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跑馬拉松為目的的跑者,可以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

2021-01-09 Garmin佳明

很多馬拉松頂尖運動員,訓練最常見的三個場景也是操場跑道、公路和跑步機。跑步機可以作為路跑同時非常有效的補充針對訓練:如何利用跑步機訓練馬拉松?

如果目標完成馬拉松,最好的方式是路跑+跑步機結合訓練。跑步機相比路跑有幾個優勢(下面會具體說),也確實存在更枯燥乏味的問題。而未來的馬拉松比賽會在更為複雜、成千上萬人的路面進行,只通過跑步機訓練,日後路跑身體也多少會有些不適感。

實際上很多馬拉松頂尖運動員,比如莫法拉,訓練最常見的三個場景也是操場跑道、公路和跑步機。跑步機可以作為路跑同時非常有效的補充針對訓練。

跑步機相比路跑的優勢

跑步機上你可以很準確的控制運動強度。路跑的時候,我們的運動強度只能根據配速變化調整,而跑步機的速度和坡度有無數種組合。即你可以用相當慢的速度訓練,但設置一個較大坡度,此時仍然能實現快跑訓練的能量需求。跑步機可以非常準確的控制配速。這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比較難實現的。路跑時稍微改動呼吸、擺臂、跑姿,配速多少都會引起波動。或者很多人跑著跑著就會「不由自主」的跑快/跑慢。在跑步機上就沒有這些問題。有些人會用「催眠功效」來形容在跑步機上跑步,殊不知長時間路跑很多人也會有這樣催眠的感受,只不過跑步機可以避免你因為「催眠功效」造成的配速波動。跑步機更適合專項的訓練。比如上坡跑和下坡跑(下面會具體說),訓練強度和配速精準控制的好處之一,就是訓練效果可以被更精確的量化。跑步機可以不受惡劣天氣和空氣條件的影響。這個不用多說,下雨、大風、霧霾的天氣,跑步機在室內都可以風雨無阻。另外如果環境夠私密,在跑步機上著裝要自如的多。跑步機傳送帶有一定減震作用,在跑步機上跑步要比在公路上跑對膝蓋和腿腳關節的壓力更小一些,相對來說對跑鞋的要求也要更低一些,也更適合一些赤足跑者(公路上難免要注意是否有易劃傷的雜物)。更適合用來改進跑姿、呼吸、擺臂等動作細節。

跑步機訓練方法

定速跑+間歇跑

定速跑即以不變的強度勻速不間斷跑步。間歇跑即以不同強度的配速變換著跑(有些訓練中間穿插暫停休息)。

定速跑不必多說,不管以哪種配速,跑步機相比路跑能更好的實現勻速的理想環境,也不會受外界幹擾影響。一般10公裡左右的有氧慢跑是非常適合在跑步機上進行的。

以「法特萊克訓練法」為代表的間歇跑就非常適合在跑步機上進行。比如15分鐘的輕鬆跑,10組5分配速的跑步訓練,組間1-2分鐘的休息/快走,接著15分鐘輕鬆跑。

坡度訓練

路跑很難找到足夠長度的上/下坡,然而坡度訓練對跑者是很有幫助的。

不同坡度也能針對性的訓練到更多肌肉群。比如當跑步機設置10-15°時,臀大肌、股後肌群、小腿肌肉會得到很明顯的訓練;當坡度增加到15°以上,跑步會調動更多身體肌肉的協作,相比路跑要增加55%。此時對心肺能力的刺激也更有效。

另外很多人想維持在有氧心率區間內跑步,又嫌配速太慢,這時候也可以調整坡度,以較低配速但依然達到最大有氧心率的情況下保持訓練效果。

無論上坡或下坡跑,都要注意不要太長時間,以免給膝蓋和關節太大負擔。

坡度訓練課可以是:5-10分鐘的熱身,然後按自己需要調整坡度,持續20-45分鐘,在訓練即將結束的後期保持速度,慢慢調整坡度至平緩。

熱身/冷身

其實跑步機是非常適合熱身/冷身的場地,尤其是冬天——在溫度較低的室外,如果慢慢熱身10-15分鐘,身體很可能因為穿的少而著涼,在運動後也比較建議儘快回到溫暖室內避免身體失溫。

此時跑步機的作用就出來了。它可以調節速度慢慢提升,待完成熱身跑後再出來,亦可以在運動後先回到家/健身房,再慢跑至快走10分鐘,然後拉伸。

跑步機訓練注意事項

跑步機本身功能和性能千差萬別,不同配速/坡度下的穩定性、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坡度區別很大、跑帶的緩震效果、跑步機儀錶盤呈現的數據詳實度……都千差萬別。

如今普通家用跑步機一兩千即可買到,高級健身房的商用跑步機價值則能達到幾十萬。簡單來說,貴的商用跑步機顯然跑步體驗也會更好,也更適合更多專業的訓練。

但建議儘量不要在跑步機上嘗試LSD。過長時間保持一個穩定速度,一方面對跑步機本身要求很高,另一方面長時間在跑步機上跑,不少跑者結束訓練後會有輕微不適感,比如平衡性下降、感覺頭暈噁心等。

另外跑步機訓練很容易出現身體過熱——因為實際是在原地運動,身體周圍會很快產生一層溼熱的空氣層。很直接的,你的心率會上升(因為身處環境更熱),身體不適感也會加重——所以如果是家庭,不妨在跑步時開窗通風,或者放置一個搖頭送風的電扇。如果是健身房,一定要看看通風設計如何——這也是區分健身房是否專業的很重要一點。

跑步機上沒有空氣阻力,也因為跑帶自己傳送,所以跑步機上跑步的訓練強度實際要比路跑更低一些。這裡有個簡單的轉換:將跑步機坡度增加2%,會稍微接近在無風的戶外環境裡以相同配速跑步。

相關焦點

  • 跑步機VS橢圓機:跑者該如何正確選擇它們?
    跑步機的益處跑步機可以真實的模擬室外跑步場景,速度、傾斜角度、距離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進行設置。另外,跑步機還可以準確的計算跑步時間和距離,這比室外跑步利用手機計算更加精確。據此,跑者可以更精準的執行訓練計劃。跑步機對身體的衝擊力比較小,讓跑者的膝蓋感覺比較好。不過,也正是由於這少許的衝擊力,對於保持骨密度很有幫助,特別是對於年齡大的跑者來說。如果跑者的目標是燃燒卡路裡,那麼跑步機是最佳選擇。
  • 各位跑者推薦幾個完整的馬拉松訓練計劃
    今天,就為各位跑者推薦幾個完整的馬拉松訓練計劃,包含半馬和全馬項目的初級版和中級版,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訓練,既能夠循序漸進地達到訓練效果,又能夠保證訓練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對於激發自己的跑步熱情也很有幫助。針對全馬和半馬比賽,為大家整理了初級和中級的不同課表,初級以安全完賽為目標,中級有一定的速度要求,適合想跑出更好成績的跑者。
  • 增加坡度訓練,有效提高跑坡能力,成為更強的馬拉松跑者
    跑者的訓練中,大多數人會重視長距離跑訓練、速度訓練和基礎跑訓練,畢竟這些都是對於能夠安全完賽,甚至做出個人突破的基礎保證。但和很多朋友討論過他們的訓練計劃後,發現幾乎沒有安排專門的坡度訓練。呼嚕爸爸的一個朋友,在參加成都雙遺馬拉松時,因為坡路較長,直接跑崩,本來很有經驗的馬拉松選手第一次棄賽。
  • 經典12分鐘跑體能測試,計算跑者的最大攝氧量和間歇跑訓練配速
    52年前,美國空軍隨隊醫生肯尼斯·庫珀(Kenneth Cooper)負責為空軍士兵測試體能和最大攝氧量。但是當時的測試設備是一臺笨重的實驗室跑步機,每次只能測試一個人,要完成成百上千個空軍士兵的測試既不方便,而且效率低下,測試成本極高。肯尼斯醫生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研究出一個可以不使用跑步機就能估算士兵體能的方法。
  • 跑好馬拉松,需要練什麼?|跑者|跑步|慢跑|混氧_網易訂閱
    如果要參加一些短距離(10km以內)比賽或接力賽,可以在完成有氧訓練課後,再幾組400米間歇跑刺激一下心肺功能和肌肉耐乳酸能力就可以達到提升速度感的目的。  接下來和大家解讀一下:有氧耐力訓練、混氧耐力訓練、無氧耐力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的訓練目的和要求。  01  有氧耐力訓練
  • 如何利用耐力和爆發力,改變跑者訓練中的劣勢?
    跑者可以針對自己的特點,選擇相應的訓練方法。長距離耐力和短距離速度的本質相同耐力和速度訓練,本質上提高的都是有氧能力。這兩者都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能力,都會讓心臟變得更強大。耐力訓練,可以增強心臟跳動的持久性。速度訓練,可以讓心臟適應大功率輸出。
  • 最完整的跑者進階訓練秘籍 教你搞定馬拉松
    原標題:最完整的跑者進階訓練秘籍 教你搞定馬拉松 [摘要]不論你是一位入門級跑者,還是一位資深跑者,想要突破自己的「極限」。除了慢跑訓練之外,你需要的是更高強度的訓練來提高身體的能力,例如乳酸閾值、最大攝氧量、以及無氧的衝刺能力等。
  • 深度解析基普喬格間歇跑訓練原理:背後訓練邏輯值得跑者學習
    但總體而言,想要跑進330的精英跑者門檻甚至達到300,練間歇跑相比不練,也許會更容易實現一些。間歇跑應該如何練?是不是越快越好?我們以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喬格一堂間歇跑訓練課為例,分析一下頂級運動員是如何進行間歇跑訓練的。
  • 跑步機上應該如何跑?變被動跑為主動跑!
    任意天氣均可訓練無論是下雨、下雪,還是寒冬臘月,都可以在室內的跑步機完成當天的訓練計劃。2. 訓練強度精確可控由於是數碼和機器控制,訓練的強度非常容易控制並保持穩定,也方便教練的監督。對於控速能力欠缺的選手來說,也可以通過跑步機的訓練,讓自己找到長距離勻速跑的感覺。3.
  • 冬天了,如何利用跑步機做速度和爬坡的訓練?
    但其實跑步機也有不少好處。尤其是到了冬天,寒風蕭瑟,機跑可能會成為部分跑友堅持跑步的動力。 跑步機也是跑者進行間歇訓練、速度訓練的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跑速、增強力量等。不同於路跑,機跑可以精準地控制速度和坡度,你眼前的數據可以實時反饋你的狀態,你能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 訓練營|跑馬拉松,裝備再好,少了它都白搭!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如何加強腿部力量訓練,以達到增強體能的目的。 一、馬拉松訓練,體能是核心 體能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機能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程度等。
  • 不能出門的日子裡如何合理利用跑步機訓練?
    跑步機訓練效果不如路跑,似乎是跑友們心中默認的一條規則,那麼,跑步機真的就只是路跑的「備胎」嗎? 本文,我們就為跑步機正名,不為其他,只因它確實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跑步機更傷膝蓋?第二個問題主要是自身使用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可以解決辦法的,即適應跑步機訓練。不經常使用跑步機的跑者,開始使用跑步機時會覺得不適應,跑姿也比較僵硬。 這主要是由於跑步機和我們日常路跑方式不同而造成的。
  • 利用跑步機做HIIT 每天20分鐘有效提升跑速
    網易體育2月25日報導:HIIT的意思是高強度間歇訓練,這是跑者普遍採用的一種訓練方式,通常是在室外進行。實際上,利用跑步機也能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而且訓練效果也不差。
  • 陪你跑丨改善跑步機訓練「太枯燥」的 5 種方法
    有些跑者路跑時很厲害,卻一直無法適應在跑步機上跑步。除了戶外和空調房的差別,最常聽到的不喜歡跑步機的原因是「太無聊,太悶」。但當炎夏太悶太熱、暴雨颱風天、冬季寒流雨雪來襲,要保持常規戶外訓練完成計劃時,如何是好?
  • 跑步技巧,提升你的跑步能力,馬拉松跑者必做的5個爆發力訓練
    跑者常說「跑馬拉松要練耐力,跑短跑要練爆發力。」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其實,跑馬拉松不僅僅需要練習耐力,當你從初級跑者,想通過更高的水平,跑步成績更上一層樓時,在訓練跑步耐力的同時,也需要訓練跑步爆發力。
  • 國務院發文「馬拉松暫不開展」!跑友怎麼跑步成焦點?
    (三)線上賽,跑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跑步環境,相對線下賽來說時間及方式更加靈活,路跑、跑步機跑或原地跑都可以。跑步一定要擺正心態,跑步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娛樂項目,初衷是為健康,不要對細節那麼耿耿於懷,何況是參加線下的馬拉松賽,完賽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過分追求完美。
  • 業餘跑者馬拉松「 破三 」難,難在哪?
    北京馬拉松2019年成績門檻,也就是中跑聯盟九星跑者,40-44歲要求是250,然後45-49歲突然降到300。其實,這說明了一個問題,45-49歲是一個人體力加速下降的階段,要想突破300,45歲之前機會更大,45歲以後,難度突然變大了,對科學系統訓練的要求更高。
  • 基普喬格一周訓練計劃揭秘:大神最重視的卻是大眾跑者最忽視的……
    基普喬格是當今全球範圍內馬拉松第一人,作為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喬格是如何科學訓練的,自然成為大眾跑者迫切想了解的。下圖是國外流傳的基普喬格典型一周的訓練安排,這張圖發布的時間是在2019年,如果這張圖屬實,我們就可以一窺真正的大神是如何訓練的。
  • 馬拉松產業洞察:最近一年 六成跑者花錢療傷
    66%的跑者為了增強體質開始跑步,不同性別、年齡的跑者開始和堅持跑步的原因差異較大,多為緩解壓力、培養個人愛好、保持身材和減肥。年齡偏大的跑者偏好清晨7:00以前進行跑步訓練,年輕跑者偏好傍晚和夜晚跑步。未來應關注年輕人夜跑過程中對裝備、服飾的安全性、保暖透氣性和舒適性的需求。
  • 普通人能不能跑馬拉松?《人間世》團隊再出手,跟拍業餘跑者備戰...
    紀錄片《走出榮耀:馬拉松》劇照為什麼要跑馬拉松?普通人到底能不能跑馬拉松?11月27日,就在今年上馬開跑前兩天,由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的全國首檔體驗式馬拉松紀錄片《走出榮耀:馬拉松》完整版將在東方衛視播出。五星體育、紀實人文頻道將分別於11月24日晚間起,連續三天播出三集各30分鐘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