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口罩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10%,隨著一批批口罩出廠,口罩市場供應緊張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前期一度無貨的各型號口罩,如今陸續出現在商超及藥店的櫃檯中。不過,近期有多位市民向12345服務熱線反映,部分超市在售賣口罩時存在顧客聚集、一米線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疏導管理工作還有待完善。那麼,線下買口罩如何做到銷售、安全兩不誤?
3月8日,京客隆團結湖店門前大量市民排隊買口罩。今天上午,記者再次探訪時,排隊現象已經消失。
曾有上百人排隊 隊伍拐了幾道彎
這段時間,京客隆超市賣口罩的消息引發關注。市民張先生說,鄰居們口口相傳,大家聽聞這個消息後都非常高興,畢竟比起疫情初期的一「罩」難求,現在到超市就能比較方便地買到防護用品,商家的做法值得點讚。不過,3月6日,張先生到京客隆團結湖店準備買口罩時發現,排隊的足有上百人,彼此之間的距離站得非常近,隊伍拐了幾道彎兒。「雖然疫情形勢已經向好,但是北京的防控工作不能懈怠,這麼多人同時排隊確實不大妥當。」為此,張先生向12345服務熱線反映了這一情況。
3月8日早7點多,記者第一次探訪京客隆團結湖店時看到,儘管距離商場正式開門還有40多分鐘,但大門前已有十餘位市民在排隊等候了。超市的一面外牆上,「口罩無貨請勿排隊」的提示語十分醒目。「今天這裡有口罩賣嗎?」「你排排看就知道了。」對於記者的疑問,隊伍中的一位老人回答說,「通知上說一次性口罩從7日暫時無貨,萬一今天又來貨了呢?」
對於當天有無口罩銷售這一問題,不少排隊的市民也是一頭霧水。一些人看到通知後轉身離去,但仍有不少人選擇等候。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候的人越來越多。由於後半段隊伍已經排出了超市負責的範圍,腳下已經沒有了「一米線」標識,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縮短。一些停放著機動車的地方,被「擠」下便道的市民幾乎是人挨人「貼」在了一起。
早上8點,安保及商場工作人員來到店外,掛在門口的小喇叭也開始傳出「疫情期間請保持距離」的提示語。「今天只有14.9元一個的N95口罩,一次性口罩暫時缺貨。」聽到工作人員的口頭通知,隊伍裡一些市民離開了不少,不過,因為傳播範圍有限,排在後面的人似乎沒有聽到這信息。
市民吳女士說,此前她曾連續兩天來此排隊,但都沒能買到口罩。「之前排隊的人比今天還多。我感覺一是隊伍太長,人員密集,二是缺乏引導。前幾天都是賣到一半,發現人多貨少才陸續發號。有的人排了一個多小時,眼瞅著快排到了,結果沒有買到。」
為囤貨也來扎堆 這種做法不可取
3月9日,記者來到京客隆甜水園店。此前有市民反映這裡也存在人員聚集的情況。不過,當天排隊的市民並不多,間距也保持得較為合適。
「一次性口罩沒有了,N95口罩14.9元一個,每人限購兩個,憑號購買。」記者注意到,距離開門還有一段時間,除了維持秩序的安保人員外,一位手持票號的超市工作人員也早早來到店外,告知市民當日的口罩銷售情況。
只不過,這邊工作人員拿著一摞票號招呼不停,但接過號、有購買意願的顧客並不多。這究竟是為何?在被問及原因時,一位顧客表示,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比較便宜,他就是奔著這個來的。由於家裡還有一些囤貨,所以,14.9元一個的N95口罩不在自己的考慮範圍內。
現場有這樣打算的人不在少數。對於這樣的市民,隊伍中出現了不同聲音:「口罩產能都提上來了,家裡又不是沒有,沒必要也在這兒扎堆,人為造成聚集。」也有市民建議:「最好每次開售前就提前發號,對沒拿到號的人要及時疏導。無論能否買到口罩,在當前情況下,人員聚集都是不可取的。」
據了解,針對目前部分京客隆超市線下售賣口罩人員聚集問題,多個街道的城管執法部門都及時介入。除了要求企業嚴格落實「一米線」、增派專人引導並進行及時消毒外,執法人員還建議超市通過號碼發放、錯時領取等手段減少人員聚集。
今天上午,京客隆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目前,超市方面仍在多方籌措確保口罩貨源。通過接訴即辦,現在各門店已通過施劃一米線、發號購買及開設多個櫃檯分流銷售的方式,緩解人員聚集的情況。該負責人也呼籲,希望顧客能夠配合店內工作人員,主動保持一米間隔。在當日無貨及沒拿到號的情況下,可以擇日再來。除了線下銷售,京客隆也開闢了線上渠道,可預約購買。
相關新聞
先預約後配售
口罩不再難買
口罩安全銷售與減少人員聚集如何兼顧?近一個月來,密雲區採取的「口罩預約配售」模式或許可為破題提供新思路。
早在2月15日,密雲區就率先採取了先預約後購買的口罩配售模式。這樣的銷售方法,既滿足了區域內市民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同時也將人員排隊聚集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2月15日至今,密雲鼓樓、果園街道及檀營地區組織居民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向所住社區、村進行預約登記。由街道鄉鎮負責統計,上報需求數量,隨後由區醫藥藥材公司工作人員按照居民的預約順序,分組來到社區進行配售。
張愛民作為配送組的成員之一,每天負責為果園新裡、瑞和園兩個社區下的8個小區配售口罩。20餘天來,他所負責的小區已經完成了兩輪的口罩配售工作。與此同時,他也見證了居民從趕早預約、怕買不到口罩;向放心使用、快用完時再預約的心態轉變。
「起初不少居民都擔心口罩能否持續供給,但隨著我們每天都來到小區並按預約量完成配售,大家也逐漸放下心來。」張愛民說,為了防止人員聚集,每次配售只通知10戶左右的居民前往門店領取口罩。等這十幾戶快領完了,他們才會聯繫下一批居民。雖然這樣做每天要多花上四五個小時,但效果十分明顯。
據密雲區醫藥藥材公司經理羅萬強介紹,目前公司方面共組織了65名工作人員,他們分成24個小組,為鼓樓街道、果園街道、檀營地區等48個社區進行配售工作。其餘的鄉鎮由工作人員按照提前上報的配售數額。將口罩送至社區後,小組成員會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按照前一天居民的預約順序,分批次通知他們憑身份證到銷售點購買。「公司每天口罩的供應量,已經從疫情初期的每天2萬餘片,提升至了每天18萬片左右。除了進一步以配售模式為轄區居民、復工復產企業提供口罩外,待產量進一步增加後,口罩銷售渠道也將回歸正常,逐漸由藥店向社會供應。」
(原標題:顧客扎堆,一米線難落實,買口罩一定要保證安全
排長隊囤口罩是很危險的)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陳聖禹 文並攝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