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馬拉松各個周期該怎麼訓練

2020-12-12 全運體育網

身邊已經有不少朋友開始使用心率表訓練,但大部分跑者還是只會看表面上顯示的每分鐘心跳數。這個數值對跑者本身的意義並不大, 例如表上顯示145bpm 時,對於最大心率 200bpm 的人來說,這個強度還在有氧區間內,但對於最大心率165 bpm 的人來說,這時的強度已經很大了!

若你已經買了心率表,卻不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那麼你並沒有好好利用心率這項功能。在訓練時對我們有意義的並非心率數值,而是心率區間,就像之前提到的,每人的最大心率不一定相同,因此我們要知道目前的心率所對應的運動強度是多少。

心率區間可通過儲備心率法計算。儲備心率是最大心率減去人在安靜時的最低心率(靜息心率)。用儲備心率法計算自己的心率區間,得到的結果會比較準確,因為儲備心率法將每個人靜息心率的差異考慮在內。

最大心率:跑者最大心率測試,讓你告別瞎跑靜息心率:晨脈最低心率(多測試一段時間,選取最小值)目標心率區間 =(最大心率 – 靜息心率 )× 強度+ 靜息心率

E心率區間強度:59%-74%M心率區間強度:74%-84%T心率區間強度:84%-88%A心率區間強度:88%-95%I心率區間強度:95%-100%R心率區間強度:不考慮心率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心率區間,我們再來看看馬拉松各個周期該怎麼訓練?

基礎期

以長時間的E強度為訓練重點,簡稱LSD訓練。建議在E強度之後增加幾組10秒左右的快步跑(R強度),目的在於消除LSD訓練之後的副作用。

最好能維持6-8周。如果在開始準備比賽之前,已經以E強度規律地練習6周以上,就可以跳過周期一,直接進入周期二。如果從未跑過馬拉松,或者中斷訓練很久的跑者,需要將基礎期延長到8-12周。

周期一的訓練都儘量以『時間』為計算單位,不要想『今天跑幾公裡』,而是『跑幾分鐘』。

在練E強度時,強度要夠低,不要超過M強度。別著急,先用慢跑打好基礎。

進展期

以I強度為訓練重點,其餘40%訓練量維持E強度。

如果你的目標賽事有坡道,可以在坡道上練習I強度的間歇,改以I心率或A心率作為強度基準。

對於入門與中階跑者來說,可以以A強度替代I強度,這兩者都能有效提高跑步時動能產生比例。

I跑訓練每周至少2次,最多3次。

I強度的訓練量應為基礎期的E+R強度總量的60%。

巔峰期

T強度的巡航間歇或節奏跑為本周期的訓練重點,但仍應該持續前期的I強度訓練,以維持最大攝氧量。

T強度訓練每周至少2次,最多3次;I強度一次。

I強度與T強度的訓練量應該為進展期的60%。

競賽期

以比賽主要配速M強度為主,T強度為輔。

M強度每周2-4次,T強度2次。

競賽期前段以維持巔峰體能為主,M強度的訓練量要佔巔峰的60%。後段以減量為主,尤其是賽前1-2周,應安排休息周。

減量的原則為,練得多就要減得多,練得少就要減得少。如果之前訓練量很大,減量期可增加至3周。

相關焦點

  • 大數據告訴你:馬拉松該怎麼訓練?
    多訓練,即使是慢速訓練,也能讓你跑得更快。 對於這個結論相信很多跑者都有認知,備賽馬拉松一百的月跑量和三百的月跑量完全是不同的效果,只不過很少有人有如這些研究人員充足的數據支撐,當然這個增量是建立在合理範圍內的,過度訓練另當別論。
  • 7種馬拉松訓練方法 看看哪種最適合你
    關於馬拉松,隨著跑友們參加的比賽越來越多,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很多人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訓練體系和風格,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現如今推廣在跑友和專業運動員當中的基本訓練方法是相通的,今天,我們馬拉松助手就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各種訓練方法該怎麼練,有怎樣的作用。1、長距離跑定義:長距離跑,一般指超過26公裡的跑步訓練。
  • 速度訓練的年度周期規劃該如何做?
    如果是新手小白,那麼基礎期在整個周期內所佔的比例相比提高期要高一些,可以佔到6成以上,例如十個月大周期,那麼基礎期就可以佔至少6個月。如果是具有一定水平的訓練者,那麼基礎期則可以根據情況將其佔比縮短到5成以下。
  • 跑步多久可以參加半程馬拉松?賽前該如何訓練?
    馬拉松對於很多的跑步新人來說,是非常期待卻又不敢去挑戰的。我尤其記得自己第一次跑步的時候,繞了操場跑了2圈就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到後來能一口氣跑5公裡、10公裡也不覺得費勁了。也正是因為堅持跑步,結實了很多的和我一樣愛好跑步的人,之後大家經常一起跑步,相互學習,相互鼓勵,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想報名半程馬拉松的想法。
  • 大數據揭示新的跑步訓練模式,助推馬拉松訓練計劃
    伴隨著各地馬拉松報名的開始,馬拉松跑者們又逐漸開始了新一輪的訓練周期。基本上,大部分跑者依然遵循著通常的訓練模式,根據自己的情況把基礎跑、速度間歇跑訓練和長距離訓練加以組合,構成一個訓練周期的大循環。 這種訓練模式只能這樣一成不變嗎?
  • 訓練營|跑馬拉松,裝備再好,少了它都白搭!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如何加強腿部力量訓練,以達到增強體能的目的。 一、馬拉松訓練,體能是核心 體能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機能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程度等。
  • 馬拉松突擊訓練的小妙招
    11月1日的無錫馬拉松達到了2萬人規模,紹興馬拉松、西安馬拉松、重慶馬拉松成功舉辦,上馬、廣馬、武漢馬……上半年積累推遲下來的賽事一個個都在本年的最後兩個月裡爆發式舉行,跑友們一下子陷入從無賽可比到大賽群至的境地。很多人在報了馬拉松之後才發現,最近一直都缺少訓練,別說創造最好成績了,完賽都會是巨大挑戰。
  • 7種基本馬拉松訓練方法 根據自己的短板對症下藥
    關於馬拉松,隨著跑友們參加的比賽越來越多,經驗也越來越豐富,很多人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訓練體系和風格,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現如今推廣在跑友和專業運動員當中的基本訓練方法是相通的,今天,我們馬拉松助手就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各種訓練方法該怎麼練,有怎樣的作用。
  • 耐力訓練的6種基本訓練方法,是馬拉松訓練的重要方法
    耐力訓練最重要的目標在於培養跑步者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承受負荷的能力,在較長跑程內維持恆定速度的能力,以及通過更高效地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的能力。耐力訓練中有6種方法適用於馬拉松訓練,按照這些方法訓練可以增強跑步者的長跑能力並提高其速度。跑步者在訓練過程中可以交替應用這些方法,以便對肌肉施加必要的刺激。
  • 周期訓練:力量訓練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
    本章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力量訓練中的周期。提到周期,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我在許多文章中都有提起。實際上,周期這個概念並不是僅僅存在於力量訓練中,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基本上都會遵循一定的周期法則。在這章節內容中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力量訓練中的一些周期法,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目標去安排不同的周期。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周期的定義是什麼。美國體能協會(NSCA)對周期的定義是這樣的:「周期是一種對訓練重量、訓練重點、訓練任務進行連續性或者階段性改變的訓練方法。這種方法取決於特定訓練時期的目標。
  • 第一個全程馬拉松該怎麼跑?超詳細的經驗在這裡
    隨著跑步運動的日益普及,好多小夥伴要參加人生中第一個馬拉松比賽,心情興奮也緊張甚至有些害怕,我第一次跑馬拉松時也是這樣的。沒有準備的冒險是愚蠢的,馬拉松是一項極限運動,需要長期、耐心和細緻的準備。以下就是我總結的比賽注意事項,供小夥伴們了解。
  • 馬拉松賽前一天,應該休息?還是繼續訓練?
    半程馬拉松:在長距離跑步的前一天進行跑步訓練可以幫助你的肌肉更有效地存儲糖原,這會使你在比賽當天度過那些想要放棄的瞬間。全程馬拉松:在耐力賽前一天輕鬆進行20分鐘訓練,可以幫助放鬆肌肉。需要注意的是要將跑步時間限制在20分鐘以內,以免耗盡糖原儲備。
  • 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開營
    日前,備受期待的萬科·第17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暨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正式開營,近500名來自市內外的跑友與專業馬拉松導師齊聚東莞市體育中心田徑場,參加官方訓練營開營活動。本次官方訓練營由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東莞市田徑協會承辦,廣東正洲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執行,從11月24日啟動持續至12月19日,期間將設置實踐訓練課、運動健康公益講座等內容,以保障跑友們的運動健康。記者在現場看到,東莞跑團聯盟的跑友們成為本場訓練營的主力軍,參與人數過半。
  • 從板塊周期訓練計劃—談冬訓
    再次,中斷訓練後,不同的訓練帶來的生理適應和訓練痕跡效應和持續時間不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如圖:在每一個訓練階段,訓練周期的合理安排,使訓練出現最佳的訓練痕跡效果,從而取得更佳的比賽成績。隨之後來,在傳統的周期性訓練模式上,發展出了板塊化的新型周期訓練方法。他將整個年度,甚至幾個年度作為一個大的周期,其中又分中周期和小周期,分板塊化的來安排訓練,並把幾個賽事穿插進整個周期內。相比於傳統周期,板塊化周期具有以下優點:1.
  • 月經周期該怎麼算?怎樣的周期算正常?周期長或短的原因
    ——慈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經周期該怎麼算?怎樣的周期算正常?周期長或短的原因‍ 月經周期多少天正常月經周期多少天正常?月經周期一般為21-35天,平均28天。正常月經具有周期性。月經周期怎麼算?月經出血第一天作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稱為一個月經周期。月經周期多少天正常?
  • 沒有馬拉松,訓練如何繼續?
    其中明確表示,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賽事暫不恢復,而鼓勵利用網絡形式,向當地群眾推廣併科學指導居家跑步鍛鍊活動。自此,原本宣布5月初回歸的不少賽事也紛紛停下案頭工作。這一消息讓不少跑者感到遺憾:這基本意味著上半年要告別跑馬。雖說比賽停了,但訓練卻不能斷。
  • 馬拉松:長距離到底如何訓練?
    雖然有的人次次半馬打底,跑起來輕輕鬆鬆,但是全馬是42.195公裡,30公裡以後,那種憑意志力的跑感覺,依然一片空白,到了比賽,該來的一定會來的。平常要告別舒適平穩,適當地拉拉長距離,老司機一周一次,業餘愛好者,十天一次,也可以。我們是一周一次,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25~27~30~35公裡來回切換;不要非得每次長距離都要控制35公裡,身體難免吃不消的。
  • 馬拉松中的「撞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應對?
    很多跑友跑馬拉松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個詞,叫「撞牆」。那麼什麼是馬拉松「撞牆」呢?撞牆:一般指馬拉松比賽中,在後半段30公裡左右會出現的肌肉抽筋、僵硬、體能下降、呼吸急促的現象。面對「撞牆」,該如何應對?1、賽前補糖在參加馬拉松賽前一周,飲食上就要做調整,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比如麵條,米飯等,增加糖原的儲備量。
  • 各位跑者推薦幾個完整的馬拉松訓練計劃
    半馬計劃12周,全馬計劃為18周,大家可以按照以下計劃安排自己的訓練,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半程馬拉松:初級半程馬拉松初級計劃比較適合初跑者,包括沒有太多跑步經歷或者沒有系統訓練過的跑者。第一周的任務也相對簡單,基本上都能夠完成,不過如果實在跑不下來可以用跑走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另外在訓練期間,還可以參加5公裡比賽和10公裡比賽來獲取比賽經驗。
  • 這個地球上最強的馬拉松運動員是怎麼了?
    我們來看看基普喬格的成績: 倫敦馬拉松: 4次冠軍 (2015、2016、2018、2019) 柏林馬拉松: 3次冠軍、1次亞軍 (2013 [亞]、2015、2017、2018) 芝加哥馬拉松: 1次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