,參與預約數163萬次。防疫數據管理系統匯聚14個部門以及「粵省事」「粵商通」數據,分析處理數據1300多萬條。服務企業信息系統服務全市500多名服務代表及管理人員、3700多家規上企業和重點企業……
在粵政易平臺的基礎上,中山結合實際,完成「移動門戶」「數字中山」「領導看數」「黨政OA」四大特色應用。通過數據採集、分析、評價、預警、預測,為政府提供大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撐,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隨著服務不斷升級,中山還在今年10月推出「信易保」電子保函服務平臺,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手續便捷,免去投標人申辦紙質保函業務時的重複跑路,以及繳納保證金期間對企業造成的資金壓力,有效降低企業時間和交易成本。
良好的政務服務既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中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山將加速推動新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運營,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政務服務質量提升工作,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全省一盤棋」下的中山樣板。
撰文: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