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山水畫」遇上大數據

2020-12-18 中工網

原標題:科學角度看「中國山水畫」,能否用大數據分析這幅畫好不好?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14日報導:一個是當下最熱門科技產業,一個是中國傳統藝術,如何運用晶片、人工智慧等科學視角,重新梳理中國十至十七世紀的山水畫發展脈絡。近日,講座《「芯」與山水——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史中的紋理再現與創新》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楊崇和是中國第一個從矽谷海歸的晶片設計專家,同時也一直致力於對中國古代書畫古籍的研究收藏。楊崇和提出「視覺紋理」這一全新概念,他認為,十世紀前後的中國山水畫已經發展相當成熟,很多畫家側重再現山林和樹石表面的「紋理」。為呈現出「紋理」的最佳效果,山巖往往被畫成平面。

而之後,中國山水畫的紋理演進一直沒有停止,規律或許可以包含在一個方程式中,山水畫新風格=經典再現的技法+新發現的自然特徵和規律。

楊崇和舉例《富春山居圖》,畫作中黃公望用披麻皴(山水畫皴法之一)再現了土山。取出一部分放大,可以看到真山紋理和畫作中紋理的不同。

「我們用眼睛看,可能有觀眾覺得像,有觀眾覺得不像,沒有一個客觀標準。」楊崇和說,《富春山居圖》傳世有很多卷,在真跡之外還有仿品。《子明卷》收藏在臺北故宮,是乾隆皇帝認為的真跡。後來又有鑑定專家認為《無用師卷》是真跡,畫得更好。17世紀清初畫家王翬仿《富春山居圖》很多卷,這些畫作好與不好,誰說了算呢?當下科學可以說了算。

楊崇和把真山照片取一塊紋理出來,相應的,《子明卷》《無用師卷》和王翬仿本分別取出一塊紋理,以真山照片為參考圖,用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的方式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由三組數字構成,數值越小,差異越小。分析結果是,《無用師卷》最接近真山,其次是《子明卷》,之後是王翬仿本。「真跡是離真山最近的一個作品,王翬的仿本有學者研究不是按真跡仿的,而是按仿本臨仿的,所以最遠。」

講座結束後,楊崇和還將與著名藝術史學者範景中、白謙慎兩位先生,展開一場沙龍對話,圍繞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風格變遷史進行深入討論。

這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方法,白謙慎說,把科學方法運用到藝術史研究中,大方向非常可取。關於「像不像」的問題,中國古代很多畫論會提到畫家如何觀察自然界,在河南雲臺山,確實能看到那些山非常像北宋畫家範寬的畫法。範景中則認為,當我們在談繪畫時,離不開繪畫語言。比如談論王蒙《《青卞隱居圖》,可能不會把畫作跟一塊太湖石對比,而是先想王蒙在畫時,是怎樣把太湖石一個立體東西轉變為平面,用了什麼手段,畫家的畫筆好似「中轉站」,經過筆墨處理,比現實描摹在紙上。對於這套繪畫語言是美術史家研究的,能夠把這套語言運用好史藝術家實踐的領域。

相關焦點

  • 科學角度看「中國山水畫」,能否用大數據分析這幅畫好不好?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14日報導:一個是當下最熱門科技產業,一個是中國傳統藝術,如何運用晶片、人工智慧等科學視角,重新梳理中國十至十七世紀的山水畫發展脈絡。近日,講座《「芯」與山水——從科學視角看中國山水畫史中的紋理再現與創新》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 中國山水畫如何構圖
    一幅山水畫,如何把樹木、山石、人物、建築等各種物象合情安排在畫面中,這就涉及到山水畫的構圖,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4月1日晚上8時,中國畫名家馬志剛在書畫介抖音平臺、以及微信公眾平臺書畫圈公益直播「中國山水畫的構圖特點」。
  • AI 生成中國山水畫,你能認得出真假嗎?
    來源:大數據文摘用 GAN 創作似乎已經不是新鮮事了。2019,英偉達在 GTC 大會上推出了一個人工智慧圖像生成器 "GauGAN"。用戶只需要簡單的勾畫幾條線條輪廓,便會自動生成美麗的風景圖片。終於,一位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學生 Alice Xue 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山水畫。
  • 老外大學生發明AI模型:可快速生成中國山水畫
    在畢業論文中,Alice Xue介紹了他開發的一款名為SAPGAN(Sketch-And-Paint GAN)的AI模型,利用這一模型,可快速生成人類難以分辨真假的中國山水畫。Alice Xue按照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繪製過程,先勾勒出大致輪廓,再進行上色,將繪製山水畫的整個流程輸入到AI模型中,以此做出以假亂真的中國山水畫。
  • 中國創新山水畫刀畫——獨特的繪畫技法,竟用油畫畫傳統山水畫!
    一提到中國山水畫或油畫大家肯定不陌生,就算不是學畫畫的人也都見過不少,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新的畫種,全名為刀筆油畫,簡稱刀畫。正是這一種新型畫種,給中國山水畫帶來了創新!先來看看幾幅作品吧!這主要因為刀畫主要是畫傳統山水為主,那麼就和山水畫有了不可分割的聯繫,所以我們再來談談中國山水畫主要的特點:1. 山水畫在於寫意,為重宏觀,重於整體的把握,其餘襯託會在於意筆、不會面面俱到;其次「虛」景的處理和畫面留白也是為了表現山水的意。2. 山水畫不同於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而主要運用散點透視法。
  • 禪宗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
    他們的山水畫作受到自然的點染,頗具靈氣,更多的受到禪風薰染,獲得頓悟的感覺。他們作為生命個體,脫離社會、官場、人際關係,到了自然山水面前,感覺自己很渺小,而自然山水廣大無邊。他們在對身外的自然山水注入了主觀情感觀照,經歷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個階段,力求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AI模型:可快速生成中國山水畫 人眼難辨真假
    在畢業論文中,AliceXue介紹了他開發的SAPGAN(SAPGAN)這個AI模型,利用這個模型,可以迅速生成人類難以辨別真偽的中國山水畫。AliceXue根據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繪製過程,首先描繪大致的輪廓,然後著色,將繪製山水畫的過程輸入AI模型,製作真正的中國山水畫。
  • 中國傳統山水畫寫生觀
    中國山水畫受老莊及禪宗思想的影響非常深,也是最心靈化的藝術,注重個體心靈的體悟。靜觀是一種精神。 中國古代畫論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又講「夫畫者,從於心者也」,都是強調心在創作中積極的主導作用。這在今天同樣適用。
  • 劉驍純: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高遠意象
    在比較的意義上說,山,在西方風景畫中延續發展了「橫看成嶺」的童年記憶和原始意象,在中國山水畫中則另謀他途,以「側看成峰」構成了特色。  大山堂堂的高遠意象  有人用哥德式教堂和北京紫禁城比較,認為西方人偏好縱向高聳,中國人偏好橫向平鋪。這種比較在方法上很難成立。紫禁城應與歐洲大皇宮比較,哥德式教堂應與中國塔比較。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思路是怎樣的呢?
    為此,筆者解構中國山水畫構圖的一般規律,嘗試從這一角度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從構圖學的角度看,中國山水畫展現出了以下幾個重要的構圖特點。從賓主的角度看,就是要突出主要內容。如,山水畫中突出的是山還是水,首先在構思中就要明確。但這樣的構圖往往缺乏巧妙性和實用性。
  • 中國山水畫:峰巒渾厚 巧奪天工
    中國山水畫是一種人生的美學藝術。人在快樂時,會呈現笑臉,藝術也是一樣,也能夠表達藝術家的情感。比如,倪瓚的藝術是自信的,倪瓚的筆墨是高超的。他的這種筆墨符合文人畫的審美,同時也達到了山水畫「氣正高超」「質有而趣靈」之意。
  • 中國近現代山水畫歷史上絢爛的一筆
    何海霞熟識傳統山水畫技法,對大青綠、小青綠、金碧潑墨、潑彩和水墨淺絳技法無所不能,再加上對生活自然深入觀察,通過千錘百鍊的藝術實踐,和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借鑑,形成獨具一格具有廟堂氣象的山水畫風貌。
  • 中國美術館舉辦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12月27日,由全國政協書畫室、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景·色——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作為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代表畫家,牛克誠長期致力於探索重彩山水畫的古典圖式向現代轉型的多種可能性。作品大體呈現三種畫風:源於晉唐青綠山水畫傳統的工筆重彩,水墨與色彩融合的彩墨,以色彩闡釋筆墨精蘊的寫意重彩。牛克誠以正面的、積極的、建設的姿態介入當代文化,通過崢嶸的景象、絢麗的色彩,表現處於陽光燦爛時代的人們對於山水的記憶、感受與想像。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上一篇我們講到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提到唐代張彥遠對其的評論,其中有一句「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說明了當時在山水畫技法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那麼接下來要講的這幅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則代表著中國山水畫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階段。
  • 施雲翔演示大寫潑墨潑彩山水畫,解讀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形式
    中國山水畫有這幾個表現形式,分別是:水墨,淺絳,青綠,金碧,潑墨潑彩。下面請鑑賞施雲翔老師給同學們演示創作大寫潑墨潑彩山水畫的創作過程!首先用色帶墨的用筆畫出意像構圖同時表現出濃,淡,幹,溼,冷色,暖色!這種表現方法由施雲翔導師所獨創!
  • 精品賞析中國山水之間的「山水畫」
    山水畫,簡稱「山水」,顧名思義是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地一種繪畫。是作者把大自然地美景融入自己地感情通過藝術地手法表達出來地山水畫藝術。自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地畫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是稟愛自然地精華,天地地秀氣,所以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有無窮地妙趣。
  • 雲田畫論_淺論傳承中國山水畫之現實意義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來談中國山水畫,談古代先哲們的思想,是不是顯得有些的另類,是不是非常不合時宜。但不管怎樣,作為炎黃子孫,一個中國山水畫的傳承者,再也不能這樣裝聾作啞,不聞不問,任其長時間毒害中華同胞及我們的下一代。
  • 天地有大美——《最美山水畫100幅》自序
    天地有大美——《最美山水畫100幅》自序範美俊《莊子·知北遊》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自然的偉力、宇宙之大道,皆是那樣宏偉和神秘,天地萬物亙古恆今順天而行,消長嬗替,生生不息。雖不能言,天地之美也無需贅言,郭熙《林泉高致》云:「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關於山水畫的審美標準,他說:「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
  • 邢亞洲的山水畫給人的印象是大山水、大氣勢,尺幅之間高山聳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一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二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三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四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五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六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七邢亞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作品八
  • 當勒·柯布西耶遇見王澍:結合中國山水畫,談談現代建築設計
    中國傳統山水畫對現代建築設計的影響山水畫的萌芽期要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當時的水墨畫多以人物畫的形式出現,直到宋代以後,隨著山水畫的快速發展,畫家們開始通過山水畫來傳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狀態。藝術是相通的,不管是繪畫還是建築,都屬於藝術創作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