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裡,中國著名軍事家,堪稱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風雲人物。「卿本書生,奈何從軍」。他的一生很傳奇。
蔣佐梅,本名佐藤屋登。她本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日本護士,因為遇到蔣百裡人生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人是在怎樣的因緣巧合下走到一起的呢?這段跨國之戀其間又有著怎樣的曲折?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或許能窺見一二。
悲憤自殺未遂卻遇見了她
也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1913年,蔣百裡在擔任保定軍校校長期間,因向民國政府索要辦校經濟支持無果,在臺上講話的時候突然掏出槍自戕。好在身邊人眼疾手快,及時阻攔,子彈沒有打中要害。
但蔣百裡還是受傷住進了醫院,因為蔣百裡受傷需要人治療照顧,醫院特意從日本駐華公使館調來了一位軍醫和一個護士。
這個護士就是蔣佐梅,此時她還沒改名字,還叫佐藤屋登。她是奉命來照顧蔣百裡的。
在照顧蔣百裡期間,蔣佐梅以「忍字訣」鼓勵蔣百裡好好養傷,「忍是大勇者之所為,自殺不是勇敢而是逃避人生責任。人生責任應以大無畏的精神,衝破一切難關,以求實現其偉大理想。如果不能忍耐,將來如何成大功立大業?如果有熱血、有志氣的好男兒輕言犧牲,國事尚有人承擔?這又如何對得起國家和培育人才的老前輩?」
這段慷慨激昂的話激勵了本來意志頹廢的蔣百裡,是的,他是一名軍人,國家需要自己,不能因為這麼一點小事就放棄自己的生命。他要振作起來,為國家作貢獻!
多天下來,蔣佐梅溫暖細心的陪伴讓蔣百裡十分感動,在朝夕相處中他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日本女子。
原來愛情,真的是不分國籍的。蔣佐梅也很喜歡他,兩個人誰也離不開誰。後來兩人分開了一段時間,想念的時光總是難熬。
好在老天爺也有意讓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後蔣百裡被安排進蔣佐梅所在的醫院休養。從這時開始,蔣百裡正式展開了對蔣佐梅的追求,不停地給她寫信。信中的語言雖然簡短,但是熾熱而溫柔,顯露了一個男子對女子藏不住的愛意。
蔣佐梅深深地感受到了。可她卻擔心日本的家人會反對這門親事,只能將對蔣百裡的感情埋藏在心底。但在蔣百裡的不懈追求之下,她難免動搖。在愛情面前,她鼓起勇氣向父親坦白了一切,並把蔣百裡寫給她的信都給父親看。
她的父親看到後也沒什麼理由反對,同意了兩人的交往。蔣百裡與蔣佐梅就此正式開始了他們跨越國籍、跨越山水的愛情。
他們在天津的德國飯店舉行了婚禮,也就是在那時候,蔣百裡給蔣佐梅起了這個好聽的中國名字。
聽說,蔣百裡最喜歡梅花,他讓妻子隨自己姓,名又帶有自己愛的梅花。單單通過名字,就可以看出蔣百裡對蔣佐梅有多麼歡喜了。
婚後,兩人相敬如賓,和諧美滿。
蔣佐梅說過:「從22歲起,就在日本死了。從此,穿的是中國衣,說的是中國話,從不跟日本人往來。」
蔣佐梅在22歲那年嫁給蔣百裡。這一嫁,就是一輩子。
蔣佐梅為蔣百裡生了五個孩子,都是女兒,不幸的是他們的五女兒早夭,但是其他四個女兒巾幗不讓鬚眉,長大後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其中他們的三女兒蔣英與我國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喜結連理,同樣擁有著一段令人豔羨的愛情。蔣英天生就有音樂才華,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女歌唱家。
二女兒和蔣佐梅一樣成為了一名醫生,救死扶傷,四女兒後來為華人在國外的教育事業出了不少力。總之,他們的孩子總歸不會差的。
蔣百裡喜歡蔣佐梅,喜歡他們的女兒,他們的女兒都像母親一樣聰明美麗善良。
她是個好兒媳、好妻子、好媽媽
蔣佐梅和蔣百裡結婚後一直是賢妻良母,孝心侍奉公婆,耐心教導他們的女兒們。當時蔣百裡是北洋政府八大參議之一,早出晚歸。
蔣佐梅默默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她學會了做中國菜,學會了縫紉,她早已習慣了中國的一切。家中不富裕,甚至還欠債。
蔣佐梅就省吃儉用,量入而出,用不多的家用把家裡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是,對蔣百裡的花銷,蔣佐梅從不節省。
1930年蔣百裡被蔣介石軟禁在浙江。蔣佐梅花超出預算的錢也要給蔣百裡送去可口的飯菜。蔣百裡精神不濟時,蔣佐梅也總是百般安慰。
身體上和心理上,蔣佐梅對丈夫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她是他的陽光。
說起蔣百裡與蔣佐梅發生的小故事有很多。他們平日會相互調侃打趣兒,像所有尋常夫妻那樣。但是在那樣的年代,活著本就不易,況且蔣百裡先生還是肩負重任的軍人,他的責任不僅是他的小家庭,還有整個國家。
蔣佐梅理解丈夫,她完全用中國的方法和習慣教導孩子,讓她們都養成了中國人的自尊心。賢妻良母的蔣佐梅讓蔣百裡深受感動,有一次蔣百裡想送她回日本探親,拿出手裡僅有的4000元想為她買鑽石。
可是,蔣佐梅卻不接受,她說:「愛面子是東方人的一種壞習慣,有不少人因愛面子反而丟了面子。此款可留做家用,你的美意我嵌之心坎,而不願意套在指間。」
她不要他為他買鑽石,在她看來,家中本就不富裕,亂世中有人連飯都吃不飽,自己已屬幸運,不再奢求什麼,只願與丈夫女兒一家人好好生活在一起,安貧樂命。
她嫁給他,嫁的是愛情,從不是別的什麼。
她不要鑽石,她想要的,只是和他還有女兒們在一起。
他走後,她頑強地活著
蔣百裡先生身體不大好,於1938年病逝,留下他親愛的妻子和女兒相依為命。
想來蔣佐梅一開始聽聞丈夫去世的消息一定是心痛欲碎的,他們感情那麼好,卻不能白頭到老。可是她還有女兒,女兒們需要母親,一個堅強的母親。
於是,她重整精神,撫養四個女兒長大成人。她繼承了丈夫的遺志,雖不能從戎,但是她奔赴前線,又做起了護士。
用她的所學儘可能地去救助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們。在心中她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戰爭爆發後,她和所有中國人一樣共同抗敵。
新中國成立後,她看著中國逐漸繁榮與富強,心裡一定是十分寬慰的。她代他的丈夫看見了他所希望的盛世來臨,她沒有辜負蔣百裡先生。
在那個時代,蔣佐梅作為一個日本人在中國可能因為自己的身份受到了一些人的偏見與惡意,但是她通過自己的行動消除了這些偏見與惡意。
也許她自己都沒有想到,當自己踏入中國的土地,自己會與這片土地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就像生了根似的。
中國成了她一輩子的家,而蔣百裡先生又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小家,她為了大家與小家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
而命運也沒有虧待她,她的女兒們都很有出息,她也在中國得到了善終,雖沒能與蔣百裏白頭偕老,但是在與他相愛的那些年,她始終是一個好妻子,細心經營他們的婚姻,將平凡的生活活出了偉大。
在蔣百裡先生去世後,她帶著他的夢想看到了中國的從貧窮走向繁榮。
她來到中國64年,嫁給將軍,養育歌唱家女兒和其他優秀的女兒,她自己也做到了一個護士應盡的職責。在自己的人生裡,她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活得很精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