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日本必須知道日本飲食文化

2022-01-30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

遊日本必須知道日本飲食文化

日本新華僑報微信公眾號:jnocnews

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

日本人的飲食,一般可分為主食和副食。米為主食,蔬菜及魚等為副食。中世紀至明治時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明治以後,這種禁忌才又消除。

在一般西方人的觀念裡,日本食品似乎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但實際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學校夥食的影響,日本飲食中也普及了麵包等麵食類。隨著經濟的成長,肉類和乳製品等的攝取也大幅增加。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愈發多樣化。吃米飯時,常搭配有青菜、魚、肉等副食,料理方式有鍋煮、油炸、燒烤等,同時搭配有味噌湯、醃醬菜。

現在副食之中也有許多西洋料理或中華料理的搭配。日本人在飲食方面,自古以來即有節儉的觀念,例如對魚的利用:日本人習慣上將魚身做生魚片(或者煎烤),魚頭、魚尾用來煮其他料理,魚骨頭則用來做湯。另外,為了預防收成不佳而做的儲備、保存用食物,即醬菜、醃製的魚、肉類、風乾的食品等,也是日本料理中很重要的副食。

除了飯、湯、醃醬菜之外,尚有前菜、生魚片、燒烤類、油炸、鍋煮類及涼拌菜、醋拌菜等的料理。在調味方面雖然使用醬油、酒、醋、砂糖等作為調味料,但都儘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口味並且都很清淡。至於湯、鍋煮類料理、油炸類的調味汁,為了能增添風味也使用了柴魚片、香菇、海帶及其他材料來調味。

在做法上,有時添加少量被稱為「隱味」(吃得出來,但是看不到)的調味(例如鹽)及調味料(例如甜味)。砂糖則是近代以後才開始使用,但是現在高級的日本料理仍多半不使用砂糖。

壽司是在以醋調味的飯中加入魚蝦類、海苔、青菜等的一種料理,它的作法、形狀、味道等,在日本全國各地均不相同。東京」捏飯壽司」(生魚片壽司)製作上很簡單,是在飯糰上擺上新鮮魚蝦肉片,特色為客人可一邊吃一邊欣賞廚師的手藝,此方式並已普及全國。

「天婦羅」是將魚蝦、蔬菜類裹上用水調和的麵粉,再用油炸的料理。「壽喜燒」不是日本傳統的料理,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後才開始普及,它是將牛肉切成薄片和蔬菜等一起煮,沾上醬油和糖作成的調味料一起食用。

另外,日本人吃生的魚蝦類,也就是吃生魚片的習慣,在外國也很出名,在很多國家裡,」生魚片愛好者」正逐漸增加中……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日本藝妓文化 日本文化
    明信片上的藝妓風姿妖嬈的日本花魁:舞妓藝妓與賣身的妓女是萬萬不可同日而語的。一般的賣身女被稱作「遊女」我們所熟知的日文片《惡女花魁(さくらん),就是講了一個日本風塵女子的青樓生涯。花魁與其他等級的遊女不同,不會在格子之後等待客人。如果想接近花魁,則必須到稱為「揚屋」的茶店中尋找機會。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列島在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開始出現以水稻為主的農業,進入農耕時代。這個時期的日本人由於學會了種稻、飼養牲畜,所以開始將主副食分開,此外也學會了釀酒和在食物中添加佐料,奠定日本菜的基礎。奈良時代,日本社會的上層貴族開始與中國有文化交流,中國的夥食文化和宴席制度被引進日本。
  • 淺談日本的飲食文化
    眾所周知,由於各個國家之間所處地域的不同,文化風俗、飲食習慣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各種差異
  • 日本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梅幹
    梅幹配大米飯,是日本餐桌上典型的吃法,還有便利店就能買到的梅子飯糰,做法和配料都十分簡單。所以提到日本的飲食文化,梅子是必須擁有姓名的代表性食材。還記得動畫《阿拉蕾》當中那位吃顆梅幹就變超人的「話梅超人」嗎?足見梅子已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當中。那麼為什麼日本人對梅子這樣情有獨鍾呢?
  • 日本56852(+1019)例、日本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梅幹
    梅幹配大米飯,是日本餐桌上典型的吃法,還有便利店就能買到的梅子飯糰,做法和配料都十分簡單。所以提到日本的飲食文化,梅子是必須擁有姓名的代表性食材。那麼為什麼日本人對梅子這樣情有獨鍾呢?首先要說的是,日本人下飯吃的那種梅幹,跟作為零食的那種酸酸甜甜的話梅和蜜餞不一樣,梅幹是經過了特殊醃製的,又酸又鹹。對,你沒看錯,就是酸加鹹的口味,可能有的人第一次吃的時候會感覺難以接受,酸到讓人懷疑人生。
  • 你不知道的日本藝妓文化
    《神秘的藝妓》一書中寫到:什麼事物一旦被捧為傳統文化,就會被恣意美化,別人往往也只好跟著欣賞。美化藝妓,歸功於旅遊業,而文學家更是功不可沒。川端康成的名作《雪國》、《伊豆的舞女》也寫的是藝妓。一般的賣身女被稱作「遊女」我們所熟知的日文片《惡女花魁(さくらん),就是講了一個日本風塵女子的青樓生涯。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買身的女子。
  • 中國飲食文化對日本料理的影響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據《史記》、《漢書》等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同中亞各國開展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活動。此外,我國的飲食文化對朝鮮的影響也很大,這種情況大概始於秦代。據《漢書》等記載,秦代時「燕、齊、趙民避地朝鮮數萬口。」這麼多的中國居民來到朝鮮,自然會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朝鮮。
  • 日本的特色飲食文化——壽司和味噌
    提到日本的文化,就不得不提今天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盛名的飲食文化;而提到飲食文化,我覺得必須要說的就是最有特色的兩樣:壽司和味噌。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日本在發達國家中,為肥胖而煩惱的人的比例非常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這和日本的飲食文化也有相對大的關係。時令食材和四季之美的表現 享受四季不同的素材,除了食材,還用季節的葉子和花瓣作為裝飾,並使用與季節相適應的餐具作搭配,盡情地一邊品嘗這個季節一邊享受美食,這是日本飲食一種獨特的文化。
  • 傳統衝繩飲食-著名的日本長壽縣飲食文化
    什麼是衝繩飲食? 衝繩飲食以日本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命名。 美國的平均壽命為78.8歲,而日本為84歲,而100歲的衝繩人口是日本其他地區的五倍。研究人員對衝繩縣的居民進行了多年研究,其答案既取決於典型的衝繩飲食,也取決於島嶼對飲食的態度。 衝繩人的飲食已經恢復了基礎。
  • 飲食文化:日本都有哪些特殊的飲食習慣?
    奇葩的搭配早些年中日兩國的飲食習慣相差不大,後來隨著兩國人在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飲食逐漸本土化,發展至今,日本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小編列出幾種在我們看來比較奇葩的飲食搭配,比如日本人可以幾種主食搭配著一起吃,如果你到日本的麵館吃飯,服務員在端上一碗拉麵後還會附帶一份米飯,這時就有人問了:麵條配著米飯一起吃,不怕噎著嗎?
  • 【美食】日本飲食文化最主要的三大特點
    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礎。在飲食文化方面,作為「世界第一的雜食族」,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是很值得探究的。
  • 為你介紹日本飲食文化,讓你知道的更多!
    作為世界美食中的一員,日式小屋、榻榻米、穿和服的服務員、以及色彩鮮豔、餐具考究的日本菜,構成了飲食世界獨特的風景。日本菜的口味和飲食方式也開始廣被接受。日本食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歷史上的彌生時代,現在所吃的「米飯」據說最早出現在日本歷史上的平安時代。其他的主要糧食有小麥、大麥、小米、玉米、蕎麥、糯米、大豆、小豆、甘薯等。這些主要糧食有的做成蒸飯、煮飯、稀粥、雜燴粥、炒飯、豆沙飯糰、粽子等,有的則做成米粉團、年糕、麵包、烤餅、麵條、饅頭等作為麵食用。   日本飲食中的副食以魚貝類為主,是動物性食品的主要來源。
  • 它是日本的傳統美食,也是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壽司
    一談起壽司,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來自日本的料理,是日本的代表美食,有稍微接觸過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它。說到壽司,我們自然地就能想起它的樣子,想起他獨特的口感和味道。但你真的了解壽司嗎?你知道壽司的起源和文化嗎,知道它的流派和食用方法嗎?接下來就跟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它吧。
  • 冬季日本遊,文化購物之旅
    隨著籤證的簡便化,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選擇去日本購物遊。而三到四天的行程是很多人出行的首選。怎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最有效率的購買到最多種類的商品,一些大型綜合性商場就是不錯的選擇。  日本購物最划算的就要數一年兩次的打折季了,日本最大的兩個打折季,一個在夏天,一個在冬天。
  • 日本料理--一絲不苟的飲食文化
    日本料理是被世界公認的烹調過程最為一絲不苟的國際美食,這也造就了日本料理精緻而健康的飲食理念。   自然原味是日本料理的主要精神,其烹調方式細膩精緻。以糖、醋、醬油、味噌、柴魚、昆布等為主要調料,注重味沉、觸覺、視覺、嗅覺等以及器皿和用餐環境的搭配的意境。在美食之都大阪,素有「吃到破產」來形容日本料理的美味。日本料理所選擇的材料是以新鮮的海產品和時令新鮮蔬菜為主,具有口感清淡、加工精細、色澤鮮豔、少油膩等特點。吃日本料理,一半是吃環境、氛圍、吃情調。
  • 和果子:日本的飲食美學
    和果子,是日本最具人氣的點心,以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最為常見,多用紅豆做餡料,形態多樣。這樣精緻的糕點,與其說是用來填飽肚子的,不如說是日本傳統藝術品,其精緻的造型完美地表現了日本人對飲食美學的追求,已經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之一。傳說和果子最早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唐朝時,日本遣使來訪,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慣帶回日本的,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深受當時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
  • 樂遊日本:秋行九州,只給您最好的樂遊!
    品質,更是樂遊標誌,普信樂遊,創造您的獨家記憶!10月15日,伴隨著轟鳴的旋螺槳聲,普信樂遊帶著會員們來到有著九州屋脊之稱的日本大分縣,開啟一場高品質的樂遊之旅。▲樂遊會員邱阿姨剛到酒店就早早換上和服要去泡溫泉了~日本人非常注意健康與養生,尤其注重食補。在這裡的第一次晚飯會員朋友們就完全感受到了這種飲食觀念。
  • 奇妙飲食文化:外國人叫惡魔,日本人稱美食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在彌生文化時代之前的繩文文化時期,卻找不到絲毫關於「章魚壺」的遺蹟。到底是誰,在什麼時候製作了「章魚壺」,又是誰將章魚帶到了日本人的飲食文化當中,也是一個謎。在713年的《出雲國風土記》當中,第一次出現了「章魚」的記載。
  • 「日本飲食文化」生:大和民族愛生吃,刺身也許是唐朝味道?
    大家好,歡迎關注智在怪談,每日一文,探討美食文化。壽司、刺身、拉麵、鍋物、炸物,日本飲食文化雖然包羅萬有,但只需了解三個字,已可以看懂和食。和食,即大和民族的飲食,這個叫法帶有傳統色彩,也側重文化內涵。那麼,和食有什麼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