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除了中國以外,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據香港《南華早報》9日報導,有研究顯示,自新冠大流行以來,北京成為這個時代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報導還提到,在新冠疫情之前,紐約曾是這個位置連續四年的保持者,其次是新加坡和東京。
(《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北京此次為何能夠衝出重圍、榮登世界榜首?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該排名的標準,即一個城市在其全球網絡中越不可或缺,它的排名就越高。
《南華早報》提到,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年)》,北京因合著科研論文數量最多而位居榜首。報告提到,巴黎位居第二,緊隨其後的是倫敦、上海、紐約、波士頓、聖保羅、馬德裡、米蘭和多倫多。
(新冠疫情後全球城市競爭力數據圖 來源《南華早報》)
在該項研究作者的筆下,這個新冠重創全球的時代裡,北京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在全球範圍內暴發疫情之際,中國的首都北京成功遏制了這種傳染病,而且正是在出行減少和經濟活動被整個顛覆的情況下,升至此次排行榜首位。
該研究調查了地球上1006個最大的城市中心(每個中心至少有50萬居民),以反映它們的工業基礎以及它們與全球分工的聯繫。報導提到,根據其標準,一個城市在其全球網絡中越不可或缺,它的排名就越高。
而據該報告的主要作者、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教授表示,新冠大流行已導致全球6700萬人患病,最新統計顯示近150萬人死亡,(這些都)顛覆了經濟活動、流動性和全球連通性,(也)使衡量競爭力的常用指標變得無關緊要。
倪鵬飛還表示:「疫情對航空旅行的影響將持續多年,這對城市的全球互聯互通構成了嚴重威脅。」「網絡會議等網絡科研活動加強了科研人員之間的聯繫,合著科研論文發表數量顯著增加,這意味著科研人員的互聯互通將成為全球互聯互通的重要推動力。」
這項研究也強調了,持續的新冠大流行,以及各國政府和社會如何適應以控制和克服這種疾病,將對全球經濟和人口產生長期影響。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是唯一一個今年還將出現(經濟增長的)國家,很可能(該增長)一直持續到2021年。報告提到,儘管中國有確診病例86646例,死亡4634例,按病例數量計算在世界上排名第78位。
(資料圖)
報導還提到了社科院關於中國論文數量的研究數據。截至3月8日,即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宣布該疾病為全球大流行的三天前,北京發表了多達256篇關於新冠肺炎研究的論文,在中國所有省市中最高,而且其中近一半涉及與其他省份的合作。
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疫情暴發前的衡量標準,紐約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中心,這得益於它首屈一指的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以及它與矽谷和行業創新中心的聯繫。新加坡位居第二,東京緊隨其後。而根據新冠疫情之前的衡量標準,北京的全球競爭力排名為第21位。
來源:環球網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