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王朔的評價十分刺耳,金庸卻說他堪比魯迅

2020-12-26 紅衣記史官

在當代中國,可能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像餘秋雨那樣引發人們的關注。他的每一本書幾乎都能平地掀起一陣狂飆,在各種場合。

無論是現實中還是鏡頭前,餘秋雨看上去總是那麼的溫文爾雅、才思翩翩。他是作家、學者、大師,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是權威的象徵。

同樣,在當代中國可能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像餘秋雨那樣引發爭議,是「文豪」,還是「文化騙子」?眾說紛紜,毀譽參半。

餘秋雨,1946年出生於浙江省餘姚,中國當代文化學者,著名作家,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在戲曲方面頗有研究,陸續出版了《戲劇審美心理學》等著作,並且有兩個最年輕記錄,最年輕的大陸文科教授還有最年輕的高校院長這兩個職務。

那麼,作為作家,餘秋雨的水平到底如何?人們對他有哪些評價呢?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王朔的評價十分刺耳,金庸卻說他堪比魯迅

著名的作家王朔認為餘秋雨的作品不入流,對餘秋雨也多有揶揄,甚至說他冒充文人,並且說只寫散文,不寫小說,算不上作家。

說句半調侃半真實的話,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知識界,四分五裂,大概只有在兩件事上還存有共識:一,好好掙錢;二,抵制餘秋雨。

這當然都是不正常到有點扭曲的文化生態。因此,一直以來,有一種反駁的聲音在解釋原因說,文化界人士們對餘秋雨老師的群起而攻之,是由於「文人相輕」,是因為「由妒生恨」。

餘先生自己就很委屈,「餘秋雨這仨字,成了這片土地上啥樣的閒夫走卒都能過來咬一口、啄幾嘴、又能以此度日的三字訣」。

與王朔截然不同的是,金庸先生對餘秋雨毫不吝嗇讚美之語。

金庸先生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由此可見在金庸先生的眼中,餘秋雨的文章功力已臻化境。

作家白先勇認為:「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國華人社區的讀書會讀得最多的作品。他創造了中華文化在當代世界罕見的向心力奇蹟,我們應該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詩人余光中的評價:「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讀過餘秋雨散文的人都知道,他的文風清新脫俗,寫得也是很有韻味,每一篇散文都是從文化的大框架出發,不僅思考了文化,同時也重新定義了歷史,這在文學史上是獨一份。

人們對於餘秋雨的評價是很不負責任,認為他離了一次婚,娶比自己小的老婆,於是就否定了他的成就,這樣的評價是帶著個人情緒,完全沒有從作品出發。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餘秋雨憑藉著一本《文化苦旅》的散文集,在文壇顯露鋒芒,隨後發表的《千年一嘆》、《霜冷長河》、《行者無疆》等作品便讓漣漪層層擴散開來,化作波濤洶湧。

拋開世人所有非議,這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去否定餘秋雨在文學與學術上的成就。

為了寫好《文化苦旅》,餘秋雨前後共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據他自己說,在那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差不多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凡是涉及到了他散文裡的地方,那麼他都是要親自去考證一番;

也正是他的這一份真誠,才使得《文化苦旅》一推出市場,那麼便受到了大眾的歡迎,成為一部暢銷書。

錢鍾書先生曾說:如果不讀書,行萬裡路,也只是一個郵差。

尤其是,當你讀過《文化苦旅》後,書中的深邃渾厚、氣象萬千,更會懂得:讀書,是另一種形式的旅行。

或許,有生之年我們不會去那麼多地方,但有一個人能用他的文字,帶我們領略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茶馬古道……這些壯麗景觀深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

餘秋雨用散文的方式,將城市古蹟文化,一一道盡,如同一幅幅歷史畫卷,文化捲軸,在你面前一一展開。

讀《文化苦旅》就像是在讀行走的哲學,讓人在遊山玩水中去感悟一些嘆息和哀傷。

它是我們的枕邊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讀過之後,你會獲得強大的人生力量,對於生活,對於人生,也會有新的感悟。

恰逢出版社活動,這本經典僅需38元,也就是兩盒煙錢,卻能領略不一樣的人生,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陳丹青膚淺評價,不及王朔一針見血
    中國著名文人代表餘秋雨,在他的文學作品中,關於旅遊的詩集頗多,且引人注目。但正是如此,有些不了解餘秋雨的讀者認為他只會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做出的評價也是不客觀的,世人對他不解,遭受著槍林彈雨的職責,其中有三個人非常有名,給餘秋雨的評價更是大有差別,究竟是怎麼評價餘秋雨的?
  • 如何評價餘秋雨?白先勇:值得所有人尊敬,王朔:低配版的席慕蓉
    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白先勇先生這樣評價餘秋雨:"餘秋雨先生是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重新地給喚醒了一次,餘秋雨先生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這是多麼高的一個評價啊,這番評價是對餘秋雨在文學方面的成就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金庸分別這樣評價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從小喜愛文學並對文字很敏銳,於1963年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然後留在母校任教。餘秋雨有一顆不隨波逐流的心,他向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在大家忙著走向農村、社會的時候餘秋雨選擇走向圖書館,拿出和錢鍾書先生那十年默默專研的精神來撰寫戲劇學、戲劇史等。
  • 王朔評價餘秋雨:是我的「晚輩」,他冒充文化人,其實根本不入流
    王朔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是我國非常出名的作家,也是很出名的編劇。知道王朔的人,也都知道他十分的真性情,王朔這一點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真性情他個人才華,恨的是他把人家不願意說的全說了。在自己所在的作家圈,編劇圈裡,王朔懟過的人,真的太多了,而餘秋雨也是其中之一。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余光中: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他的小說儘管不出名,一部長篇《冰河》毀譽參半,但散文卻是真正大家手筆,無論是早期的《文化苦旅》,還是後來的《山居筆記》,都是經典之作,裡面的每一篇都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很多人對於餘秋雨的評價是很不負責任的,不能因為他的私生活就否定了他的成就,這樣的評價多多少少帶點個人情緒,沒有從作品出發。我們不妨看看白先勇和余光中是如何評價餘秋雨的。
  • 懟天懟地的王朔:批魯迅罵金庸,為了情人拋妻棄子,他現狀如何?
    王朔,算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特殊的存在。有人說他是流氓,說他寫的東西是流氓文學。聽起來有點荒誕、有些不真實的事情,卻像極了他筆下的現實世界。也有人喜歡他撒潑式的語言和誠懇的態度,王蒙說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許子東說「只看到王朔流氓語言的人,不是真蠢,就是裝蠢。」作家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關於他的爭議也有很多。
  • 他被公認為魯迅精神的「繼承人」,王朔:就數他「跪」得最狠
    在《活著》名貫東西以來,餘華可謂登頂文壇,他說過自己的思想是受魯迅影響,甚至被文學界公認為魯迅精神的「繼承人」。但這些在王朔眼裡,曾被「痞子」撇著嘴嗤之以鼻;餘華不過是超級模仿秀,他寫苦難寫不過閻連科、劉震雲,別人進走不進他心裡,就自己也出不來,數他跪得最狠。
  • 王朔談中國作家:賈平凹小說裝神弄鬼,金庸抄襲
    不過經商的經驗在出版社付給王朔稿酬的時候又一次幫到了他,王朔要求這套書實行版稅付酬制,這也是近代中國文壇第一次實行這個制度結算稿費。這不僅讓王朔賺了一大筆稿費,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作家爭取到了正當的權益,改善了他們的收入水平。
  • 王朔與金庸的「高手過招」:細讀王朔《我看金庸》一文
    王朔作為一個「老北京」,批判金庸的主要方向,就是一個「俗」字兒。而且他批判的也不僅是金庸,而是幾乎佔據了國內文化市場大半壁江山的「流行文化」。「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小說、金庸和武俠小說,這些當年風靡華語圈的東西,被王朔毫不客氣的稱之為「四大俗」。
  • 餘秋雨為景區寫篇碑文,卻被不少網友批得一文不值,他寫了什麼?
    在當代文壇,餘秋雨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他的影響力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書賣得挺好,《文化苦旅》、《千年一嘆》等書,常年都是各大書店熱銷書,這說明他是著強大的讀者群。其次,文壇的同行們不少對他評價很高。賈平凹稱其是百年難得的人才,金庸把他和魯迅相提並論,餘華稱在散文領域他堪比朱自清和錢鍾書。但或許是人紅是非多,在紅得發紫的時候,他也受到了不少的爭議。有人甚至專門出書來批評他,在愚士的《餘秋雨現象批判》一書中,作者就指出餘先生的文字存在硬傷,只是附庸風雅。因為這些聲討,餘秋雨甚至兩次被傳封筆。
  • 餘秋雨自己也不想總結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切交由時間
    餘秋雨身邊有個司機跟了他好多年。後來,司機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經濟捉襟見肘。餘秋雨得知後,給了兩個方案:一.餘秋雨給找全上海最好的醫院;二.司機母親晚年的所有錢餘秋雨來出。事情的最後是,餘秋雨不僅幫司機找到了養老院,他還承擔了全部費用。餘秋雨的朋友評價他,說他身上有江湖氣,他其實很願意幫人忙的。
  • 王朔炮轟餘華:《活著》寫不過《活鬼》,無非是抄襲和模仿
    在文壇,有一位"毒嘴"經常批評別人,從作家到主持人,從從相聲演員到導演,好像沒有他不敢懟的,他就是王朔。可能大家也了解一些王朔對於名人的評價。在公開的文字或場合中,王朔對許多名人有言辭激烈的批評,包括齊白石、舒乙、金庸、張藝謀、李敖、於丹、小布希、陳水扁、吳徵、餘秋雨等。一些人稱呼他為"文壇惡評家",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
  • 《文化苦旅》:書火了,餘秋雨的麻煩來了,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生下來就火的《文化苦旅》,給餘秋雨惹禍無數《文化苦旅》降生後,給餘秋雨帶來不少名譽,他寫的這種散文體,後來被稱作「文化散文」,餘秋雨能夠說是這種文體的創始者。很多文化大家也對餘秋雨有很高的評價,白先勇先生說他「重塑了唐宋八大家以來的「散文威嚴」;賈平凹說他是"百年難得的人才"。
  • 王朔為何說侯寶林家是要飯的?看到侯寶林兒子行為後,才恍然大悟
    王朔曾經發表過一篇微博,是這樣說的,侯家擱以前就都是要飯的,你在這裝什麼豪門,其實王朔的這番話或許是帶著點嘲諷的意思,但這確實是個事實,這侯家指的就是中國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他的小兒子侯耀文,徒孫郭德綱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 王朔批《活著》是拙劣抄襲,餘華討好求饒?網友:他的反擊很高明
    有趣的是:自出現在大眾視野以來,王朔一直以咄咄逼人的姿態表露自身的思想動態,特別是對待其他文化及名人的評價上,更是肆無忌憚。在他「家喻戶曉」的批判成績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對金庸武俠文學的批判。在他眼裡,金庸是「四大新俗」的成員之一,其他三者分別是:四大天王,成龍電影以及瓊瑤作品;此言論一出,立馬在文壇上掀起驚濤駭浪。
  • 餘秋雨錯把「樂」讀成「lè」,引來萬人批評,他的實力究竟如何?
    而曾經餘秋雨在一次節目中把「仁者樂山」這句古語中的「樂」讀成「lè」,結果大概引來上萬人打電話批評他:這字讀「yào」。為什麼餘秋雨讀錯一個字,會引起這麼大的陣仗呢?我想大概是因為他的文學地位吧!一代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金庸老爺子曾經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那你就去看看餘秋雨和魯迅。將餘秋雨放在和魯迅對等的位置上,可見金庸對餘秋雨的文學是極為認可的。
  • 王朔稱對不起老婆女兒,但把財產留給徐靜蕾!高曉松:他是個慫人
    >馮小剛為了彌補王朔,給了他5萬塊錢精神損失費,但是王朔扔了出去,兩個人就此分道揚鑣。很多人不理解,王朔的心中一直把徐靜蕾當作恩人,在王朔最低谷的時候,徐靜蕾買了一棟別墅送給他,王朔認為財產留給徐靜蕾,從此兩不相欠!很多人批評王朔這張嘴,但是沒有人否定他的作品,因為在王朔的作品中,有一種獨一無二的風格。
  • 餘秋雨:42歲前出名,45歲辭職去冒險,書暢銷盜版比正版多18倍
    當然有一點也經常被人詬病,導致他被罵了很多年:當年40歲的餘秋雨拋棄糟糠之妻,離婚另娶了小自己16歲的妻子。餘秋雨其實是一個爭議特別大的人,毀譽參半。有人曾問餘秋雨老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兩者關係如何?他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 王朔懟侯耀華:你弟受欺負你不敢吱聲,這事兒裝糊塗以後就別混了
    說起王朔,大伙兒一定都不陌生,他不僅是當今文學界中數一數二的文學家,而且在娛樂界中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先前,他的許多著作都被改寫變成影視作品,而且他還做了導演,像大伙兒尤其了解的小劇本《編輯部的故事》的劇本,便是由王朔、馮導、馬未都3人一同撰寫的。
  • 王朔評錢鍾書:《圍城》不過是玩花活,表面迷人其實裡面沒什麼
    就連大名鼎鼎的馮小剛,當年還是他的小跟班,靠他提攜,這才有了今天。現在馮小剛見了王朔,都得畢恭畢敬地喊一聲「朔爺」。知道王朔的人,也都知道他十分的真性情,王朔這一點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真性情他個人才華,恨的是他把人家不願意說的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