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家裡小孩看到有小朋友在吃榴槤就買了一個,35塊錢一斤,稱了下5斤左右老闆就收了175元,重重「大果」拎回家把果肉全剝出來後稱了一下僅有一斤半的榴槤肉,還沒去掉榴槤肉裡面的核。算一下如果10斤的榴槤也就只有3斤肉而已,而10斤榴槤起碼要300-350元,也就是說一斤榴槤肉就要100塊錢左右。而且關注榴槤市場的朋友都知道,榴槤的價格一般都不會有較大幅度的變動,常年都是30左右一斤。
既然榴槤這麼值錢,國內農民能大量種植嗎?如果農民可以大量種植,一方面可以給農民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隨著產量的上漲拉低下榴槤的價格,讓榴槤也能成為普通居民能吃得起的水果,比如以前價格昂貴的紅心火龍果、蓮霧都隨著國內引進種植價格越來越便宜。那這條引進種植的路子在榴槤上能行得通嗎?
暫時來看有點難度,因為榴槤對生長條件要求比較嚴格,雖然其在日平均氣溫22℃以上,且沒有霜凍的地區都能種植,但若溫度低於10℃就有可能把榴槤樹凍死。只有在終年維持在25-30攝氏度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結果,在我國符合榴槤種植條件的僅有海南省和雲南省的部分地區,其它地區或者無法種植,或者種植成活了也沒有辦法結果。
最近幾年隨著榴槤種植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種植了,但是一年的產量僅有十幾萬噸,相比泰國去年60萬噸,今年預計的78萬噸還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我國產的榴槤質量也普遍較差。所以國產榴槤用一句總結就是產量低,質量差,即使產出來了也賣不出一個好價格,農民還真的不能大面積種植。
同國內種植現狀不同的是國外卻紛紛擴大種植來滿足國內的榴槤需求,搶佔中國市場,據統計泰國2019年的榴槤產量為60萬噸左右,而今年泰國方面表示產量將會提高30%,也就是說今年泰國榴槤產量為78萬噸左右。菲律賓方面甚至單獨開闢7500畝土地用來種植榴槤,以出口我國搶佔國內榴槤市場。
受當前榴槤的品種限制,其在我國的種植短時間內難有改觀,希望後續能培育出適合低溫環境生長的榴槤,但榴槤可以自給自足時其價格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