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貧困」系列報導(9)】兩河村蹚出幸福路

2020-12-23 忠縣忠州新聞網

兩河村蹚出幸福路

近日,記者走進石寶鎮兩河村,映入眼帘的是:硬化人行便道通向家家戶戶,錯落有致的白牆黛瓦,清波蕩漾的池塘……漫步在村莊,猶如步入畫中。穿過村莊走進田間,高效生態水稻正在茁壯成長,320畝柑橘樹枝繁葉茂……這都是村民們的「錢袋子」。

兩河村距石寶鎮政府所在地6公裡,屬深丘地貌,平均海拔500米。該村幅員面積8.6平方公裡,耕地面積1682畝,林地面積7598畝。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912戶2925人。目前建卡貧困戶58戶146人,全部實現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兩河村認真對照「村建八有,戶解八難」和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詳細制定精準脫貧工作方案,通過縣級幫扶集團、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和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實現了從一個凋敝落後的貧困村到美麗繁榮小康村的華麗轉身。

基礎設施齊了

全村有村組公路15.4公裡,已全部硬化完成。村便民服務中心、村衛生室、文化室、農資超市配套完善。新建4.5米寬水泥公路5.6公裡,解決314戶842人出行難問題。新建1.2米寬硬化人行便道15.2公裡,方便了村民出行。新建兩河村自來水廠一座,解決了萬金場及周邊居民小組1200餘人飲水難問題。全村新增8個變壓器,解決了農民用電難問題。投資120餘萬元,新建汙水處理廠一座,完成了萬金場汙水收集與處理,極大改善了兩河次級河流環境。投資20萬元,新修村果園機耕道2公裡,促進產業發展。

硬化後的農村公路實現暢達。

自來水通往每家每戶,村民用水更方便。

農村人行便道修通後方便村民出行

農業產業強了

近年來,兩河村以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用好用活上級資金,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高效優質主導產業。保證高產穩定良田,全村發展優質水稻650畝、優質大豆200 畝、良種油菜300畝、花生400畝、柑橘320畝。2015年發展的220畝金桔產業,直接為農戶增加收入9萬餘元,解決當地農民就近就地就業200 餘人次。存欄2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2戶,其中九組村民周興明創辦的忠縣科因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生豬常年存欄量達到6000頭。存欄肉牛200頭的養殖戶1戶,存欄山羊30頭以上的3戶,養鴨300隻以上的1戶,養雞50 只以上的3戶。全村經濟得到了穩步發展。

桃子種植戶鄧禮平的桃林迎來豐收

「網友e家親」採購山貨扶貧志願行動首站走進兩河村。

群眾生活好了

兩河村投入資金37萬元,完成了貧困戶、低收入戶、五保戶共計18戶的C、D級危房改造,全村貧困戶都住上了安全住房。全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96.8%,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1.5%,農戶通電率100%,電視電話廣播使用率99%,學齡兒童入學率100%,社會救助體系日漸完善。村黨支部每月定時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並給70歲以上留守老人過集體生日。組織群眾開展清潔村莊志願活動,推行積分制管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居住質量大幅提高。

貧困戶鄧小東種植的玉米迎來豐收。

忠州日報社駐兩河村工作隊走村入戶了解情況。

兩河村村民住房環境持續改善。

綠水青山環抱兩河村

兩河村,正告別貧困的過去,以踏實的腳步,迎接幸福的未來。

記者 周小軍 李道洪 楊忠明 田華平 趙軍 範紅娟

相關焦點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奮鬥脫貧路 幸福來敲門_新聞報導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今年以來我省「雙線作戰」「雙業推動」「雙管齊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奮鬥脫貧路 幸福來敲門■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通訊員 潘志勇 實習生 陳韌銳幸福是什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脫貧戶王澤思說:「幸福就是家門口有產業,自己的腰包有錢,成功戒酒,然後就盼著娶個媳婦回家,生個胖娃娃!」幸福是什麼?海口市紅旗鎮墨橋村73歲脫貧戶鄧開積說:「幸福就是心裡很踏實,有新房住,不再擔心颳風下雨時房屋漏雨。現在,我兩個兒子外出打工,我在家光種植水稻和瓜菜一個月就能掙2000元,踏實!」
  • 【見證2020 我們與貧困告別】阿昌族青年曩新芳: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曩新芳是阿昌族,來自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勐養鎮芒回村。雖跨越雲貴兩省,卻與丈夫姚福良結締姻緣,算是有緣。2010年,姚福良到昆明學習汽車修理技術,三年後學成出師,在一家4S店工作,開啟了人生事業的開端。春城昆明總是充滿著故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昆明打工的曩新芳與姚福良不期而遇,相互傾情,開始了一段青春戀情。
  • 【「告別貧困」系列報導(42)】洋渡鎮金竹村豐衣足食
    2015年,金竹村實現整村脫貧。農村路網四通八達近年來,金竹村村支「兩委」和扶貧駐村工作隊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制定精準扶貧方案,金竹村逐漸走上了發展致富道路,這個原本貧困的村莊逐漸變為美麗鄉村、宜居鄉村。
  • 「踏平坎坷成大道」——看冀北山區的「幸福路」
    新華社石家莊5月30日電(記者馮維健 王民)一條普通的柏油路,對於身居城市的人來說,再尋常不過。但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深處的河北隆化縣山區百姓對這樣一條路盼了幾十年。過去,由於山高路窄、交通不便,一些偏遠村的農產品運不出、項目引不進,這裡的村民飽受貧困之苦。曾經,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擁有一條與外界便利溝通的「致富路」。
  • 「中國薯都」有了幸福味兒——烏蘭察布走上小康之路系列報導之一
    粉雕玉砌的烏蘭察布大地上,綻放臉龐的盈盈笑臉、創業幹事的滿滿勁頭、關乎未來的濃濃期許,交織形成一幅幅溫暖的幸福圖景。與之呼應的是,一個又一個實打實的脫貧攻堅戰果——截至目前,29.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50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10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2020年,全市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2928元,預計比2019年增長8%;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這組看似尋常的數據,對於烏蘭察布而言卻意義非凡。
  • 「中國薯都」有了幸福味兒 | 烏蘭察布走上小康之路系列報導之一
    粉雕玉砌的烏蘭察布大地上,綻放臉龐的盈盈笑臉、創業幹事的滿滿勁頭、關乎未來的濃濃期許,交織形成一幅幅溫暖的幸福圖景。與之呼應的是,一個又一個實打實的脫貧攻堅戰果——截至目前,29.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50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10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2020年,全市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2928元,預計比2019年增長8%;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這組看似尋常的數據,對於烏蘭察布而言卻意義非凡。
  •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
    新華社南寧11月21日電 題: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新華社記者胡佳麗、何偉、郭軼凡在位於中國南方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場向貧困「堡壘」發起的最後總攻交出答卷——11月20日,自治區政府批准最後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回顧 搬走的是貧困 遷來的是幸福
    哪些人要搬遷  在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三山」地區,我省有25.97萬貧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處。這裡的村民,走的路是羊腸小道,吃的水是河水或雨水,住的是石頭房或土坯房,種莊稼是「望天收」。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時刻牽掛著「三山」地區貧困群眾。省委書記謝伏瞻深入貧困戶家中、田間地頭,噓寒問暖。
  • 格桑花開 幸福路寬
    西藏各族人民紮根邊疆,依靠這裡的山水、國家的政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奏出了一首脫貧致富協奏曲,在高原種滿了幸福「格桑花」。 守著「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 與南迦巴瓦峰隔河相望的地方,有一處拍攝雪山全景與河中倒影的絕佳地點——位於林芝市米林縣派鎮吞白村的公尊德姆農家樂。
  • 耳洞村的幸福變化——湖南省總工會湘西龍山縣駐村扶貧紀實
    紅網時刻通訊員 魏宏齊 湘西報導深秋時節,位處湖南西北部湘西最北端的龍山縣洗車河鎮境內一座靈谷山下的耳洞村,一派豐收和諧幸福新景象——家家戶戶是別具一格的土家翹櫞青瓦木屋;一條條水泥硬化路連通著家家戶戶,太陽能路燈排列路邊;自來水譁譁譁流到了家門口
  • 【調研全文】擼起袖子戰貧困邁上奔康幸福路 ——四川省巴中市創新...
    擼起袖子戰貧困邁上奔康幸福路——四川省巴中市創新探索「五連五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擼起袖子戰貧困,全域邁上奔康幸福路。大力實施市、縣、鄉、村四級路網聯網、農業產業項目和文旅項目全鏈條聯網,全市新(改)建市、縣、鄉聯網路4000餘公裡、暢通村通道路6400餘公裡和通組公路4.9萬公裡,農村路網體系已全面建成,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目標,徹底解決了秦巴山出行的千年難題。三是建立道路常態長效管理機制。探索推行區級總路長、區級路長、鄉(鎮)級路長、村級路長的「四級」路長制,實現了農村路建好更要管好的長效機制。
  • 山路十六彎 樂山市峨邊縣為覺村的通村致富路
    http://cbgccdn.thecover.cn/video1590995369047842330.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海洋  視頻 吳聃)從山腳到山頂的彝族村寨,需要經過盤山路上的16個回頭彎,這是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覺莫鄉為覺村的一大奇觀
  • 照亮」民生幸福路
    多管齊下「照亮」民生路走進蒙自市芷村鎮白詩村委會裡合田村,一棟棟整齊的兩層樓房坐落在青山綠水間,平整的通村水泥路旁綠樹成蔭,三五個村民圍坐在乾淨整潔的客廳裡嘮嗑,笑意寫在臉上。連日來,新安所鎮小紅寨村村民馬愛英都在已收割完的石榴地裡忙著除草。
  • 「照亮」民生幸福路——蒙自市「十三五」成就巡禮(上)
    在這裡生活,我很幸福。」提及「十三五」以來身邊發生的點滴變化,蒙自市民連聲稱讚。多管齊下「照亮」民生路走進蒙自市芷村鎮白詩村委會裡合田村,一棟棟整齊的兩層樓房坐落在青山綠水間,平整的通村水泥路旁綠樹成蔭,三五個村民圍坐在乾淨整潔的客廳裡嘮嗑,笑意寫在臉上。
  • 隴南康縣大南峪鎮趙溝村:告別「膠泥路」走上「幸福路」
    通訊員 焦楊紅 王鳳文「以前趙溝村的『黑膠泥路』那可是出了名的,2008年地震後,趙溝村村民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都想重建。但進村的路卻成了『攔路虎』,建築材料要想進村就必須用人力車轉運,若是碰上下雨天,所有車輛就會陷入『黑膠泥』中沒法動。」提起之前的趙溝村路況,曾是趙溝村駐村幹部的康縣大南峪鎮工會主席周佐輝直搖頭,「為了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2009年,在鎮村幹部齊心協力,群眾主動參與下,打通了進村主幹道。從此通往趙溝村的路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了。」說起今天村裡的變化,周佐輝很有成就感。
  • 賦能優秀傳統文化 蹚出轉型發展新路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闢出太行山區的轉型路、發展路、小康路,推動「太行文旅板塊」發展壯大,一度困擾著左權。  2016年,時任省長的樓陽生就深入太行山中段左權縣麻田一帶開展紅色文化、生態旅遊調研;2017年,親自推動設立左權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成為太行板塊唯一的生態文旅開發區;2019年,省委高瞻遠矚,樓陽生書記點題「開花調」,破題解困局,要求以此為引領「乘著民歌的翅膀奔小康」。
  • 雲報客戶端報導獲「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
    2020中國新媒體扶貧十大優秀案例①人民日報新媒體公益帶貨系列直播(人民日報社)②「老鄉別急,我們幫你」脫貧攻堅直播帶貨系列公益活動(天津津雲新媒體集團)③「青耘計劃」鄉村振興青年助農行動(中國青年報社)
  • 學習奧普拉,蹚過人生的冰河,邁向幸福之路
    最近聽了李源老師關於奧普拉的傳記,感慨頗多,讓我更加相信努力蹚過了人生的冰河,一定可以邁向幸福之路。奧普拉·溫弗莉(Oprah Winfrey),1954年1月29日出生於密西西比州科修斯科,出生非常卑微,是個不能確定親生父親的私生女。因為當時其母親同時和幾個男朋友在交往,所以她的母親根本不能確定誰才是她真正的父親。
  • 《長江日報》5年14次跟蹤探訪並推出70多個整版報導
    10月19日,《長江日報》從頭版到8版推出特別報導《見證最後的貧困如何從武漢消失 10路記者未來3年全程跟蹤10位貧困者》,並配發評論《讓貧困永遠成為歷史》,這組報導同步在長江網等新媒體推送。在當日召開的現場推進會上,時任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高度評價《長江日報》讓10個扶貧對象登上頭版頭條,並表示記者跟蹤報導他們能否如期實現脫貧,是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好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