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嶺新村,麥苗在白雪的覆蓋下,冒出一點點綠尖;錯落的山崗,阡陌交錯的田野,一座座白牆灰瓦的民宅點綴在山間;藍天白雲下,雞犬相聞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如今的南嶺新村面貌大為改觀,一幅幅鄉村美麗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近年來,小關鎮南嶺新村緊緊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產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建設目標,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這一民生工程,在提升農民生活幸福指數及美好家園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村委旁邊,有一條頗具宋代建築風格的古街。據了解,這是南嶺新村新投資450萬元打造的一條約800米的集市,40多戶村民,將自家的房屋進行改造,結合地域特點,與800米廣場、蝴蝶谷登山步道相連接,形成旅遊環線。村中的這些民宅通過一場「小手術」被紛紛喚醒,形成了「小商業、大市場」,帶動了鄉村發展。
四組村民宋文治:「有十幾年沒在家住了,房子破得很,裡面漏得可以說是水窯了。通過7月份的改造環境,好了,光看外表就跟那小別墅一樣,旅遊的到我院裡轉一圈都感覺環境非常的好。明年開春,把室內裝修下,讓俺二妮兒回來在一層搞個小吃,二樓賣點茶、飲料,做點小生意,這樣的改造比我在鎮上住著還得勁兒!」
近年來,南嶺新村在挖掘整合當地旅遊資源的同時,發現村裡有大量閒置的老房子,而這些早期建築由於沒人居住缺乏管理,均出現各種各樣的老舊問題。為了發掘這些「舊物」的價值,村委與村民進行溝通,通過招商引資,對老舊宅基、廢棄石窯進行改造,以文化性、鄉土性與品質感等相兼顧,外舊內新、外樸內奢的裝修格調,打造極具特色的民宿及博物館,在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也提高了村集體經
濟的收入。
省委編辦駐南嶺新村第一書記馮濤:「這個博物館依託我們廢棄的老石窯,進行重新改造,建設成了一種「民宿+石窯+博物」相結合的新的業態形式。先期引進了2000多萬元,準備建設陶瓷博物館等五館一院。這個博物館群總共需要10個億的投資,如果建成的話,一方面能提高整個村村民的文化素質,另一方面能提升美麗鄉村的經濟發展,激發內生動力。」
「白牆灰瓦,綠蔭蔽日,天藍水清,和諧寧靜。」這是南嶺如今的樣子。村民們在閒暇時,會去圖書漂流站看書,在微景觀遊園中坐著聊天或聚在籃球場上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的快樂的笑容。
十六組村民李建國:「俺村建設了小遊園、安裝了健身器材、建了個球場,組織了好幾次籃球比賽,我們吃完飯都會來觀看,非常高興,村裡還建了個圖書室,我們利用下班時間去那裡看書,每天活動都特別豐富。」
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生活環境也要進行改變。「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這曾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而如今,農村還是這個農村,「味道」卻大不一樣。除此之外,柏油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門口,公交車也通到了村裡,1塊錢隨便坐,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條件。
十二組村民李保國:「路修通以後,現在又開始治河,原來髒亂差的河道,通過治理非常乾淨,另外,我們山上已經通公交車了,群眾的出入很方便,去鎮上趕緊、串親戚都非常順,群眾都很滿意。最近,我們又修了一條柏油路,地基已經打好,鋪上柏油以後,貫通群眾出入方便。我自己家裡在去年就進行了改廁,改成了水衝式廁所,衛生跟以前就沒得比,群眾都很滿意。」
南嶺新村的古屋已被紛紛喚醒,村民的小康生活有了更加堅實的保障,綠水青山已描繪出金山銀山的斑斕圖景。該村黨總支書記李國振說,村裡將繼續整合資源,打造具有濃鬱鄉土氣息、口口相傳的美麗鄉村示範村;以旅遊為抓手,充分發揮山水資源優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致富奔小康。
李國振:「下一步,我們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要運用好政策,加大美麗鄉村的投資力度,以黨建為統領,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讓我們的群眾都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中,發展我們的旅遊業、餐飲業、文化產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把我們南嶺真正打造為生態美、產業美的美麗鄉村。」
出品鞏義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