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代的死亡崇拜

2020-12-23 中國畫報出版社

維多利亞時代(通常認為是1851—1901年),死亡變得商品化了:市面上不僅出現了專為死者拍攝遺照的照相館,還湧現出了很多售賣喪服的商店。

此時的英國已經步入了工業時代,努力工作被視作賺錢的不二法門。整個西方世界的識字率大幅提高,科學和醫學的發展也方興未艾。

然而與此同時,貧富差距無比懸殊,貧困水平持續走高,經濟蕭條時常發生。疾病肆虐,死亡率居高不下,很多我們今天不屑一顧的小病在當時卻很可能奪人性命。

媒體的發展讓形勢變得更加糟糕,翻開報紙,目之所及皆是災難和毀滅,而新聞記者在描述城市貧民艱苦的生活條件時更是添油加醋,無所不用其極。

無家可歸的人

英國和美國的報刊業在報導噁心離奇的死亡事件以及其後的驗屍結果時都無比詳盡,不放過任何細節。維多利亞時代還出現了插圖報紙,上面會刊登離奇死亡事件中的屍首圖畫,其目的都在於刺激和吸引讀者。

這一切的一切使得許多人對終將到來的死亡都感到惴惴不安。

01隆重至極的葬禮與盜屍者

為了向死者告別並且留住那些美好的記憶,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不惜花重金舉辦各種儀式。最富有的人通常會選擇一處華麗的墳墓,而其他財力稍遜的人則會置辦一處墓碑或是紀念碑。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死亡變得莊嚴而儀式化起來,人們不但會將死者置於棺木之中,而且還會僱來車馬抬運棺材。

由於象徵著天堂使者,天使塑像尤為受人歡迎,而沉睡的童子、鮮花和鴿子也是墓碑上最常見的雕像。

出於對盜墓行為的恐懼,人們更加渴望在墓碑上留下永久印記。

掘墓盜屍行為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和美國尤為猖獗,而將未腐爛的屍體賣給醫學專科學校可以獲取暴利。

由於醫療實踐的缺漏,19世紀的人常常會被錯誤地活埋。出於懼怕,人們也在棺材中加入了很多精妙的設計。(上圖)

早在維多利亞時代以前,解剖系的學生就用被絞死的罪犯的屍體來做實驗。然而有限的屍體數目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數量,於是便催生了販賣屍體牟取暴利的這一行當。

死者的家屬和朋友恐懼萬分,會徹夜守在死者身邊,直到其入土為安,除了安裝上鐵籠(保護棺材的鐵條)之外,人們還會用鐵棺材來抵制盜墓行為,甚至生前還會留下遺囑,希望家人用堅固的棺材來埋葬自己。

為防止盜墓或偷盜屍體而專門設計的鐵籠

英國於1832年頒布了《解剖法案》,規定無人認領的屍體和親屬捐贈的遺體將全部用於科學研究,從而有效地終結了屍體交易。

然而,美國的情況卻不同了,這種邪惡的交易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原因就在於醫學院數量的增加。

但是,即便維多利亞時代屍體搶奪現象已經越發少見,人們對於盜屍行徑依舊十分駭然,同樣不變的還有他們對於逝者永恆的追憶。

02極具藝術表現力的死亡象徵物

死亡象徵物是用來提示人們銘記「死亡隨時有可能降臨」的物件,形式多樣,不一而足,包括刻有相關死亡格言的手錶,嵌有已故摯愛之人髮絲的戒指,設計成頭蓋骨形狀或裝有頭骨印記的胸針。

凡此種種,既是為了紀念逝者,也是為了警醒活著的人他們也終會有這麼一天。

維多利亞女王佩戴著鑲嵌有已逝的阿爾伯特親王髮絲的紀念胸針(上圖)

而維多利亞時代最令人惴惴不安的死亡象徵物莫過於死者的驗屍照片了——活著的人常常要忍痛和他們已故的親人合照。

鑑於其價格昂貴,很多時候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拍一張,而這也會是他這一輩子唯一拍過的照片。

在19世紀上半葉,上流社會的婦人不被允許參加葬禮,儘管她們曾親手為死者的棺材插滿鮮花,或是剪下死者的一束頭髮放在小盒子裡、胸針裡或是戒指中。

即便是維多利亞女王也未曾參加她摯愛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的葬禮。

喪葬用品廣告

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在處理死亡以及喪葬儀式方面制定了許多規則。

甚至葬禮時該穿什麼都有很多繁文縟節,多到甚至出現了指導人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喪服、某種類型的喪服該穿多久的家庭手冊。

03對恐怖故事的病態情結

哥德式小說起源於18世紀晚期,但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達到鼎盛。

從布拉姆·斯託克所著的《德拉庫拉》,到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所寫的《哲基爾博士與海德先生的奇怪案件》,維多利亞時代的讀者對於怪物和食屍鬼的故事有著濃厚的閱讀興趣。

這些故事在令他們感到毛骨悚然的同時,又給予了他們淋漓盡致的快感。

電影《驚情四百年》裡的德拉庫拉伯爵

這種題材的小說並不局限於在英國流行:在德國,刻畫類似故事的小說被稱為戰慄小說。

而在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奧德耶夫斯基在1838 年創作了《活屍》,甚至連大文豪阿列克謝·康斯坦丁諾維奇·託爾斯泰都於1836年寫作過《吸血鬼》一書。

在美國,最著名的恐怖小說家莫過於埃德加·艾倫·坡了,他創作的狂魔故事被認為深得德國哥德式小說遺風。

《危舍府的倒塌》和他的詩《烏鴉》即使在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毛骨悚然。

愛倫坡《烏鴉》

維多利亞時代的哥德式小說題材通常涉及死亡,或是對死亡的恐懼,其反映的是整個社會對死亡這一話題的沉迷——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以及對疾病的恐懼。

對犯罪的恐懼以及農村人口轉移也加劇了人們對於陌生人的不信任感。

在城市化程度較低的早些年間,社會治安普遍良好,人們也更願意對鄰居敞開心扉,而現在,彼此之間築起了一堵冷漠的高牆,陌生人數量的過快增長加劇了文學創作的妖魔化。

在工業革命的衝擊下,文學作品中的城市常常被描述成混亂而又黑暗的地方,與此同時,貧富差距的拉大也被描述成一種罪惡,這在布拉姆·斯託克和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中都可見一斑。

同時,一些心思狡猾、花言巧語的靈媒成為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寵兒。

有些人堅定地認為這些靈媒真的擁有和死者對話的能力,但卻總是事與願違:她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騙子,常借暗淡的煤氣燈、手上的「老千」或其他奇妙的裝置來欺騙那些無知的觀眾。

令人悲傷的是,大部分人明知是一場騙局,依然心甘情願地選擇相信。

本文內容摘選自《怪誕歷史》,中國畫報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小說家與維多利亞時代的秘密
    這種以維多利亞時代為故事背景的歷史小說,又被叫作「新維多利亞小說」。來自對外經貿大學的金冰教授是國內最早對」新維多利亞小說」進行研究的學者,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後現代重構》一文中,她首次將「新維多利亞小說」這一文學類型介紹到國內學界。
  • 維多利亞時代英格蘭的有毒美容諮詢專欄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這些是女性開始日常美容的一些方式。不幸的是,這個時代的化妝品受到腐蝕性化學物質的困擾,這也可能導致身體上癮。而且,與今天類似,關於如何以及何時使用這些療法的建議來自該時代最受歡迎的美容專欄。 哈珀的集市中有一個這樣的專欄被稱為「醜陋的女孩論文:或者是廁所的提示」。
  • 維多利亞時代的草原風光
    它們讓我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維多利亞時代,在我們對財富信號和快速時尚的痴迷之前,手工工藝和與自然交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維多利亞時代對時尚的影響並不僅限於此,整個大西洋也感受到了她的影響力。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歷史上最長的統治者之一,跨越64年,在此期間,時尚不斷變化。在1840年代,風格更加柔和和英國化,而在1850年代,人們受到法國女皇Eugenie的啟發,因此更多的粉彩和花朵圖案開始流行。
  • 《詭秘之主》與維多利亞時代
    幾乎每一個蒸汽朋克世界的背後,都有一個維多利亞時代如影隨形。即便是40k戰錘這樣的太空歌舞劇,依舊有著維多利亞時代富麗堂皇的影子。探討維多利亞時代與蒸汽朋克的隱秘關係無疑是個有趣的話題,但是這可能遠離了本文的主旨。我們現在可能更好奇的是,一個真實的維多利亞時代又是什麼樣呢?
  • 維多利亞時代的時尚潮流果然不一般
    在17世紀,頻發的戰爭和瘟疫讓整個歐洲大陸瀰漫著死亡的氣息,各種死亡象徵首飾在此時出現,它通常裝飾著骷髏、棺槨等代表死亡的圖案。直到17世紀下半葉,悼念特定亡者的珠寶開始出現,人們用金絲製成亡者姓名的首字母、死亡日期和徽章等,然後嵌在用亡者頭髮編織的背襯上,有時還會加入一些珍貴材料,最後用一片刻面水晶將圖案覆蓋,鑲嵌在戒指或吊墜上。
  • 古董珠寶都會講故事——維多利亞時代珠寶
    古董珠寶最輝煌的時期當屬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即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時代,雖然當時的英國已是國王「統而不治」君主立憲制,但不同於今日已經完完全全僅作為最高權力象徵的國王,維多利亞女王對大臣們和政治的影響還是相當大,所謂「流水的首相,鐵打的女王」,她在任時,大英帝國打造了最強盛的「日不落帝國」。
  • 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心
    1840年6月2日,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誕生,哈代生活在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但他與發達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背道而馳,懷揣著勇氣追問弄潮兒的道德與社會責任,並對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觀頗有微詞。徐志摩將他與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相提並論。女權主義者伍爾夫曾說「託馬斯·哈代是英國小說中最偉大的悲劇大師」。本期「致敬經典」,一起看看為何哈代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良心」。
  • 維多利亞時代的服飾特點參考
    For Lady 維多利亞風格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 維多利亞女王:她定義了一個時代,卻用盡一生定義自己
    儘管在那個時代,人們對女性高居王位疑慮重重,維多利亞還是贏得了她的子民的尊敬。維多利亞時代的民眾對女性當權的疑慮,也許相較於都鐸王朝對伊莉莎白一世或斯圖亞特王朝對安妮女王,有過之而無不及。露西·沃斯利認為,維多利亞創造出了一種或許讓我們覺得偏女性化的統治方式,巧妙地繞過了這種疑慮。她的統治靠的是直覺而非謀略,是情感而非才智。事實表明,對君主制來說,這就是最理想的統治方式。
  • 維多利亞時代的衣領襯衫
    輕鬆的運動慢跑者的趨勢已被維多利亞時代時代所取代 。Zimmermann,Paco Rabanne,Badgley Mishka,Ralph Lauren和其他品牌在2020/2021秋冬系列中展示了帶有寬鬆立領的上衣,指的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衣櫥。
  • 維多利亞時代的奇怪風俗
    在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相機是新鮮的東西。法國畫家達蓋爾在世界上製造了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用曝光長達30分鐘的時間將鏡頭蓋用作快門。美國光學設計師亞歷山大沃爾科特利用凹面鏡成像製作了一臺相機,將曝光時間縮短到60秒。
  • 時尚界為什麼不會厭倦維多利亞時代服飾
    什麼是草原風(#prairiecore)?
  • 沃特斯筆下的維多利亞時代,是簡·奧斯汀從未提及的
    這裡的「時代」,是維多利亞時代。在勃朗特姐妹筆下,這個時代有與世隔絕的莊園,裡面住著外冷內熱的深情男子。在簡·奧斯汀書裡,則充滿下午茶、沙龍和舞會,男女因機智交鋒互生愛慕。英國當代作家薩拉·沃特·斯(SarahWaters)的「維多利亞三部曲」卻打破了這派祥和。
  • 時代的審美-維多利亞時代女性服飾(上)
    維多利亞時代服裝華美精緻,令人難忘。接下來我們就將談談維多利亞時代的時代審美。我們看到的英倫味兒很濃的一些影視作品,如《哈利波特》系列,《福爾摩斯》系列,等等。影片設定的時代大環境大都在維多利亞時代,他們的服飾很多地方都有共通點。所以,我們研究維多利亞時代的服裝並進行格物,是為了做文化底層以便將來更好的去設計相關的東西。
  • 食人俱樂部: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種族主義與煽動
    如果一個虔誠、敬畏上帝的傢伙在星期二晚上偶然跌跌撞撞地走進這個密室,他那維多利亞時代的小鬍子肯定會豎起來。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民主科學方法論的創立與強化盎格魯-撒克遜優越性的精英態度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緊張關係。在英國的「帝國世紀」 ,這些方便的人種分類與殖民主義者的情感完全一致ーー當然,沒有任何種族能夠與英國紳士的啟蒙相提並論。
  • 看一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到底有多厲害?
    日不落帝國的霸業是在一個女人手中實現的,她就是維多利亞女王。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到底有多厲害?能否配得上日不落帝國的稱呼。英國在維多利亞時代海軍不僅是世界第一,還一直秉持一個原則,就是英國海軍總噸位和主力戰艦噸位要超過世界第二名和第三名海軍之和,從而保證發生海戰時,英國能夠打贏世界上任何兩個海軍強國的聯合。而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陸軍也是全球最強的,這個被很多人誤解,很多人都認為英國就是海軍強,陸軍是不如法國和俄國的。
  • 維多利亞時代女裝發展簡史(一)
    1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這個時期可稱得上是英國的黃金時代。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發展,領土面積廣袤無比,經濟則佔了全球的百分之七十。這是英國站在世界頂峰的時代。社會的繁榮和工業的進步也促進了時尚發展。維多利亞時代的女裝流行風潮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快速更迭。
  • 逝去27載,影響力依然不減,黃家駒真的是靠「死亡崇拜」嗎?
    鑑於過世後的黃家駒比生前更紅,網上流傳著一種「死亡崇拜論」,認為黃家駒今天擁有的影響力,都是因為他的死亡引起大眾的跟風崇拜所致。說活著的時候他們都不怎麼樣,死後卻被吹成神,這是一個笑話。因為時間是最公正也是最無情的,大部分過世藝人,都是在幾個月到幾年不等的時間後就無人提及了,而像黃家駒這種近30後影響力不減反增的藝人,你能說只是因為死亡崇拜?你顯然過於誇大死亡崇拜的力量了。要這樣的話,過世的歌手又豈止黃家駒一人,為什麼只有他熱度居高不下?
  •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時尚全科普!
    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是英國工業革命的巔峰時期,也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大英帝國的經濟佔全球70%,真正走向了世界之巔。在這個時期,工業革命促進了建築、文學、美術和視覺藝術領域的發展,而這些也深深地影響著時尚。
  • 油畫藝術與聖誕節:維多利亞時代慶祝聖誕節的十種方式
    油畫,哈裡·布希(1883-1957)對於英國人來說,聖誕節在19世紀初幾乎沒有慶祝過,直到維多利亞女王和王室的帶動才使這個節日變得非常流行,所以,許多當代聖誕節傳統都來自維多利亞時代西蒙斯,油畫《聖誕節後的第二天》室內聖誕飾品大多是手工製作的,縫製在絲帶上的常春藤葉子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