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8月19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萬國強)43歲的劉斌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新豐鎮機務段職工教育科的一名乘務教員,瘦高個、尖鼻梁、說話簡單幹練,憑著一股學勁和鑽勁,從一名火車司機成長為培養火車司機的「老司機」。他勇於創新、勤於鑽研,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方法,讓職工培訓教育更高效。
今年5月,為進一步提升職工培訓質量,他所在的單位決定建設涵蓋機車故障處理、非正常行車等機車乘務員崗位必知必會內容的實訓演練基地。從事了10年乘務教員的他,深知這一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和難度,他主動請纓,承擔了制動系統、車鉤、車頂高壓設備等5個實訓室的自籌自建和模擬駕駛等3個已有實訓室的維修和升級改造任務。
為了使實訓基地切實達到還原現場的效果,給職工培訓帶來全新的教學體驗和學習模式,他結合現場調研、自己的乘務經歷及教學經驗,對每個實訓室應具備的功能和要達到的效果進行梳理,將每項工作按照目標導向,以倒推的方式逐一攻關,進行破解。
由於車鉤裝置和仿真機車的配重達600多斤,這讓車鉤實訓室的建設既要考慮設備的承重能力,又要確保其移動達到機車和車輛連掛的真實效果,還要保證電機的動力和速度安全,他通過反覆推敲和琢磨,並聯繫相關專業人員,製作了「減速電機」,使問題迎刃而解。
中專畢業的他本就缺乏對電氣線路、集成電路等涉及的新設備新技術的研究,而實訓室既要具備自動化,又要保證實際實用性,就必須掌握這方面的技術。面對重重難題,他通過查閱資料、自學線路焊接和集成電路模塊,並將「聲光電」技術融入其中,不僅使實訓室真正達到了還原現場的目的,還實現了實訓模型的燈光提示、語音播報、作業流程卡控和評分等功能。
為了修復原有的非正常行車沙盤,並在其基礎之上再次升級改造,他對沙盤的工作原理進行深入摸索和研究,將200餘條電氣線路分段逐個測試,逐一查找故障點,進行更換和維修,並結合非正常行車實際,加入新的教學功能,確保了實訓效果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實訓室的建成不僅滿足了職工資格培訓、崗位適應培訓、應急處置培訓、崗位練兵及職業技能競賽訓練需求,更為打造創新、融合、精準、強基的硬核培訓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實訓室的建設主要以既有配件和廢棄的鋼軌、車鉤等設備設施為原料,通過劉斌的精心設計和鑽研,使原來計劃投資200萬元的5個實訓室,只用了15萬元左右。非正常行車沙盤委外修需要投資10萬元左右,僅用了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