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長距離到底如何訓練?

2020-12-21 跑者劉楚楚

一、多長才算長距離?

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跑全馬,長距離必須要25公裡以上,35公裡封頂的。雖然有的人次次半馬打底,跑起來輕輕鬆鬆,但是全馬是42.195公裡,30公裡以後,那種憑意志力的跑感覺,依然一片空白,到了比賽,該來的一定會來的。平常要告別舒適平穩,適當地拉拉長距離,老司機一周一次,業餘愛好者,十天一次,也可以。我們是一周一次,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25~27~30~35公裡來回切換;不要非得每次長距離都要控制35公裡,身體難免吃不消的。

二、拉長距離控制在多長時間?

個人覺得,跑長距離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多小時,菜鳥跑者一個半小時就夠了!因為你超過了兩個多小時,怕身體有反應,恢復不過來,影響訓練的連貫性、系統性。拉完長距離就想休跑,或者帶著疲勞訓練,都難以保證訓練效果。我們一般在1小時50分作用,拉個20+,只有臨近比賽的前一個月,會拉到30左右。

三、拉長距離有什麼要求?

能力有大小,身體有差異,每個人拉長距離的強度是不同的:

1、業餘愛好者—長距離慢跑——比日常配速慢一分鐘;日常拉練430,長距離慢跑,500~530之間,不能太慢,心肺功能處於閒置狀態,難以達到訓練效果;也不能太快,怕身體難以恢復。

2、精英跑者—長距離有氧節奏跑——比日常配速慢20~30秒,日常拉練430,長距離控制440~450之間,通過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提升自己的有氧耐力。

3、專業跑者—長距離節奏跑——比馬拉松配速慢20~30秒,比如,比賽315,長距離330~340之間。賈俄仁加、彭建華等專業跑者,喜歡以335的配速拉35公裡。

四、長距離有什麼作用?

第一,提升個人耐力,讓你具備完賽的能力,馬拉松拼的是耐力,沒有足夠的耐力打底,很難hold住42.195公裡。

第二,隨著你的能力提升,對於距離和配速,有了更加精細化的要求,專業跑者肯定不會以5分配速,拉長距離,因為強度低,心肺功能處於閒置狀態,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必須適當距離,目標配速,進行專項的長距離訓練,以此提升速度和耐力,簡稱速耐!說得通俗點,跑到30公裡,還能加速。

我們現在拉長距離,基本上以輕鬆舒適平穩的節奏跑前面20公裡,後面10公裡會加到410以內。也就是說,前面20公裡是有氧跑,後面10公裡是節奏跑。當長距離漸漸掉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在我們的心目中,應該合理分配體能,將配速慢慢加上去才算完美,以此提升長距離的專項速度能力。

五、比賽前要不要拉長距離?

這個因人而異,重點你的身體是否適應。一般來說,距離比賽一周之前,可以適當地拉一次長距離,以此形成肌肉記憶,漸漸適應比賽的節奏。我們一般距離比賽還有四天的時候,拉一個30+,感覺賽前不拉長距離,直接上戰場,心裡有點慌,身體也很抗拒。賽前通過長距離暖場、熱身,心裡有底。這個看個人體能吧!我們拉完能恢復,所以影響不大。對於過極點,健康完賽,很有幫助的。如果你身體不適應,也沒有賽前拉長距離的習慣,就不要勉強。

相關焦點

  • 42KM|划船機上的馬拉松,長距離划船應該如何備戰?
    在上個月,中國賽艇隊老將張亮以2小時19分20秒8的成績成功打破陸上賽艇有滑軌馬拉松極限挑戰賽世界記錄,成為世界上划船機馬拉松最快的男人。馬拉松是眾多跑步愛好者一生的目標,42195米的馬拉松堪稱史上最艱巨的運動,能跑完全程的,那基本都是體力耐力驚為天人的存在。而划船機上的馬拉松,同樣也是很多賽艇愛好者一生的目標,它的難度甚至比跑步還要難,畢竟跑步折磨的是你的腿,而划船是折磨的是你的全身,可想而知,長距離划船的難度有多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長距離划船。
  • 周末進行半馬訓練,長距離跑如何練更有效?
    在這一天裡,許多跑者會進行長距離拉練。這裡的長距離不僅是10公裡,有許多跑者都是半馬的跑量了。但對於不同的跑者,長距離是不同的。01長距離訓練的重要性1.有效增強心肺功能。長距離拉練可以有效增強心臟功能,促進心臟達到最佳的工作模式。
  • 在跑步訓練中,長距離跑或間歇跑哪個更適合你?
    今天就分別來說說長距離跑和間歇跑是什麼?長距離跑在跑步訓練中,長距離跑通常指的是超過26公裡的訓練。其目的很明確,就是提升你的耐力,為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或者距離更遠的比賽做準備。為了能夠在長距離跑的訓練中獲得最大收益,你需要在正確的強度範圍內進行訓練。
  • 馬拉松突擊訓練的小妙招
    今年11月、12月份噴湧而出的馬拉松比賽,多數都是提前一個月發布賽事信息,有的更是緊張到提前兩三周發布比賽信息,那麼在3周內如何準備馬拉松,以我多年的臨陣磨槍經驗,給大家提供個思路。首先做個自我能力檢測找到短板,其次針對短板做專訓練,然後為比賽樹立最優目標和兜底目標,最後上賽場臨場發揮。
  • 提高速度和耐力,LSD如何訓練?
    許多跑者在日常的跑步訓練中,總會遇到跑步能力如何提高的瓶頸。間歇跑和力量訓練可以從速度和距離上提升跑步能力。在如何跑得更遠的問題上,除了這些訓練外,一個很重要的訓練便是LSD練習。它是低強度,長距離的有氧訓練,在半程和全程馬拉松的訓練中經常被使用。身體中是依靠什麼物質來進行有氧氧化來供能的呢?一個是糖,另一個是脂肪。由於脂肪氧化需要更多的氧氣,且產生過多的酸性堆積不利於維持體內平衡,因此較好地動員脂肪供能,節省糖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
  • 跑步初學者,如何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半程馬拉松?
    半程馬拉松作為一個介於10KM和全程馬拉松之間的組別,既滿足了跑者10KM的意猶未盡,又沒有全程馬拉松那麼艱難,這就是為什么半程馬拉松這個組別深受跑者喜歡的原因,那麼,一名跑步初學者,該如何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半程馬拉松呢?
  • 沒有馬拉松,訓練如何繼續?
    其中明確表示,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賽事暫不恢復,而鼓勵利用網絡形式,向當地群眾推廣併科學指導居家跑步鍛鍊活動。自此,原本宣布5月初回歸的不少賽事也紛紛停下案頭工作。這一消息讓不少跑者感到遺憾:這基本意味著上半年要告別跑馬。雖說比賽停了,但訓練卻不能斷。
  • 跑步多久可以參加半程馬拉松?賽前該如何訓練?
    馬拉松對於很多的跑步新人來說,是非常期待卻又不敢去挑戰的。我尤其記得自己第一次跑步的時候,繞了操場跑了2圈就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到後來能一口氣跑5公裡、10公裡也不覺得費勁了。也正是因為堅持跑步,結實了很多的和我一樣愛好跑步的人,之後大家經常一起跑步,相互學習,相互鼓勵,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想報名半程馬拉松的想法。
  • 7種基本馬拉松訓練方法 根據自己的短板對症下藥
    想要獲得最大的效益,需要在正確的強度下進行長距離跑,要明確一個準則,長距離跑,不應該是慢跑,慢跑的目的只是為了緩解身體疲勞而用的。  長距離跑訓練最有益的配速應當是比馬拉松目標配速慢10%~20%。對於大多數跑者來說,這個配速應當是最大心率的74%~84%。
  • 7種馬拉松訓練方法 看看哪種最適合你
    目的:提升耐力,為42,195公裡的距離的煎熬做準備。不過,對於長距離,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凡跑長距離,則必是慢跑,這樣收益不會太大。想要獲得最大的效益,需要在正確的強度下進行長距離跑,要明確一個準則,長距離跑,不應該是慢跑,慢跑的目的只是為了緩解身體疲勞而用的。長距離跑訓練最有益的配速應當是比馬拉松目標配速慢10%~20%。
  • 大數據揭示新的跑步訓練模式,助推馬拉松訓練計劃
    伴隨著各地馬拉松報名的開始,馬拉松跑者們又逐漸開始了新一輪的訓練周期。基本上,大部分跑者依然遵循著通常的訓練模式,根據自己的情況把基礎跑、速度間歇跑訓練和長距離訓練加以組合,構成一個訓練周期的大循環。 這種訓練模式只能這樣一成不變嗎?
  • 馬拉松中的「撞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應對?
    3、肌肉受破壞由於馬拉松距離長,大概有接近5萬步左右,那麼腿部的肌肉需要承受上萬次的地面反作用力,而且向前邁出步伐的時候也需要上萬次的肌肉收縮。所以,在30公裡之後,大量的肌肉都受破壞了,導致退漲,腿酸,想抽筋的表現。
  • 分享李子成馬拉松賽前2個月訓練注意事項
    鄭州馬拉松2019獎牌1.賽前前2到3個月訓練項目間歇跑佔周訓練量的10%,每周一到兩次的核心訓練,長距離跑30/20來回切換,每周兩到三次有氧跑,比馬拉松跑速度要慢35-40秒配速。建議競速跑400米、800米、2000米、3000米切換訓練。三個月中有訓練計劃,目標,每個月有多少公裡訓練量,每周多少公裡。賽前一周要減量,不要跑半馬,賽前一周每天少跑5公裡左右。訓練要循序漸進,要系統訓練。
  • 馬拉松賽前一天,應該休息?還是繼續訓練?
    在比賽開始前,請務必按照你平時的訓練時長來運動,因為對備賽方式進行變化都可能導致你第二天運動性能下降甚至受傷。對於不同距離的比賽,進行賽前訓練的好處也是有區別的:5K:對於5K之類的較短比賽開始的前一天,可以幫助你提高比賽日的靈活性。
  • 各位跑者推薦幾個完整的馬拉松訓練計劃
    很多有跑步或跑馬經驗的人,總是或多或少有一個困惑,雖然自己跑了挺長時間,但是跑步安排總是斷斷續續,也很難有一個成績上的提升,或許這是因為你並沒有形成一個規律的跑步習慣,或者缺乏系統的訓練計劃,導致有時候參加馬拉松比賽時倉促上陣,缺乏準備。
  • 以跑馬拉松為目的的跑者,可以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
    很多馬拉松頂尖運動員,訓練最常見的三個場景也是操場跑道、公路和跑步機。跑步機可以作為路跑同時非常有效的補充針對訓練: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馬拉松?如果目標完成馬拉松,最好的方式是路跑+跑步機結合訓練。跑步機相比路跑有幾個優勢(下面會具體說),也確實存在更枯燥乏味的問題。
  • 跑步乾貨:如何通過速度訓練突破極限?
    一場馬拉松的距離是42.195km,持續時間長達三、五個小時,對參賽者的體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絕不是一句「不要慫,就是幹「就可以應對自如,要想安全完賽,必須心理上足夠重視,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同時踏實踐行。
  • 如何避免在馬拉松比賽中撞牆的 6 個技巧!
    以下是在馬拉松比賽中如何避免撞牆的一些提示。 每周長跑 通過緩慢增加裡程,你逐漸訓練你的代謝系統,你的肌肉,你的精神耐力,以容忍更長的距離。 至少跑一個 18 到 20 英裡 為了確保您真正獲得上述長期優勢,請嘗試完成 20 英裡作為您最長的訓練運行(某些訓練計劃最多為 18 英裡)。
  • 80天訓練,助你微笑完賽2天73公裡聯動馬拉松
    6月30日,蓬長聯動馬拉松超馬訓練講座在煙臺舉辦。一、聯動馬拉松 賽前訓練篇1、賽前訓練之重點單日的長距離賽事比的是耐力,多日的長距離賽事比的是  恢復能力,因此這段時間練習重點是 刺激與活化身體修復機制。
  • 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開營
    隨著亞馬&莞馬的步伐越來越近,如何科學備戰成為參賽者最為關注的問題。日前,備受期待的萬科·第17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暨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官方訓練營正式開營,近500名來自市內外的跑友與專業馬拉松導師齊聚東莞市體育中心田徑場,參加官方訓練營開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