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身邊有個司機跟了他好多年。後來,司機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經濟捉襟見肘。餘秋雨得知後,給了兩個方案:
一.餘秋雨給找全上海最好的醫院;
二.司機母親晚年的所有錢餘秋雨來出。
事情的最後是,餘秋雨不僅幫司機找到了養老院,他還承擔了全部費用。
餘秋雨的朋友評價他,說他身上有江湖氣,他其實很願意幫人忙的。確實,餘秋雨身上的標籤太多了,大眾對於他的評價也是多重化,以至於掩蓋了他身上最真實的一面。
對於大眾對他的評價,餘秋雨自己也不想總結,不想下定論,一切交由時間。
對於餘秋雨,年輕一些的朋友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70、80、90後的朋友應該不陌生。就算你不了解他本人,也一定聽過他的代表書籍《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出版於1998年,之後風靡全國,從高級知識分子,到街頭小販,人手一本。
《文化苦旅》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脈絡。
書的火爆程度絕對是餘秋雨和出版社編輯始料不及的,這也讓餘秋雨意識到,原來不僅高級知識分子,普通大眾也同樣渴求文化的普及。
這讓餘秋雨下定了決心,潛心研究中國以及世界文化,挖掘傳統的不為大眾所知的文化根源。
隨後,1999年,餘秋雨跟著鳳凰衛視,踏上了埃及、希臘、以色列、伊拉克、伊朗、尼泊爾等地,穿越數萬公裡的危險地區,只為探尋多樣的文化以及生活風貌。他把途中所見所聞寫成了書籍《千年一嘆》。
接著,他又去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所探尋到的人文歷史寫成書籍《行者無疆》。聽說在歐洲的中國旅人,背包裡都有一本《行者無疆》。
《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都是對國外文明的探尋,餘秋雨既表達了對古文明的讚賞之詞,也揭露了古今文化的衝突,同時還與中國文化做了對比,從世界觀的角度看待古今文明。
除此之外,餘秋雨還潛心寫出了一部《中國文脈》,這是一部風格獨特又適於普及的中國文學簡史。作者以宏大的歷史角度和嚴格的審美標準敘述了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者和作品,也是對中國文化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
上述四本書籍是餘秋雨的著名代表散文集。根據前兩年統計,餘秋雨的書總銷量已經達到了420萬冊,像《千年一嘆》都再版了70多次。
餘秋雨,顯然已經成了中國文壇的經典符號之一。
余光中曾評價餘秋雨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金庸則把他和魯迅並立,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賈平凹說:「這樣的人才百年不遇,歷史將會敬重。」
對於我們而言,為什麼要看餘秋雨?他的書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中國以及世界不為大眾熟知的古文化,開拓我們的眼界,還讓我們的思想更加深刻。
或許,我們未必能去領略那麼多的地方,未必能夠親自體驗世界多彩文化,但是我們可以跟著餘秋雨的文字,領略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茶馬古道……這些壯麗景觀深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
在餘秋雨的筆觸之間來回,你會赫然發現,這些你讀過的文字,最後都化成了你走過的路。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文化苦旅》,只需要38元,不過一包煙的價格,何樂而不為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