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
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的深度貧困狀態作別,順利脫貧出列,成了全鎮進步最快的村,迎來了「新生」。
翻天覆地的變化凝結著河北省市場監管局駐村幹部的汗水:2018年3月,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呂戎,隊員劉春海、董建勇——三個復原轉業幹部來到深度貧困村豐寧土城鎮葦子溝村,用真情,扶真貧,啃下了這個「硬骨頭」。
融真情 凝心聚力謀發展
葦子溝行政村是深度貧困村,下轄葦子溝、小葦子溝、孟營子三個自然村,多年沒有集體收入,基礎設施差,人蓄飲水困難,2017年貧困發生率為60.28%,前些年主村改造還欠下了一大筆債。
孟營子村民早年連牛蹄子坑裡的水也得喝,祖祖輩輩為吃水發愁;地處深山溝底的小葦子溝村,居住環境惡劣,因政策、資金、土地等諸多困難,成為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剛剛籌建的西瓜冷棚因缺水嚴重影響生產,新的產業扶貧項目等待引進…… 一道道難題擺在駐村工作隊面前,千頭萬緒,難以理清。
只有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取得實效,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在第一書記呂戎帶領下,工作隊走街串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耐心細緻的思想動員。
他們與村兩委、黨員反覆研究全村脫貧工作方向和重點;與村民代表、小組長促膝談心,分析村裡的貧困狀況和解決辦法;與村民嘮家常、聽意願,鼓舞脫貧信心。駐村工作隊還與村兩委制定了《脫貧攻堅三年發展規劃》,確定年度脫貧重點工作,並在全村公示,讓全體村民參與討論。在2018年村兩委改選工作中,駐村工作隊認真把關、配強班子,選出優秀的村民擔任小組長和村民代表,及時召開支委會、村委會、黨員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共商共議脫貧發展之路。
駐村工作隊了解貧困戶家庭情況。杜琳 攝
貧困戶孫繼華是駐村工作隊重點關注關心的對象,一次他在長途汽車站丟失了裝有錢物的挎包,滿頭大汗地來到駐村工作隊求助。工作隊員董建勇立即駕車一路急馳近兩個小時,為孫繼華找到了挎包。孫繼華經常帶著自家種的蔬菜看望工作隊員,逢人便說:「駐村工作隊員都是我的親人、恩人,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一天深夜,工作隊員劉春海接到電話,一位貧困戶的妻子難產,孩子在醫院保溫箱中,難以承擔高額的醫療費。醫保對貧困戶的政策是「先診治,後付費」,但貧困戶的孩子剛出生,還沒有報戶口,享受不了醫保政策。
駐村工作隊連夜找到縣領導反饋此事,縣委縣政府當即召開專題會,制定建檔立卡貧困戶新生兒享受貧困戶待遇的政策,形成會議紀要,並下達指示,及時解決了貧困戶新生兒的治療費用問題。事後這位貧困戶激動地說:「要不是工作隊我真不知該怎麼辦!他們就是鄉親的依靠呀。」
小葦子溝村貧困戶閔廷江的妻子是二級殘疾,母親患有精神病,生活困難。第一書記呂戎主動擔任了閔廷江的幫扶責任人,一次次入戶走訪,送去米麵油等生活用品,鼓勵他堅定信心、勤勞致富。在閔廷江搬進新居時,給他買了一臺電視機,又送給他1000元錢用於安家。閔廷江母親突發重病,工作隊及時出車把老人送到縣醫院醫治。
在工作隊鼓勵下,閔廷江也積極參加村裡的脫貧攻堅工作,配合村兩委做好易地搬遷,並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經常對呂書記說:「工作隊真心為百姓辦事,以後村裡建設有需要讓我做啥都行,我信你們!」
駐村工作隊聯繫愛心企業為村裡孩子送來文體用品。杜琳 攝
駐村工作隊還聯繫富德人壽為全村中小學生免費上了意外傷害險,聯繫安利、完美等民營企業為孩子們送來桌球臺、足籃排球、書包、鉛筆盒、筆本。
越來越多村民建設村集體的心被激發出來。張樹傑在外打工多年,積累了經營經驗,在田間地頭和呂戎溝通談心後,主動要求競選村民小組長,上任後積極帶領鄉親尋找脫貧項目。村民白文宗競選上村民小組長後,建議為孟營子改造老舊飲水管道和修建文化廣場,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抓基建 攻堅克難促脫貧
小葦子溝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每逢雨季險象環生,村民生活苦不堪言。在充分徵求村民意見、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呂戎和村支書張鳳軍到鎮上、縣裡找有關部門,希望能就近選址蓋房、搬遷。
由於這個項目的預審方案要上報國土部,如何落實「邊佔邊補、邊建邊批」新政策,很難把握。「佔用基本農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難度太大了!」 工作人員感覺壓力巨大。
為讓搬遷工作早日落實到位,呂戎多次往返省會和縣城,找到相關單位,反覆徵詢意見,認真學習、研究國家有關文件精神,及時向省市場監管局黨組上報情況,省局黨組召開會議研究,與省國土資源廳溝通協調。最終關於同意小葦子溝易地扶貧搬遷方案的指示下達到縣裡。
經過多方努力,扶貧攻堅最後的硬骨頭終於啃下來了!2019年,小葦子溝新村順利完工交付使用,村民全部按時搬進新居,鞭炮聲中,家家笑逐顏開,跟過年一樣。
為讓嚴重缺水的孟營子村202戶604村民喝上乾淨的自來水,駐村工作隊積極研究引水方案,反覆向各級有關部門反饋問題、爭取、資金,協助施工方做好村民耕地補償,終於在2018年9月把山泉水引進村,改變了村民去外面馱水吃的歷史。
兩年多來,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兩委抓好全村的基礎建設,多方籌集資金18.7萬元,修建了 「葦子溝-小葦子溝」的通村路;籌資12.6萬元修建了7個地埋式垃圾池;籌資20萬元建起了「愛心超市」、村級廣播、孟營子文化廣場。
同時,他們還與村兩委一起完成了危房改造157戶,安裝路燈195盞,配備垃圾車359個,垃圾桶103個,修建公共廁所5座,道路硬化6000平方米。
葦子溝村從一個垃圾遍地、房屋陳舊的村落變成了一個乾淨、整潔、美麗的新農村。
抓產業 開啟致富新天地
從駐村第一天開始,第一書記呂戎就跟隊員說,一定要為村裡引進好產業,為百姓增收致富創造一個好環境。
2018年,駐村工作隊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布糊畫」傳承人多次協商,在葦子溝村建立了「非遺扶貧布糊畫就業工坊」,並爭取到了扶貧資金40萬元,新建了扶貧車間。
為進一步發揮扶貧車間作用,呂戎與村主任高興國多次到北京通州實地考察,引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絹人」項目。
駐村工作隊協助村裡開展布糊畫製作技藝培訓。保國 攝
為鼓勵、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工作隊協助村裡組織100多名婦女參加業務培訓。一家年產值近200萬元、村集體年收入50多萬元非遺工廠在村裡紮根、結果,工人月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
近三年來,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兩委修建了西瓜產業園區,投入幫扶資金240多萬元,流轉土地260畝,村集體每年收入15萬元,123戶貧困戶每戶增收1000元。投資80萬元建設網紋瓜種植大棚35個,村集體收入14萬元,帶動農戶年均增收1300元。
如今的葦子溝村成了全鎮進步最快的村,2019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一類先進村。駐葦子溝村扶貧工作隊也連年被評為省級先進工作隊。在2018年、2019年省級脫貧成效考核中,葦子溝村在駐村幫扶、教育扶貧、易地搬遷、醫療扶貧、危房改造五個專項考核中全部順利過關,於2019年底順利實現脫貧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