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少年何宜德的超級簡歷爆紅網絡,小編也曾對他的超級簡歷進行過詳細解讀,從而嘗試還原何宜德的成長曆程。助推何宜德輝煌成長的背後,卻是飽受爭議的「鷹式教育」。
何宜德,乳名多多 ,裸跑弟,網友又戲稱「雪小弟」,2008年2月出生,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人。
創造鷹式教育的不是別人,正是何宜德的爸爸何烈勝。具公開資料顯示,何烈勝是企業家,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就是2012年2月份,讓兒子何宜德在雪地裸跑的視頻爆紅網絡,從而讓大家開始認識這位鷹爸。
2012年除夕清晨,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4歲幼童何宜德,以他自己的獨特裸跑方式在美國紐約-13℃的雪地中迎接2012農曆新年。2月,這段視頻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網上,4歲「裸跑弟」迅速引來了網民關注爆紅網絡,短短幾天點擊率高達26萬多。
視頻中他邊跑邊帶著哭腔向父親求助「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而攝像機背後的父親只回道「來,趴下,趴下去」。對這種極限教育方式,網民也是議論紛紛,褒貶不一。
公眾的質疑並沒有阻斷何烈勝的鷹式教育,反而愈演愈烈。,何宜德因雪地裸跑被關注後,何烈勝就已開始圍繞兒子做一系列商業化運營。
雪地裸跑不久之後,2012年3月,何烈勝出版書籍《鷹爸教育》,提出應培養孩子的「七商」,包括健商、智商、情商、財商、德商、逆商、膽商。按照此種教育理念,雪地裸跑對應體商,學習珠心算、西洋棋對應智商,帆船和開飛機對應膽商,跟著父親做慈善對應德商,賣報紙對應財商等。
2014年5月24日,何烈勝讓兒子何宜德寫出了總計10萬字的長篇自傳體漫畫圖書《我是「裸跑弟」》,並專門召開了新書籤售會。
何烈勝告訴臺下的讀者們,兒子4歲前後,已基本認得常用漢字。從5歲開始,他就訓練兒子寫日記,再由老師指導,慢慢寫書。「一開始他不願意寫,但慢慢地練,他喜歡上了寫日記。」2014年籤售會,何烈勝在臺上滔滔不絕地分享「鷹式」教子心得,作者何宜德卻在一旁時而打哈欠,時而偷瞄幾眼。
在自傳中裡,何宜德說:「請不要用你們成人的眼光來理解我的行為……我最害怕的事情是爸爸打我」。
「我覺得爸爸打我是對的,也是不對的。」
2016年何烈勝註冊成立了教育培訓機構「鷹爸公學」,時年8歲的兒子是佔股六成的大股東。
不過,該公司的發展並不一帆風順。2018年10月11日,該公司因為虛假宣傳行為,被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罰款1萬元。有媒體稱,這並非一所培養天才兒童的訓練營,而更像是問題少年行為矯正的教育場所。兩年前,一篇《逃離鷹爸》的文章將 「鷹爸公學」推上了輿論風口。
就在當年,鷹爸公學被指殘酷對待學生,沒有辦學資質,隨後停課、整頓,最終關門。
曾榮獲「全國十佳校長」的南京中山小學原校長王麗萍評價「鷹爸的教育是創新但也是冒進甚至殘酷的,並不一定適合其他人。」 在與何烈勝進一步的接觸中,王麗萍更加覺得何烈勝的教育偏激。比如,在何宜德上小學2年級時就安排他跳級直接參加6年級的考試,「我是持質疑甚至反對態度的,明顯是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當被問到「明白什麼叫唯物主義嗎?」
「唯物主義講的是……整個……」12歲的何宜德轉動雙眼,扳著小拇指,看了一眼旁邊的爸爸,嘴裡默念「唯物主義是……」沒能答出來。
「那什麼叫『主觀能動性』呢?」
「我覺得就是一個人或者一個事物的主體的意識……」
「這些書對他來說還是很難的,很多名詞都很難理解,但我相信他考試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一旁的父親何烈勝為何宜德解了圍。
有一年春節,何烈勝帶著兒子到王麗萍家拜年。因為何宜德進門沒有問好,最終被罰了100個仰臥起坐,一邊哭一邊做。
有一次因為急著趕車,何宜德丟下幾塊錢給乞討的老奶奶後就一直往前趕,沒太在意老奶奶在身後感謝。被何烈勝叫返回去,要求連聲說300遍「奶奶對不起,我錯了」。最後一直到列車上,何宜德仍在重複道歉的話,直到說夠數。不少來往旅客對何烈勝的方式表達了不滿。
妻子何會龍也因兒子的教育方式的問題與何烈勝吵了不少嘴。「孩子那麼小,舒服一點,跟大部分孩子一樣成長不好嗎。」但每次都拗不過丈夫。
何烈勝的鷹式教育一直以來都飽受大家的爭議和詬病,有人指出何宜德似乎就像一件「產品」,何烈勝用最快的速度設計和製造「產品」,再讓「產品」快速投入「市場」,取得「市場」領先地位。
有人覺得何宜德從來都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父親何烈勝而活。何烈勝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兒子,也沒有徵詢過兒子同不同意。
有人可憐何宜德,從小就經歷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教育方式,小朋友該有的快樂童年對何宜德來說,幾乎就是奢侈品,成年人才需要承擔的痛苦讓何宜德從小就開始承擔。
有人擔心何烈勝這種強迫式的教育,會不會給何宜德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這種創傷所引發的後果,可能在何宜德小的時候不會體現出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的日積月累,創傷愈發加深,最終這種創傷可能會影響何宜德以後一生,包括他的性格、心理、態度和觀念。
有人直言:並不看好何烈勝這種鷹式教育,更不會效仿。
只要一講起兒子的教育,何烈勝幾乎停不下來。興起時,手舞足蹈,比劃著各種姿勢。
對於鷹式教育的由來,何烈勝說,自己40歲才得到這麼個寶貝兒子,可是多多是七個月的早產兒,出生時就伴有多種併發症。接生的醫師很理性地告誡他,孩子先天嚴重不足,未來可能腦癱痴呆,她們只能盡力。經過兩個月的共同努力,娃娃終於可以出院回家了。
回家後,曾是教師出身的何先生決定為兒子親手制定一系列「兇狠」的教育計劃,讓他健康長大。用他的話說:前有「狼爸」、「虎媽」,自己則要當個「鷹爸」,並且解釋何謂鷹式教育: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狠心地把幼鷹趕下山崖。當幼鷹開始往谷底墜下時,它們就會拼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同時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領——飛翔。這就是幾乎殘酷的鷹式教育。教育孩子,不能老用熊式教育,如果父母像熊一樣將孩子們摟在懷裡,就會壓制他們的理想和埋沒他們的願望,破壞了他們的個性,會使他們變得懶散,沒有鬥志,也沒有生活的樂趣。
對於何烈勝的這種教育,大家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