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態勢明顯

2021-01-10 鐵臂商城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課題組日前發布報告稱,煤炭消費已經達峰並出現長期趨勢性下降。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的態勢十分明顯。

在相關報告的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田智宇介紹稱,我國煤控取得顯著成績,煤炭消費2014-2016連續三年持續下降,2017年儘管略有反彈,但比2013年的峰值水平低3.8億噸左右。2011-2017年,我國GDP累計增長了52.1%,而同期煤炭消費下降了9%,煤炭消費已經達峰並出現長期趨勢性下降沒有改變。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長期「脫鉤」的態勢十分明顯。

重點用能部門是煤控主戰場

報告顯示,重點用能部門是煤控工作的主戰場。煤炭消費達峰並持續下降,最主要的驅動力來自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用能部門煤炭消費持續下降,以及非化石電力加快替代燃煤發電。

2013-2017年,我國煤炭消費相比峰值水平下降約3.8億噸,其中電力部門煤炭消費下降約佔67%,鋼鐵、水泥部門煤炭消費下降分別佔23%左右。

2017年,儘管主要高耗能產品單耗水平普遍持續下降,但煤炭消費總量仍出現不同程度增長。

具體來說,2017年我國電力行業煤炭消費量為11.68億噸標準煤,相比上年增速為3.3%。鋼鐵部門煤炭消費總量預計為4.10億噸標準煤,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水泥和化工行業煤炭消費也呈下降趨勢。

對此,田智宇解釋稱,這主要與2017年水電來水較少、淘汰地條鋼等一次性因素有關。總體上並未普遍出現煤炭消費反彈趨勢。

煤控與供給側改革互為前提、互相促進。2016年以來高耗能行業的去產能對煤控的貢獻較大。與此同時,嚴格落實煤控措施,出清重點用能部門過剩產能,提升既有產能效率水平,能夠明顯降低用能成本、改善經濟效益,有利於持續降低高耗能行業槓桿率。

報告對重點行業去產能的工作進展進行了評估。2017年,煤炭科學產能總量佔比93.67%,比上一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2016年,鋼鐵產能利用率為75%,比2015年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全面取締「地條鋼」後,擾亂市場地條鋼產品退出市場,不公平的惡性競爭減少,優勢產能得以發揮;水泥行業2016年產能利用率企穩回升,比2015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行業銷售利潤率從2015年的3.7%提升至2016年的5.9%。

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高耗能行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快速下降,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成為主要增長動力,經濟增長與能源需求進一步「脫鉤」。 我國能源需求將繼續維持低速增長態勢,並沒有能耗大幅反彈的需求空間。另外,鋼鐵、火電等重點領域能效水平持續提升,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有利於節能。

田智宇同時表示,高耗能行業能效進步速度非常快,已經進入到飽和,很多行業效率水平已經達到比較先進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提高能效潛力難度非常大。

鼓勵用市場交易機制完成去產能目標

報告建議對重點用能部門分解落實積極煤控目標,特別是電力、鋼鐵等中央企業;明確重點部門2020年去產能任務,改變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去產能方式,鼓勵採用市場交易機制完成去產能目標;供需兩側發力,加大對節能和清潔能源的支持力度,提高能效是成本最低、潛力最大的控煤途徑;在電力市場化交易中嚴格限制燃煤發電比例;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和儲氣調峰能力建設等。

我國已將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目標分解落實到重點地區,但針對電力、鋼鐵等重點用能部門特別是很多中央企業,並沒有嚴格的煤炭消費控制目標。報告建議統籌年度全國煤控目標、重點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重點行業產能布局、節能降耗和能源結構優化潛力等因素,將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目標分解落實到重點行業,並確保較緊的目標約束。針對電力、鋼鐵等行業,要將煤炭減量替代目標分解落實到企業。定期對重點用能企業煤炭減量替代工作進展進行評價考核, 考核結果作為企業獲得政府財政補貼、國有企業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參考,對超額完成煤控目標任務的重點用能單位給予獎勵。

報告建議在提前完成「十三五」時期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制定更高的目標任務。擴大去產能覆蓋範圍,納入建材、化工、石化和有色金屬等主要用能行業。在完善法治標準基礎上,鼓勵試點省份採取用能權交易手段,在重點用能行業內部推行產能交易,促進行業集中度提高和資源高效配置。

供需兩側發力方面,報告認為,一方面,要加大財政資金對重點用能部門節能改造支持力度,配合稅收、價格、綠色金融等手段,支持重點用能單位整合實施節能環保綜合改造,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大幅增加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供給,實現清潔能源供給基礎設施開放共享,不斷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清潔能源產業,降低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成本,確保重點用能部門煤炭替代成本可接受。

在電力市場化交易過程中,報告建議加快推進有利於清潔電力消納的市場化交易體系,嚴格禁止地方政府為保增長、保煤電,在市場交易規則中設置區域壁壘、省間壁壘,推動電力生產和消費大省加快融入全國和區域電力市場,轉變就地平衡電力發展模式。

此外,報告建議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和儲氣調峰能力建設,確保「煤改氣」推得開用得起。

這包括,建議把增加儲氣設施建設、培育儲氣服務市場作為保障天然氣供應的核心任務。優先保障儲氣調峰設施用地需求,因地制宜出臺配套財稅支持政策,拓寬融資渠道,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天然氣基礎設施。承擔小時調峰及部分日調峰責任的城鎮燃氣企業,如不具備自主建設儲氣設施的能力,可採取投資省燃氣集團儲氣建設項目的方式來落實調峰責任。將完善價格機製作為培育儲氣服務市場的主要抓手,試點建立峰谷氣價、可中斷氣價、季節性氣價等,在差別性價格體系下,鼓勵城鎮燃氣公司、直供大用戶等向儲氣設施運營商購買儲氣服務或直接購買天然氣資源。

相關焦點

  • 11月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繼續加快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今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11月,中國經濟指標繼續向好,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季度經濟增長或將繼續加快,全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 健康家電呈現出明顯增長態勢
    北京商報訊(記者 石飛月)12月22日,在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指導、《電器》雜誌社主辦的中國家電健康趨勢高峰論壇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王雷表示,以消費者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研發和製造產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電企業的技術創新理念,而今年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消費者健康意識顯著提升,新的消費趨勢和形態得以生成和凸顯,產品健康化概念也隨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我國煤炭消費佔比呈明顯下降趨勢 「十四五」煤控任務再升級
    近年來,我國煤炭消費佔比呈明顯下降趨勢,由「十二五」末的63.8%降至2019年的57.7%,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將煤炭消費比重降到58%左右的約束性目標;京津冀及周邊(不含山西)、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10%和5%,汾渭平原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在「2+26」城市
  • 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臺灣對外貿易為何實現逆勢增長究其原因,兩岸之間密切的經貿往來是關鍵。大陸多年來一直向臺灣釋放合作信號,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交往合作夥伴。而新冠疫情後,大陸經濟在二季度率先恢復正軌,大量進口原材料,為臺灣企業出口創造了良好機遇。
  • [中國紀檢監察報]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從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延續著復甦進程,投資、消費、外貿呈現繼續向好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經濟運行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該怎樣不斷鞏固擴大經濟恢復成果?如何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競爭新優勢?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關鍵是穩消費核心是...
    本報記者 姜楠在國際、國內機構紛紛做出中國經濟明年實現9%左右高增長預測的背景下,「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不會逐步退出?」在12月11日《證券日報》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演講伊始便拋出了問題。
  • 時隔11年CPI再現負增長 提振消費關鍵在保經濟增長穩就業
    如何看待未來的物價走勢,中國經濟是否存在通縮風險?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當前中國經濟復甦向好,不存在通縮的基礎。「預計CPI通縮狀態可能要延續到2021年一季度,不過,伴隨經濟修復帶動消費需求上升,以及價格基數變化,預計明年1季度後CPI同比將恢復正增長,經濟持續進入通縮的風險不大。」東方金城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 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來自中國銀聯的統計,國慶長假前7天(1至7日)銀聯網絡的交易金額達到2.16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3%。僅10月1日當天,中國銀聯網絡的交易金額就超過3300億元,同比增長15.5%。旅遊、出行、購物、餐飲等是假期消費主力。「十一」期間,在各類促銷活動帶動下,吃穿用等基本消費需求穩定增長,有機食品、汽車、智能家電、金銀珠寶等升級商品銷售增幅明顯。
  • 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從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延續著復甦進程,投資、消費、外貿呈現繼續向好態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經濟運行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從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延續著復甦進程,投資、消費、外貿呈現繼續向好態勢。
  • 1-11月保山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11月份,全市下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著力落實「六穩」「六保」各項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全市經濟平穩增長,工業、投資、消費、財政等主要經濟指標加速回暖,全年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 中國日報網評:「中美脫鉤」絕非美國的全民意志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屠新泉美國政客基於其短期服務選舉的政治需求和長期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意圖,輪番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外交戰,確實對兩國關係和中國的外部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 北大光華報告: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 (劉亮)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日前發布2021年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的報告《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報告稱,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強勁復甦態勢。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社會諸多領域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 中新網評:為什麼越來越多美媒說與中國「脫鉤」不現實?
    日前,美媒報導稱,4月美中貿易額增至397億美元,比3月增長了近43%。這意味著在經歷了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貿易不正常下降後,中國重新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也再次說明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兩大經濟體之間聯結緊密和難以分割的現實。
  • 澳大利亞議員認為對華經濟脫鉤是「自毀行為」
    新華社坎培拉12月9日電(記者白旭 嶽東興)澳大利亞兩名議員日前表示,澳大利亞一直以來是中國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巨大受益者,試圖解除同中國在經濟上的聯繫就是「自毀行為」。據《衛報》澳大利亞版報導,澳工黨議員蒂姆·沃茨8日在該國智庫「中國事務」在國會大廈組織的一場活動中說,澳國內一些鷹派政客所謂的同中國經濟脫鉤的想法是「前所未有的國家自毀行為」。
  • 蔡昉:全球長期停滯的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如何實現潛在增長率?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以及我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獨特地位、連接性和韌性,牢牢地嵌入全球分工體系,堅定地避免脫鉤。第二,中國投資需求的一個必然趨勢是對GDP的貢獻率逐漸降低,投資需求支撐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也越來越凸顯。第三,和投資貢獻正好相反,我國消費貢獻長期以來比其他主要經濟體都低很多。
  • ...張玉環:從應對貿易摩擦到預防經濟脫鉤:2019年中國經濟外交形勢...
    關於中美經濟脫鉤的討論,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已經成為重要話題,劇烈的貿易衝突暴露出捍衛經濟安全的重要性,而中美部分脫鉤被不少人認為是化解中美各自經濟安全隱患的一劑藥方。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從緊密相互依賴關係逐漸走向部分脫鉤,這是國際經濟關係史上從來未有的現象,它將對整個全球經濟體系帶來重大影響。如何預防和化解中美經濟脫鉤的負面效應,是中國2019年經濟外交的主要任務。
  • 中國日報網評:中美貿易增長強勁 「脫鉤」論不攻自破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政客為了政治私利,無視歷史潮流,大肆鼓吹「脫鉤」。不過,中美兩國強勁的貿易增長勢頭表明,這些政客註定是徒勞的。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65萬億元,增長6.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
  • 過度消費,刺激經濟增長的春藥,正淪為經濟下行的瀉藥!
    」教皇講這句話時,美國黑色星期五在線銷售額僅74億美元,較去年增長20%,相比起中國的「雙十一」、「春節」這樣的購物節銷售額而言,簡直微不足道。但在一個真正消費過度的國家,卻沒有人發起逆耳呼籲,反而大唱「促進消費升級」的論調,豈不怪哉!什麼是過度消費?
  • 2019年全國GDP近百萬億 我國經濟長期趨勢依然向好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較大衝擊,擾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與此同時,我國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減稅降費、租金減免、財稅金融等一系列強有力政策措施來對衝疫情影響,進一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防控的同時逐步釋放出發展潛力和增長動能。
  • 越南經濟呈現 J型復甦態勢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出口作為拉動越南經濟增長重要因素之一,2020年保持了穩定增長。據統計,去年越南進出口總額約為5439億美元,同比增長5.1%,實現順差191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815億美元,增長6.5%;進口總額2624億美元,增長3.6%。美國仍是越南商品第一大出口市場,全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達764億美元,同比增長24.5%。其次為中國,出口額達485億美元,增長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