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談中國經濟十大問題:長期超高速增長害處大

2021-01-11 華夏經緯網

厲以寧

  「新常態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

  厲以寧列出中國經濟十大問題,稱長期保持超高速增長會錯過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

  厲以寧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主任。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主要著作包括《非均衡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等。

  厲以寧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因為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孫冶方經濟學獎」等。他曾提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厲以寧教授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2015年伊始,3本厲以寧經濟學專著——《只計耕耘莫問收:厲以寧論文選2011—2014》、《一番求索志難移:厲以寧論文選2008—2010》、《非均衡的中國經濟》(最新版)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應出版方之邀,1月12日下午,厲以寧在中國出版集團舉辦講座,談及當下中國經濟的十大問題。厲以寧表示,長期超高速的經濟增長給經濟帶來的害處很大,不僅會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並造成產能過剩,同時還會因此錯過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

  什麼是新常態?

  新常態簡單地說就是按經濟規律辦事。

  中國前幾年經濟的增長是超高速的增長,這種超高速增長並不符合經濟規律。在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國家,可能有一段時間高,但是不可能長期這麼高,因為這種超高速的經濟增長給經濟帶來的害處很大。大體上有五個不利,第一是資源過度消耗,而且消耗得很快;第二是環境破壞;第三是低效;第四是有些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第五是錯過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都抓緊時機來技術創新,以便給經濟找出一條新的途徑。中國也應該如此,但是為了追求超高速的增長,忽略了這一點。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厲以寧:大企業不一定有創新,有些企業保守、維護既得利益
    【編者按】在第3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開幕式上,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做了題為「創新驅動和觀念轉變」的演講。厲以寧說,中國經濟的拐點還未來到,U型、V型都不是今後會出現的,更多的是L型。談到創新,他表示,信息化時代的創新和100年前熊彼特提出的創新是不一樣的,創新需要信息量的組合,而創意不是來自於企業家,而是無數正在投入市場的年輕人。
  • 殷劍峰談復甦背後有隱憂(下):中國經濟短期問題和長期挑戰
    二、長期挑戰:人口老齡化與人口負增長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上述短期的通貨緊縮和總需求不足有可能演變為長期問題。我們知道,此次疫情爆發前發達國家就面臨一個集體性的困境——主要由人口老齡化導致的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
  • 經濟大家談|高技術製造業增長背後的內在邏輯
    經濟大家談|高技術製造業增長背後的內在邏輯 2021年01月01日 15:33:00來源:人民論壇網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提煉總結為我們黨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一條重要的規律性認識,並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從今年上半年數據和去年全年數據比較看,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近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作者 | 方文國產晶片2020年躋身全球前列華為海思: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銷售排名。第一季度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同比增長54%,在前十名中增幅最大。
  • 夏斌:要全面認識金融風險 長期看風險出清越快經濟增長越有效
    三大不確定性影響中國經濟 中美關係或將持續十年或更久2021年中國經濟將會如何走?夏斌提出,儘管海內外多數機構預測今年中國增長會達到8%左右,但這一預測是基於新冠疫苗大量運用,全球經濟復甦,以及在去年世界經濟萎縮4%、中國經濟增長2%左右的超低基礎上的反彈。
  • 厲以寧談農村賭博惡習:我不懂麻將 不知道有多少張牌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經濟界小組討論會上就偏遠地區脫貧、農民搬遷問題,向其他委員分享實地考察經驗。中國青年網記者 任潤波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任潤波)「這個我不知道。」當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杜鷹向厲以寧確定麻將有多少張牌時,厲以寧淡淡地回答。  3月12日上午,各界別委員就政協工作本身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小組討論會。
  • 經濟大家談|深刻認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內涵
    這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均達到新高度。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黃錕認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 中國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態勢明顯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課題組日前發布報告稱,煤炭消費已經達峰並出現長期趨勢性下降。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的態勢十分明顯。2011-2017年,我國GDP累計增長了52.1%,而同期煤炭消費下降了9%,煤炭消費已經達峰並出現長期趨勢性下降沒有改變。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的態勢十分明顯。重點用能部門是煤控主戰場報告顯示,重點用能部門是煤控工作的主戰場。
  • 《大停滯》讀後:科技紅利如何影響經濟增長?
    這本書,至少從科學技術基礎作用的角度,相對直接地回答了前文中的第一個問題,同時也間接地回答了第二個問題。野叔閱讀此書之後認為,泰勒考恩的核心觀點就是科技紅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非常重大,而現在我們正處於舊的科技紅利基本逐步耗盡而新的紅利尚未實質出現的時期。
  • 獨立經濟學家李鐵: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在城市
    來源:新浪財經1月6日,新浪財經經濟年度峰會暨2020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複評會在四川赤水河畔的郎酒莊園舉行。峰會上,獨立經濟學家、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主任李鐵發表了主旨演講。在李鐵看來,目前中國的經濟是「相對很好」,就是世界各國都不好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看起來好。中國經濟增長的大趨勢沒有發生變化,下降趨勢的格局也沒有改變。中國和其它國家的比較下,中國是在矛盾中增長,但問題並沒有解決。「我們做了一個趨勢分析,中國的GDP從2010年的14.2%一直下降到2019年的6.1%,沒有疫情的話,可能還會一路下滑。」李鐵說。
  • 中國集成電路供不應求 待長期耕耘
    劉賢 攝(經濟觀察)中國集成電路供不應求 待長期耕耘中新網重慶12月10日電 (記者 劉賢)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暨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10日在重慶舉行。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旺盛的需求長期存在、亟待提高供給能力,這成為專家和行業領軍企業高層的共識。
  • 克緹增長解讀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好樣本
    在經歷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社會方方面面均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國家經濟總量躋身全球第二,諸多行業也得到快速發展,這些行業無論是在市場規模方面,還是在競爭力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近年來國內經濟形式增勢放緩同樣是客觀事實,當大家不得不面對這一現實時,對於已經習慣了高速增長、賺快錢的中國人而言,似乎一切來的又這麼突然,甚至讓人措手不及。面對這一切,對於接下來幾年的經濟環境,無論是樂觀的預估,還是悲觀的判斷,大家都必須要向前看,為自己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實踐出清晰可靠的路徑,否則將被殘酷地淘汰出市場。
  • 中國股市20年之十大牛人
    他們或是中國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或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大國醫」,或是預測風雲變幻的分析師,或是最牛的「操盤手」,或是屹立不倒的股市平民英雄……  尚福林:「股權分置改革第一人」  【年齡】59歲  【身份】中國證監會主席  【牛氣表現】證監會第五任主席尚福林,是股權分置改革提出並將其付諸實施的第一人
  • 破解十大經濟癌症,中國引領世界經濟大轉型(第十五講)
    西方時代終將終結,中國時代終將到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道路新理論,正在中國誕生。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界歷史發展必然趨勢。所以,日本民主主義、市場主義、私有化之間隱藏最深的因果關係,帶給日本的「死循環」是低消費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其匱乏的島國,1·2億多人要在國際收支平衡的前提下過現代化富日子,就必須經濟高速發展。經濟長期停滯,日本的國際收支勢必難以平衡,日本因此必須舉債保證國民的高福利。
  • 蔡昉:全球長期停滯的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如何實現潛在增長率?
    但是應該注意,總書記講的是一個新的發展格局,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簡單經濟循環問題,還涉及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格局。探討這個問題,決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長期向好趨勢是不是能夠得到持續。        這個年齡組人口很重要,因為這部分人增長快、規模大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的人口結構,這是生產型人口。如果這個年齡組人口增長到了峰值,隨後開始負增長,正如中國2010年發生的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由正轉負,就會影響到國家的GDP潛在增長能力。
  • 2020年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 統計局談今年經濟走勢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中國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但2020年經濟穩定增長可以預期。  會上有記者提問:去年中國GDP增長從一季度的6.4%下滑到四季度的6%,中國政府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停止這種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您對今年GDP增長預期是多少?
  • 「世界經濟大事件」: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及「高質量發展」,其表述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轉向」到「已進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功變軌,對於世界經濟來說,其規模和影響堪稱一個「大事件」。
  • SK-II高速增長 中國日化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本季度,寶潔旗下的美妝,男性理容,健康,織物和家居護理,嬰幼兒、女性和家庭護理5 大部門都在上漲。其中,健康業務依舊增長最快,本季度有機增長 7%,個人健康護理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值得一說的是,SK-II 本季度在中國市場增速達到 10%,即便從全球市場來看,它也成為了拉動護膚品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近年來寶潔幾度換帥,不斷縮減成本,但是仍然止不住頹勢,雖然與寶潔的巔峰時期還無法相比,但是相較於不斷縮減開支仍然境況不佳的態勢來說已經難能可貴。那麼寶潔的恢復盈利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新市場變化。   1.
  • 餘永定: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中國如何調整才能保持經濟高速增長?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只要以國內市場為依託,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正確的經濟政策組合改善加強國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國就一定能夠在困難的外部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7. 即便面對持續惡化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仍然可以在相當時間內維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最終逼近和趕上美國,實現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百年夢想。
  • 劉俏:從5大趨勢看中國經濟的未來
    「高速增長階段(工業化進程)結束之後,如何保持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速?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最大的不確定性。」 劉俏在演講中說,對全要素生產率未來增速的判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中、長期中國經濟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