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棵能產1噸,城裡賣3元一斤,農民卻不願意種植,這是為何

2020-12-13 村上農民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農民看來種植的農作物總希望收穫的越多越好,產量高就可以賣更多的錢,這對於一些度過饑荒年代的人們來說,都有這樣的一個希望,當他們經歷過豐收的年份後,對於一些東西卻開始產生了反感,種植農作物的時候開始挑挑揀揀了。有一些農作物被嫌棄,甚至不願意種植了,這是為何?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植物,它4棵能產1噸,城裡賣3元一斤,農民卻不願意種植,這是為何。

這就是佛手瓜,是一種多年生的宿根草質藤本植物,它原產於中美洲,在19世紀的時候,傳入到我國,在我國的江南一帶有著比較長的種植歷史。它的果實如兩掌合十,寓意特別的好。在饑荒的年代,這種佛手瓜可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因為它的產量特別的高,種植一棵就可以收穫500斤的佛手瓜,這樣算下來,種植4棵就可以收穫一噸,這樣的產量比起其它的瓜果類蔬菜來說,相當的高,饑荒年代就成為人們首先選擇的蔬菜品種。

它的產量高,嫩瓜吃起來又十分的甜,尤其適合饑荒年代食用。種植也很簡單,只要從別處挖一棵粗壯的根莖埋入地裡就可以,每年都會生長出很多的藤蔓。如今的佛手瓜在城市也是十分的常見,小編看到超市裡一般賣3元一斤,按理說這樣高的產量以及價格,農民應該多種植才對,可是農民卻不願意種植,這是為什麼呢?

小編覺得這不是偶然,也發現了一些原因。

第一,佛手瓜的產量實在太大,又耐存儲,被人漸漸不喜歡了

佛手瓜只要埋入地裡一棵,就能連續豐收,管理上也不用太用心,每年都能生長這麼多,產量非常大,因為如今人們不再是簡單解決溫飽問題了,偶爾吃下還可以,天天吃肯定不喜歡。每年秋末的時候是佛手瓜的收穫期,收穫的佛手瓜可以儲存到明年的3月,十分耐儲存,有人說常年吃都吃膩了,所以漸漸被人不喜歡了,農民也不願意種植了。

第二,佛手瓜只能吃嫩的瓜,老瓜不好吃,還有很多的黏液

佛手瓜在嫩的時候可以連皮一起吃,可是這麼大的產量完全吃不完,老了的佛手瓜必須去皮後才可以吃,可是佛手瓜的外皮上有一層黏液,在去皮的時候很容易殘留在手上,去除十分的難,有人開玩笑說就像502膠水一樣黏糊。

第三,有傳聞誰吃佛手瓜會會致癌

這只是一個傳聞,畢竟很多人已經吃了這麼多年,也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就像蕨類野菜一樣,也有傳聞說會致癌,可還有那麼多人去吃。

歸根結底,小編覺得還是佛手瓜的產量太高了,要是真正種植起來,很容易市場飽和,那樣收購的價格就更低了,這可能才是農民不願意種植的真正原因。

不知道您家有種植過佛手瓜嗎?您是怎麼吃佛手瓜的,期待您的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市場山藥6元一斤,產地採挖出來1.8元一斤賣不動,農民:人工更貴
    近些年來,在農村興起創業熱潮,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返回到家鄉創業,不過在農村創業弊端相對比較多,不像在城裡開個門店就能賺錢,所以至今很多人在農村創業還是會選擇種植業和養殖業,尤其種植業,因為很多農民對此也比較熟悉,算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所以都會去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比如說瓜果蔬菜或者中藥材等,小編注意到,近些年來農村種植山藥的人逐漸增多了不少
  • 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
    導讀:改個名字就大賣!「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種植戶前一刻可能還千元一斤不賣,下一刻,幾元一斤沒人要,如墜冰窟……同樣的還有外國櫻桃「車釐子」,雖然和中國櫻桃也有不同之處,但本質上它還是「大櫻桃」,幾十元一斤在中國收了很多年的智商稅,起碼它的價格太高了;紐西蘭獼猴桃「奇異果」,確實也夠奇異,從中國帶過去的獼猴桃種子繁殖起來的「獼猴桃」,搶佔了中國的市場,卻被很多人大吹大擂「這是進口貨,幾十塊錢一斤,一般人吃不起
  • 菠蘿一斤2元,鳳梨賣9元,為何農民不選擇種植鳳梨?
    自從水果市場越做越大,在人們需求的驅使之下,水果的品種也是層出不窮,越來越豐富,但在豐富的品種之後,也出現了那麼幾種讓人混亂不清、不易區分的水果,比如葡萄和提子、獼猴桃和奇異果、櫻桃和車釐子、桂圓和龍眼等等,以及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一對,菠蘿和鳳梨,這些水果都是同一物種卻不同品種,經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10斤果僅3斤肉,卻常年賣30一斤,如此賺錢農民能大量種植嗎?
    昨天家裡小孩看到有小朋友在吃榴槤就買了一個,35塊錢一斤,稱了下5斤左右老闆就收了175元,重重「大果」拎回家把果肉全剝出來後稱了一下僅有一斤半的榴槤肉,還沒去掉榴槤肉裡面的核。算一下如果10斤的榴槤也就只有3斤肉而已,而10斤榴槤起碼要300-350元,也就是說一斤榴槤肉就要100塊錢左右。
  • 農村這種植物,榨出的油一斤100元,農民為何不多種?值得一看
    導語:農村這植物,榨出的油一斤100元,農民為何不多種?原因值得一看最近隔壁家裡辦了場滿月酒,可能最近的天氣比較乾燥,寶寶的皮膚總是脫皮,村裡有經驗的老人就建議說用茶油給孩子洗澡,不但洗得乾淨還能滋潤皮膚。
  • 這樹滿身刺,曾當防盜樹種植,但全身是寶,如今城裡賣上千元一棵
    ,曾當防盜樹種植,但全身是寶,如今城裡賣上千元一棵以前生活在山裡的時候,家裡養了不少養牲,比如雞鴨鵝之類的,但那個時候在山裡養這些養牲,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有其他野生動物,如黃鼠狼、蛇之類的會經常來「偷」雞吃,為了防止雞被偷,都會在雞圈、鴨圈附近種些帶有刺的植物,用以防盜,之所以是種植物而不是修籬笆牆,主要是為了在防盜的同時,還能淨化下空氣,畢竟雞屎
  • 路邊就有,農民砍伐當柴火燒,這植物價值大,在城裡賣20元1斤
    導讀:路邊就有,農民砍伐當柴火燒,這植物價值大,在城裡能賣20元1斤 在山裡,植物很多;在城裡,也有很多植物;在很多地方的路邊也有植物。但是很多植物並沒有得到重視,比如一種路邊就有的植物,城裡人很喜歡,農民卻把它砍伐了當柴火燒,實在少很可惜。
  • 種3年才能收,葉子也能賣,如今又到收穫季,農民卻整棵砍掉
    不同農作物的生長年限不盡相同,一般的蔬菜像豆芽只需10天左右,山萮菜則需2年,果樹需要的時間明顯更長一些,少則2、3年,長則7、8年才能有所收穫,投入時間相對較長。但果樹是種植之後都能連續收穫多年,因此前期等待的時間長一些,農民也是心甘情願的。
  • 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
    導讀: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水稻、小麥、紅薯、玉米等是我國十分常見的糧食作物,種植量大,價格也十分便宜,一般在幾毛錢一斤,幾乎人人都吃得起。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糧食作物中,還有一些十分的昂貴,價格比那些常見的糧食作物貴了幾十倍,市場價差不多在30到40元一斤之間,但市面上卻不常見,甚至少有農民種植,以至於很多朋友沒有見過,也沒聽過,藜麥就是這樣一種糧食作物。
  • 山裡一種植物很值錢,新鮮野生300元1斤,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植?
    導讀:山裡一種植物1斤300元,想買的買不到,想賣的賣不掉?真的好奇怪在山裡,總有很多有用的植物。當然,人們常說「無奸不商」,商人還是要賺錢的,只是拿出一部分利潤讓農民去採挖。其中一種植物,即便商人賺了差價,依然能夠賣到300元一斤,還是讓農民賺了不少錢。這種300元一斤的植物,其實以前是農村用了做「蛇藥」防身用的,一些農民要進山之前,就好搗碎它,用它的汁液塗抹衣物,在衣服的口袋裡也時常備著它。萬一不幸「中招」還可以進行處理。
  • 去年1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元一斤搶著要,農民:後悔種少了
    大雪節氣已經過去,北方的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可對於種植大蔥的農民朋友來說,心裡卻是暖洋洋的,這是為啥?因為大蔥,漲價了!而且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上漲,總結來說就是去年一塊錢一斤都很少有商販來收,今年的價格3元一斤都搶著要,這是咋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一直被譽為「神藥」,市場論克賣,一克30元,為啥農民不願種植?
    導讀:一直被譽為「神藥」,市場論克賣,一克30元,為啥農民不願種植?中草藥材是我國特有的,尤其是一些草藥,在現在依舊十分的受重視,使得很多農民專門從事藥材種植。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冬蟲夏草都在民間一直都被譽為「神藥」,市場上也是論克賣,甚至在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冬蟲夏草的價格呈一度達到了8萬元一斤,即便如今跌下來了,一克也要30元,但奇怪的是,很少有農民願意種植,這是為啥?
  • 桐梓賣花椒,「日進鬥金」!30元一斤的乾花椒月銷量超3噸
    「烘乾線以36小時為一時間周期,每一時間周期可以烘乾8-10噸鮮花椒,真空保鮮包裝線日包裝量可達15-20噸,今年,烘乾線共計烘乾鮮花椒100噸,真空保鮮包裝鮮花椒1000餘斤。」範霖介紹道。婁山產投集團加工後的「婁山關」品牌花椒 通過加工後,一斤乾花椒可以賣到30元左右。目前,婁山產投集團已將乾花椒賣到了上海、重慶、成都等地,每個月銷售量約3噸。
  • 花比果實值錢,有人排隊來收,1.5元一斤,農民:活久見
    此時農民本該是忙碌著春耕,今年卻出現了反常現象。很多人不談春耕的事,卻聊著摘果樹的花,據說能賣錢,價格還比果實高很多。一位鄰居跟筆者介紹,天天有人排隊來村裡收購,農民們採摘都來不及賣,有人單靠賣果樹花,一天能賺好幾百塊錢。
  • 又到採挖季,很多農民上山去找,一棵賣幾十元,一年收入全靠它
    像藏紅花,畝產量只有2斤左右,一斤就賣到8千元的高價,但也很多人愛拿它泡水喝,市場熱度一直很高。筆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很熱銷的藥材——冬蟲夏草。又到了冬蟲夏草的採挖季,很多農民上山找,一棵能賣幾十元,一年的收入全靠它。
  • 水果在鄉下沒有人吃,為什麼在城裡賣得那麼貴?一斤幾十塊錢
    酷暑已至,而各式各樣的果子也來到了自己成熟的季節,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鄉下的人家,每個人一般都會在自己的院子裡種上那麼幾棵果子,這也是一種心靈的寄託。而且每到果樹成熟的季節,村裡的每個人都能相互進食水果,這的確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 去年一斤跌到2元,爛在地裡無人買,今行情漲10倍,壞果被瘋搶
    在這幾年裡,枸杞、紅棗等因大量使用硫磺進行製作,也會導致超標的現象,引來了消費者的不滿,這些東西的價格也隨之低迷。檳榔這種作物的主要產區是海南,達到了總量的95%,它也是政府扶持的經濟產業,其種植面積也在持續加大,規模也在增加,一株可生產20-30斤檳榔,如果管理的好,一棵樹可產50斤鮮果,10年前不少農民依靠檳榔的種植走上致富。
  • 每畝產值上萬,提取物最貴2萬元一斤,種植面積卻在減少,為何
    農民種植農作物,都會希望能夠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但在現實中卻是非常殘酷,豐收年價格上不去,低產年往往會虧本。所以一些人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尋找一些新品種,尋求一些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不過新品種的風險就更大了,種植技術需要自己探索,市場開拓也需要摸索,困難非常多。要是開發出來了,那就是挖掘到了「一桶金」。
  • 曾被當成水果賣到15元一斤,今幾毛錢一斤無人問,為啥農民還要種
    其實外來的農產品有很多,遠不止車釐子,比如近些年非常火爆的妮娜皇后、陽光玫瑰等農產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不過這些農產品因為品質非常好,就算農民跟風種植,價格有了大幅度的下滑,卻還是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 一種水果有玫瑰香味「爆紅」,曾1斤賣188元,2020年您想種植嗎?
    導讀:一種水果有玫瑰香味「爆紅」,曾1斤賣188元,2020年您想種植嗎?陽光明媚的日子,總讓人感覺適合種植一些什麼植物,哪怕是蘭花或者玫瑰,桂花或者君子蘭,都覺得心情舒暢。而可以種植的東西,還真的非常多,農民估計已經開始籌劃播種稻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