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後,各國的君王結局如何?全都不得善終

2020-12-22 你們的蓋世英雄

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王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所以就不難理解嬴政為什麼那麼追求天下一統了。那麼嬴政在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君主各自的結局都如何呢?

韓國

韓國與秦國接壤,按理說,秦國民風彪悍,作為鄰居應該也差不到那裡去吧,可偏偏韓國就屬於那種軟柿子型。韓國被滅後,韓國君主安被囚禁在了陳縣,後來因為韓國的舊部起兵反秦,韓王安就被拉出來當了替罪羊,被砍了頭。

趙國

同為三家分晉之一的趙國,不同於弱小的韓國,趙國在戰國七雄之中,一直就是軍事實力最強之一,強大時期的趙國可以單獨對抗秦國。趙國被滅後,趙王遷的結局可以說是很慘的,他被流放到了深山中活活餓死。

魏國

公元前225年,十萬秦軍向著魏國發起了最後的總進攻,為了快速破城,秦兵將黃河之水引到了魏都大梁,大梁的城牆被大水浸泡了三個月,魏王假看大勢已去,於是選擇向秦國投降。本以為能留下一條命,可是後來被憤怒的秦軍給斬殺了。

楚國

在六國當中,楚國的版圖最大,底蘊最強。因此楚國也是秦國統一六國戰爭中耗時最長的,動用兵力最多的,總計耗時三年,動用的兵力超過六十萬。楚國的君王昌平君是楚國貴族項燕擁立的,可是後來在與秦軍的戰爭中被殺,楚王也是六國當中唯一戰死的君王。

燕國

燕趙之地自古就多出壯烈悲歌之士。楚國被滅後,秦軍就很快消滅掉了殘餘的燕國,不過燕王喜被活捉後卻又下落不明了。

齊國

齊國是最晚被秦國消滅的七雄之一。當時秦國在攻打其餘五國時,都曾向齊國求援過,可是齊國卻一直在隔岸觀火,心想秦國又不是打我,幹嘛要主動去招惹他。燕國被滅後,秦軍以橫掃天下之勢降臨齊國,齊王一看不是對手,所以選擇主動投降,後來他被流放,最後餓死在途中。

其實當時的六國被滅,無非就是秦國連續出英明的君主,而其餘六國卻一直出昏庸的君主,或許真就是天下一統之勢已經不可逆轉了吧。

如果你們對於這篇文章比較喜歡,可以點讚加關注,你們的支持才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秦滅六國圖 秦國滅六國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後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出擊,在戰國七雄當中,韓國的領土和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而當時韓國的國君是韓王安,在秦國連年的攻打之下
  • 秦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有沒有沒被滅的國家?
    秦王嬴政親政後,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逼死了呂不韋。二是誅滅了嫪毐勢力。重用李斯、尉繚等人,國內政權的穩固,讓秦王嬴政有足夠的信心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從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花了十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500多年的分裂局面。
  •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結局讓人感慨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是如何處置這六國國君的呢?其實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這六國國君的結局都不是很好,要麼流放要麼死亡,嬴政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的,秦國結束了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時期,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的封建王朝。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樣的下場?
    隨著最近熱播劇大秦賦的熱播,許多人又把目光集聚到了秦始皇滅六國的那段激蕩歲月中,同是戰國七雄,最終卻是秦國的嬴政一統了六國,這其中既有秦國六代先王奮發努力的結果,也有六國自甘墮落或者自毀長城的結果,總之結局就是秦滅了其他六國,在這六國中韓國是最先被攻滅的。
  • 秦滅六國為啥是這個順序?
    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但實際上由於各國不同的特點,滅亡過程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單純,比如趙國被滅後由於地理位置靠北而出現了代國,楚國因為地盤太大而很難一次性吞併等等。或許秦國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出兵順序,多數是「走一步算一步「,除了最後滅齊以外,其他都沒有規劃順序可言。聊滅六國首先要從楚國的特殊性談起,楚國自身挺強但從春秋開始一直受制於晉,終於熬到戰國結果發現晉是沒了,但東西兩國又壓著它。於是楚國選擇誰也不惹、兩邊交好。直到樂毅聯軍一戰,讓秦國發現齊不是不可戰勝的,開始打起了齊國的主意。
  • 秦滅六國實現大統一後,六國國主分別落得了怎麼樣的下場?
    有詩云:「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秦滅六國期間,戰死的六國兵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然而,六國的末代君王卻沒有一個戰死沙場,而是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階下之囚,以期重獲新生。韓王安在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個了。自韓、趙、魏三家分晉始,魏、趙先後成為頂流強國,唯獨韓國日漸式微。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 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 為什麼戰國七雄只有秦去滅周,而其他六國還能允許周的存在?
    秦滅的周是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並不是周王朝。這兩個公國是從周室分裂而出,地位類似於春秋初期的鄭國。雖然這兩個公國幾乎囊括了周室所有直屬領地,實際代表著周室,但和周王朝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周王朝名義上的代表是末代君主周赧王。解釋完畢,先來捋一下秦國滅周的具體時間線。
  • 為什麼說楚漢之爭實際上是第二次秦滅六國?
    楚漢之爭在地緣上看,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的過程,與秦始皇滅六國的路徑很相似。 兩者都是坐擁秦國這個基本盤,自西向東,打敗其他國家,最終建立大一統王朝。 漢高祖劉邦和秦始皇嬴政在建立王朝後,也分別對向了南方的百越和北方的匈奴。
  • 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一統六國的秦朝,實力究竟有多強?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曾這樣記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各國爭霸天下的局面,將四分五裂的各國,合併統一起來,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秦王朝。那麼,秦朝是憑藉著什麼,才滅了其他六國呢?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秦王朝比其他各國都要強大。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而泱泱華夏打從茹毛飲血到有穀物耕作,也未曾有過大一統國家,幸得秦王嬴政嗷嗷野心,血洗六國,以萬人血淚澆灌自己的宏圖霸業。雖是殘忍十分,狼子野心頗甚,但終究是推進文明腳步。這起源於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得後人傳承改善,直到清朝雍正時期以設立軍機處為名,將封建君主集權高度集中,加強皇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 秦滅六國後,其南疆到底有多遠,是止步廣西還是延伸到了越南
    秦帝國在公元前221年滅六國之後,又將開疆拓土的兵鋒不斷向南推進,按史書記載,秦帝國在帝國的最南端設置了象郡、南海郡、桂林郡三個治所進行治理。班固的註解證明了象郡是秦帝國最南端的治所邊界,而根據《水經注》、《大清一統志》、《大越史記全書》等古籍考證,在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偏北地區,但仍舊無法確定其南端邊界。
  • 戰國時秦國強大以後,六國合縱攻秦五次,為什麼最終還是被滅?
    第三次合縱攻秦,未交戰即告瓦解。 第四次合縱攻秦在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秦與韓聯軍攻趙,在閼與被趙將趙奢擊敗後,範雎入秦,建議秦昭王實行「遠交近攻」戰略,以利於鞏固佔領之土地。秦遂將打擊重點指向最近的韓、魏、趙。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嬴駟十九歲即位,即位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剷除異己,先是處死了位高權重的大良造商鞅,接著又除掉了公子虔和公孫賈及其黨羽。戰國時期,國君一般被稱為「公」,如嬴駟的父親就被稱為秦孝公。嬴駟在公元前325年自稱為王,改元為更元元年,是大秦帝國第一個稱王的國君。
  • 有這個稱號的都是英雄豪傑,然而得到稱號後都不得善終
    假如有喜歡歷史類遊戲的人或許會聽過格拉摩根伯爵這個名字,也或許會知道格拉摩根伯爵的詛咒這個詞,大意就是說有一塊被詛咒的土地名為格拉摩根領,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當過伯爵的絕大多數都不得善終,而格拉摩根伯爵也寓意著被利用的倒黴貨。
  • 六國被滅後,後人都向秦復仇,秦滅亡後秦人怎麼不向漢復仇?
    俗話說:「治亂世,用重典」,六國剛剛統一,很多地方的百姓對秦還沒有歸屬感,所以秦始皇制定了嚴苛的刑法。也因此,六國王室貴族都妄圖復闢故國,其中以楚國舊貴族實力最為強大。當年在六國間也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其他小諸侯國貴族雖然沒有楚國這麼霸氣,但也總是冷不丁給秦始皇搞個暗殺。比如韓國貴族張良。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最早夾雜在魏齊戰爭之間,左右為難;後夾在秦楚爭霸之間,被秦楚兩國所利用;又一度成為秦齊爭雄的緩衝國。戰國末年,韓國更成為秦國進軍中原的戰爭火藥桶——前265年,秦國攻打上黨,上黨卻降於趙國,從而引發秦趙間的長平之戰。秦趙爭雄的最終結果,不僅影響了東方六國此後的國運,而且直接加速了韓國的滅亡。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遠交近攻」的戰略與戰
    談秦說漢(164)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遠交近攻」的戰略與戰術契機的靈活運用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先滅韓國,接著吞滅了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 秦滅六國後,從這幾個方面實現了真正的統一!確實了不起
    秦始皇實現了一統天下,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後,他做了哪些努力讓秦國發展生產呢? 為首的第一個是統一文字,因為六國時代出現了一個什麼現象呢,文字不統一。比如說一個戰馬的馬,六國就有六種寫法,七雄就有七種寫法,如果同一個字有不同的寫法,會出現什麼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