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分娩的方式,並不像高考試卷上的選擇題,不是你想選哪個,就可以選擇哪個。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給出最合適的建議。
不論寶媽最後是選擇了自然順產,還是剖宮產,產後都有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項。
產後這六件小事沒做好,日後往往會遭更多的罪。要想產後恢復好,這6件小事少不了,媽媽們記好。
產後這6個小事都要做好,否則日後遭罪多
香琳總算度過了漫長的孕期,迎來了分娩的時刻。寶寶順利出生之後,香琳就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整個人癱在床上,一動也不願意動。
倒是護士非常積極負責,每過2個小時就過來看一次,提醒香琳:「排尿了嗎?趕緊起來排尿,別憋著嗷。」
護士一趟一趟地來,香琳看得頭都大了。「讓我再躺會兒,行嗎?」香琳虛弱地說。
護士語氣有點不滿,眼神卻是滿滿的擔心和關切:「憋尿容易尿瀦留,到時候你想尿都尿不出來,早點起來,快!」
香琳也確實是憋了半天,實在耐不過護士姐姐的催促,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在婆婆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去了衛生間。
排尿看起來是一件每天都要做的小事,對孕媽媽來說卻意義重大。產後一定要及時排尿,否則麻煩可是非常大的。
產後需要做哪些事
1)儘早開奶
不論是順產寶媽,還是剖宮產的寶媽,產後都是可以嘗試開奶的。生娃後的30分鐘~2小時,可以說是黃金的開奶時間。
護士把娃放到寶媽身邊,小傢伙就會主動砸吧著小嘴去覓食了。及時開奶,可以預防產後漲奶、堵奶,疏通「奶路」,寶寶吃得飽,媽媽身體也比較好受。
2)及時排尿
排尿本是日常生活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而產婦媽媽的膀胱在受到分娩的刺激後,敏感度下降,感覺不到尿意,因此很容易憋尿過久,造成尿瀦留。
尿瀦留不僅會影響膀胱的功能,還可能會引起尿路感染,危害準媽媽的健康。因此產後需要至少每2小時排尿一次,即使沒有尿意,也需要按時排尿。
3)注意休息
媽媽們在分娩之後,身體非常疲憊,因此需要注意休息。尤其是順產的寶媽,宮縮過程漫長,消耗大量的體力,產後非常需要休息,儘量小憩一會兒,補充體力。
4)適當運動
休息需要適當,該活動的時候也需要適度活動。產後下床排尿,就是比較好的身體活動。
適度的活動對身體恢復有益,尤其是剖宮產寶媽,下床走動有助於傷口的癒合。雖然這個過程非常艱難,但是克服它,就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5)調節飲食
剖宮產媽媽受到手術的影響,術後6小時才能進食,可以吃一些軟爛的食物。蘿蔔湯柔軟好消化,還有助於腸胃排氣,是比較好的選擇。
順產的寶媽產後可以儘快進食,藕粉、糖水煮蛋等食物比較適合,不僅吃起來比較容易,還可以補充能量,有助於體力的恢復。
6)傷口護理
剖宮產媽媽腹部的傷口需要注意護理,定時更換敷料。產後清潔身體的時候,更要注意傷口防水,如果要洗淋浴,可以在敷料外包一層保鮮膜,起到防水效果。
順產的媽媽要注意身體清潔,勤換內衣和產褥墊,避免傷口或盆腔感染。夏季細菌容易滋生,更要勤洗外陰。
剖宮產與順產的不同之處
◆ 剖宮產後需要注意
① 排氣
產後及時排氣,意味著產婦媽媽沒有出現腸粘連,是恢復情況良好的標誌。術後媽媽們需要勤翻身,促進胃腸蠕動,這有利於排氣。
② 壓肚子
順產寶媽在分娩過後,子宮一般可以實現自動回縮。而剖宮產寶媽多數無法自行回縮,需要外力的幫助。
醫生會按壓肚子,促進子宮的回縮。壓肚子很疼,但卻是為了媽媽的身體著想。
◆ 順產後需注意
順產寶媽只有娩出了胎盤,才意味著產程完全結束。一般情況下,胎盤會在產後20~30分鐘娩出,這才意味著分娩結束,寶媽們進入到下一階段,徹底成為母親。
這些產後需要注意的細節,每一件都關乎產婦媽媽的身體健康,只有做好這些小事,產後才能少遭罪、恢復快。
【寫在最後】
分娩,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也是一段見證了成長與晉級的光輝歷程。
成為母親,本身就足以令人自豪。
【留言板】
順產和剖宮產,媽媽們經歷了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