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可可西裡做「CT」

2021-01-09 澎湃新聞

冬季,廣袤蒼涼的可可西裡無人區,參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地質科學工作者正在通過深地震反射的地球物理技術,來獲取青藏高原北部深部結構的高解析度數據,從而為揭示青藏高原北部精細深部結構和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機制提供重要依據——

不久前,《西藏新聞聯播》播放了一則有關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的報導: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盧佔武率領,中山大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100餘位隊員組成的科考隊,在藏北可可西裡無人區首次獲得了該地區的高解析度深地震反射剖面數據。2020年12月15日,記者來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見到了科考隊負責人盧佔武,以及兩天前剛剛從青藏高原可可西裡回來的程永志、吳國煒等科考隊員。

「切開」青藏高原

探查巖石圈精細結構

「我們承擔的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任務七『高原生長與演化』中的一個專題——關鍵地區巖石圈精細結構與淺部響應,目的是採用先進的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揭示青藏高原巖石圈精細結構與淺、深構造關係,研究殼幔構造的深部動力學過程及其對第三極重大事件的制約和影響。項目2019年年底開始啟動,為期5年,將重點在可可西裡、祁連山等藏北無人區、喜馬拉雅南坡和南迦巴瓦等區域,開展綜合地球物理、構造地質、地球動力學模擬等綜合考察研究。」盧佔武告訴記者。

盧佔武,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巖石圈研究中心主任,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銳,主攻深部地球物理探測和地球動力學研究。「我們的專題將選取可可西裡、南迦巴瓦、南亞通道3個關鍵地區,實施深地震反射、寬頻帶地震、短周期密集臺陣、大地電磁的考察,揭示巖石圈三維結構。」面對一幅青藏高原地形圖,他用手指從可可西裡往南向南亞通道重重地劃了一道線——「這就是要完成的穿過青藏高原的大剖面,中部這段前人已經做過,已有詳細的數據,我們要進行的是高原北部的可可西裡剖面和高原南部的南亞通道剖面。同時在青藏高原東部的南迦巴瓦關鍵區進行殼幔三維結構的地球物理考察。」

據介紹,深地震反射剖面好比是為地球做「CT」,主要通過解譯近垂直地震反射數據從而獲得有關反射界面形態的詳細資料,是當前國際上探測地殼結構最有效的地震探測方法之一。

科考隊員在可可西裡應用大功率鑽機實施鑽井。供圖:盧佔武

在可可西裡關鍵區,科考隊將完成近400公裡穿過可可西裡無人區—崑崙山—祁連山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同時沿反射剖面布設25臺寬頻帶地震儀、短周期密集臺陣觀測儀400臺;在南亞通道關鍵區,將布設400臺短周期地震儀器跨越喜馬拉雅山帶,完成長度約200公裡的短周期密集臺陣剖面。這些剖面完成後,再結合以往在喜馬拉雅、拉薩地體、羌塘地體的工作,最終形成一條南北向近2000公裡、「切開」青藏高原的高解析度地震剖面,從而支持相關研究,在巖石圈結構精細探測基礎上,構建新的地球動力學模型,提升我國學者在青藏高原地球動力學國際研究中的地位。

走進可可西裡

挑戰無人區的極端艱辛

「這個冬季我們已完成可可西裡西藏境內近180公裡的剖面。」高大健壯的程永志介紹說。

2020年10月,地質所青藏高原科考項目組來到遼闊壯美的可可西裡。此時,可可西裡已早早進入寒冷的冬季,大風猙獰呼嘯,飛雪不時地造訪。「真是特別的冷。在這裡,厚厚的羽絨服就像一層布,一吹就透,外面必須再罩上厚重的軍大衣。」程永志告訴記者,但也只能是這樣的天氣,人們才能進入工作區——夏季,凍雪化後滿地泥濘,到處都是沼澤,車輛行駛異常困難。

「更難受的還是呼吸不暢等高原反應。由於空氣稀薄,氣壓偏低,人們快走幾步都感覺費勁,更別說還要幹活,布點、放線、採集數據……而且,那裡的沸點只有80多攝氏度,這麼長時間,我們就沒吃過完全煮熟的飯。」 看見記者疑惑的目光,程永志補充了一句:「我以前比這還胖,這70天,瘦了10多斤。」

程永志是博士,吳國煒是碩士,即便是盧佔武,也剛剛過了40歲,都是精力充沛、熱情高漲的青年。再冷再苦,也擋不住他們雀躍的心。開車行進在雄渾蒼茫、平坦開闊的荒原,他們戴上墨鏡在車裡高歌,揮舞著手臂向遠處和緩延綿的雪山打招呼;在多格錯仁強錯湖邊,他們迎著刺骨的大風,把軍大衣敞開,跳起颯颯的舞蹈,轉身,揚手,厚實的軍大衣便在可可西裡天然鼓風機的幫助下,像鬥篷那樣飄動起來。程永志特地給記者放了一段他們拍攝的視頻,「效果不錯。」他得意地說。

然而,可可西裡科考任務給予他們的閒暇並不多。在吳國煒等人拍攝的照片裡,身著紅衣的科考隊員們測量定點,布設大功率鑽機鑽井下藥,放線、拉線,用儀器接收數據,忙碌得不像是身處空氣稀薄、舉步維艱的高原;而背景中斑駁的雪原、板結的泥地、一片一片冰凍的沼澤,又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地質科學工作者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

2020年11月29日,部分科考隊員在冰凍的鯨魚湖面上合影。供圖:盧佔武

10多年前,負責國家深部探測專項西藏剖面野外工作的盧佔武就曾在藏北羌塘無人區野外經受了長達7個月的艱苦磨鍊。問及這一次與當年經歷對比的感受,盧佔武的回答出人意料:「在可可西裡,我腦袋裡面最大的聲音就是,再也不想來了!」 不過,說是這樣說,面對這兩個多月的出色成果,盧佔武又興致勃勃地與程永志等人商議起春節過後再上高原的行程和工作計劃了。

揭開高原奧秘

需要各學科從攜手到融合

說起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人們並不陌生。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在拉薩啟動,對青藏高原的地質、水、氣候、生態、災害、人類活動等進行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演化過程與機制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是時隔40多年再次啟動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啟動當天,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希望能通過這次科考,「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2019年10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科考項目所屬任務七「高原生長與演化」,正式通過立項評審,該任務由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其科學目標是揭開高原形成與環境、生物協同演化之謎。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後,大陸仍然在發生強烈複雜的縮短和旋轉變形,形成高原和高山,出現大規模巖漿變質作用,形成豐富的礦產資源,且地震頻發。原因是什麼?

大陸巖石圈俯衝和高原隆升的過程是怎樣的?這樣的地質學大事件對青藏高原乃至周邊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青藏高原至今仍在持續北向生長的演化機制、過程和方向是什麼?

可可西裡地表那些斜向尖利巖石出露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地球動力學因素?

「青藏高原是科學家探尋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奧秘的『聖地』。」在盧佔武的內心,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一直都在召喚著他,他希望自己和同事能夠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這項國際公認的地球物理先鋒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科學家攜手合作,共同揭開青藏高原的身世之謎。

「能夠參與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我感到非常榮幸,也受益良多。」盧佔武打開手機相冊,向記者講述自己帶隊考察的見聞和體會,「最深切的感受是自然科學必須來自扎紮實實深入實地的探索,而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則為揭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生態演變乃至了解整個地球提供了方向和路徑。未來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各個學科的交叉、融合,關注地球大數據的深度關聯和綜合發掘。」

「科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盧佔武的手機裡,還藏有許多可可西裡野生動物的照片,有野犛牛、藏野驢、藏羚羊,還有狼。「無人區,是人類的禁區,但並不是生命的禁區。在這片高原淨土親眼看到這些自然狀態、無拘無束的野生動物,是幸運,也是啟迪。」

原標題:《他們為可可西裡做「CT」》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可可西裡:沒什麼美麗傳說,只是有人用命守護,向他們致敬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可可西裡,應該或多或少有所耳聞,那是一片純潔美麗的地方。可可西裡位於青海,是中國最後的原始高原,也是藏羚羊的棲息地。電影可可西裡講述的就是一個記者和藏族巡山隊員保護藏羚羊、維護生態,與盜獵團夥頑強鬥爭的故事。
  • 可可西裡怎麼就成了文青的精神家園?
    「誰說可可西裡沒有海,陪我到可可西裡看一看海,我不要未來,只要你來。」有海的是西西里。可可西裡沒有海,而且極度乾燥。民謠歌者將男女情愫注入可可西裡,讓聽歌的人也為之動容。當孤獨的人感到被認同時,那一首歌、一個地點、一個行為就有了被無限放大的價值。於是,在部分不明所以的聽歌者眼裡,可可西裡可能真是看海的好地方。
  • 《可可西裡》中的冷漠美學
    《可可西裡》中的色彩並不只是對現實生活的簡單複製,而是加入了情緒情感。影片中關於色調的使用隨著電影發展的基調、事件發生的環境和人物心思發生改變,運用符合情節背景的色調和色彩是陸川導演在電影中渲染冷漠美學的重要模式。
  • 九零後小夥網貸去可可西裡撿垃圾登上熱搜,只為改變可可西裡現狀
    據媒體報導,武相宏在西藏看到了很多垃圾,因此他辭去了工作並從網上貸款一萬多元,從河南騎車到可可西裡,撿了一千公斤垃圾,引起了爭議。他回答說,在去之前考慮了很多事情,希望能影響更多的人。據報導,一些遊客的缺乏基本素質使青藏高原變得越來越髒。
  • 可可西裡:生命的禁區
    獨特的野生動物有人曾把羅布泊、阿爾金、可可西裡和羌塘劃分為中國的四大「無人區」。那麼可可西裡為什麼成為無人區呢,究竟哪裡有多可怕,人類才會遠離它呢?可可西裡的地貌環境複雜,到處都是凍土地帶。很多人會覺得都是結冰的土,一定很安全。其實這種想法是危險的,這裡遍布沼澤,甚至還有不少地方是流沙。可可西裡的無人區裡面基本上是沒有手機信號的,只能靠衛星電話通話。普通人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隻身獨闖可可西裡的人,可以說就是去送死。
  • 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奶爸」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管委會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有一群「奶爸」,在他們的悉心照顧下,今年被救護的8隻藏羚羊「小朋友」快樂成長。為了適應小藏羚羊的腸胃,保護站工作人員有時還會在奶裡兌一些水,或者加一些葡萄糖為小羊們補充營養,照顧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奶爸」們真是操碎了心,比自家孩子還上心。「奶爸」們還沒走進圍欄,七八隻「小可愛」已經向他們奔跑過來,「咩咩」地叫著,團團圍住他們,迫不及待的咬住奶瓶,昂起頭,「咕咚咕咚」美美地喝了起來。
  • 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幼兒園」
    本文轉自【新華網】; 可可西裡巡山隊員鄧海平給藏羚羊幼仔餵奶(1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豔 攝 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幼兒園」本文轉自【新華網】; 可可西裡巡山隊員達才給藏羚羊幼仔餵奶(12月7日攝)。
  • 「我奮鬥我幸福」:可可西裡的守護者
    央視網消息: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總面積4.5萬平方公裡,境內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處可達6860米,是我國目前建立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在可可西裡,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藏羚羊。
  • 風雪、冰河、沼澤,危機重重的可可西裡,卻也生機勃勃
    上個世紀90年代,一行由68人組成的科考隊挺進可可西裡,他們要在這裡完成一項史無前例的考察,為以後的地理、地質、水文、漁業、植物等方面研究提供大量的數據支持。從格爾木出發,沿著青藏公路向南接近可可西裡的邊緣,他們的第一站是玉珠峰,設立在玉珠峰山腳下的營地即使是在初夏時節仍舊被夜晚的風雪所洗禮,這是可可西裡送給探險隊的第一份厚禮,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科考隊為了這次的考察一共設立了11個營地,這些營地平均海拔在4900米。
  • 青海失聯女學生,警方在可可西裡發現遺骸 可可西裡生命禁區風貌
    8月1日,格爾木警方通報,30日19時40分許在可可西裡保護區發現失聯女大學生證件、隨身物品,並在現場勘查發現人體骨骼組織,經DNA比對為黃某某遺骸。初步偵查排除他殺,目前,相關工作仍在繼續進行中。青海省海西州藍天應急救援中心理事長謝文淋說:「經現場調查研究發現,由於現場衣物等遺物沒有血跡,可以初步判定,女孩應該是抱著輕生的目的到達可可西裡,可能是服用催眠等藥物,使自己在現場昏迷,由於可可西裡無人區高寒缺氧,夜晚氣溫極低,是導致失聯女孩死亡主要原因。」你說一個女大學生為什麼,意想天開的要去青海可可西裡?
  • 可可西裡志願手記(下)(小說)
    1993年8月20日 星期五  天氣晴朗  桑央走後,隊裡並沒有新人加入。隊裡人手緊張,前幾月只能小規模巡護。這一次,我、尼瑪、劉隊和周隊4人進入可可西裡。一年來,盜獵者愈發無法無天,可可西裡的無人區簡直成了利慾薰心者的無法區。
  • 揭秘電影《可可西裡》幕後冷知識
    在1985年,可可西裡這片高原區域生活著大約100萬隻野生藏羚羊,後來藏羚羊羊絨價格暴漲,吸引來很多不法分子來到可可西裡濫殺濫捕野生藏羚羊,由此開始野生藏羚羊的數量開始急劇下降。生活在可可西裡附近的藏族人和漢族人,自發組成了一支巡山隊,由索南達傑任隊長,這支志願隊伍在可可西裡地區展開了反盜獵行動。在5年多的時間裡,先後有兩任隊長因此犧牲。3.影片創作。
  • 可可西裡「野犛牛隊」的憂患與風流
    法院調查表明,可可西裡原「野犛牛隊」8名隊員1998年4月在可可西裡的一次搜捕行動中抓獲一盜獵團夥,沒收了兩臺車,繳獲了94張藏羚羊皮,後擅自將6名盜獵分子放走,私下出售了繳獲的藏羚羊皮、瓜分所得贓款。  可可西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被稱為「生命禁區」,有著大量寶貴資源———尤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
  • 可可西裡試駕東南DX7星躍
    面對蒼茫的可可西裡,DX7星躍絲毫沒有退卻,其原因在於其對自己實力有足夠的自信。值得一提的是,可可西裡的腹地,向來是四驅車的天下,在DX7星躍到來之前,從未有過兩驅車徵服可可西裡腹地的記錄,證明了東南汽車對這款車的品質和性能的信心。
  • 可可西裡無人區到底有多可怕?
    在近兩個月內,兩個年輕人在可可西裡無人區先後失蹤並最終證實死亡,實在令人唏噓不已。在我們為人類生命感到無比脆弱的同時,也對大自然的力量心生敬畏,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無疑是無比渺小的,特別是對於像可可西裡這樣自然和氣候條件非常惡劣的地區,長期以來被冠以「人類的禁區」不無道理,那麼,可可西裡無人區到底有什麼可怕之處呢?
  • 為什麼說可可西裡無人區危險?
    可可西裡無人區和羌塘無人區,均處於青海高原的腹地。這片無人區裡溫度很低、降水很少而且大風很多。氣候非常惡劣,而且處於高原,非常不適合人類生活。在這四個無人區中,可可西裡似乎是我們最常聽說的,它是四大無人區之最,那麼可可西裡究竟有多麼可怕呢?
  • 未經備案禁止前往可可西裡詳情曝光 可可西裡為什麼是無人區到底有...
    未經備案禁止前往可可西裡!青海省格爾木市公安局發布通告最新消息據格爾木公安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4日,青海省格爾木市公安局發布通告,禁止一切社會團體或個人隨意從格爾木前往玉樹州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探險、非法穿越等活動。
  • 可可西裡被稱為旅遊禁區,這裡的什麼都保留著原生態的模樣
    大家好,我是姥姥,今天小編我要和你們說說可可西裡這個被大家稱為旅遊禁區的地方,這裡不管是什麼都保存著最原生態的模樣,不管是風沙還是野獸,至於為什麼成為禁區,那就跟隨小編我一起為你解答吧。蒙語"可可西裡"意為"青色的山梁",是世界上保存原始生態環境最完善的地區之一。該區平均海拔5000米,是我國目前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以上兩段話,表面上是介紹可可西裡的概況,實則是告訴你隱藏的危險!「原生態環境保育最完美」:意思是不在這裡進行開發,一切保留著大自然最純真的面貌。這其中肯定有野生動物。
  • 電影《可可西裡》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一部關於生態的影片
    電影《可可西裡》開拍後,陸川導演帶著100多人進入可可西裡無人區,但是拍攝進度不到3分之一,不少人就罷工,錢都不要的離開了劇組。因為拍攝的環境太苦了。陸川接受採訪時說:「其實我不太願意談這些事。離開的,的確有,錢都不要就離開了。
  • 《可可西裡》上映16年了,它曾帶給我極大的震撼
    我不是16年前看的《可可西裡》,不記得是在哪一天,偶然在電腦裡看的《可可西裡》,從此就忘不了它帶給我的震撼,時至今日、記憶猶新。忘不了開頭和結尾的那兩場「天葬」,忘不了可可西裡巡山隊隊員劉棟陷於流沙之中的無助與絕望,忘不了可可西裡巡山隊隊長日泰被殘忍殺害的畫面,忘不了可可西裡令人窒息的美,更忘不了藏羚羊們的矯健身姿與悲慘遭遇……《可可西裡》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裡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