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現存最大的夜市,就在居民區內,物價低廉,保留漢口市井氣息

2020-12-23 劉小順

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的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城市,前段時間,我到武漢旅遊,除了參觀遊覽當地的標誌性景點之外,還體驗到了武漢當地的市井生活。

如果想要體驗地道的武漢市井生活,夜市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說到武漢現在最大最著名的夜市,那肯定就不得不提「保成路夜市」了。

保成路位於武漢市江岸區,緊鄰著名的江漢路步行街,其實保成路夜市的前身就是江漢路夜市,後來由於江漢路步行街重新規劃才集體搬到了保成路。

如今,在城市改造的力度越來越大,許多市井之地都升級成高檔消費場所的大環境下,漢口保成路夜市卻依然活躍,也算很不容易的了。

保成路夜市據說全長1000多米,高峰時期有多達1200個攤位,後來與其交叉的泰寧街、江漢一路也漸漸發展成為保成路夜市的一部分。

為了感受武漢地道的市井氣息,平時不光當地居民會過來購買一些日常用品,很多遊客也會專門過來打卡拍照,變成一處特別的景點。

當我來到保成路夜市的時候,發現這裡的商品真的非常全面,服裝鞋帽、手機配件、精美飾品、日雜百貨等應有盡有,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而且,保成路夜市上的各種商品價格都相當實惠,難怪深受大家的喜愛,經久不衰,不過也有一些客人會對商品質量表示懷疑,害怕「便宜沒好貨」。

另外,我還發現保成路夜市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這個夜市居然非常安靜,不會讓人感覺嘈雜,可能是因為開在居民區裡面,擔心擾民才會專門控制噪音吧?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武漢旅遊?對武漢的印象怎麼樣?你去過武漢最大的夜市「保成路夜市」嗎?你覺得這個夜市是不是很有武漢市井特色?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武漢園博園將舉辦「漢口裡夜市暨漢口裡竹床文化節」
    武漢新聞綜合廣播通訊員楊璇,徐志剛,記者左建報導:為豐富市民暑期夜間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文化活動品牌,助力城市經濟復甦,7月17日,武漢園博園將舉辦「漢口裡夜市暨漢口裡竹床文化節」。此次夜市將依託武漢人「竹床」情懷和漢口裡商業街古韻建築,布置數百張竹床,開啟夜市經濟,供市民休閒娛樂,重拾武漢之夏味道。漢口裡夜市是武漢園博園實施「文化成景區、文化進景區」系列行動之一。據園博園市場部活動負責人楊璇介紹,今年的夜市將打造成為「有歷史、有故事、有風情、有味道」的品牌活動。
  • 武漢啟動「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
    新華社武漢11月30日電(記者饒饒)110歲的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巴公房子保護加固及內部改造工程日前開始實施,標誌著武漢市正式啟動「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升級項目。此舉旨在進一步保護和利用武漢市現存的優秀歷史建築,再現珍貴的城市記憶。
  • |日寇|漢口|解放公園|大孚銀行|抗日戰爭|武漢
    武漢淪陷之殤時間倒轉回1938年的10月25日侵華日軍從漢口岱家山進入武漢市區武漢就此淪陷……▲1938年10月25日,日軍突破漢口以北岱家山,佔領守望臺這是武漢人民最慘痛的一段歷史侵華戰爭期間據統計,在此期間,房屋被毀達43025間,民眾被殘殺13508人,財產損失按1945年物價換算達979萬億元。
  • 漢口裡的竹床陣又擺起來了,「花式玩法」重拾武漢夏天老味道
    17日晚,為期46天的「漢口裡夜市暨漢口裡竹床文化節」,將在武漢園博園拉開帷幕。其間,大量非遺文化的集中展示將成為竹床文化節的一大亮點。記者了解到,此次夜市將依託武漢人的「竹床」情懷和漢口裡商業街的古韻建築,布置數百張竹床,開啟夜市經濟,供市民休閒娛樂,重拾武漢之夏老味道。準備就緒的竹床陣。 通訊員徐志剛 攝園博園市場部活動負責人楊璇介紹,今年的夜市活動設置了文化互動、夜間售賣、節目演藝、燈光展示等四大板塊。
  •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你蹲公司加班,我到漢口宵夜
    早在20年前,漢口六渡橋是老武漢市井氣息最濃的街區,煎包、鍋貼餃、熱乾麵、牛肉粉、炒麵等消夜攤琳琅滿目。  以六渡橋為中心輻射,東至江漢路、南京路吉慶街一線,西至五馬路、利濟路一帶,可以消夜的地方越來越多。  在老武漢消夜文化的輻射之下,萬松園、臺北路、北湖夜市逐漸勃興。
  • 武漢園博園漢口裡竹床文化節吸引遊人
    為豐富市民暑期夜間文化生活,助力城市經濟復甦,日前,武漢園博園舉辦的「漢口裡夜市暨竹床文化節」拉開帷幕。此次夜市依託漢口裡商業街古韻建築,布置數百張竹床,重拾武漢之夏老味道。據介紹,夜市設置文化互動、夜間售賣、節目演藝、燈光展示四大板塊。據悉,「漢口裡夜市暨竹床文化節」將持續到8月3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通訊員 徐志剛 攝)
  • 武漢這條夜市小吃街曾蜚聲海外,改造後人氣下滑,今成旅遊景點
    在隨著「地攤經濟」的興起,距離吉慶街不遠的保成路夜市越發鬧騰、擁擠,擺地攤的人越來越多,逛街的人絡繹不絕。陳舊的居民裙樓之下,一條狹長的街巷熙熙攘攘,可謂萬人空巷。這條以百貨為主的夜市,雖無人間美味,但呈現城市之活躍。相比之下,吉慶街就顯得清冷許多。吉慶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小吃美食街呢?
  • 旅順區內早夜市時間表!逛起來
    前幾天小順順發了旅順開發區的夜市小攤現場圖,煙火氣息也是很濃的: 這個夜市位於旅順開發區香海連天小區對面,在外貿學院的東側,因為大學沒有開學
  • 漢口裡的夜市和竹床文化節來啦,等你喲!
    漢口裡的夜市和竹床文化節已成為每年夏天的一個象徵今年貌似更熱鬧了老武漢傳統民俗藝人武漢說唱團、各種非遺藝人精彩演出和互動環節更多元,溫情更濃密有遊客特意從青山區過來說喜歡這裡的老漢口文化氛圍希望能和家人在漢口裡過一個難忘的夏日漢口裡夜市暨竹床文化節活動繼續中……
  • 『武漢夏夜生活指南』:天一黑,快樂加倍!
    白天的武漢,還帶著一些硬朗,當夜幕落下,江風開始拂面,你便會發現這座城市有難以言說的柔軟。散布在武漢三鎮大大小小的夜市,讓夜晚的武漢,真實、絢爛、親近。 沒有一個武漢人逃得過夜生活。
  • 漢口別具一格的小資味道 武昌和漢陽難以企及 別有一番味道
    武漢是由武昌、漢陽和漢口組成的,長江和漢江天然的分割,促使武漢三鎮的分布極其明顯。 從功能和發展來看,漢陽曾經是武漢的加工製造業的中心,武昌曾經是武漢科教文衛的中心,而漢口則是武漢經濟和金融的中心。
  • 老武漢風味!120張竹床為漢口裡夜市集聚人氣
    楚天都市報7月17日訊(記者陳希 李輝 通訊員徐志剛)今晚6時30分,武漢園博園啟動「漢口裡夜市暨漢口裡竹床文化節」,這裡的夜市更突出漢味,園博園大門廣場上擺放的120張竹床就是夜市的「標籤」。園博園市場部活動負責人楊璇介紹,夜市突出「有歷史、有故事、有風情、有味道」,為此專門從陽新採購竹床120張,這是「老武漢」盛夏獨有的風景,大家邊逛邊吃,還可坐在竹床上聊天。60餘個夜市攤位上,也充滿「漢味」,不僅有漢味美食,兒童玩具,手工藝品,還有賣房車的前來吆喝。
  • 95後姐妹花勇闖武漢歌舞廳,30分鐘倉皇出逃……
    如今40年過去,在武漢的各個角落,還存留著鮮活的舞廳影像,那裡有著一群「不服老」的人。那時候的武漢,大大小小的舞廳也應運而生,武昌三角路的白玫瑰,漢口從民眾樂園到璇宮飯店,如今走到江漢路還能依稀窺見當年的盛況。我們循著地址找到3家,它們都分別有著早、中、晚三個場次,無論哪個場次,幾乎都是爆滿狀態。
  • 泰國營業夜市,人均只需50就可以吃到撐,物價超便宜
    泰國營業夜市,人均只需50就可以吃到撐,物價超便宜說到夜市,很多城市都是有夜市的,城市的風光又是另外一番韻味,夜市也是深受很多人的喜歡,但是呢,隨著城市的發展呢很多城市的面容都容不下夜市,因為覺得夜市會給城市造成一種負面的印象,在泰國,我們都知道泰國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國家,和我國一樣都是有著夜市文化的
  • 外地遊客最大的困惑:武漢根本沒有漢口區,那麼漢口到底是哪裡?
    眾所周知,武漢別名"江城",是因為長江與漢江在武漢市區穿城而過,將武漢分成了三個相對獨立的部分:武昌、漢口和漢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武漢三鎮"。而這裡的"鎮"指的是古代"重鎮"的意思,並不是我們現在行政區劃裡的"鎮",也就是相當於三座城市合併成為現在的武漢。
  • 武漢沒有漢口區,那麼漢口在哪個區?外地遊客把本地司機問蒙了
    當我再次說出漢口區的時候,他居然來了一句:「武漢沒有漢口區。」 我當時懵了,還以為司機不是本地人,又問他:「武漢沒有漢口嗎?」 司機說:「武漢有漢口,但沒有漢口區。」 「漢口在哪個區?」
  • 漢口歷史風貌區改造首個項目開工,百年老建築巴公房子將迎蝶變新生
    11月28日,漢口歷史風貌區老舊小區改造及旅遊功能提升——巴公房子保護性改造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在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的首個開工項目。位於江岸區黎黃陂路到蘭陵路間三角地帶的紅磚建築巴公房子頗為醒目,為老漢口地標和眾多外地遊客來漢打卡地。
  • 武漢和漢口的區別,原來有這麼多!
    武漢和漢口有區別。區別主要在以下兩點:1、行政級別不同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城市,而漢口是武漢市轄區內的一個區域,漢口被分割為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三個區。2、概念性質不同武漢市正式的官方行政區域,而漢口自1949年後就不再是一個官方的行政區劃名稱,漢口是武漢三鎮之一,是武漢的是武漢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在還說漢口,但是在地域行政區劃上並沒有漢口這個概念。
  • 在逢甲夜市,重逢那些久違的煙火氣象與市井風情
    2019年8月27日逢甲夜市▲遮天蔽日的小攤招牌,濃濃的煙火氣聽說是全臺灣最大的夜市?臺灣都沒多大,夜市能大到哪裡去呢?請允許一個大陸人的戰術後仰。▲我們遊遊蕩蕩,想起逝去的市井時光反倒是那些保持舊時模樣的街道,來往穿梭的學生,讓我在某些瞬間,感覺自己實現了穿越,想起了很多小時候的事情。
  • 從漢口慈善會到武漢軍區衛生學校
    從漢口慈善會到武漢軍區衛生學校 2020-05-0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劉寶森 其後目睹庚子之變,深感國難頻仍,有志難伸,於1901年回到漢口,重理醫業。十餘年間,「針膏肓而起廢疾,獲愈者不可勝數。」期間,辛亥革命時曾奔赴家鄉江蘇東臺,發動革命,1913年又回漢口。武漢醫界同仁一致推舉其擔任漢口醫學研究會會長。 楊恭甫心懷「不為良相,當為良醫」之志,一定要在醫學上有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