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以盤點相見的時刻,意義仍然不可忽視。常言道,「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放到整個物流行業,同樣是這個理。
都說2020年的願望是活著,無論是人還是企業,最起碼我們熟知的快遞企業都已經實現這個願望。這期間必然發生了很多令人動容的事情。
事件那麼多,《電商報》現整理2020年物流行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十個面,簡單呈現行業的發展動態。
1、豐巢不止深陷收費風波 順豐「下沉」何時是個頭
4月30日,豐巢快遞櫃宣布開始向用戶收費、開啟會員服務。根據豐巢的政策,普通用戶可享受的服務是免費保管包裹12小時,超過後每12小時後收取0.5元,3元封頂。之後5月份,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包括杭州、上海等地區在內的多個小區的業主抵制豐巢智能快件箱超時收費。
菜鳥驛站則表示暫存包裹的服務不會對消費者收費,無論存放多久,都會免費妥善保管,這項政策持續不變。菜鳥驛站第一時間贏得了民心,豐巢則深陷輿論風口。
同期,順豐控股發布公告宣布,豐巢擬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運營主體)進行股權重組。待收購交易正式完成後,豐巢市佔率將達到69%,遠超菜鳥、京東物流等其他品牌快遞櫃,位居快遞櫃行業第一。
而豐巢的隱憂還未完,對於上述重組行為,彼時就有消息爆出豐巢涉嫌壟斷。
果不其然,時間來到12月份,根據《反壟斷法》規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豐巢因收購中郵智遞股權構成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處以50萬元頂格罰款。豐巢方面對此回應稱,誠懇接受,積極落實。
豐巢作為順豐在快遞末端的棋子,「下沉」之路仍漫漫?
2、除了順豐,「四通一達」都已「賣身」阿里
4月29日晚間,韻達股份發布年報信息顯示,阿里巴巴已成為其股東之一,持股2%,位列第八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一天,中通快遞和韻達速遞入股了菜鳥旗下「溪鳥物流」,分別持股19.76%、16.67%。
不僅如此,時間來到9月21日,圓通和中通兩大快遞公司相繼公告了阿里增持的信息。
其中,阿里再斥資32.95億元,間接獲得申通快遞10.35%的股份。而早在2019年3月10日,阿里就斥資46.6億元拿下申通快遞14.65%股權。經過2次股權轉讓,阿里累計間接持有申通快遞上市公司25%的股份。不過,此次交易尚未改變公司控制權,公司實控人仍然是陳德軍、陳小英兄妹。
圓通則在公告中稱,對價66億元的股份已經完成過戶阿里。股權轉讓完成後,阿里網絡及其一致行動人(阿里創投、菜鳥供應鏈)持股22.5%,已成為圓通第二大股東。喻會蛟、張小娟夫婦依然掌握圓通實際控制權,合計持股比例為41.65%。
至此,阿里在中通快遞持股8.7%,為第二大股東;在百世集團持股約33%,為第一大股東。這也就意味著在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百世6家快遞公司裡,除了順豐控股,其餘5家都有阿里持股。
未來,順豐會被阿里收入囊中嗎?
3、德邦、韻達抱團取暖 各取所需
5月24日,韻達宣布計劃向德邦戰略投資6.14億元,將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業內分析認為,德邦在快運、大件快遞等業務上具有優勢與深厚積累,韻達藉助戰略合作,可以與之在上述業務層面加強協作。
事件未完,12月22日晚間,德邦與韻達籤訂補充協議,並做了部分修改。通過交叉銷售,雙方將推進實現銷售資源共享;韻達將向德邦開放末端網點韻達快遞超市的系統接口,結合甲方渠道覆蓋需求將末端網點進行互通;同時韻達承諾,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 A 股股份自本次發行結束之日起 36 個月內不得轉讓(原方案為18個月)。
就德邦而言,上述變動內容可透露出德邦發力快遞業務的野心,而這野心尤其表現在尋求通過韻達末端網點快遞超市拓展自己的快遞業務市場。
2021年,「四通一達」等快遞巨頭會以此為例擦出別樣火法嗎?
5、極兔初出茅廬 通達系下達「全網封殺令」
先是在7月30日,圓通總部率先下發通知,對全網合作商、業務員提出一下要求:嚴禁鄉鎮代理點、小區驛站、門面等網點代收、代派、運輸極兔的快遞,並且不能通過極兔快遞網絡發件。被發現並查證的每次罰款5000元。
之後,申通快遞總部、韻達快遞總部相繼發布內部通知要求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
為何?2020年3月,極兔才正式在中國起網,5月全網日單量就突破100萬件,「6·18」當天單量達500萬,7月平均日單量已超500萬單,8月平均每天接超過700萬單。《電商報》注意到,百世快遞平均日單量達到600萬,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極兔只用了不到半年,發展速度是百世的20倍。
而這背後,真正牽扯的仍是「價格戰」。單是在寄件端,極兔速遞的每單費用總會比通達系低幾毛錢,而且極兔5元/票首重只是通達系的一半,單越多,首重越便宜。
在此情形之下,通達系自然不會放任極兔侵蝕電商快遞件市場份額。
不妨猜測,2021年,是否還會有新的「極兔」出現?
6、京東物流品牌全新升級 IPO傳聞屢屢傳出
8月18日,京東物流CEO王振輝發布內部信,為了更好地朝著全球領先的供應鏈物流企業邁進,京東物流將進行三個升級,包括使命願景、組織架構、品牌形象(JDL)。
王振輝表示:「JDL中的JD即京東,是京東物流發展的根源和價值觀指引,L是Logistics(物流),也是Lead(引領)、Link(連結)、Less(簡.捷)和Love (愛)。
10月份,JDL京東物流科技品牌全新發布,並明確「JDL京東物流科技 以簡馭繁」的科技品牌理念。
動作頻頻或也與籌備IPO有關。早在2019年底,就有外媒報導京東物流擬IPO,2020年底該消息再次傳出。近日,還有消息稱,京東物流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上市,募資至少40億美元(約為估值的10%)。
值得一提的是,該消息傳出前幾日,京東集團於2020年12月30日發布公告稱,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辭去京東物流CEO一職,董事會已任命前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餘睿為京東物流CEO。
此舉,耐人尋味,或是好事將近?
7、中通快遞赴港二次上市 下一家赴港上市快遞企業會是?
9月29日,中通快遞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實現二次上市。公司首日上市高開11.93%報244港元,盤前成交1.68億港元,最新總市值2070億港元。中通快遞11月16日早盤走高,盤中高見259.8港元,漲近10%,創上市以來新高。此前,中通快遞港股獲納入恒生指數。
據稱,中通快遞在香港上市也成為繼小米、美團、阿里巴巴、京東之後的第五家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的企業。
另外,根據中通快遞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其第三季度包裹量46.2億件,同比增長51.2%,調整後淨利潤人民幣12.1億元;包裹量的市佔率擴大1.9個百分點至20.8%。
具體看行業市佔率分布,2020年第三季度,前三位是中通、韻達、圓通,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0.76%、18.02%、15.11%;第四、第五、第六名依次是申通、百世、順豐,這三者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0.93%、10.60%、9.05%。
可見,中通快遞在行業市場份額領域仍然位列前茅,未來可期。
未來,「三通一達」中,誰又會成為下一家赴港上市的快遞企業?
8、雙11菜鳥推出「預售極速達」 想退款居然發貨了?
10月14日,14家快遞物流公司聯合宣布,將攜手天貓、菜鳥正式啟動2020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的物流備戰。與此同時,菜鳥供應鏈宣布於雙11推出「預售極速達」,首次將部分預售商品提前配送到社區,消費者一旦支付尾款可立即收貨。
雙11期間,有消費者反映,下單到籤收僅10分鐘。
而這不是單一現象,消費者都有共同的體會:2020年雙11的快遞發貨速度是真的很快!因此,微博話題#想退款發現居然發貨了#、#今年雙十一快遞有多快#等微博話題引來國民圍觀熱議。
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23時,202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實時物流訂單量突破22.5億單,約等於2010年全年中國快遞量的總和。電商消費的崛起,儼然造就了快遞業務量的猛增。
2021年的快遞配送新花樣又會是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9、百世集團退出「店加」業務 回歸物流主業
11月16日,百世集團宣布,集團逐步退出「店加」業務運營,將更加聚焦到核心的物流主業上。此外,百世快遞江蘇區總經理王小青將接任周少華擔任快遞事業部總經理。百世集團2020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顯示,百世集團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86.933億元,同比下降0.6%;淨虧損6.395億元,去年同期虧損670萬元。
百世在財報中也表明,在全面審視公司運營後,公司決定實施戰略調整。百世董事長兼CEO周韶寧表示,優貨、國際、金融這些非核心業務有不同戰略選項,可以是剝離、認購、合併,總之,我們要最小化精力和時間,重新聚焦核心業務之上。
對於其戰略調整,網友:「百世,終於甦醒了。」綜合百世近年的財報來看,自2017年上市以來,百世集團的「成績單」可用一個「慘」字形容,即使有阿里巴巴「撐腰」也無濟於事。
回歸主業的百世,似乎終於明白自己數年深陷業績虧損黑洞的本質原因。
近年難掩沒落的申通快遞,是否也找到了突破口?
10、2020年快遞業務量完成830億件 百億級項目有你
近日,國家郵政局統計信息顯示,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830億件和8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和16.7%。新增社會就業超20萬人,支撐網絡零售額超10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9月10日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起,快遞業務量已實現600億、700億、800億的「四連跳」,每月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
國家郵政局預計,2021年郵(快)件業務量將完成1219億件,同比增長12%左右;全行業業務收入完成1.2萬億元,同比增長11%左右。其中,快遞業務量完成955億件,同比增長15%左右;業務收入完成9800億元,同比增長12%左右。
你,貢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