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
劍橋 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founded in 1209)
聖約翰 學院Saint John’s college
劍橋 大學 聖約翰 學院是 劍橋 大學第二大學院,在學生人數上僅次於三一學院,學院的創辦人是王太后瑪格麗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女士。
院原來是13世紀時修建的 劍橋 聖約翰 醫院,到16世紀初時醫院已經破舊不堪。瑪格麗特·博福特女士建議在醫院的原址上興建一所新的學院,最終於1511年4月9日創辦了這所 聖約翰 學院。
由於 聖約翰 的學生大多來自 英國 的私立公學,因此她的學生被認為是 劍橋 所有學院中最驕傲的一群, 劍橋 校園中一直流傳著一首兒歌,「我寧願到 牛津 也不要到 聖約翰 」(I'd rather be at Oxford than at Johns),取笑學院的貴族氛圍。
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聖三一學院由國王亨利八世創立於1546年,無論是學術成就還是經濟實力、學院規模,在 劍橋 大學現在的31個學院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最令世人仰慕的就是,這裡還是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 ,著名哲學家培根以及包括查爾斯王子在內的多位王室貴族及六位 英國 首相、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
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是 劍橋 大學內最有名的學院之一,成立於1441年,由當時的 英國 國王亨利六世設立創建,因而得名"國王"學院。最初創立時只有1名院長和70名學生,全部來自伊頓公學。當時國王學院是專門為亨利六世所創的伊頓公學的畢業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學生。為了顯示國王的雄厚財力,學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偉壯觀的建築,而其建築群中最著名的當屬國王學院禮拜堂,它聳入雲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築風格已經成為整個 劍橋 市的標誌和榮耀。
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
劍橋 大學皇后學院坐落在國王學院南側,學院由1448年亨利六世的女王瑪格麗特和1465年愛德華四世的王后伍德維爾共同捐資建立,所以學院名稱中的"Queens'"指代的就是這兩位女王。學院橫跨 劍河 而立,由舉世聞名的"數學橋"相連接, 劍河 西畔的女王花園花紅柳綠,青翠滿園,是 劍橋 最優美的風景之一。
時間吞噬鍾time eater clock
這一時鐘2008年9月19日在 英國 劍橋 大學考波斯·克裡希蒂學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 Cambridge University)正式揭幕,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參加揭幕儀式。 這個被稱為"最怪鍾"稱號的時鐘,它不靠指針或數字計時,卻令一隻形態醜陋的機械昆蟲"吞噬"分秒。設計者稱之為"時間食客",意在提醒人們時間易逝,光陰不再。
數學橋( 牛頓 橋)Mathematical Bridge
數學橋( 牛頓 橋)是 劍橋 大學皇后學院中橫跨 劍河 的一個座木橋。 牛頓 數學橋是 劍橋 大學城 裡一大景觀,全橋由大小不一的木頭銜接而成,有10299個接口,如果以一個接口用一枚鐵釘計算,那麼至少要需要同樣數量的鐵釘,但 牛頓 沒用一枚鐵釘。相傳這是大數學家 牛頓 在 劍橋 教書時親自設計並建造的。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所以此橋得名「數學橋」。
劍橋 隨手拍
來不及 劍橋 校園走一走,幾大學院匆匆打卡拍照後,轉戰London市內,繼續馬不停蹄的打卡:特拉法加廣場,皇家馬廄,唐寧街一號,維修中的大本鐘和國會大廈, 倫敦 眼London eye, 倫敦 橋London bridge,塔橋tower bridge, 倫敦 塔London t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