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食紅柿(廈門話童謠)作者胡明宜,配音劉翰聞

2021-02-08 灼華堂



霜降食紅柿  

(廈門話童謠)


作者:胡明宜


阮厝逐年霜降時,

樹頂紅柿紅嘰嘰,

即日攏著食紅柿,

紅柿大粒軟佫甜。

紅柿籽會磨湯匙,【1】

做捻仔用紅柿蒂,【2】

攏是阮的佚迌物,

囡仔歡喜笑嘻嘻。


       寫於2018年農曆九月十五「霜降」。




註:閩南的習俗,霜降之日,人皆食紅柿。

【1】:將柿籽的雙面磨去皮,對光則可見到裡面的胚芽,型似小湯匙。

【2】:用短竹棒牙籤插紅柿蒂,做個「捻仔」旋轉玩。





相關推薦

廈門習俗向全世界宣傳:中秋博餅(文:胡明宜,配音:劉翰聞)

廈門解放紀念日(廈門話) 作者胡明宜,配音鐵桿

王依民古詩吟誦:蘇軾《中秋月》

入律古風秋分時記陳先榮韜《山居秋溟》吟誦鴻山析解




百科小知識附:


霜降(英文名:First Frost)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時節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這時天氣漸冷、初霜出現,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日期在每年公曆10月22日-24日。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中國有些地方有吃柿子、賞菊、掃墓、送芋鬼等風俗。

有《霜降》詩云:「時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採收忙。」




溫暖聊聊~

世錦賽期間,灼華堂增加了很多撞球粉絲,感謝大家的關注與喜歡。

由於灼華堂是以原創為主的公眾號,裡面會含有較多其他內容,但是前提點一定是原創的。有些內容也許僅僅關注撞球的朋友不一定會喜歡看,擔心打擾到各位朋友,因此我也建議大家也可同時關注下面這個二維碼,這是與灼華堂同步的撞球專項公眾號,裡面的內容全部是撞球的,而且也會有大量撞球新聞。

希望大家喜歡,請掃碼關注,或通過微信號AK147tqzq關注,也可以通過公眾號搜索關注。

相關焦點

  • 廈門六中合唱團新作《魚歌》挑戰閩南童謠,一開口已被治癒!
    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天籟之聲,打動了無數人。在他們的歌聲裡,我們聽到了《稻香》的童趣。近日,廈門六中合唱團又唱了一首閩南童謠——《魚歌》。旋律清新優美,令人聞之忘憂。他們用耳目一新的方式,賦予歌曲全新感覺。讓人仿佛穿越回古早的廈門,星星點點漁火閃爍,伴著閩南討海人滿載而歸。
  • 秋將逝,冬將至,今日霜降!
    秋將逝,冬將至,今日霜降!網絡圖片在閩南地區,霜降這一天要進補,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閩南民間有一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說的是一年到頭都進補,還不如霜降補一補。由此可以看出閩南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
  • 霜降過後,話桑葉的妙用
    現在霜降剛過,正是採桑葉入藥的最佳時機。入藥的桑葉是乾燥後的桑葉。初霜後採收,除去雜質,曬乾而得,既可內服,也可外敷。一、桑葉的藥用價值1、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所以它可以治療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症狀。
  • 童謠預警:八月無霜塞草青 將軍騎馬步空城
    可見「童謠」預言在中國起源甚早。從周朝往後看,每個朝代都能見揭示朝代興亡更迭,或暗示禍福起落、人事成敗的童謠。這些神秘的童謠,多在社會戰亂、自然災變的前頭傳出世間,尤其是在朝代末世最多。中國歷代的童謠常是讖語的另一種表現,尤其是有關一個朝代國祚的存亡、一個時代的動蕩變遷。
  • 霜降,宜進補,衝鴨!
    霜降就要到了都說「補冬不如補霜降」真·名媛就應從養生內調開始該吃什麼好呢?那必然是吃👇鴨肉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其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廈門——一個隱藏的「吃鴨大城」小新今兒就來帶大家逛逛幾家吃鴨好店👇薑母鴨算是廈門人對鴨鴨最有儀式感的吃法了。一整隻鴨子被大卸八塊之後放入特製的砂鍋內,淋上麻油和醬汁,撒上薑母,上桌的那瞬間,鴨香隨著鍋氣撲鼻而來。這家堪稱廈門薑母鴨「一姐」的小店,安安靜靜地用心做了十多年的薑母鴨。
  • 蒼南被命名「中國童謠文化之鄉」,童謠傳鄉音 ,文化詠新聲
    蠻話童謠《阿爸丐娒買花呢》:「阿娒、阿娒,爾莫啼;阿爸走去賺銅鈿,賺來銅鈿丐娒買花呢……」《蒼南童謠》主編之一的周功清說,蒼南地處浙閩邊界,是移民大縣,現有姓氏426個,少數民族37個,有閩南語、蠻話、甌語、金鄉語、畲話、蒲城話等6種互不相通的本地方言。多樣性的本地方言,形成了極富地方特色的人文風貌和風土人情,為蒼南童謠的創作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源泉和豐富的養分。
  • 【學上海話】情景會話——紅嘴綠鸚哥('anggu〈名〉鸚鵡) 作者:白米 朗讀:田以光
    【學上海話】情景會話【學上海話】情景會話——借書作者:張林龍滬語誦讀:宗克鳴趙群社 2019-12-15【學上海話】情景會話——學學上海言話作者:白米滬語誦讀:田以光2019-12-14【學上海話】情景會話——種植花草作者:張林龍滬語誦讀:薛南平陳美蓮 2019-12-11【學上海話】情景會話——湯圓店裡(松江話)作者:白米播音:田以光2019-12-03【學上海話】情景會話——一個獨行客作者:白米播音:田以光陳芳原創:學上海閒話2019-11-29【學上海話】情景會話——買碎肉作者:張林龍播音:田以光管平 2019-11-28
  • 魔法作文課|童謠創作魔法
    那麼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童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學體裁,我們怎麼樣才能寫出童謠呢?你又想不想自己創作朗朗上口的童謠呢?別心急,魔法環老師馬上教你魔法!首先說童謠的定義:童謠又叫兒歌,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謠,是在兒童中廣泛傳唱的、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文學體裁。
  • 蒼南被命名為中國童謠文化之鄉
    語言是移民文化的方向標,多民族、多姓氏的社會環境,使得蒼南有閩南語、蠻話、甌語、金鄉語、畲話、蒲城話等6種互不相通的本地方言。難能可貴的是,6種方言都有其各具特色的童謠,這種現象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多見。組織開展「多方言背景下的民間記憶—蒼南童謠解讀」活動等童謠主題專題研究,邀請《蒼南童謠》編委、非遺專家、童謠採集者對蒼南童謠進行解讀,並成立蒼南童謠文化促進會和蠻話、畲語等方言童謠傳播基地,對蒼南童謠的保護和傳承進行專題學術研究,發表《蒼南童謠的保護與傳承研究》《蒼南蠻話》等學術研究成果。
  • 我所知道的一些盱眙歌謠(6)——母親傳下來的童謠之六餘話、之七
    上回說的是「鬥蟲……」童謠,這裡於「鬥蟲……」再講幾句餘話。「鬥蟲」本來是遊戲;有關「鬥」的遊戲由來已久,有鬥雞鬥蟋蟀等,多是成人遊戲。還有鬥牛,恐怕世界上有牛的地方都有鬥牛遊戲與民俗,中國的鬥牛我想一定不是跟西班牙學的,是土生土長、富有中國特色的鬥牛。
  • 霜降應該吃什麼?「補冬不如補霜降」
    「補冬不如補霜降」 2020-10-23 14:57:32 來源:千龍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10月23日,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這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這是說霜降期間,天氣變得更冷,露水開始凝結成霜。這個時期,古人講究「補冬不如補霜降」,食肉進補、吃柿子就成了這個節氣的飲食習俗。霜降北方秋收掃尾霜降期間,一般從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這個時期,乾冷空氣逐漸一統天下,全國各地氣溫逐漸下降。
  • 用廈門菜談情
    我人生中的前十幾年都在廈門這座小島成長,於是很多時候我的口味,我的想法,我的感覺都帶著小島的痕跡,今天就想用廈門菜談情。
  • 霜降時節話悲秋
    霎那間,仿佛從夏至直跳入了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每年大概在陽曆10月23日或24日,在西夏曆法中又稱「露白」。霜降之後,天氣變冷,開始結霜。儘管秋高氣爽中摻雜著夏日的煩躁,但還是嗅到了絲絲肅殺零落之意,腳踏枯葉,清冷寒風,萬物蟄伏,總免不了借景傷懷。
  • 《糖糖糖》《鵝鵝鵝》《老伯伯》 這三首杭州話童謠,他想在亞運會上唱給各國朋友聽
    清晨,伴著河畔夏日的風,在拱宸橋東一片緊鄰運河的開放空地上, 「五位金花」伴隨著手風琴的悠揚旋律,唱起了《糖糖糖》的杭州話童謠——「賣糖嘞!嘡!嘡!嘡!嘡!「天上一隻鵝,地下一個我,我吃鵝蛋我不是鵝,鵝不吃鵝蛋鵝是鵝……」在「尋謠計劃」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那場活動裡,65歲陳阿姨清亮的嗓子一唱,便讓很多人記住了這首簡單的杭州話童謠。
  • 童謠為何被視為最原始的卜算,歷史上的童謠為何會預測未來?
    童謠,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歌曲之一,但是在歷史上,童謠的歌聲卻足以與神話傳說所媲美。它們傳唱於大街小巷,在兒童的口中傳遍天下。原本在我們眼中,童謠充滿了天真無邪的聲音,但是縱觀歷史,我們卻能發現童謠似乎和我們想像的有所不同。
  • 大安童謠你還記得多少?
    大安的古童謠,根源在珠江三角洲,經過一代代口傳,有的已本土化,有的還有多個版本。
  • 《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0集:四川方言童謠
    今天這期節目,我們就從成都童謠中來充分感受成都話的魅力與樂趣。 【童謠:紅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 」 這幾首成都童謠,充分融化著老成都過年的風俗。老成都過年花樣多,人情濃,放開吃,敞開耍。應景而生的許多童謠,正是老成都過年的『年曆』。 從臘八開始,在成都,除了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灑掃屋子,裝飾街鋪,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謠,就從大街小巷孩子們的口中開始唱出來;輕快歡樂的調子,帶入了對春節濃濃的期盼。
  • 童謠是孩童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八百年前北京童謠唱什麼?
    近日,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再版的《北京童謠200首》(5CD)專輯面世,它通過圖片、文字以及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將北京童謠製作成有聲資料,讓很多老北京熟知的童謠再次響起。不過,綜觀中國古代童謠的歷史,可以發現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謠幾乎都是「政治童謠」,它們與兒童的生活簡直不相干;從明代開始,才產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兒童生活的童謠,或者說,這時才有人有意識地創作和收集真正意義上的童謠。北京作為六朝古都,早期童謠反映「政治」的內容就更多。
  •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為何成為恐怖童謠,這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隨著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收官,其配樂《小白船》也新晉成了全新恐怖童謠。有網友表示,這麼溫馨的童謠為什麼每次都和劇中陰森恐怖的殺人場景配合在一起?其實,《小白船》這首童謠翻唱自韓國童謠《半月》,這是一首安魂曲,誕生要從日本侵佔朝鮮半島說起。
  • 霜降牛肉,到底和霜降是什麼關係?丨今日霜降
    除了當季已經開始大量上市的柿子、慄子等,對無肉不歡的吃貨們而言,這個時候的牛肉絕對不能錯過——更何況,中外都有「霜降牛肉」之說。先說中國。南方很多城市都有霜降節氣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的居民就習慣在霜降這天吃一整天的牛肉: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藉此祈求冬天裡身體暖和又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