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幫助犯罪分子與警方對抗?從影視劇走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2021-01-09 老瘋子賊精神

閒暇時間看看影視劇,除了娛樂消遣之外還能在不經意間漲漲知識。像《法證先鋒》中法證組的第一定律——羅卡定律。

羅卡定律是法證之父羅卡建立,也稱為羅卡交換定律。兩個物體接觸,必然會發生轉移現象,在犯罪現場,嫌疑人必然會帶走一些東西,也會留下一些東西,簡單來說六個字,凡走過,必留下。

還有《讀心神探》,讓瘋子第一次認識到微表情在審訊破案時的作用,美劇《Lie to me》也有講這方面的內容。

瘋子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另一個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卻真實發生,而且相當普遍的心理學問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01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為第一次發現是在一起劫案的人質身上,又叫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簡單來說,就是受害人對施害者產生感情,並反過來幫助施害者的一種情結。當然,隨著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對這一現象的深入研究,這種描述就不是那麼準確了,這方面我們稍後結合影視劇細談。

1973年8月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生了一起銀行搶劫案。兩名歹徒在行動失敗後,劫持了四位銀行職員作為人質,並與警方開始了近六天的對峙。

這130個小時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可在歹徒投降放棄後,事情卻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轉變。四名人質對警方的解救行為並沒有產生感激,反而在後續的調查取證階段採取對抗的態度,他們拒絕出庭作證,還為歹徒籌集辯護資金。最最不可思議的是,一位女性人質竟然愛上了一名劫匪,並在他服刑期間與之訂婚……

這一系列的變化讓人們瞠目結舌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學家的關注。他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這種心理狀態並不是單純個例,而是很普遍的存在。這一令人驚訝的結論,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人們迫切的想知道其產生的原因。

專家給出的解釋是,每個人對恐懼的承受能力不同,但都會有一個底線,這是生理需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以人質和綁匪的關係為例。人質的恐懼是生命受到威脅,當意識到自己無法法抗時,就會在潛意識中將生存權交給綁匪。綁匪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會引起人質巨大的心裡波動。當這種恐懼到達極點的時候,綁匪給人質的一口飯,一口水都會讓人質產生安全感,進而轉化成感激,依賴甚至是信任等等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緒會越發的清晰,強烈,所以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種種表現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就好像打一棒子給個甜棗,很可能產生的不是怨恨,而是感激。

02影視劇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對人,二是對物。

先來說對人,這種現象常見於人質-綁匪,戰俘-敵對軍人等等對立人群之間。

不知道大家看過《談判專家》沒有。是香港電視影業有限公司於2002年出品,由歐陽震華,郭可盈,張智霖,文頌嫻等主演,講述的是警察談判小組的故事。

在本劇中的最後一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出現了。

起因是一起工傷索賠事件。大智,大勇是昌隆公司員工。大勇在工作中受傷住院。大智得知美國的一項新醫療技術可以幫助大勇,可醫藥費之高並不是他們能承受得起的,所以找到昌隆協調索賠問題。

不料昌隆公司拿出當日相關文件,證明大勇並非工作期間受傷,公司不承擔責任。感覺受到欺壓的大智,在激憤之下攜菜刀闖入昌隆公司,脅持眾多職員,與隨後趕到的警方形成對峙。

為了搞清楚辦公司內部情況,警方提出為人質提供水和食物,想要藉機偷偷安裝攝像頭。本來行動很順利,大智並沒有發現,沒想到是一個人質發現以後告訴了大智,情況急轉直下,送食物的警察也陷入危險。有專家看出這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出現了,他們找回有著豐富經驗的歐陽震華,並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法案,化解了這起劫案。

從故事的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出現的幾個關鍵步驟:

一是恐懼,大智拿著菜刀,砍傷了保安,情緒激動,隨時都有可能再傷人,讓受劫持的職員切身感受到了生命受到威脅的恐懼。

二是隔離。職員被關在辦公室裡,不清楚外邊警察的行動也就產生了孤立無援的感覺,心神激蕩,急需要找到可以帶來安全感的依靠。

三是依賴。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大智並沒有傷害他們,反而同意警方帶保安出去治療,還給人質水和食物,讓職員們產生了一種扭曲的依賴感。再加上大智講述自己的遭遇,又使得人質產生同情,憐憫,感激等等複雜情緒,進而發展到第四步。

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出現。人質開始與警方對立,他們潛意識裡會認為大智和他們是一夥的,威脅到大智就是威脅到自己。

這是對人,也是社會學家最初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認知。隨著研究深入,人們發現在很多方面都有這一現象存在。

《肖申克的救贖》,很經典的一部片子。在豆瓣電影Top250系列中排名第一,評分9.6。94年上映,講述的是青年銀行家安迪自我救贖的故事。

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監獄中服刑幾十年的老布克刑滿出獄,可他卻對這座剝奪了他自由的監獄充滿依戀,甚至不惜舉刀殺人,只求繼續服刑。當他走出監獄後,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用劇中摩根弗裡曼的話說,起初你討厭它(監獄),但你發現自己反抗不了,然後你只能適應它,習慣它,依賴它。

這也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表現之一,而且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存在。

其實仔細想想,影視劇中還是有不少有意思的知識點的,讓瘋子好好想想,我們下期再聊點別的。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我是老瘋子,大家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現實中可能人人會犯
    第一次聽說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忘記是什麼時候了,但是這件事情對我印象卻非常深刻,並逐漸讓我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了更多的一些思考。因為斯德哥爾摩事件我們才重視到「它」1973年8月2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市發生了一個很戲劇的事件,有兩名匪徒在斯德哥爾摩市搶劫一家銀行失敗後綁架了四名銀行員工,警方在與匪徒對峙了130個小時之後,結果以歹徒放棄而結束,然而幾個月過後,這些被綁架的銀行職員不但不對綁架他們的匪徒痛恨反而心存感激,他們拒絕指控這些綁匪,甚至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資金,並對警察採取敵對態。
  • 心貓|牛郎織女有真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怎麼一下子就變成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織女和偷窺狂慣偷牛郎兩人感天動地你死我活的愛情故事了呢?這事……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說說我知道的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
  • 愛情不該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一種心理現象,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創傷羈絆,首次出現是在被綁架者身上,但有時不需要到如此嚴重,僅僅是被加害者騷擾,就有可能產生這樣的情感。被害者長期被壓迫或控制,但加害者卻突然釋出了善意,或僅僅是「沒有平常這麼壞」,便會讓受害者開始對加害者產生同情、情感,到最後甚至幫加害者說話,站在他那一邊。你有沒有發現,曾經你的愛就像這樣。
  • 心理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當受害者相信加害者的想法時,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再受到威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非正式精神疾病名詞。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 十位女性中大概存在三位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心理
    十位女性中大概存在三位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心理,也就是人質症候群。人質症候群聽起來跟馬索克症候群有著些許相似,不過,馬索克症候群的存在更加多元化。薩德現象是施虐傾向,馬索克症候群是受虐傾向。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真的存在嗎?
    可凡事總有例外,比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舉個例子,假如很不幸,你被綁架成了人質,該怎麼辦?按照正常邏輯,肯定是「喂,110嗎,我要報警」。可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反應則是,「警察你們走開,不要傷害我和劫匪!」這……不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嗎?「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表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名字是很多。
  • 愛情斯德哥爾摩(受虐者心理)
    是因缺乏而渴望的愛留不住還是我們會愛上什麼人原來都有跡可循如何發現愛的心靈快門如何脫離虐待性關係今天讓我們一起談談愛情斯德哥爾摩(受虐者心理)概念:(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 經前症候群知多少
    月經來臨前幾天,MM或多或少出現了情緒低落,疲倦、便秘、拉肚子、身體水腫、長青春痘等現象,這都是經前症候群的表現。
  • 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你知道多少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感情的一種症狀。受害者有時候甚至會反過來維護施害者的利益,從而反過來與對他進行營救或者幫助的人產生衝突、摩擦等現象。那麼為什麼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呢,其實道理簡單。
  • 番劇中,愉悅犯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有什麼關係?看熾天使就明白了
    導讀:愉悅犯是犯罪類型中的一種,犯罪分子一般只以觀察被害者的情感變化為目的開展一系列犯罪活動,這類人一般不會去過度在意犯罪所帶來的利益,因此,也可以將這種人看成是人格分裂的人。在知乎上看到有網友問這麼個問題,「愉悅犯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總是一起出現的嗎?
  • 夜食症候群是什麼?晚上吃東西還會生病?
    其實,當這種現象難以更正,成為一種病症時,在國際上,就有一個專業的名稱:夜食症候群(Night eating syndrome,NES),定義為過度進食和睡眠問題的綜合症患者。夜食症候群有多常見:根據調查,10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夜食症候群。
  • 戀愛中的女人要小心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定期推送精選情感內容,帶你走進一個溫情的世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
  • 認知症日落症候群?你可能遇到過只是...
    日落症候群並不是老人得了一種新的疾病,它是一系列認知症(也稱痴呆症、失智症)老人可能在傍晚及入夜後出現的問題行為的統稱。臺灣曾經做過的一項統計,在認知症老人中大約有兩成可能會出現日落症候群的典型現象,而更多的認知症老人可能不那麼明顯,但也可能會有一些類似症狀。
  • 「愛上」加害者|被性侵者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文章共計2837字閱讀時間約為4分鐘這幾天的媒體上充斥著關於鮑某性侵幼女案件的文章,有某知名媒體記者跳出來說了一些
  • 職場上的冒牌者症候群:你也覺得自己「不配」嗎?
    什麼是「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傳統上,男性對心靈與情緒的需求和脆弱較不易去察覺,以壓抑、忽視取代探索、正視、尋求幫助。然而近年來,隨著這個議題普遍被認識以及千禧世代(Millennials)對心靈層面的重視,越來越多男性也認知到自己有冒牌者症候群的體驗。 近期的研究將冒牌者症候群視為人人都有的一種體驗,非關男女。在這樣的情況下,性格決定了從冒牌者症候群的影響中恢復彈力的速度。
  • 你是彼得潘症候群嗎?
    然而彼得未必姓潘彼得潘也未必就是男生其實你我都有可能是彼得潘症候群拒絕長大 拒絕成熟就是彼得潘症候群的最大特徵在人生的機場中升職要飛,失業要飛;結婚要飛,失戀要飛;得意要飛,失意要飛;如此方能不斷前行,不斷成長
  • 上班族診療室 | 職場症候群裡有你嗎?
    現代人經受著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超負荷的工作+過度放縱的玩樂很容易讓上班族產生心理危機所以有這麼一群人,有了自己的專屬「名字」——職場症候群職場症候群症狀是指:職場白領因長期工作生活壓力大,而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
  •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BKJ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 兩地警方傻眼,長沙警方打電話給詐騙受害人,電話卻被轉移到了上海...
    幫助受害者及時止損,則是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的日常。不少詐騙分子為了讓民警聯繫不上被害人,更是花樣百出,讓受害人把電話設置呼叫轉移。近日,長沙市民蘇女士就上了當,把電話呼叫轉移到了上海警方,好在民警及時聯繫上了她的老公,挽回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