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蕭山區疾控中心的一則簡報在網上流傳。簡報中介紹了蕭山區一家庭,兩次從外帶回狗。今年9月,狗咬傷了男孩(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而女孩曾向家長說起自己在今年7月也曾被該犬傷過,但未予重視,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女孩於11月發病,前往浙江省兒童醫院就診,收入PICU治療,隨後進入昏迷狀態。
大家紛紛對女孩的遭遇表示十分痛心,同時,這一事件也將「狂犬病」推向了熱搜。
近年來全球「狂犬病」病發率雖大大降低,但由於我國犬、貓的飼養數量大,每年被此類動物咬傷抓傷人數約4000萬人,也使得「狂犬病」成為我國公共安全的威脅之一。
那麼,什麼是「狂犬病」,如果不幸被狗咬傷怎麼處理,狂犬病有什麼症狀,疫苗要不要打、何時打等問題,也成為大家關注和討論的焦點話題。
「狂犬病」知識小課堂
一、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顧名思義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主要通過動物咬傷進行傳播,犬類是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佔95%以上,其次是貓。
二、哪些動物可能攜帶狂犬病病毒
在全球範圍內,99%以上的人類狂犬病是由犬傳播的。犬是我國人類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次是貓。
三、致傷動物傳播狂犬病的風險等級劃分
(1)高風險:犬、貓;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動物;蝙蝠
(2)低風險:牛、羊、馬、豬等家畜;兔、鼠等齧齒動物
(3)無風險:非哺乳動物不患狂犬病,如龜、魚、鳥類、昆蟲等
四、被動物咬傷,傷口怎麼處理
(1)衝洗傷口使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鹼性清潔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自來水)徹底衝洗所有咬傷和抓傷處,較深傷口用注射器或者高壓脈衝器械伸入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清洗至少15分鐘。
(2)消毒和清創傷口用2%~3% 碘酒(碘伏)或者 75% 酒精塗擦傷口。儘可能的清除傷口內的淤血、凝血塊、碎爛失活的、可能被狂犬病病毒汙染的組織。
(3)根據暴露情況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對於黏膜暴露者,應當將被動免疫製劑滴/塗在黏膜上。
(4)縫合或包紮傷口輕微時,可不縫合,也可不包紮,可用透氣性敷料覆蓋創面。傷口較大或者面部重傷影響面容或者功能時,確需縫合的,在完成清創消毒、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後,數小時後(不少於 2 小時)再縫合和包紮;傷口深而大者應當放置引流條。
(5)接種狂犬病疫苗按照 4 針法或 5 針法程序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
五、狂犬病臨床分期表現如何
根據病程,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急性神經症狀期(興奮期)、麻痺期、昏迷和死亡幾個階段。
(1)潛伏期:從暴露到發病前無任何症狀的時期,一般為1-3個月,極少數短至兩周以內或長至一年以上,此時期內沒有很好的診斷方法。
(2)前驅期:患者出現臨床症狀的早期,通常以不適、厭食、疲勞、頭痛和發熱等不典型症狀開始,50%-80%的患者會在原暴露部位出現特異性神經性疼痛或感覺異常,可能是由於病毒在背根神經節複製或神經節神經炎所致。此時期還可能出現無端的恐懼、焦慮、激動、易怒、神經過敏、失眠或抑鬱等症狀。前驅期一般為2-10天。
(3)急性神經症狀期:患者出現典型的狂犬病臨床症狀,有兩種表現,即狂躁型與麻痺型。
六、狂犬病潛伏期是多長
通常為1-3個月,換句話說,就是絕大多數狂犬病患者會在暴露後的1-3個月內發病。一周以內發病或者1年以上再發病的情況均極為罕見。很多人會擔心,很久以前被狗咬過,當時沒有接種,要不要緊,目前99%的狂犬病都會在1年以內發作,超過一年以上發病的極其罕見。
七、狂犬病暴露後傷口如何分級?
狂犬病暴露傷口分級是指人跟動物接觸的狂犬病危險程度,分Ⅰ級、Ⅱ級和Ⅲ級,其中Ⅲ級暴露的危險性最高。
Ⅰ級暴露:接觸或餵養動物;完好的皮膚被舔;完好的皮膚接觸狂犬病動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洩物。
Ⅱ級暴露:裸露的皮膚被輕咬;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
Ⅲ級暴露:一處或多處貫穿皮膚的咬傷或抓傷;破損的皮膚被舔舐;開放性傷口或黏膜被唾液汙染;暴露於蝙蝠。
如果被輕咬、抓傷,哪怕沒有出血,也建議接種狂犬疫苗。
八、接種狂犬病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
接種狂犬病疫苗可能會出現注射局部的疼痛、紅腫、輕度發熱、過敏反應等。接種後出現以上不良反應,如果反應輕微,不用刻意處理,會自行消退,疫苗還需按時注射。如果反應比較嚴重或出現以上未提到的不良反應,則需儘快到醫院檢查。
雖然「狂犬病」非常可怕,但它也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相信大家只要加強對「狂犬病」的認知和預防,自然也能把「狂犬病」扼殺在搖籃裡。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位家長都應該把預防「狂犬病」列為家庭教育的重點事項。那麼,家長朋友們應該怎樣提高孩子預防「狂犬病」的意識?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理應給予它們最大的友好,但同時也必須做好防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圖片講解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狂犬病」知識的普及。告訴孩子,在小區或者街道玩耍時,如果碰到小狗,千萬不要隨意去觸碰它。在家裡養狗,一定要注意看是否符合養狗的條件,而且要定期帶狗去接種疫苗。因為給狗接種疫苗是預防狂犬病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同時,在這裡溫馨提示,愛養寵物的人士要及時給寵物接種疫苗、不要輕易遺棄它們,帶寵物出門時要做好防護,減少對他人的傷害。
對此,濱州醫學院講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健康心理學博士、九三學社社員張瑜有自己的觀點。
一、對事件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這一事件的本質原因是因為家長對於狂犬病的認識不足,以及存在僥倖心理;女童更是缺乏基本的防護意識。並非網絡上流傳的「重男輕女、歧視女童,男孩接種、女孩無視」,這也提醒我們,在發表網絡言論之前,應注意言論的準確性,避免對於當事人家庭的雙重打擊。
二、關於狂犬病
1、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動物飼養者、獸醫、動物實驗員和勘探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人被病犬咬傷後的發病率約為15%-20%。以下因素可使發病率增加:咬傷部位的神經血管分布豐富;咬傷程度嚴重、傷口深大;未及時清創;未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被咬者的免疫功能低下。
2、關於治療
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狂犬病可防不可治,提高自我防護意識非常重要。那麼,家長朋友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呢?
1. 從提高自身的防護意識做起,加強對孩子的宣傳教育
避免與貓、犬等寵物過分密切接觸,尤其不要讓寵物舔口腔、眼睛等黏膜組織。如果被咬傷,一定要告訴家長。應立即用大量流動的自來水掰開傷口衝洗。衝洗之後,速去醫院診治。文明養犬,出門遛狗時給狗束狗鏈。定期給狗注射犬用疫苗進行免疫。
2. 改善家庭文化氛圍
父母再有相關知識、再負責,如果孩子被咬之後隱瞞不報告呢?這樣就構成了風險防範的死角。在孩子的教育裡不要過於高壓、禁止打罵體罰對於狂犬病預防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因素很可能導致孩子隱瞞或者欺騙傷情。讓孩子有勇氣、有意願及早報告咬傷事件至關重要。以寬容與開明對待孩子絕不僅僅只是有助於他們建立溫柔而自信的內心,一些情況下甚至還能拯救生命、維繫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