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期末考試開始了。晚飯時女兒跟我說:真討厭,竟然有人打小抄,這樣做對我們太不公平了!
她義憤填膺的樣子,恨不得所有打小抄的人都被監考老師「繩之以法」才能解她心頭之氣。
我說:馬上過年了,誰不想有個好成績回家讓爸媽看了高興,過個好年。能理解他們的做法。如果打小抄的同學影響了你的排名,也就個別人,你退後幾名讓人家能過個開心年,你不願意嗎?
女的都不帶思索的回答:不願意!
我想了想,感覺這樣教育也不合適,於是說:好,不願意就不願意吧。成人之美是好事,損害自己利益去成人之美就有些愚蠢了。
不一會兒女兒問我:媽媽,你說我是不是很壞?
我說:怎麼了?
女兒說:我剛才說不願意退後幾名讓人家過好年,是不是很壞?
哎,這女兒真是單純的讓我倍感無力。
孩子,好人與壞人沒有絕對的界限,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自我懷疑。你在老師、家長眼中一直都是積極努力、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如果一定要劃分一個人是好是壞,或許可以用「利」、「義」二字大概衡量。
如果把成績比做「利」,把同學能過好年比作「義」,利與義的取捨在你。但因為平時不好好學習,造成的結果需要他們自己去承擔,跟你沒有任何關係,這個時候你選擇「利」無可厚非,沒有人會說你是個壞人。
有句老話叫: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君子二字,從孔子時就是好人的代名詞。君子愛利有錯嗎?沒有!君子愛財就不是君子了嗎?不是!關鍵是取之有道。
人爭取名利、財富本身是沒有錯的,但不能背道舍義,損人利己那是不行的。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利益,甚至損害他人的利益,那是不道德的。也可以說這個人就是小人,是個壞人。
「利」本身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人有好的生活,能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與理想。有能力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財富。財富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獲得財富的途徑,和如何處理財富。這就取決於人了。
聽說過一個故事:一個光著腳的男孩在鞋店的櫥窗前徘徊,他十分渴望有雙鞋子,但是他沒有錢買鞋。一位婦人路過看到了這個可憐的男孩,於是帶著他進到店裡,給這個孩子洗了腳,並買了一雙合適的鞋。男孩很小,並不知道要去表達謝意,但他看著婦人說了一句:太太,您是上帝的妻子嗎?
因為上帝是男的,上帝是愛所有人的,而上帝太忙,所以讓她的妻子來給予這個孩子溫暖和愛。
這個故事有點像《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前奏,聽著有些酸澀。但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利」本身是好的,它能幫助許多人做許多美好的事情,達成許多美好的願望。所以,選擇利己本身是是沒有錯的,前提是不能損人。
所以衡量自己或他人好與壞,就看這個人取利的同時是否影響到了別人,是否損害到了別人的利益。沒有,這個人取再多的利也是君子,無可厚非;否則,就是小人。
當然,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完美,所以,也不能因一次的選擇錯誤就否定一個人。生活裡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有些人做事予甲是君子,予乙可能就是小人。所以,有時看人也要就事論事。
當然,如果這個人經常為了個人利益,不顧集體,不顧他人,那就可以列入小人名單了。反之,如果一個人總是以集體利益為重,從不損人利己,那就是個可靠的君子。
再回到「打小抄」這件事,我們用「利義」來分析一下。打小抄能讓分數提升、名次提前,這是「利」。但這個「利」影響了其他同學的排名,是損人利己的行為。所以這樣的行為是不被提倡的,重要的考試也已經把作弊量刑。所以,孩子們,以後一定腳踏實地去努力,不要投機取巧,要做個守誠信的君子。徒增一時成績的做法,總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