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法上師:法王噶瑪巴
時間:2015年1月5日晚上7:30-9: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噶舉大祈願會場
來源:噶舉祈願法會官網
又一次,祈願法會以「點燈祈願」畫上美麗的句點。
美,是種有力量的善巧方便,借著美麗的形式,讓人心松松敞開、讓佛法的訊息自然流入心底,這是法王噶瑪巴特別擅長的說法形式之一,也成為點燈祈願法會的傳統。
■寓教於樂,源自第七世法王嘠千大營地時代
其實,這種「寓法於美」、「寓教於樂」的說法方式,是種古典形式,在噶舉傳承中,淵源可以上溯到第七世噶瑪巴的嘠千大營地時代。那時祈願法會期間,每天上午是佛法開示,下午則是歌舞或戲劇的表演,根據記載,因為人天歡喜,所以吉祥紛呈,瑞相不可勝數。
時至今日,法王噶瑪巴「從古典中出新意」,把古代每天下午的表演節目,濃縮成最後一個晚上的點燈祈願。但在現代專業表演團體和聲光工程的供養下,「點燈祈願法會」越來越專業,已成為一個美麗的驚嘆號,在法友心中留下長久的迴響。
今晚的點燈祈願法會,又是一次國際供養的總集,除了以來自印度達蘭色拉的「藏劇團」(TIPA)為主軸外,還有來自不丹、尼泊爾、拉達克、香港、臺灣等世界各地的專業表演藝術工作者、舞臺聲光工程團隊,「國家劇院」級的專業演出,各自詮釋以「七支供養」為主題的今晚節目供養,讓這個ending不只是美麗而已。
■長保心中光明,就能驅除世間黑暗
今年的點燈祈願法會,在三位主持人以藏、英、中三種語言輪流致開幕詞之後,首先是迎請法王噶瑪巴開示,法王說:
今晚是點燈祈願法會,首先我要問候兩位法子,以及所有善知識及與會法友們!希望藉這樣機會感謝所有人,感謝祈願法會工作組及所有工作人員,感謝僧眾以及遠道而來的各國每一位法友,由於你們的善心和熱忱參與,使祈願法會的前善、中善、後善,都如此圓滿,再次感謝你們!
我們都可以看到身處的這個世界,災難和困難層出不窮,大家心中的祈願、希望更需要堅固,不能動搖,就如同一個地方即使千劫處於黑暗中,但僅需要一盞小小的燈,就能照亮黑暗,我們心中有了祈願和希望就能消除黑暗,希望大家永遠保持這樣的光明。
接下來許多音樂表演,都並不是世俗喧譁的表演,希望大家都能帶著正念、覺知、祈願來觀賞,謝謝大家!
■威儀第一的不丹尼眾,唱三首法王親自教的歌
在法王開示之後,首先是今天剛獲得本次祈願法會「最佳威儀獎」的不丹竹德寺尼眾,唱頌法會經典曲目:《利生遍空:四臂觀世音儀軌》。
點燈祈願法會唱頌「觀音儀軌」,在月圓之夜,祈請如月光般溫柔慈悲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已成為法會傳統。點燈祈願法會一向唱頌的《四臂觀世音儀軌》,是由大瑜伽士湯東嘉波所著,加持力巨大,任何人都容易修持,在西藏是非常有名的成就法。
竹德寺的尼眾,來自不丹山林的出塵女聲,以法王噶瑪巴創作的〈信心的淚珠〉曲調,演唱《利生遍空》,猶如空山回音般,唱出對大悲觀音的愛與信賴,法會的正行於焉展開。
演唱單位雖是寺院尼眾,但出身不凡。竹德寺是大瑜伽士竹清仁波切住持的寺院,以仁波切教導的密勒日巴道歌和度母舞修持聞名於世,每天晨昏在山林間經行朗聲唱頌,素有以歌舞修持的傳統。去年法王主法的聖地「蓮師初十法會」中,竹德寺尼眾還修持了唯一一首邊唱邊跳的金剛舞「女英雄之舞」,安定威嚴的歌聲與舞姿,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今年法王特別看重,加以提前集訓,一個半月前就請尼眾遠從不丹來到菩提迦耶,專程請一位來自臺灣的漢傳尼師作威儀訓練,一個月前,法王還親自進行唱誦督導,尼眾幾乎天天上德噶寺頂樓法王駐錫地,在法王座前練唱。嚴師出高徒,今晚點燈祈願法會上尼眾將演出三首歌曲,除了第一首的《利生遍空》觀音儀軌,還有〈五妙欲供〉和密勒日巴道歌〈緣起心要曲〉,都是法王親自調教的成績。她們也是今晚演出節目比例最高的一個團體。
■七支供養一「頂禮」:看「尼泊爾來的金剛亥母」在跳舞
接下來的節目,是依今晚法會主題「七支供養」的順序演出。七支供養,是顯密一致認同的積聚資糧方法,法王希望藉由今年點燈祈願法會幫助法友了解「七支供養」的重要。
在「觀音儀軌」唱頌之後,接下來的第一個節目,就是七支供養的第一支「禮敬」:金剛亥母供舞,這是一支禮敬的本尊之舞。演出團體是尼泊爾古老民族尼瓦爾族的「班雜阿塔曼達學會」,內容呈現供養天女和金剛亥母供養舞蹈。
這一段金剛亥母舞蹈,屬於「智慧本尊舞」,在尼泊爾有著悠久歷史。特別的是,長久以來,都是由瑜伽行者秘密修持傳承下來。直到近代,受到尼泊爾國王馬星札邀請,在他的加冕典禮上,才第一次進行公開表演。因此這一次點燈祈願法會能邀請到持有這個傳承的舞蹈行者前來修持,非常難得。大眾對面現「寂忿相」的紅色金剛亥母,笑容中有忿怒相,宛如直接從唐卡中走下來的本尊,在面前舞動,就像金剛亥母「生起次第」,不假觀修就強力現前,印象極為深刻。
■七支供養二「供養」:第六世法王著作的〈五妙欲供〉
接下來是七支供第二支「供養」,由不丹竹德寺尼眾清唱由第六世噶瑪巴通瓦頓殿著作歌詞的〈五妙欲供〉。
所謂「五妙欲供」,第一種是形色善妙的花朵,第二種是清新遍滿的燒香,第三種是消除無明的明燈,第四種是清涼滋潤的塗香,第五種是甘甜的果實。這五種供品,是人天的受用物。以此來供養三寶六根本,是累積福德資糧最美麗的方式之一。
■七支供養三「懺悔」:看得見看不見的推手,讓「藏劇團」更上層樓
在「供養」之後,就是七支供的第三支「懺悔」,這是以笛主奏的管弦樂供養。笛子在密續中是種本尊法器,經論記載,時輪金剛的黃色憤怒母和勝樂金剛的供養天女笛女,法器都是笛子;三十三天的歌手尋香演唱時,背景音樂也都是笛聲。
但這段演奏,是一段溫柔哀傷、充滿療愈風格的曲調,希望幫助大家生起對於往昔罪業的懺罪之心,主持人提醒大眾憶持《金光明經》所說:「千劫所造無量罪,深心懺悔悉還淨。」以寧靜懺悔的心聆聽。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演出的九位音樂家,是場師生合作演出,包括主奏笛子的吳宗憲、古箏的葉娟礽、琵琶的林慧寬、揚琴的李淑芬、二胡的徐於茜等五位專業音樂家老師,和已是老師級的學生次仁巴滇,以及有「蛋餅」暱稱、平常也彈電吉他的天津群培等四位遠到臺灣深造的「藏劇團」團員,一起合奏出觸動人心的「懺悔之音」。像是師生成果展的樂曲背後,有法王安排「藏劇團」團員到遠地受訓以精益求精的照顧苦心,有臺灣音樂家們傾囊相授的美意,和在困境中奮鬥向上的藏劇團音樂家的努力心血。這些,都讓今晚他們合奏的曲子,更有熱度和厚度,更煥發出音符之外的光採。
■七支供養四「請轉法輪」:「噶瑪巴鑑知我!」也可以很嬉哈很饒舌
接下來是「七支供養」第四支「隨喜」:「噶瑪巴千諾」的演唱,由旅居歐洲的藏族年輕歌手達瓦措拿,透過現代嘻哈的表演方式,表達他對於上師噶瑪巴的虔信和隨喜讚嘆。
由於風格現代,很罕見的以饒舌歌的方式又蹦又跳的呼喊出「噶瑪巴千諾」,現場的年輕僧眾不時抱以大聲的喝採和口哨。信心的表達方式很多,很嬉哈的方式,果然也很有感染力,是今晚令人印象最深的供養之一。
■七支供養五「請轉法輪」:密勒日巴道歌〈緣起心要曲〉
接著是「七支供養」第五支「請轉法輪」,由不丹竹德寺尼眾演唱密勒日巴道歌〈緣起心要曲〉,同時由竹清仁波切的音樂家弟子們伴奏,歌和樂演出者都是竹清仁波切弟子,這也因緣巧合地成為一首仁波切弟子合作的供養曲。
「一生證佛果」的密勒日巴尊者,是雪域西藏公認成就最高的修行人之一,尊者說:「我只是一個薄地凡夫,因為苦修而一生成就。」他一生謹依上師馬爾巴囑咐,住山苦修的典型,激勵了無數的後世修行者,他從悟境中所唱出的道歌,也感動了無數的後世弟子,成為依之實修的口訣。
依照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撰寫的《密勒日巴傳》描述,尊者在虛空堡禪修時,一位老者來到跟前,供養了一點糝粑,尊者和著蕁麻吃了之後,禪定力增長,接著唱出這首〈緣起心要曲〉。因此這首道歌,今晚也被視作「請轉法輪」歌,供養給與會的法王、仁波切、僧眾與大眾。
■七支供養六「請佛住世」:「小拉薩」拉達克來的〈第五緣起〉
接著演出的是七支供養第六支「請佛住世」,由「拉達克文化傳統學會」,以結合傳統歌舞樂的方式,演出〈第五緣起〉,內容描述傳統倫理生活的美好。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間的拉達克,這裡居住的民族是過去西藏王室的後裔,人民個性溫和,對佛法具有虔誠信心,拉達克保有悠久的文化,從未衰敗,有人形容藏族文化原汁原味的程度,不只有「小拉薩」美稱,更有人說「比西藏還西藏」,在現今西藏已有散逸或被稀釋危機的傳統文化,在拉達克反而保存得像雪山一樣純淨。
由於這個演出團體在藏族社會中知名度頗高,其中有不少知名演出者,因此形式雖是非常傳統風格的歌舞演出,但質地甚佳,臺下不斷爆出一波波掌聲和喝採聲。
■七支供養七「回向」:〈平湖秋月〉合奏樂曲
表演節目的最後,是七支供養第七支「回向」,由五位音樂家演出知名的國樂曲〈平湖秋月〉,在安靜美麗的樂音中,「七支供養」就此圓滿,點燈祈願法會的正行也畫下美麗的句點。
主持人提醒大眾可以這樣隨著樂音發願:「就像是諸佛菩薩發願回向一般,我也如是地發願回向。」就像佛陀告訴我們:「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希望大家都能夠這樣回向菩提。
■點燈祈願:跟著法王唱歌,跟著法王祈願
最後,由法王親自帶領唱頌阿底峽尊者所著作的〈點燈祈願文〉,先是藏文,接著中文,最後是英文,現場法友輪流邊以自己熟悉的語言唱頌,邊隨文發願,既是感人肺腑的大合唱時間,也真正是萬眾一心的大發願時間。
在現場一盞一盞亮起的燭光中,上萬盞美麗的燈海搖曳著,大家手上的燈亮了,心中的燈似乎也亮了,「稀有光明此燈燭,獻供賢劫千佛等,願能驅除眾生無明黯,般若本智得開顯」,不同的語言,相同的祈願,願這樣的盞盞心光,能劃破自他的無明黑暗。
歌聲中,祈願中,遠遠近近的燭火曳動中,抬頭一看,十五的大圓月正高高掛在聖地金剛座的天心,在風塵漫曼中的夜色中,有絲微黃,但又大又圓滿。
特價結緣~活佛開光加持的【大如酥油燈】,
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