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吃肉就渾身難受,一周不吃肉就想吃肉感到瘋狂,一個月不吃肉就對世界充滿迷茫。
這是現代人的普遍寫照。
「肉」在我們生活中缺它不可,有的人「無肉不歡」,有的人則是「單純吃素」,還有的人為了減肥而痛苦吃素。
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長期不吃肉,身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首先來說說素食是怎麼一回事。
素食飲食攝入的營養其實很多,這跟我們食物本身的多元化有關。同時選擇素食的原因也不同,比如對於動物的同情,宗教信仰原因,保護環境,降低慢性病的發生概率等等。
素食的好處最明顯在於治療和預防疾病上。
超重和肥胖
BMI又稱為身體質量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美國肥胖人口佔全國的三分二。肉食者平均BMI最高為28.8,而素食主義者的人平均BMI為23.6,最低達BMI22.5。研究人員發現肉食主義者的肥胖發生率為40%,而素食主義者僅為25%。
從健身方面看,俗話說7分吃3分練,吃還是佔較大的比重的。有人可能會說,健身需要補充蛋白啊,吃雞胸肉、牛肉這些不是更好嗎?
國外的很多健身大咖就是素食者,雖然肉類的胺基酸、蛋白質很高,同樣豆類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常見的豆類、穀類、堅果啊,還有健身必備西蘭花,更易吸收。
預防慢性病、心血管疾病
素食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有關。素食能夠改善心臟病風險因素,比如腹部肥胖也就是「遊泳圈」、血壓、血脂、血糖。
在11個隨機控制試驗中,科學家發現素食者脂肪低。這相當於約10%的心臟病風險的降低,素食對於健康體重和超重的個體尤其有效,但對於過胖的個體的效果沒有那麼明顯,這也強調了早期飲食幹預對長期風險降低的重要性。
癌症的發病率降低
從總體上看,素食者患癌症的風險較低,特別是腸胃類,而且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預防癌症。嚴格的素食主義者會攝入更多的膳食纖維,能降低25%患結腸癌的風險。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素食和純素食的飲食明顯好於雜食性。相比非素食型飲食,素食型飲食可以給心臟病、糖尿病Ⅱ型、肥胖和某些癌症起到一些防禦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護資源,並且對環境破壞性更小。
難道不吃肉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並不是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正反面。就像「吃肉」一樣,雖然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但身體同樣會受到更多威脅。
現在的一些年輕女孩為了減肥常常立FLAG比如「一個月不吃肉」,「三餐都吃素」等等。 不要過分偏激,我們應該學會適量吃肉,健康吃肉。
連續不吃肉,身體會受到多種威脅
不吃肉你會老得更快
肉類食物是B1、B2等元素的重要膳食來源。如果長期不吃肉就容易面臨維生素攝入不足等風險,更可能會導致皮膚粗糙、骨質疏鬆症、免疫力低、記憶力低下等問題。
不僅不利於美容養顏還會變成易胖體質,讓皮膚鬆弛、暗淡無光,引起脫髮。沒瘦下來就越變越醜。
身體老化是生命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營養缺乏則會加速衰老。
內分泌失調
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人體激素分泌的原料物質,參與機體各方面的代謝。如果長時間不吃肉,並且脂肪攝入特別少,那就會影響正常的激素分泌,從而導致女性月經不調、不孕不育等問題的發生。
增加「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風險
血紅素鐵的足量攝入有助於機體預防貧血,血紅素鐵是來自於膳食當中。血紅素鐵主要來源於動物蛋白,如動物肝臟、血製品、瘦肉等。而蔬菜中的非血紅素鐵不容易被吸收。長期不吃肉,容易增加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風險。
在這裡提醒大家,在不了解營養攝入的情況下不要盲目吃素。
另外這幾個特殊時期要多吃肉:
貧血時期的人群。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懷孕、哺乳期的婦女。處在減肥階段和健身階段的朋友。
那究竟如何做到要吃肉也要瘦,記住這兩句話。
首先要吃淺色肉,搭配其他食物吃。
細嚼慢咽是重點,烹飪方法更重要。
最後
並不是完全不吃肉就能減肥,主要還是看食物的熱量高不高,另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很重要。素食者比肉食者長壽也是因人而異的,過於急功近利就忽視了吃素的意義。吃不吃肉是每一個人的權利啦,我們不能去幹涉。但是普通人吃素的時候,應該注重膳食均衡,懂得怎樣吃才能越吃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