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式作為瑜伽中一個簡單且基礎的體式,對身體有著諸多好處:它可以喚醒呼吸與身體之間的連接,並向所有肌肉發送使其鎮靜的能量,還能夠通過喚醒呼吸讓你紮根內在,避免煩亂的思緒進入身體。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嬰兒式的標準體式以及骨盆在這個體式中起到的作用,讓大家更了解嬰兒式。
•在瑜伽墊後端,雙腳大腳趾併攏。雙膝分別指向瑜伽墊兩側,分開的寬度要足夠讓你的肋骨部位落在大腿之間。
•臀部朝腳跟方向後壓。雙臂向前伸展,手指張開,指關節壓向墊面。
•前額放鬆地落在瑜伽墊上,並放鬆雙肩。
•每一次吸氣都將肋骨之間的空隙填滿。呼氣完成時,將下腹部輕柔地向內、向上抬起。
在嬰兒式的練習過程中,骨盆的穩定為消除身體緊張和完成體式動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接下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骨盆在這個體式中起到的作用,助你在練習中得到真正的放鬆。
■將額頭放到地板上。如果將頭放到地面上,你可能會減小髖關節屈曲度,這將導致腹部、肩部上方和頸部的肌肉緊張。
■解決骨盆問題。人們花了很多時間嘗試用這個姿勢放鬆肩部,這樣可以解決很多骨盆方面的問題。想像你在髖關節屈曲時將骨盆向後方的腳跟移動,那麼你將能夠感覺到髖關節屈曲產生的所有動作:骨盆底和坐骨擴寬,以及骨盆的兩部分向後旋轉的車輪動作。這將減小脊柱彎曲或拱起的程度,並放鬆收縮的腹部肌肉,因為它們不再需要保持固定不動。
■讓你的坐骨碰觸腳跟。如果這個姿勢的目的是讓你的坐骨碰觸腳跟,一個常見的方法是向後旋轉骨盆,或收縮尾骨,但這會抑制髖部屈曲,並增加脊柱的屈曲程度。
在嬰兒式的練習中,提示和意象十分重要,提示可以提供完善嬰兒式姿勢的相關信息,而意象則可以在大腦內創造形象,還能激活大腦區域,對嬰兒式產生積極的意識影響。
■在四肢支撐式和嬰兒式之間轉換幾次,當你四肢支撐時,感受骨盆底和坐骨的收縮,而當你轉為嬰兒式時,感受骨盆底和坐骨的擴展。
■雙手雙膝著地時保持雙手不動,並使骨盆重新回到嬰兒式,而不是讓你的雙臂或頭朝地板下垂。當雙手保持向前時,「骨盆向後運動」,這樣,你的手臂肌肉會產生被動牽引力,頭會自然落到地面上,但是如果髖部升高或髖關節沒有屈伸,你可能會錯過姿勢中真正讓人放鬆的部分。
■想像一下,感覺髖部摺痕的最深處,就像一張摺疊的紙,找到那條摺痕後,你能軟化它嗎?想像褶皺像熱薄餅一樣變軟。(當然,你也可以想像在其內部添加了奶酪,創建自己的油炸薄餅的意象。)
■感覺到嬰兒式中兩個坐骨擴寬,就像「手電筒」的光芒射向遠處。
■想像膝關節有同樣的深度、輕鬆度和柔軟度,甚至足弓也是。
/ 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授權發布
/ 轉載務必保留圖書版權資訊:書名、封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