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變身 臺北市大稻埕百年老店變潮了(圖)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大稻埕向來被認為是臺北文化薈萃、時有新血注入卻不失傳統魅力的街區,由於今年許多老品牌以新門面重新出發,造訪時大稻埕時,不妨順遊其他特色店家,感受新意。

    漫步大稻埕,腳步掠過騎樓拱門,回身或抬頭之際,總會為此地新舊交融的人文氛圍所著迷,且不乏老店玩新意,今年就有兩間傳承至第五代的百年店家,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改變。

    老店新牌 品嘗摩登茶飲

    位於重慶北路巷弄內的「Wangtea Lab」,是130年歷史的「有記名茶」所打造的新品牌,甫於十月中下旬開幕。一踏進店內,會先被弧狀長形吧檯吸引,吧檯兩旁還有磚瓦推砌,顯示傳統制茶時用於焙茶的「焙窟」意象,上方燈具更取自曾擺放於焙窟上的焙籠骨架。

    「某某甜點組合」可嘗到含果乾的文山包種磅蛋糕、彰顯茶香的奇種烏龍馬德蓮,以及鐵觀音費南雪。(圖/於魯光攝 中時電子報)

    有記名茶第五代老闆王聖鈞表示,想藉由如「茶bar」的空間迎來年輕客群,連接起手搖飲與傳統品茶之間的斷層,讓客人走進摩登的Wangtea Lab後,被輕鬆氛圍與新式茶飲勾起興趣,進一步對傳統制茶產生好奇,甚至活絡周邊街區。

在「Wangtea Lab」可品飲類似咖啡手衝方式處理的手衝茶。(圖/於魯光攝)

「貴妃脂紅氣泡茶」結合貴妃烏龍與球形紅茶,帶有甘甜果香與氣泡口感。(圖/於魯光攝)

    店鋪限定的「氮氣冷萃茶」與「氣泡茶」,前者能產生滑順泡沫,使茶湯更柔和,後者則有喝氣泡飲的口感層次,再搭配與法式甜點店「某某」及「COFE吃茶咖啡」聯名製作的茶甜點或巧克力,帶來味蕾新感受。

將長形吧檯融入焙窟意象,「Wangtea Lab」在新形態中不失文化內涵。(圖/於魯光攝)

    餅鋪換裝 翻玩傳統臺味

    場景跳到迪化街上,創立於1895年的「李亭香」,今年八月做了修整,以優雅的白色門面重新亮相,不只在IG上掀起打卡熱潮,甚至讓老客人差點不敢相認。接手經營的第五代老闆李佳陽說:「希望讓大家看到具有百年底蘊的李亭香,也嘗試變化繼而引領潮流。」

「金龜小財庫」的金錢龜以花生包裹牛軋糖,外層香濃、內富嚼勁。(圖/於魯光攝)

    李佳陽口中的變化,不單限於門面或內用座位區的新增,臺派糕點的品項早就起了變化,例如從長期熱賣的平安龜進化的「金錢龜」,即是將原本的黑芝麻餡改成牛軋糖,更裹上金箔增添好寓意;今年中秋前夕,李亭香更與插畫家徐玫怡合作「貓派禮盒」,將包有糯米餡的老婆餅重新包裝,搭配可愛的貓咪圖樣,造成搶購潮。

整修後,李亭香的白色門面,成為大稻埕一抹清新優雅的風景。(圖/於魯光攝)

「李亭香」的店面變年輕化後,與上方紅磚建築形成有趣對比。(圖/於魯光攝)

    臘肉銷魂 感受文化情感

    如果說大稻埕令人迷戀的是歷史感,那麼距李亭香不遠的臘肉餐廳「日好食堂」,則是透過飲食溫度傳遞店家心意。餐廳建築前身是日治時期興建的「張協成石廠」,至今一樓仍保有原始牆面,而日好食堂老闆黃惠蘭因緣際會獲得熟人提供的臘肉祖傳制方,原本僅於電商及超市等通路販賣,後來為讓更多人品嘗到不添加防腐劑的臘肉,繼而開設實體店面。

「銷魂臘肉飯」可品嘗原味與辣味臘肉兩種滋味,還附有爽口小菜與養生的桃膠飲。(圖/於魯光攝)

「千層臘肉餅」以大量時蔬搭配臘肉,並有酸甜桔子醬豐富滋味。(圖/於魯光攝)

    「臘肉在年節時用於送禮,象徵著感情的溫度,所以上桌時我們以小陶鍋盛裝,儘可能留住飲食的溫度。」黃惠蘭表示,招牌的「銷魂臘肉飯」是將辣味臘肉薄切並煎過,再與切碎的原味臘肉鋪於米飯上,待肉汁滲入飯中,便成就一碗美味。

「日好食堂」牆面以綠植和紅燈籠交織,帶出古味與詩意。(圖/於魯光攝)

    地板有哏 訴說舊時歷史

    接著信步走至曾獲「二○一七老屋新生大獎」的「迪化二○七博物館」,館舍裡有著醒目的綠色與橘紅相間的外觀,早期曾是「廣和堂藥鋪」,現在騎樓與一樓地板仍留有「蜜蜂採蜜」與「老山高麗參」的藥材圖樣,通往各層的磨石子樓梯亦可見證舊時風華。館內約每半年更換一次展覽,目前將展至明年一月的「你說-我收到通訊特展」,介紹百年來的通訊過程,還結合密室逃脫增添互動感。看完展覽後別忘了到頂樓,能以絕佳視野將街景盡收眼底。

登上「迪化二○七博物館」的頂樓,可以將周遭街景盡收眼底。(圖/於魯光攝)

「迪化二○七博物館」每半年都會調整一次展覽內容。(圖/於魯光攝)

前身是「廣和堂藥鋪」的「迪化二○七博物館」,外觀顏色、設計有別於周邊建築。(圖/於魯光攝)

    同樣在地板留下時間軌跡的,還有離WangteaLab不到五分鐘腳程的「桃花源緣」,此處很難直接定義為茶館或咖啡館,因為這裡雖精選臺灣好茶與手衝咖啡,更多的是以此為媒介,吸引民眾進來欣賞展覽或參加文史講座。遊客入店時,記得先瞧瞧腳下圓形玻璃暗藏的玄機,因為它正說明這裡建於1919年、曾是「清水百貨」的歷史。得空時不妨在此啜飲選自宜蘭小農栽植的蓮花茶、嘗點綠豆糕與馬牙棗,感受古典雅致的寧靜氛圍。

「桃花源緣」入口處標示年分的磨石子地板,是遊客拍照重點。(圖/於魯光攝)

可看見整朵蓮花的「蓮花茶」,甘苦交織,套餐還附3樣傳統茶點甜甜嘴。(圖/於魯光攝)

「桃花源緣」以深色木質調設計,貼近建築的歷史感。(圖/於魯光攝)

 

來源:中時新聞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臺北大稻埕
    大稻埕留下的不光是傳統建築的痕跡,更擁有許多至今仍蓬勃發展的百年老店,靠著職人的堅持繼續傳承家族創業精神!    由豬哥亮主演的賀歲片《大稻埕》穿越時空,讓我們了解大稻埕百年風華歷史,200多年過去了,美味依舊、老店創新,歲月的洗禮使老街廓更美麗!
  • 在大稻埕,吃出最原汁原味的臺北
    他用視訊跟媳婦報平安說:「到了,臺北真舊,沒啥好。」 每天待在京城最潮三裡屯的他,首次來臺,跟許多內地旅客一般期待「傳說中的臺北」是否有如未來城般的摩登,失望了,因為這裡是「老臺北」,臺北的發跡地「大稻埕」,他來到了十九世紀的臺北。要讓初來乍到的哥們,趕著深夜的班機,累的半死,抱著期待,進了臺北,然後要他知道,他穿越了,至於嗎?哥們不是來考古的,第一印象如此,能體會。
  • 臺北大稻埕:繁華褪去 煙火依舊
    來源:海外網淡水河緩緩流過,客船靜靜地泊在碼頭,一隻飛鳥懶懶地在模型船上落足,三三兩兩的遊客騎著腳踏車穿過……這是臺北大稻埕碼頭的日常風景。大稻埕位於臺北市大同區,早年因大片曬稻穀的空地得名,在臺北建城前就已眾商雲集。據記載,1851年,泉州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從基隆遷至大稻埕開店,成為大稻埕商貿的發端。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碼頭桅杆林立、舳艫相接,成為茶葉、中藥材、布料的集散中心。臺北建城後,大稻埕位於北門之外。北門是進出臺北的交通要道,大稻埕也因此更加熱鬧。
  • 「大稻埕」IG打卡系下午茶,不只餐點好吃,空間更是隨便拍隨便美...
    這次窩客島特別整理出下午茶控激推的「23間臺北必訪下午茶」,讓人從甜點吃到正餐,一次滿足下午茶控要拍、要喝、要吃的各種需求。大稻埕:好拍照網美系下午茶在大稻埕的老屋街區裡總有新鮮事發生,這一頭有老字號品牌亮眼重生,另一邊又開起別具風格的餐館或選物店,新舊氣息相互融合,也讓大稻埕擁有許多IG網美打卡店,每個角落都是風景。你有多久沒去大稻埕了?
  • 臺北小調 | 在河一方:大稻埕裡的街市情懷
    本文圖均為 作者 圖(除署名外)回顧大稻埕的發展,幾乎等同閱讀近代臺北都市的發展脈絡,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的過程中,大稻埕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當初的繁華不再。沿著重慶北路的建成圓環開始走去,轉入民生西路的多條街巷中,不同風格的建築同樣拼貼出獨屬大稻埕的場所氛圍,歷史現形於建築之間,時間推移出街區與城市的命運。
  • 見證了臺北百年變遷的大稻埕,如今是新潮文創聚集地
    城市的發展總是與水路息息相關,正如幾乎所有沿 海城 市的發展都起源於碼頭,而對於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來說,它的起源往往是在匯入大海的 淡水 河沿岸,—— 臺北 也正是如此。臺北 最早的聚落就是從艋舺發展起來的,但因艋舺一向民風彪悍,對移民不那麼友善,所以19世紀中期,從 福建 渡海而來的移民便漸漸北移,聚集在了 淡水 河邊的大稻埕地區。
  • 幽遠古韻飄清香,百年古廟神護佑:大稻埕慈聖宮
    導語:幽遠古韻飄清香,百年古廟神護佑:大稻埕慈聖宮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周日下午跟著好友來趟大稻埕文化美食之旅半日遊,搭乘臺北中和新蘆線,從大橋頭站 2號出口出站,當天是走走停停,一路沿著重慶北路二段前行,穿梭在巷弄中,來到了延平北路二段,經過了太平與永樂兩間百年國小,看到了位於延平北路二段與涼州街口的仁安醫院,就離大稻埕慈聖宮不遠了。
  • 臺北大稻埕煙火 音樂煙火搶先看
    臺北河岸音樂季的重頭戲「大稻埕情人日」將於8月6日下午3時至晚間9時在延平河濱公園、大稻埕碼頭周邊盛大舉行,除了有文創市集、懷舊攤位及美食區外,舞臺區還有陳昇、董事長樂團、馬修連恩等重量級歌手精彩演出。而最受期待的10分鐘煙火秀於晚間8時施放,並首度以搖滾、電音舞曲音樂結合。
  • 周末「老臺北」一角:「穿越」迪化老街的時空
    迪化街曾經是臺北最繁華的碼頭集散中心,雖然時過境遷,但如今仍是多種食材的重要批發地,其建築也頗具特色。百年老店扎堆,近年來文創店鋪也日漸增加。  老字號多用商品說話,豐富的產品幾乎堆滿門口,許多店家自豪地把創業簡史掛出來。新派店則另闢蹊徑,在設計和風格上各有差異。當然,也有老字號經過重新設計走上現代簡約路線。
  • 臺北有這麼破舊簡直跌破想像!想感受臺灣有多「落後」就來這旅遊
    當內地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高速發展,臺灣臺北的一些老區卻始終以舊顏紮根「冥頑」不化。因為臺灣民眾擁有莫大的權利,一個老房子是否要拆除,高速公路要不要建都離不開民眾投票,常常可以吵吵嚷嚷一兩年還完全沒有推進,雖然有點好笑的無奈何,卻也感到另種欣慰,起碼不會聽到千年古績百年老房悄沒聲的就改造甚至拆除了的消息而扼腕。
  • 百年茶行驚傳假茶事件 曾列臺北市十大伴手禮
    曾列臺北市十大伴手禮的百年歷史嶢陽茶行,驚傳假茶事件,把茶葉打入飯店通路銷售的第6代傳人王端鎧,被士林地檢署依懲治「走私條例」起訴。有百年歷史的嶢陽茶行,驚傳假茶事件。(杜宜諳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曾名列「臺北市十大伴手禮」的嶢陽茶行與其他8家知名茶商,因臺灣綠茶、烏龍茶、花茶供不應求,自2007年起透過貿易商孟榮傑運用虛偽三角交易模式,以泰國茶等名義自大陸走私低價茶葉來臺販賣,牟利近億元(新臺幣,下同)。士林地檢署昨日依懲治「走私條例」等罪嫌,起訴孟榮傑及9家茶商老闆共10人。
  • 揚州百年老店冶春茶社臺北店周年慶
    揚州百年老店冶春茶社臺北店周年慶 2011-09-16 09:38     來源:中新網     編輯:白皛  中新網揚州9月3日電(記者 崔佳明)記者今天從揚州獲悉,揚州百年老店冶春茶社臺北店2日在臺北京華城舉行周年慶典。揚州市委書記王燕文、江蘇省臺辦主任王榮平等專程從揚州赴臺祝賀。
  • 來臺北的大稻埕看看吧
    如果說,老臺灣是什麼樣子,那在臺北,就務必來大稻埕看看了。大稻埕,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藍田為了躲避海盜,從基隆搬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這就是大稻埕最早的店鋪。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廟,成為臺北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 春風又佛大稻埕——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
    2020年1月22日,臺北天氣依然暖如春日,20多度的氣溫下,天空雖有片片烏雲,但仍無法遮擋熾熱的陽光,中午時分,路人紛紛"丟盔卸甲『』,短衣者也間或可見。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裡,摩肩接踵的人流,伴隨著商家的叫賣聲,更使溫度上升了八分,這就是每年春節前臺北迪化街的"年景"了。春節是中國人傳統佳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大陸各地也因此產生了大小不一的年貨市場,或長久或臨時,都是當地節前最熱鬧之處。而臺北的年貨市場就是位於大稻埕的迪化街了。
  • 2021大稻埕美食,傳承4代好滋味,古早味炸物也不能錯過!
    臺北大稻埕美食巷弄名店「葉家肉粥」,招牌的「赤肉」因獨門作法而風味極佳,如今已傳承三代,延續了老臺北的溫暖記憶。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臺北大稻埕慈聖宮美食巷弄名店「葉家肉粥」,最主要是粥中的赤肉極佳。這赤肉,或可稱肉羹,葉家是用切的,而非用絞的,最有嚼頭,而鞣拍、調粉、浸酒等過程亦極細膩,特別好吃。
  • 臺北貨櫃市集新景點 河岸美景盡收眼底
    近幾年可在全臺各地看見貨櫃市集,臺北繼信義區COMMUNE A7吹熄燈號後,於4月起在大稻埕碼頭開幕新的貨櫃市集
  • 臺北市 / 景點(上)
    ▲ 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大稻埕和臺北府城是發展最早的「三市街」,前兩者有臺北盆地最早的街巷,後者則在19世紀末成為全島中樞,優美的巴洛克建築令人時時駐足。▲ 大稻埕碼頭臺北市政府自2000年開始施行輔助行政劃分,每一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當地各裡特色,劃定次分區。目前臺北市共有12個市轄區及68個次分區。
  • 臺北|今夏最潮的地標都在這一篇~
    上次臺北的推送裡推薦了幾間 cafe 和茶室,可臺北當然遠遠不止這些~我跟 Nicole 這次還暴走了不少地方,給你們帶回今夏最潮的臺北打卡新地標哦
  • 大稻埕碼頭河岸特區:美景中享用貨櫃、餐車的異國風味輕食餐飲
    若答案是肯定的「是」,那就不能錯過臺北市大稻埕碼頭新的亮點「五號碼頭貨櫃市集 「PIER5」」河岸特區!2018年4月1日新開幕,主打貨櫃、餐車的市集,開幕以來,越夜是越美麗,黃昏後約會人潮熱熱鬧鬧的湧來,可以說是臺北市近期很夯的景點,上個星期來了二次,貨櫃餐車照亮了的夜晚,BAR臺前點餐的熱鬧,近河岸的悠閒人們,真有一種在國外度假的感覺。